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何新:被庸醫多年誤解的「腎」和「補腎」

古醫學有兩個關鍵字被誤讀千年。 一為指人腦正中央的「囟」字,被誤讀為「心」。 例如《孟子》語「囟之官則思」的篆書「囟」字,漢代隸變後錯寫為「心」,因此被千年誤讀。 以致漢唐以後國人發生荒謬誤解,以為人類的心臟是思維器官——似乎人類是用「心」思考的。 (詳論看何新《說文改錯:對「心」與「囟」字的千年誤讀》。 何新網易博客,2014.1.7)

另一個最荒謬的誤讀即為「腎」。 中醫常講腎虛、補腎,這個「腎」字,或被說為一併無實體、子虛烏有,但卻神乎其神的神秘所在;或被實指為人體排尿器官之腎臟。 古中醫學說認為腎能生精,而與性能力有關。

因此西醫則認為此論純系胡說,毫無道理,認為中醫不懂解剖學。 因為西醫之所謂腎,是人體解剖學中所指的腰部雙腎,即人體內的兩個腎臟,這是純粹的排水、排尿器官,與生殖系統和性能力毫無關系耳。

故西醫認為,中醫理論多有諸如此類概念混亂、定義不明、不知所云的形而上的混扯。

殊不知,古中醫所說的腎,並不是排尿器官的兩個腎臟,而是指「腎囊」即「陰囊」。 對男子來說,腎器是指左右兩個睾丸。

《素問》:「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所謂「作強」,即指陰莖的勃起,所謂「伎巧」,指做愛。

《禮·月令》:「孟冬之月,祭先腎。 」祭祀「先腎」誰也? 就是祭祀生殖器之神。 【鄭玄註】「隂位在下,腎亦在下。 」按:隂指陰氣,腎位在人體下端,即睾丸所在也。

睾丸是男人最重要的性器官,它製造精子,分泌雄激素,是男人之所以為男人的根本。 所以古中醫稱睾丸為腎,亦稱「腎元」,其外包則稱為「腎囊」。 (腎囊,亦稱陰囊。 )

所以古人認為腎器能產生精液及精子,這是指睾丸所在的功能而非指排尿器官的腎臟。

從人體解剖學觀點看:「腎囊是一個皮囊,位於陰莖後面,有色素沉著,薄而柔軟,中間有一隔將陰囊分為左右兩室,每個室內有睾丸、附睾、輸精管。 」至於女性之腎,則指與男性睾丸、陰囊對應的卵巢、子宮。 卵巢稱「胞」(蓋球狀物古語多稱bao或pao),子宮則稱胞宮。

眾所周知,生人始于精子與卵子,此即人之本元。 而精子、卵子則出於腎府——即男性的腎囊與女性的胞宮。 《內經》說: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

又說: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

由此可知古醫學認為:腎,為男女生殖器官之本元,所以能聚「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其功能則是「生子」。 所謂「瀉」,不是排泄而就是性交之隱語耳。

所謂「腎氣」,則指與性激素(荷爾蒙)分泌有關的性能力。 所謂「天癸」,指男性的精液與女性的月水。 所以,「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

今本《說文》雲:腎,「水藏也。 」按「水藏二」字的字義頗模糊。 可以指作為精液所聚的陰宮,也可以指作為排尿器官的腰腎。 但是今日所見《說文》並非漢代古本,而是唐人改本。 徐鍇曰:「按腎主智藏精,皆水之爲也。 」他已經將腎臟的排尿與睾丸陰囊的藏精兩個功能相混淆。

三國劉熙的《釋名》說:「腎,引也。 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脈也。 」也是模糊之說。

倒是三國魏張揖的《廣雅》解釋腎字語源:「腎,堅也。 」即腎元能主(生殖器)堅挺,尚不失古意。

綜上述:古中醫所謂腎,是指男性女性生殖系統的核心器官,睾丸與卵巢,而不是指人體內之排尿器官的腎臟。 古中醫有關腎虛以及補腎的說法,都與此有關。

然而近百年以來,這個「腎」字,被許多庸醫普遍誤讀和誤解,誤人子弟,謬種流傳,貽害深遠!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