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蔣介石為什麼失掉大陸: 1945——1949(1)

目錄

國共內戰的重重迷霧

政治篇

第一章:組織動員能力的巨大差異

第二章:混亂的組織:活躍的紅色特工與無能的國民黨情冶系統

第三章:危機的應對:戡亂動員令

經濟篇

第一章:匪夷所思的幣值匯率

第二章:滑向深淵:金融開放與經濟自由化

第三章:艱難的工業

第四章:失控的官僚資本

第五章:經濟領域的「淮海戰役」之一:金圓券改革

第六章:中共版之小米+步槍為什麼可以打敗國民黨的飛機大炮

第七章:中共版之貨幣戰爭

第八章:經濟領域的「淮海戰役」之二:中共與兩白一黑戰爭

外交篇

第一章:悲催的國府外交

第二章:蘇俄:東北外交始末

第三章:美國篇:忽冷忽熱的美國佬

第四章:英法:被忽略的勢力

第五章:日本:讓國民黨政府吃成胖子

第六章:中共外援之蘇聯篇

第七章:中共外援之朝鮮篇

第八章:中共外援之聯合國篇

第九章:外援對國共內戰的影響

軍事篇

第一章:國民政府經濟狀況對軍事形勢的影響

第二章:國共軍事力量的優劣勢與雙方戰略選擇

第三章:1946:國民黨初期的勝利

第四章:1947:相持與拉鋸

第五章:1948:急轉而下的戰局

第六章:氣數已盡的三大戰役

綜述:國民黨為什麼失去大陸



——————————————————————

國共內戰的重重迷霧

1945年9月3日,蔣介石為紀念抗戰勝利而巡視重慶市街,在當日的日記中,他這樣寫道:「沿途民眾其發乎內心之一種情緒,對余所表示敬慕愛戴之精神,狂歡熱烈,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得意之情可謂躍然紙上。

然而,不過短短四年後,曾經躊躇滿志的蔣介石在1949年11月28日即將撤離重慶前夕,卻在日記中寫道:「時至今日,由余養育完成之党國,而由余之手毀滅之,此情此景將何以堪? ”

這兩段同樣出自蔣介石自己的記敘的文字,猶如電影鏡頭的快速切換,將一個曾經志得意滿的國民政府領袖變幻成一個落寞悲涼的老人。 對比之強烈頗具戲劇效果。

那麼,在這兩個鏡頭切換的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個問題雖歷經數十年卻一直被後人反復追問:國民黨為什麼在短短4年內就失去了中國?

研究三年內戰書籍可謂汗牛充棟,但絕大多數觀點都很難令人信服,因為其所列舉的各種導致國民黨敗退的原因,幾乎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反例。

比如「腐敗論」與「內鬥論」。 這是主流說法。 實際上,歷史上有比國民黨政權更腐敗的政權卻並沒有因此而跨台。 中國的各個封建王朝哪個不腐敗甚于當時的國民政府? 歷史上有很多腐敗的王朝卻能堅持很長的時間。 最典型的是南明政權,腐敗與內鬥程度遠遠超過國民黨政府,但是在滿清的軍事壓力下還是堅持了幾十年。 也有人提出,國民黨腐敗再加上有中共這樣的一樣異己強大的反政府武裝來挑戰,跨台就是必然。 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歷史不是這麼簡單。 晚清同樣腐敗,也面臨比當時的中共武裝力量強大得不相上下的太平天國的挑戰,為什麼沒有倒掉? 國民黨在僅僅3年多時間裡就敗得如此快如此徹底,實在是一個歷史之謎。

「民心向背論」。 誠然,解放軍在戰爭中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這讓解放軍作戰時可以獲得更好的後勤支援,更多的戰場的情報——這對戰爭的勝利是有利因素,但是絕對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因為,如果民心向背可以決定戰爭的勝負,那麼,世界史上就不會有侵略戰爭。

「經濟崩潰論」。 有一個觀點很有市場。 國民黨政府為了彌補內戰產生的巨額軍費,大肆印鈔,結果惡性通貨膨脹不可抑制導致經濟崩潰。 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但是同樣讓人困惑——戰爭對雙方都是對等的,如果戰爭對國民黨政府要產生巨額軍費,那麼對中共也同樣是吞金獸。 抗戰勝利時國民黨政府經濟實力與潛力都要遠超過中共,戰爭還基本是在解放區展開,對解放區經濟的破壞要遠超過相對穩定的國統區。 這麼有利的條件下為什麼拼消耗的結果反而是國民黨政府先崩潰?

