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這個國家正向何處去?

導向已經很明顯:

1、食鹽私有化,這個貌似前年就開始操作了,一開始大肆報導鹽業管理中的弊端,然後,就開始私營了,而且迅速引入了美國資本,然後,市面上的食鹽普遍漲價150%以上。

2、高校和醫院都要取消編制了,當然,為了減小阻力,對原有在職人員的編制不動,以後新進的就沒有了。 你取消編制,考慮人員被大規模挖走的後果了嗎? 那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一旦到了臨界點,會迅速加快進程。

3、據說基層醫院私有化早就開始了,許多地方的鄉鎮醫院因為陷入困境,財政投入不足,進一步困境的漩渦了,於是直接賣給個人,一了百了。

4、房地產繼續升溫,一線城市尤甚,不管多貴,都有大量資本等著買,沒人知道京滬深的房子值多少錢了,沒人能預測價格頂點。 ——到了這個地步,其意義已經遠超過一個行業的問題了,推高社會成本,吸走產業資本,綁架銀行,綁架國民經濟,滋生大量食利集團,甚至變相實現資本集聚。

5、振興東北,措施居然還是私有化! 東北經濟停滯甚至衰退,遠非單純的經濟問題,恐怕更多是社會問題。 1.6萬億投下去,幾家大的國企股份賣出去,總會看到點反應,經濟上會熱鬧一陣,但深層次問題不解決,這個熱鬧頂多維持三五年。 ——是不是太缺乏想像力了?

6、一大波「創新」湧來,但根據最基本的經濟常識,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九將註定破滅,百分之一能成長起來就非常不錯了,問題是,以現今經濟的疲態,能承受如此規模的泡沫衝擊嗎? 是不是該考慮節點問題? 中國製造業的薄弱點在於傳統行業的基本加工方面,這個賬遲早要還的。

7、一帶一路,應者眾,而從者寡。 當年始皇帝修長城,也只是把原有的北方長城修繕和連接,如今我們要自己打通歐亞通道嗎?

8、金融和地產進一步融合,大量的資金在房地產和金融領域轉來轉去,導致低端產業成本被推高,加上外部市場萎縮,國內低端製造業基本無法生存了,就業如何解決?

9、一直考慮中等收入陷阱是神馬玩意,最近逐步明白了,南美國家本身科技落後,在資本完成初步積累之後,產業升級困難,於是資源被大量的投入到了第三產業,第三產業見效快,門檻低,從業者相對乾淨體面。 但社會經濟來說,製造業才是價值增加的根本來源,產業升級不是三年五載的事,社會成本卻迅速增加,如此,製造業註定凋敝,剩下的,就是衰退了。

10、總有人告訴我們私有化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妙藥,徹底地市場經濟是國強民富的唯一道路。

沒有人告訴你當年為走出經濟危機,佛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採取了大量計劃經濟的政策,比如國家統購農產品和成立國家投資的「公共工程署」,並為此撥款33億美元。

在鼓吹包產到戶的同時,也沒人告訴你大規模採用集體農莊模式的以色列,在可耕地和水資源稀少的情況下,依舊發展成歐洲的蔬菜基地。

沒有人告訴你世界國民福利最好的的幾個國家,他們的國有經濟占比,挪威是百分之七十二,瑞典是百分之六十八,芬蘭是百分之五十六,盧森堡是百分之五十四。 按照那些人的理論,這幾個國有經濟占比如此之高的國家,早就應該成為世界最為貧困的區域。

————就說這些吧,沒什麼條理,總體感覺中國的壟斷資本勢力在迅速崛起。 在基層,已經足以操控政治和政策走向了。

中國在向何處去?​

【附錄】東北地區一個市場化實例:

某北方四線城市,幼稚教育有明顯空擋,很多學齡前兒童上幼兒班非常困難。 年初市政府作了成立公辦幼稚園的規劃並準備或正在實施。 正在向省裡申請招聘事業編幼兒教師。 就在此時,某個擁有一定資金和資源的個人率先動手,投入大量資金,以最快的速度蓋起了一座大型幼稚園。 並且在前幾天向社會招聘了幼兒教師和兒童入園。 招聘的當地幼兒教師給4險,無一金,工資在當地平均公資水準之下。 但當地這裡經濟情況大家都懂的,很不好,工作難找,人們收入和生活水準普遍不高。 也就沒費什麼事就把師資解決了,剩下的就是擴大學齡前兒童數量。

重點來了,該企業在擴大生源增加收入的同時,還在運作另一計畫:爭取取消當地政府籌建公立幼稚園的計畫或者使其拖延直至計畫破產。 一是取消政府向社會招錄幼教人員,可以繼續低成本聘用員工,二是防止兒童生員流失,增加收入。

並且,取消政府投資國有幼稚園計畫已無懸念。 因為,市委主要領導中,有人是該企業董事長的直系親屬。 同時據說除企業主本人擁有財力雄厚外,還有背景不明的強大資金支援。 而市政府的資金卻要多方籌措,能否落實還不知道。 所以,私人幼稚園一家獨大的勝算非常大。

這就是小強支援的完全自由市場經濟嗎? 這肯定是人民群眾需要的嗎?  看來,所謂的完全自由市場經濟,不過是官商勾結掠奪人民血汗的康莊大道,最後的結果就是社會財富完全集中到少數幾個官商人員手中,而人民群眾卻是生不如死。 這樣的自由經濟,對國家對民族有什麼好處嗎?​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