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海外華人--模範少數派困境

不久前,我問一個歐洲人,中國人性格溫和,勤勞,中庸---中庸這個詞我想了很久沒想起來怎麼翻譯,用了peace這個字,為何你們不想要? 反而要穆斯林呢? 伊斯蘭教義是排他性的,與你們的宗教文化格格不入。
歐洲人大意是你們中國人太能幹了---太物質了? 會把我們都趕出工作崗位的,所以我們老齡化之後,寧願要穆斯林,畢竟他們也是信神的。 恩,我理解,就像穆斯林說猶太人和基督徒是有經者一樣。
細微的差異,可以理解。
所以,法國員警一直對居住在法國境內的華人不太公平,這次引發的大規模遊行示威和騷亂,是事情到了一個極端。
我在紐西蘭和當地人閒聊,就工作崗位的客觀現實,在金融業很少有華人可以被錄取。 沒有顯而易見的種族歧視,只有隱秘的排斥。
在美國,同樣的隱秘的排斥發生在華人身上。
美國是比較講究融合的,一個社區搬入了非洲裔、西班牙裔,慢慢的這個社區可能慢慢的白人都走了。 而搬入華裔,只要數量不多,一般都會和睦相處。 因為華裔包括日韓亞裔是模範少數派,勤勞、聰明、數學好、職業收入較好,性格溫和、讀書很用力、不打架、非暴力---扁華裔辱駡歧視都不還手,韓國人不行,會還手的,會集體暴力還擊。 洛杉磯上世紀的大騷亂中,一幅幅照片顯示了韓國社區持重武器保衛的鏡頭,非洲裔暴徒都繞道而行。
當然也有搬走的,華人一多,白人一看自己孩子讀書競爭不過,就搬走了。
紐西蘭則很多城鎮赤裸裸的歧視,華裔一進入,白人家庭就開始籌畫搬走。 一個朋友的同學住在山上一個社區,他們搬過去之後,白人家庭就開始搬離。 倆人屬於那種很有黑色幽默感的,說我們追著搬過去。
所以很多中國人一到海外,就設法把自己變成香蕉人,黃皮白心,極力要融合,把自己完全融入主流社會,希望被認同,然後把自己的文化全丟了。
印度裔的文化自信似乎更強大一些,即使口音複雜,他們仍舊以極其強大的自信被主流社會認可,很多管理層被主流公司授予印度裔。
中國人基本上沒什麼文化自信,族群自我矮化的程度非常嚴重。
東南亞的傳統華裔我接觸下來,自信心強的多得多,傳統文化保持的非常牢固,到現在能夠保持第三代第四代的小朋友仍舊去學中文的,比例相當高。 但東南亞主體民族普遍恐懼華裔控制經濟的能力,對華人予以限制。 實際上當地主流民族控制了行政軍警司法力量,國家是最好的生意,從華商手上拿到的收益足以讓自己過的很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過得很好,所以時常發生的就是政客和民粹主義分子尋找藉口和犧牲品,說華裔壟斷了商業,導致土著失去機會。 這是個無解的迴圈,因為即使把華裔的份額奪走分給本地土著,過不久,生意又回到華人手裡。
華裔明白自己的優勢,在當地非常低調做人,同時大量的捐助社區,與官方力量維持政商結合,以求生存之地。 這是東南亞的生存狀態。
很難說未來會怎麼樣,中國人的自信心不足,不是說哪種耀武揚威的自信,那不是自信,那是sb土豪炫耀。 而是說那種發自內心的,作為個人的自信和自重,兼對自己的起源,也就是中國人的文化也尊重和張揚,這個沒有。 大多數就是自卑和自我矮化,並拼命靠攏主流文明,來試圖融化自己,完全抹掉自己族群的印記,烙上他族的氣息。
結果就成了模範少數派,我很難揣摩歐美裔白人的心態,是會拿你們當作自己人,還是有意無意的在潛規則裡排斥你們?
其實大家在歐美生活了很多年,是會明白的。
美國白左政治正確的好處,在目前的語境是備受爭議的,其實華裔如果在政治正確的背景下,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有利的地方,那就是至少沒有名目張膽的歧視。
世界在變化,未來就不知道了。
融合或許是大趨勢,就像歐洲人文主義者認同的。 但或許不是,意識形態和種族主義都在抬頭,黑暗中世紀也或許在百年內重新成為輪回。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