國民黨敗得如此之快,甚至超過了毛澤東的估計。 在國軍全面進攻階段,看到華東蘇北戰場上中共粟裕部對國軍連戰皆捷,尤其是蘇中七戰七捷,讓毛樂觀估計,如果每月消滅國軍5、6個旅,那麼大概需要5年時間中共就會贏得全國政權。 在重點進攻階段,國民黨制定的三大戰略目標,政治中心延安、軍事根據地沂蒙山、關內後方的交通補給根據地膠東解放區被國軍攻佔,可以說國民黨達到其內戰軍事勝利的頂點,那個時候毛澤東等中共高層在胡宗南壓力下在陝北的山溝裡甚至找不到一處安全的宿營地,劉鄧為了讓在陝北的中共高層擺脫胡宗南的軍事壓力,千里躍進大別山,與華中白崇禧軍事集團的外線作戰 ,但卻非常不順利,中野12萬人挺進中原,到1948年3月出大別山時,還不到7萬,幾乎損失過半。 那個時候,毛估計勝利可能需要10多年的時間,甚至有了再不濟就上山打遊擊的念頭。 而僅僅幾個月後,三大戰役一系列勝利,毛就估計推翻國民黨政權大概只需要1年的時間了。

這個過程可以看出,即使是一線與國民黨拼命廝殺的中共高層,在大部分時間裡也沒預計到國民黨政權會如此迅速的崩潰。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民黨迅速失掉了大陸?

讓我們逐一撥開歷史的迷霧,看看那4年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

政治篇

導讀:

馬歇爾為什麼不看好國民黨?

國民黨表面上的巨大優勢實際上充滿隱憂

國軍為什麼無法投入自己的全部力量?

為什麼中共特工無處不在而國民黨情冶系統一事無成?

戡亂動員令是一劑虎狼藥

組織動員能力的巨大差異

————————————————————————————————————

對於為什麼失掉了大陸,蔣介石在退守臺灣後曾有過反思。 他在日記中寫道「美必後悔莫及而馬歇爾須負全責」,認為若不是馬歇爾在東北力主調停、偏袒中共,致使國軍貽誤戰機,就不會有大陸慘敗。 國民政府其他一些高官,也持有類似看法,如陳立夫說,馬歇爾讓「共党藉談判以爭取時間」,得不償失。 著名作家白先勇也就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的兒子在一篇文章中也持相同的觀點:「從此(四平戰役之後),國軍一舉獲勝的良機和優勢一去不返。 林彪正是利用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城市得到喘息,迅速重整軍隊,至一九四六年底,增至三十六萬,一九四七年夏季反攻之際,增至五十萬,一九四八年冬季遼沈決戰之際,已成一百萬大軍。 遼沈決戰,林彪的百萬大軍把國民政府駐在東北的四十七萬精銳軍隊全部消滅。 於是,兩千輛汽車、七十六輛坦克、一百五十多輛裝甲車以及大量重炮武器這些美式裝備,全部武裝起林彪軍隊。 林彪四野入關南下,平津不戰而降。 淮海戰役中,國軍又被消滅六十萬。 林彪大軍節節挺進,直抵海南島。 蔣介石祇有逃往臺灣一途。 歷史從此成了另一種樣子。 」總而言之,在蔣介石等國民黨等高層看來,1945-1946年間,倘無美國對其和、戰政策的干擾,國民黨軍隊是能夠戰勝中共軍隊的。

公正的評價,國民黨高層認為是馬歇爾偏袒了中共而失去了大陸未免過於偏頗。 當時馬歇爾調停東北停戰固然給予林彪以喘息之機。 但也絕對沒到可以決定東北戰場勝負的程度,更何況決定整個戰爭的勝負了(這個在後面將專門分析)。

反倒是另一位國民黨政府高官給予了另外的解讀。

曾為蔣介石侍從官,後任臺灣「陸軍總司令」、「行政院院長」的郝柏村,在解讀《蔣介石日記》時,卻持相反的觀點。 他相當贊同馬歇爾的判斷,認為國軍自內戰伊始,就已無力消滅中共:「馬歇爾以其軍事專業,判斷不可能以速戰速決,消滅中共武力,而戰爭持續,政府必敗,故力勸蔣介石與中共和平共存之道。 」「歷史證明是正確的。 ”

