(看中國記者謝嘉玲編譯報導)本文為《福布斯》專欄作家章家敦(Gordon G. Chang)9月8日(週日)發表的評論文章,題為“零售暴跌顯示中國經濟正進入衰退”。以下為譯文:
店、倒閉。
例如,汽車公司迷戀中國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報告說:今年頭七個月,領頭的轎車銷量增長了13.4% ,超過2012年同期。
然而,汽車經銷商並不這麼看。去年,他們很快就能把車賣出去,平均庫存時間只需兩週。今年,至少需要在展廳裡放置3個月,部分原因是由於想要保持工廠生產線運轉的製造商要求他們要有一定的庫存量。
汽車製造商也受益於由獨立經銷商銷售的系統。為了有資格獲得製造商的獎勵金,一些經銷商甚至自己買入運進他們陳列廳的轎車。
在少數情況下,中國的經銷商在你做了首付之後,就讓你把車開走。這聽起來本無可厚非,但再聽一聽另外這些條款:你將永遠不需再支付你的貸款,兩年後,還能拿回你的首付,之後,就等於你免費擁有了這輛車。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經銷商可以通過製造商的零首付和激勵機制相結合來達成這一銷售目標。是的,這好的難以置信的條款表明汽車行業已接近搖搖欲墜。
其他行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在製造商的銷售與經銷商銷售之間存在最大差距的是歐洲的奢侈品牌,尤其是那些高檔的時裝和化妝品。J資本研究(J Capital Research)的調查顯示,從6月到8月上旬,中國各地的奢侈品銷售下滑了20%。J資本研究的Anne Stevenson-Yang 寫道: “耐用品被堆放在倉庫裡,這一現象遍布全國,說明一些信貸的扭曲效應在吞噬著經濟”。因為能夠得到便宜的信貸,品牌所有者可以生產出超出合理需求的產量。
在中國,這一遊戲的名稱叫市場份額,而國有銀行願意支持品牌所有者生產供過於求的野心。這意味著,北京(公佈)的零售銷售數字並不能反映在中國的消費狀況。事實上,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在密切注意的是產品被運出工廠時、而不是被賣給終端用戶時的數量。這就是為什麼國家統計局能夠聲稱7月份的零售額比去年上升了13.2%。
一個月接一個月都是錄得兩位數字的增長?別跟捉襟見肘的中國零售商講這個。正如在中國360座城市擁有超過1.8萬間店面的鞋類銷售商——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Belle International Holdings)最近表示,“在數字背後,現實是悲觀的。”中國利郎男裝零售商表示“ 消費者的情緒顯示沒有顯著的經濟復甦跡象,這影響了許多企業。”
實際上,中國消費者表現謹慎,並仍然保持警惕。去年,中國的家庭儲蓄達到了可支配收入的38%,遠遠高過1990年代中期的不到20%,今年這個比例應該會更高。百麗國際表示:“作為自我保護型的反應,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存錢,越來越不願意花錢。”這一評估與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James Roy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談到中國每年收入在6000-15,000美元(約3.7萬-9.5萬人民幣)的中產消費者,他對路透社表示:“我們發現他們的情緒和信心都非常消極,這會打擊到一些中層消費者的零售品牌。”
未售出的庫存也被包括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之內,因此,中國的GDP增長數字看起來依然很“健康”。然而,最終,過度生產將會損害到工廠的產量。Anne Stevenson-Yang說,在中國,這大約會需要1年的時間。
中國經濟在減速的一個線索是公司的業績慘淡。Anne Stevenson-Yang表示,“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超市和連鎖餐廳報告的業績增長是從-20%到+4.5 % ,大多數呈現的是負增長到持平。”
在中國的外國公司肯定已感受到了寒意。“味道好極了!”品牌公司報告說,在第二季度的銷售額下降了20% 。該公司指責是禽流感的恐慌影響了肯德基。不太令人信服的是麥當勞也用了同樣的藉口來解釋第二季度的銷售下降了6.1% 。可口可樂則“持平”。那沃爾瑪呢?其可比店面的銷售額增長了2.5% ,考慮到店內的客流量下降了6.8%這一點,這一業績很不錯了。
想在中國的零售業中尋找一個亮點嗎?那就看看黃金行業吧,但在現實中,黃金賣家的好運氣對誰都不是一個好兆頭。
主要依靠官方數據的分析師們認為中國的經濟正在走穩。然而,中國的消費者們在告訴我們一個不同的故事。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