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8日 星期六

十年前的今天:「中本聰」發出最後一封信,為世人留下了什麼?

 美國時間2011 年4 月26 日,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向其他開發人員發送了最後一封電郵,並在信中明確表示,他已經將專注力「轉移到其他事務上」 ,同時交出了他用來發送全網警報的加密密鑰。

時間快轉到2021 年,比特幣的故事在很多方面還只是剛剛開始。隨著比特幣價格突破6 萬美元的新高,中本聰發明數位貨幣的初衷——「不受任何中央政黨或政府控制」及比特幣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如今,受到藝術家、政治家和人權倡導者的追捧,比特幣已步入主流視野。然而,關於「誰是中本聰?」這個問題,仍然是個無人可解的謎團。

外媒《Bitcoin Magazine》一篇標題為「中本聰的最後日子:當比特幣的創造者消失時發生了什麼事?」的報導中,全面總結了中本聰在推出比特幣時經歷過的事跡,以及他作為一名開發者所做的選擇,並預示了:為何這號人物離開後,對於這項技術的影響仍然深遠?

基於這長達6 個月的研究,內文中包含超過120 條引文,讀者可以看到,圍繞比特幣一些聲名狼藉時刻的完整對話內容,包括一個著名的會議在中央情報局總部和項目第一次權力過渡的對話。

美國財經雜誌《富比士》(Forbes)近日一篇專欄文章,首次全面探討了中本聰作為比特幣項目首席開發者的那段歲月。

《富比士》專欄作家、《Bitcoin Magazine》編輯Pete Rizzo針對中本聰及其在早期開發比特幣代碼時期的一些成就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在分享成果及心得時表示:

如果你是加密貨幣新手,我希望這些發現能鼓勵你進一步探索比特幣的歷史。

一、中本聰認為比特幣是央行的替代品

多年來,人們多次試圖將中本聰重塑為只對「擾亂銀行業或支付業務」感興趣的人物,大多數人都對印在比特幣區塊鏈第一塊上的那篇新聞文章有自己的解讀。

但即使不直接看代碼,中本聰最初的一些公開訊息也直接涉及貨幣發行的問題。2009 年2 月,他在P2P 基金會論壇上寫道:

傳統貨幣的根本問題在於讓它運轉所需的所有信任。人們必須信任央行不會讓貨幣貶值,但法定貨幣的歷史充滿了違背這種信任的情況。我們必須信任銀行來保管我們的錢,並通過電子方式進行轉帳,但它們卻在信貸泡沫的浪潮中藉出資金,而儲備很少。

跟批評人士的說法背道而馳,中本聰在創造比特幣時經常詬病的問題不外乎央行、印鈔。他在另一篇最早的留言中是這樣描述的:

對於安全電子支付協議的問題,確實沒有人可以充當央行或美聯儲的角色,也就是「能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來調整貨幣供應」。

二、中本聰「告別」比特幣後仍活躍在幕後

在這項新研究之前,眾所周知,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上的最後留言是在2010 年12 月,然後在2011 年4 月26 日向開發人員發送了最後一條訊息,但鮮少有人知道這短時間內發生了什麼事情。

但多虧了Gavin Andresen 提供的新郵件,他是一位直接跟中本聰合作,且在中本聰缺席期間接手項目的開發者,這些線索現在更完善了。

的確,中本聰和其他開發者之間存在一些分歧,最顯著的是:如何處理項目所獲得的名聲、關注,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技術問題。

Pete Rizzo 認為,這雖然無法讓世人直接了解到中本聰失踪的確切時間,但他從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在中本聰離開的時候,比特幣已經不再需要一個至高無上的領導者了。

三、中本聰深知比特幣是一項科學突破

這裡說的是,最初在Bitcoin.org網站上的一個子頁面,中本聰在這上面聲稱比特幣解決了「拜占庭將軍的問題」,自那以後,人們普遍認為,這就是他在專注的事情。  

令人吃驚的是,中本聰不僅能夠發明出真正的新東西,而且還能夠將這一成就具體地實現出來。

這證明了他精通電腦科學史,並且能夠準確定義他所取得的成就,即使這需要全世界花些時間才能趕上他的思路。

四、中本聰被「比特幣可能會被破壞」的想法嚇壞了

儘管Pete Rizzo 相信這個觀點,但他依然嚴謹、詳細地闡明事實並加以論證。

Pete Rizzo 早就知道比特幣協議曾在2010 年有重大漏洞被惡意利用,憑空創造出數十億枚比特幣,違反了比特幣「供給有限」的特質。

然而,Pete Rizzo 沒曾預料到,中本聰會深受此影響,中本聰非但沒把這次事件視為「偶然」,反而使得他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行動和領導力。他跟其他開發人員的合作變得更少,更傾向於對軟體進行未通知的添加和更新,總體上而言,他更沉迷於讓軟體更安全,而這種狀況似乎持續了好幾個月。

2010 年稍晚,中本聰意識到比特幣容易受到攻擊,自此之後,他便不惜一切代價,專職阻止致命攻擊再次發生。

五、中本聰其實是仁慈的獨裁者

如今,比特幣開發是全球數百名開發者之間高度協作的過程。但當年中本聰領導這個項目時,他和其他幾位工作人員就攬下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工作量。

然而,這一點其實不令人驚訝,在早期,比特幣開發團隊成員寥寥無幾,隨後是在Gavin Andresen 的鼓勵下,才有更多人加入這個項目,而比特幣也在他的領導下,發展成一個更加開放、協作的項目。

儘管如此,Pete Rizzo 仍然認為,中本聰作為一個仁慈的獨裁者來管理比特幣是很有趣的事情,因為他經常編寫「官方」代碼,讓其他人來測試。這完全符合開源的既定慣例,大多數人相信,中本聰沒有意識到,他必須為比特幣制定新的管理模式,以使其「更去中心化」。

也因為如此,Pete Rizzo 始終相信,儘管比特幣確實是由中本聰一手構建而成,但它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從技術上、理論上來說,都該歸功於其他開發者的貢獻與努力。

六、中本聰離開前,批評聲浪早就塵囂甚起

關於這項研究,Pete Rizzo 最大的驚喜也許是:發現比特幣用戶之間提及中本聰的對話,並親眼目睹了用戶對中本聰的態度是如何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所變化。

Pete Rizzo 認為,用戶的態度轉變可大致分成三個階段。2010 年初還是「蜜月期」,當時大多數用戶都才剛發現這個新玩意,而當中本聰開始更積極維護他對代碼的權威時,社群開始進入「覺醒期」。

最後,在2010 年末的最後一段時間裡,用戶似乎開始唾棄中本聰,有人拿他的性別和性取向開玩笑,毫不避諱在網路上散播梗圖,甚至公開譴責中本聰因無法滿足用戶諸多需求而對比特幣造成挫折。

七、中本聰離開前,在比特幣軟體中自行除名

最後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中本聰離開前還正式「退出」比特幣,他將自己的名字從軟體的版權聲明中刪除,並將代碼留給所有「比特幣開發者」。

這與我們對中本聰的理解是一致的,他的辛勤奉獻以及擅長隱匿自己在網路上的蹤跡,才得以讓「中本聰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是個謎。

雖然中本聰最後將自己除名的動機至今無人知曉,但至少證明了,他的離開並非毫無徵兆,而是早有預謀。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