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必須探究“整個真相”是什麼意識。如果我從某一種觀念,或某種使我們念念不忘的經驗,或是某種我所積累的知識,也就是我的背景或所謂的“我”這些角度來看生命,我是無法看到它的全貌的。縱使我已經從智性、言語和分析中發掘了依賴的原因,思想所調查出來的結果仍然是局部性的破碎資料而已,因此,只有當思想不插手干預時,
我才可能看到它的全貌。
於是,我終於看見了我依賴的真相,我不加好惡地正視它,
既不想去除它,也無意從中解脫,只是觀察而已。惟有這種觀察才能看到真相,當心智看到全貌時,自由就來到了。我同時也發現,這種支離破碎的思想過程,耗費了我的大量生命力。我已經找到消耗的來源了。
既不想去除它,也無意從中解脫,只是觀察而已。惟有這種觀察才能看到真相,當心智看到全貌時,自由就來到了。我同時也發現,這種支離破碎的思想過程,耗費了我的大量生命力。我已經找到消耗的來源了。
你也許認為假如你能模仿他人,接受權威的指導,信賴神職人員好、儀式、信條或某種意識形態,就不至於耗費精力了。事實不然,追隨或接受一種意識形態,不論它是好是壞,是凡是俗,本身都是一種片段的活動,因此必定導致衝突。只要在“應該是怎樣的”和“實際是怎樣的”之間做分割,衝突便在所難免。不論是哪種衝突,都會使人的生命力耗損。
如果你自問“如何才能從衝突中解脫出來”,你實際上又製造了另一個問題,同時加深了已有的矛盾。但如果你只是把它當做具體的東西一般清楚而直接地看著它,你就會了悟生命的真相裡原來根本沒有矛盾與衝突。
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永遠喜歡拿“真正的我”和“應該的我”互相比較,這個“應該”是我自己投射出來的標準。
一有比較之心,就有了矛盾,不只是與某人某事相比,還要與昨日的自己比較高下,形成過去與當下之間的矛盾。只有停止比較,才能使自性呈現,能夠活在自性中,才能有真正的平安。不論你內心深藏的是悲傷、醜陋、殘忍、恐懼、焦慮、孤獨......只要你能徹底觀照它,毫不分心,與它安然共處,矛盾與衝突就會停止。
一有比較之心,就有了矛盾,不只是與某人某事相比,還要與昨日的自己比較高下,形成過去與當下之間的矛盾。只有停止比較,才能使自性呈現,能夠活在自性中,才能有真正的平安。不論你內心深藏的是悲傷、醜陋、殘忍、恐懼、焦慮、孤獨......只要你能徹底觀照它,毫不分心,與它安然共處,矛盾與衝突就會停止。
然而,我們卻永遠喜歡拿自己與那些比較富有、比較聰明、比較博學、比較熱情、比較有名的此君彼君相比。 “更多”、“更好”這些字眼在我們的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這種不斷與某人或某事較量的習慣,實在是衝突的主要原因。
那麼,為什麼會比較?為什麼老是拿自己和別人相比?這其實是我們從小學來的本領。每個學校裡都是張三李四比來比去,張三為了媲美李四,不惜毀滅自己的本質。如果你根本不和別人比較,如果你完全沒有理想、沒有反對物、沒有二元對立的因素,也不再拼命改變自己的本來面目,你的心會怎麼樣?你的心會停止製造矛盾分裂,你會變成高智慧、高敏感度的人,你會有無限的熱情,因為“過於努力”常常冷卻了人的熱情。熱情就是生命力,缺少了它,任何事都做不成。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