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紐約時報》:朝鮮現在已是擁核國家

《紐約時報》:一切都結束了,朝鮮現在已是擁核國家    

朝鮮最新的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引發了可以理解的恐慌,特別是在擔心該威脅的美國人當中。不過許多分析人士儘管對此不快,卻也還算冷靜,覺得這次試射是對朝鮮的能力和意圖令人沮喪但也不足為奇的證實。他們認為,試射的消息和朝鮮的導彈計劃本身一樣,雖然不受歡迎、令人擔憂,但也沒有多嚇人。這些專家對於朝鮮及其武器的看法背後有一些基本原則,值得在這裡回顧一下。    
   1、一切都結束了。朝鮮現在已是擁核國家。未來多年間,政策制定者們將會一直爭論,何時才是阻止或終止朝鮮核計劃及導彈計劃的確切關門時機。但是那扇門現在很可能已經關閉了。朝鮮人沒有理由放棄他們的武器計劃。面對具有極大優勢的對手,這些武器為他們提供了安全保障,我們無法讓他們放棄。那麼還有一個方法:入侵。但是朝鮮的導彈是機動的,這意味著美國將它們徹底消滅之前,朝鮮至少可以發射一兩枚導彈。全面戰爭實際上肯定會令朝鮮嘗試對一座美國大城市發動核打擊(這建立在朝鮮可以在導彈上安裝核彈頭的假定上,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它不能)。用專業術語來說,這種情況叫“實質性威懾力”。用非專業術語來說,這意味著全世界除了接受朝鮮的核地位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外,幾乎別無選擇。    

2、朝鮮現在可能具備打擊華盛頓和紐約的能力。過去的試驗表明,朝鮮的導彈或可抵達美國西海岸的主要城市。據分析人士稱,這次試驗顯示朝鮮的導彈現在也能抵達東海岸的城市了。這可能包括華盛頓和紐約。    
3、朝鮮是理性的,這意味著它不太可能發動戰爭。“好”消息是,朝鮮似乎無意開戰。一旦開戰,它必輸無疑。換句話說,朝鮮可能不會突然用核武器攻擊你所在的城市。很多人把朝鮮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說成一個狂暴的瘋子,卻對這一點視而不見。儘管金正恩也許有些古怪,但他多次證明自己是理性的。他是很殘忍,在道德上應當受到指責,但他是理性的。沒有哪個理性的領導人會讓國家自取滅亡,而如果挑起戰爭,金正恩只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美國有自己的核武器和壓倒性的傳統軍事優勢,可以威懾朝鮮。從歷史上看,威懾是起作用的。幾十年來,美國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在俄羅斯和中國的核武器威脅下生存的。   
 4、朝鮮已表明自己能夠承受極端的經濟懲罰。即便是最嚴厲的製裁,對朝鮮來說可能也並不新鮮。1990年代,該國的經濟和食物供應同時崩潰,引發飢荒,導致多達十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自那以後,朝鮮改善了農業工作。因此,儘管金正恩寧願避免經濟再次崩潰,但他可能會認為,即便經濟崩潰,他領導的國家也能倖存下來,這一想法不無道理。    
5、朝鮮也許不希望打仗,但它依然可怕。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金正恩想要什麼,當然他自己除外。但朝鮮的行動依然相當能說明問題。它們表明了兩個長期戰略中的一個。至於哪一個戰略更合理,分析人士意見不一。這兩個戰略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試圖確保朝鮮在世界上的位置。第一個推測更為專家們普遍認同。它認為,朝鮮希望利用自己的武器,強迫世界接受它是國際社會的合法成員。按照這種思路,這樣會帶來貿易和正常化,同時又能讓金正恩政府繼續掌權,有點像中國70年代的對外開放。
這很可怕,因為它意味著金正恩會堅持讓世界接受他的政府的本來面目:殘酷、挑釁、擁有核武器。第二個推測爭議較大,它認為朝鮮想實現與韓國重新統一的最終目標。這種觀點認為,只要更自由、更富裕的韓國仍是一個獨立國家,就會對朝鮮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的理由構成潛在破壞,朝鮮就永遠不會感到真正的安全。這種戰略並不意味著直接入侵和征服韓國,而是慢慢在兩國之間建立聯繫,並讓韓國脫離美國的保護,直到兩國以非暴力的方式重新統一。    
6、值得擔心,但不要為此犯高血壓。分析人士往往會說,最大的風險是出現事故或誤判,導致朝鮮和美國陷入一場意外的衝突。戰爭可能會以這種方式爆發。比如這種可能:美國派轟炸機飛往朝鮮附近,以示象徵性的威脅;但轟炸機偏離航線,飛向了平壤,於是朝鮮認為戰爭開始了,導致其發射導彈,並認為自己是在自衛。
這些情況需要很多方面出錯,不太可能發生。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這種可能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所有城市都有可能被摧毀。這種高風險、低概率的事件很難去推想。這值得擔心。但你面臨的其他風險遠比這個風險大,比如吸煙、車禍或者醫療保健不足。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