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中國的金融泡沫有多大

中國距離一場金融危機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所以中國現在面臨著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因為是基本具備還沒完全具備,所以還沒變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但即便如此,金融的形勢已經近乎危如累卵。前些年積累的問題,處理起來已經有相當難度。處理積累的金融風險,是檢驗中國執政能力的一次大考驗。前面主要說到了金融對外開放的問題,今天就主要談談金融對內改革的問題。
回頭來看中國2012年是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分水嶺, 2012年之後中國啟動了金融市場化改革,但是這場市場化改革,卻被中國的芝加哥男孩們導向自由化。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必須黨管金融的原因,金融如果交給專業人士去管,甚至要搞成類似於美聯儲那樣的獨立性的機構,那就真的離金融災難不遠了。

在金融市場化的大旗下,一行三會推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主線是簡政放權,本質是放鬆監管,給市場主體更大的自由度。現在回頭總結,這些改革措施的結果及金融系統的改革主線,就是給銀行鬆綁、給金融加槓桿、給繼續推高資產價格提供彈藥。
在美元已經升值,人民幣匯率承壓的情況下,中國最怕什麼?最怕資產泡沫繼續膨脹,因為這樣會增加中國的資產價格對外國資產價格的落差,進一步對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造成壓力。但是怕什麼就反而來什麼,從15年到17年,中國的資產價格在金融槓桿的推動下,非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又出現了一個暴力增長。
這些資產爆漲現象又是怎麼來的呢?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主要是從金融部門的改革創新中來。
一行三會,在應對金融戰的方面,協調作戰的能力比較差,但是在推動金融改革方面,吹大中國的資產泡沫的反面,卻是不約而同,配合默契,都在各自的一畝三分地裡不遺餘力的推動中國經濟槓桿放大再放大。
13年到17年,一行三會推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一時有讓人眼花繚亂的感覺。我們選擇幾個重要的,看看都發生了什麼。
央行: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銀行同業存單。
證監會,推出股指期貨,國債期貨、融資融券,
保監會,項俊波上任以來,上任之後推出一十三條,幾乎把能放開的投資限制都放開了。
我們揀重要的說。先說央行,央行的改革創新清單,推進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第一篇已經說了。今天說這個同業存款。
一二線城市房價的目前這種增長方式,不是市場的剛需能夠支撐的,主要是房地產被作為金融產品爆炒的結果。但是房地產這麼高的價格,最終的推動力還是資金。這麼海量的資金從哪來的?這才是理解房地產價格走勢的正確邏輯。
在人民幣貶值,外國資本整體是流出的狀態下,支持中國資產繼續上漲的,那就是來自國內的資金供給。國內能夠提供資金供給的,首先是傳統的銀行系統。央行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商業銀行也可以通過信用創造機制,把基礎貨幣的增加放大為供應給資產市場的廣義貨幣的暴增。本來如果按照中國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商業銀行大體能夠把一塊錢的央行增加的基礎貨幣變成五塊錢的廣義貨幣,這個槓桿放大率就是五倍。銀行本來就是做槓桿的,所以,很多私人資本都想去開辦銀行。銀行是資產市場資金的最重要的源頭,但不是唯一,因為還隨著金融改革,出現了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在2014年就已經占到了社會融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央行在2013年推出一個允許商業銀行繼續放大槓桿的超級大殺器:銀行同業存單。銀行可以通過互相之間的存款,在原來的居民和企業存款之外,又多了一個信用創造機制。
為什麼同業存款這個政策,具有強大的資金槓桿放大能力?這要從銀行的信用創造機制談起。本來,銀行的信用創造機制是這樣的:有人在銀行存入五塊錢,銀行就會同時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端和負債端記上這五塊錢,負債增加五塊錢的同時,資產也增加了五塊錢。假定銀行存款準備金是20%,那麼就要從這五塊錢裡面拿出一塊錢,作為存款準備金,交給央行。而另外四塊錢,就可以變成貸款。客戶不管是一個還是幾個,貸走了這四塊錢,也是要先存在這個銀行賬戶上的,這個銀行相當於又增加了四塊錢的存款,然後這四塊錢,又可以拿出五分之一作為存款準備金,其餘的繼續放貸。這樣貸出又存入的遊戲進行了一輪又一輪,最後總的結果就是存入一塊錢,銀行可以貸出四塊錢,還有一塊錢交給央行,總共是五倍的槓桿放大,這就是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機制。信用創造就是可以通過這個機制無中生有的創造貨幣來。當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是在變化的,2012年還是20%,現在已經降為16.5%了,那銀行的槓桿就高於5了。
從2013年12月,到2017年,銀行同業存單從300多億,到現在7萬多億的存量。4年間暴漲近200倍。7萬多億的存量,在不需要交存款準備金的情況下,可以創造出多少貸款出來,窮盡你的想像力去想像吧。
反正這些多出來的貸款,最終都會流向經濟體。在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很低的情況下,實體經濟得到的貸款總量是有限的,絕大多數增加的貸款,都湧向了資產市場,而房地產又是首要的資金接盤俠。
從人民銀行推出這個大殺器以來,中國資產市場的變化幾乎是立竿見影。從14年到15年,先是股市;從15年股災之後,又轉移到房地產市場。
那麼思考題來了。央行為什麼要推出這個同業存款大殺器,而且一直堅持到2017年,難道不知道這個大殺器對於資產價格意味著什麼嗎?如果說13年出台這項政策的時候,銀行還沒有預測到美元要升值,人民幣將會面臨著貶值的壓力,那麼15年到16年呢?