在馬歇爾看來,當初蔣介石及其手下的國軍將領,明顯高估了自身的軍事實力,誤以為能在東北憑武力戰勝中共,故而,「謀求東北國共爭端的政治解決,對國民黨是利多弊少的事情。 」另一位美軍將領魏德邁,曾于1944年接替史迪威任中國戰區參謀長,與蔣介石關係極好,但在1945年11月左右時,亦不看好國軍的戰鬥能力,認為「國民黨軍隊靠目前的力量——包括美國已經提供的援助在內,根本不可能穩定地控制華北,更不要說東北了。 ”

對馬歇爾、魏德邁的看法,蔣介石顯然未予重視。 1946年9月,他還自信地表示,「要在六個月內徹底消滅共產黨」。 同年12月,馬歇爾回國前,最後一次警告蔣介石,「這樣大一個共產黨集團是不容忽視的,我認為在這個國家面臨一場徹底的經濟崩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沒有能力把它摧毀。 ”

為什麼馬歇爾、魏德邁都不看好國民黨政府? 事實上在1945年,國民黨政府與中共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至少明面上都具有相當大的優勢:



國民黨表面上的優勢

在政治方面,國民黨政府是中央政府,有大義名分,抗戰勝利後國際地位大幅度上升,可望獲得國際上支援。 而中共無論如何只是當時國內一個政黨,國際上除了蘇聯有限的認可,不可能得到任何援助。

經濟方面,中共佔據地盤大致相當於全國1/4,人口9000多萬,也是1/4.而國民黨政府不僅地盤與人口是中共的3倍,而且中國最富裕的地方都是國統區。 抗戰勝利時,國民黨政府財政上大致有價值9億美金的黃金與外匯儲備,另外還接收了價值4-8億美金的日偽資產。 而中共與此相比就更是可憐,把所有解放區財政刮乾淨也湊不出價值5000萬美金的黃金或外匯。

軍事方面,國軍430萬,陸海空齊全。 中共軍隊120萬,沒有空軍與海軍,在重武器裝備方面也是劣勢。

現在問題出來了,國民黨政府擁有如此巨大的優勢,為什麼馬歇爾、魏德邁都不看好國民黨政府? 他們既不認為國軍可以「速戰速決,消滅中共武力,」反而認為「戰爭持續,政府必敗」,所以,在東北國軍軍事上取得巨大勝利時(四平戰役),反倒壓迫國民黨政府停戰,希望國民黨政府在優勢時取得一個更好的和平條件。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打戰就是燒錢。 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是比拼雙方的經濟實力。 國民黨政府固然家底更厚,經濟潛力也遠大於中共。 但是——請注意,經濟潛力要變成經濟實力以及軍事實力,需要很強的組織動員能力。 想當年,滿清GDP也號稱佔據世界1/3,結果還不是被英國一支小小的遠征軍打得滿地找牙。 如果鴉片戰爭勝負——技術不如人可以作為失敗的理由,那麼甲午戰爭時,大清人口國土均是日本10倍,財政收入是日本4倍,武器也並不落後,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結果如果? 在國共內戰時代,國民黨政府動員組織能力也是一個渣,而中共,別說在國內,就是放到世界範圍,如果中共自居組織動員能力第二,估計沒有誰敢說自己第一。

為什麼?

中共組織動員能力冠絕天下

首先中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政黨。 馬克思主義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實際上就是一個革命的理論。 什麼是革命? 就是被剝削階級推翻剝削階級的暴力過程。 古今中外,農民反抗剝削階級壓迫的史例可謂不絕于書。 為什麼絕大多數農民造反最終都是失敗? 根本原因就是農民起義軍沒有建立自己的根基。

農民要反抗剝削階級的壓迫,自然要面臨統治者軍隊的鎮壓。

怎麼對抗統治者的鎮壓呢? 馬克思主義給出的答案是:消滅了剝削階級,就可以建立了一個有效對抗統治者的經濟結構。

假設農民耕種一塊土地的收益是10,過去的分配方式是,地主拿去4—5,政府2,官吏盤剝2—3,農民只拿到1,現在剝削階級(地主)被打倒了,官吏盤剝也沒有了,農民收益即使翻番達到2,而反抗者建立的政權收益達到8! 是傳統政府收益的4倍! 這就是消滅中間環節盤剝後(地主、官僚),政府與農民都成為受益者。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與馬克思主義最大的區別就是,過去農民起義,消滅地主後是為了自己做地主,社會結構沒發生變化,自然難以對抗統治者的鎮壓)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