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克里希納穆提 重新認識你自己 ---第五章---告別恐懼 (Part 1)

再繼續這番談話之前,讓我先問你:你生活中最基本而始終關切的事是什麼?如果撇開那些拐彎抹角的答案,直接了當地面對這個問題時,你會怎麼回答?
難道答案不是“我自己”嗎?如果我們夠誠實的話,大部分人都會如此回答。我關心我的發展、我的事業、我的家庭、我所住的那一小塊天地,我想要爭取較好的職位、享有更好的特權等。我們大部分人主要的興趣都在自己身上,這個假設應該是非常合乎邏輯的。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我們不該對自己有那麼大的興趣,我卻看不出這有什麼不對,只是我們很少有人敢誠實地承認罷了。即使我們敢承認,仍然難免帶有幾分愧疚之情。總而言之,一個人基本上是關心自己的,因為各種傳統或理念,卻又認為不該如此。但是一個人怎麼“想”並不是關鍵所在,那隻不過是一些概念和想法而已,事實的真相是:人基本上永遠是對自己最感興趣的。
你也許會說,幫助別人比為自己著想更能帶來滿足。那又有什麼差別?你所關心的仍然是自己。如果幫助別人能帶來更大的滿足,你關心的仍然是那件事能否帶給你更大的滿足。為什麼要把意識形態扯進來?為什麼要製造矛盾的想法?為什麼不說:“不論在性行為、幫助他人、成為偉大的聖人、科學家或政治家的追尋之中,我真正想要的就是一種滿足。”它們都是相同的過程,不是嗎?我們所要的就是一種滿足感,不論它所展現的方式是明顯的,還是細微的。我們聲稱自己是在追求自由,主要是因為我們認為自由能使我們得到各種美好的滿足感,​​而最終的滿足當然是“自​​我實現”這種怪異的想法了。我們如何能在本來就沒什麼不圓滿中去尋找圓滿?
我們大多數人都怕成為無名小卒,總想在社會地位上尋求滿足,因為我們的社會就是如此現實,有地位的權貴就備受尊崇,沒有地位的人就被踢來踢去。世上每個人都想在社會、家庭中爭一席之地,甚至還想坐在上帝的右邊,這個地位還必須是眾人共同嚮往的,否則就算不上什麼地位了。我們似乎必須永遠站在舞台上。由於我們的內心經常陷入痛苦和不幸的漩渦中,因此外在如果能受人重視,就算是最大的安慰了。這種對地位、權勢的追求,希望在某方面被社會視為卓越的心理,都不過是一種駕奴他人的慾望。這種慾望本身就是某種形式的侵略性。聖人想要以他的德高望重來獲取社會地位,那種侵略性和院子裡到處啄食的小雞有什麼兩樣?造成這種侵略性的原因何在?不就是內心的恐懼嗎?
恐懼是生活中最大的問題之一。陷入恐懼的心,通常是困惑而矛盾的,因此必定會變得兇暴、扭曲而充滿攻擊性,但是它又沒有勇氣掙脫舊有的思維模式,於是就變得極其虛偽。除非我們從恐懼中徹底解脫,否則我們只有繼續追逐最高的的目標,製造出各種神祗來解救我們脫離黑暗。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