當然會有人辯解說,央行此舉,初衷是因為2013年經濟增速面臨著下行壓力,為了給實體經濟增加資金供應,解決實體經濟貸款難的問題。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實體經濟出現困難,中國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第一位的原因,要歸功於央行的高匯率政策,也就是一直到2015年才改變的相對美元升值匯率政策。中國之前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出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發動機。中國一再跟著美元升值,尤其是在2014年之後,日本和歐元都隨著美元升值而開始大幅貶值了,幾乎其他國家的貨幣都在貶值了,人民幣還跟著美元升值了20個月,導致人民幣的匯率高高在上。
不要小看這20個月,現在的很多經濟問題,病根來自那20個月。很多中低端出口的利潤本來就低,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了這麼多,出口發動機不熄火才怪。出口發動機熄火,中國的經濟增速不下降才怪。
大量的出口企業陷入虧損和破產邊緣,受損的豈止出口加工企業,整個產業鏈都會受損,一直會傳導到資源加工和採掘業。中國經濟產業是需要升級,中國經濟增長發動機也需要轉變為內需,但是能在內需發動機還沒有建起來,就先用匯率把出口發動機捂個半死嗎?整個出口產業鏈條的實體企業,都陷入困境,他們要不就是不需要貸款來增加產能,因為增加產能也沒利潤,要不就是需要貸款來彌補周轉資金,但是又沒有辦法貸款。
也就是說,央行先用一隻手,通過匯率政策,把中國出口帶動的實體經濟捂個半死,讓他們對貸款要不是有力無心,要不是有心無力;然後,用另一隻手,以挽救實體經濟的名義,放開貨幣供應閘門,向經濟體大量放水,結果呢,主要是湧向資產市場,資產價格,主要是房地產價格就迎來又一波飛漲。
人民銀行這幾年,真是沒少折騰。挺著人民幣不貶值20個月,造成了人民幣匯率的被動;2015年實在挺不住了,又緊急貶值,方式也簡單粗暴。現在人民幣的貶值預期還沒有消除,人民幣還面臨著美聯儲升息和縮表的威脅,中國辛辛苦苦三十多年積攢的外匯儲備卻已經消耗了四分之一還多,流出的資本,很多都是在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七八塊錢進來的,六塊多錢出去,這一進一出,不考慮其他投資收益,這意味著中國多大的財富被帶走。
如果在美元升值開始,就趕緊跟隨歐元和日元貶值呢?那損失就會小得多,也沒這麼被動。匯率不跟著美元亦步亦趨到2015年,實體經濟斷不至於這麼困難,也就找不到理由啟動同業存款這種槓桿大殺器,也就不會有今天這麼嚴重的金融高槓桿和資產高泡沫了。這就好比,日本都發動九一八了,還不趕緊組織抗日。非要拖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才開始抗戰,抗戰形式當然就變得嚴峻了很多。後面還會提到央行的人民幣匯率保衛戰,採取的也是國軍的打法。
現代經濟,央行對經濟的調控作用遠遠高於財政和稅務部門,央行掌握著利率和匯率這兩個現代經濟最重要的指揮棒。
在現代經濟中,央行才是真正的經濟的總指揮部。央行的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更為有利。央行通過利率和匯率,就可以確定經濟的走向。財政部的財政資金再多,也是有限的,但是央行可以創造信用,刺激經濟,財政的刺激是有限的,金融的刺激才是王者。對於內向型的經濟體,利率是最重要的經濟指揮棒,對於外向型的經濟體來說,匯率也是重要的經濟指揮棒。匯率升降五個點,就會決定出口企業還有沒有利潤。利率增加或減少一個點,對企業的財務負擔都會有重要影響。做企業的這一點很清楚。何況,央行還有提高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等辦法,簡直就是個百寶箱。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國的央行,目前已經享有其他部委所不享有的相對獨立性。這種相對獨立性,主要是指:
第一,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二,中國人民銀行除年度貨幣供應量、利率、匯率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重要事項以外的有關貨幣政策事項做出的決定,報國務院備案即可。
但有人並不滿足於此,還有人在鼓吹應該賦予央行更大的獨立決策權。早在2007年,FT中文網,就登載《中國應確保央行的獨立性》,呼籲“應該通過政治體制改革,授予央行獨立的決策權”,建議“中國可以參考美聯儲下屬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的人事任命機制”,他給出的理由是“由於在短期內,政治利益和貨幣政策存在天然的利益衝突,因此將行政權和貨幣政策制定權分離,是確保經濟在長期中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必然選擇”。
2012年,中國的自由派公知大V賀江兵在《華夏時報》撰文,認為雖然周小川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和連任央行行長,為中國央行的獨立性實實在在加了分,但中國央行的獨立性依然不夠。
恩,有人主張軍隊國家化,要獨立於黨,同樣一幫人也在主張司法獨立,同樣要獨立於黨。那麼主張央行的獨立性,是要獨立於誰呢?
央行的相對獨立性的結果如何呢?事實勝於雄辯。不加強黨對金融的領導行嗎?
央行給商業銀行增加了槓桿空間之後,這些資金,並不只是湧向房地產市場,也會湧向一切有更高利潤的市場。比如,2015年的股市配資有利潤,就大量流向配資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底,證券公司資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共有來自銀行、信託、保險的資金近13萬億元,其中來自銀行的資金佔了90%。用加槓桿的方式快速推高了股市,然後就發生了那場史無前例的做空屠殺。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