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房地產投機泡沫破滅會造成嚴重金融危機

編者按:在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下,經濟脫實向虛程度不斷提高,房地產生產成了新的剝削模式,加上資本家的瘋狂投機與炒作,社會再生產和收入再分配成為財富剝奪的渠道。投機泡沫一旦破滅,就會造成嚴重的金融和商業危機。

    當代西方最重要的左翼學者大衛·哈維,2017年5月20日在南京大學南雍講堂作了有關中國房地產危機的演講。從貨幣供給的擴張和金融危機,到空間生產和資本批判,即使是以建築規劃為主題的系列講座,大衛.哈維仍執著地高擎著馬克思主義大旗:

    一、貨幣供給的擴張和房產投機潮



    哈維曾在其書中提到,“房地產開發——特別是在大城市之內和城市周邊,以及出口發展地區——似乎是另外一種有利手段,藉以將大多數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由於農民並不擁有土地,他們很可能就一無所有,土地轉而為城市牟利所用,導致農民在農村無計謀生,被迫離開土地加入勞動力市場。提供給農民的補助通常僅僅相當於土地價值的一小部分,而土地則被政府官員賣給地產開發商。” 

    “房地產成了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從1980年以來,中國的房產量增長了300%。從2012年以來,中國生產的水泥混凝土量已經超過了美國自1900年以來的生產量。”哈維在談到中國 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時,認為21世紀以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擴張迅速,速度是驚人的,但同時,我們要反思這樣的發展模式帶來的資本矛盾。“最近30年,房屋已經成為一種投機手段和投機目標,”2008年金融危機崩盤之前,美國發生了房屋投機潮,400萬左右的居民因為房貸問題失去住房。針對中國的房市問題,哈維認為:中國越來越趨向於採用資本運作模式——金融危機之時,中國政府向市場投入大量貨幣救市,在2008-2009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中國出口部門大約損失了近3000萬個工作崗位。但是中國政府在2008-2010年創造出大約3400萬個工作崗位,但消費市場並沒有因此而活躍,房地產市場反而越來越容易出現投機熱潮和資產泡沫。”擴張的貨幣供給量大量進入房地產行業,相對於房屋的使用價值,人們更多地開始追求房屋交換價值。參照哈維的說法,以房產為投機工具,“除了擁有資產或大量貨幣的炒房者,受惠於房產繁榮的還有建築商、金融業者,還包括房屋中介、房貸放款人員等。房產商在投資生產時,有1%的房產是為投機者生產的。” 

    二、價值、剩餘價值的創造和貨幣形式的價值實現

    哈維曾指在其著作《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中指出,除了受制於國家的政策和法規外,貨幣量要怎麼增加似乎完全不受限制。投機者們越來越多地關注房屋的交換價值,消費的目的成了貨幣本身。

    

    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循環,根據大衛.哈維的演示稿簡要整理。

    “商品以貨幣形式實現其價值,產業利潤(industrial profit)、商業利潤(merchant profit)、地租和利息構成了資產階級的貨幣需求,被資本家所得,稅收部分成為國家支出的主要來源,工人得到工資部分。投機者們追求利息,成為貨幣資本家。在這樣的社會再生產和收入分配體制下,工人的工資收入相對於資本所得,所佔比例越來越小。在多數國家,貨幣財富分配的失衡程度比收入分配更加嚴重。” 

    哈維以1848年英國的國家收入和工人收入狀況為例,工業革命使英國社會物質產量上升,加上外貿量的迅速增長,英國國民收入空前增長,但自由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財富的大部分被少數人壟斷,工人們沒有分享到應得的成果,生活狀況反而惡化。“1848年,1.2%最富有的人佔有著40%的國民收入。” 

    “2007-2008年,在中國採取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救市後,大量貨幣以虛擬資本形式湧入房地產市場,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行業規模迅速擴張,由於投機活動的利息收入和報酬高,貨幣資本主義不斷發展,房價不斷上漲,但工人的收入仍然是工資所得部分。”哈維批判的,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下,經濟脫實向虛程度不斷提高,房地產生產成了新的剝削模式,加上資本家的瘋狂投機與炒作,社會再生產和收入再分配成為財富剝奪的渠道。“房屋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形成一種對立關係,加劇了社會矛盾,甚至會造成一場危機。”哈維反對資本為了無止盡地剝削剩餘價值,對城市空間進行不斷地破壞,在這個過程中,工人群體的相對貧困程度也在不斷加深。

    哈維闡述了馬克思分配理論在當代經濟中的表現,“在紐約,1%的頂層納稅者3天內所得收入可以超過多數紐約居民一年的所得收入。在中國,頂層的10%得到全國60%左右的所得。紐約和中國的不平等程度在快速惡化。” 

    三、虛擬經濟和經濟增長

    20世紀70年代以來,財富積累與公共、企業和私人債務積累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虛擬資本在房貸、公共債務、城市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進行投資,其流動一旦失控,形成投機泡沫,而泡沫破滅造成嚴重的金融和商業危機。

    

    2014年,中國整體負債細目顯示,非金融企業負債為GDP的178%,政府負債佔GDP的42%,住房為24%。圖表根據哈維演示稿中數據整理。

    

    2008年以後,中國企業舉債還息,稅前利潤/債務的比例逐步走高,企業償債壓力沉重。在繁榮的表像下,企業越來越傾向於通過借短投長來獲得收益,並使得社會融資中投資性融資和龐氏融資的比例上升,後兩類融資的氾濫,將導致金融體系更加脆弱。

    

    2014年物質資料生產部門的企業債務情況。  

    四萬億投機計劃之後,中國的債務急劇上升,其占GDP的比重與美國相當。負債 張最明顯為非金融類企業及其背後的金融機構,可以說中國的企業處於一個加槓桿的進程之中。哈維認為,隨著債務的積累,中國企業舉債還息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而這是典型的投機性融資和龐氏融資的特徵。

    虛擬資本的流通藉由種種非生產性活動榨取財富,最終填滿金融業者和債券持有人的腰包,正如哈維在其書中所提,“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你只需看看最近的房市走勢。” 

    最後,哈維對這樣的現狀提出質疑,“越來越依賴房產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社會再生產和經濟發展模式能否持續地發展下去?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