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為什麼日本的著名大企業接連陷入危機?

作者柯隆 
  80年代,中國人最早知道東芝是那款淡草綠色的東芝雙門冰箱,後來中日關係惡化,東芝生產的個人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異常發熱遭到中國消費者吐槽。但今天的東芝早已不是生產白色家電的製造商了,其主業和強項在於核電等成套設備以及電子晶圓。特別是2006年,東芝撤資5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的全球最著名的核電設備公司-西屋公司(Westinghouse),東芝成為最被看好的日本
企業之一。

  可是籠罩今天的東芝公司的好像四面楚歌,根據媒體的報導,東芝公司很可能已經資不抵債,也就是說東芝的資本金(所有者權益)遠不夠償還銀行的借款。為什麼東芝會落到這步田地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看一家日本的大企業夏普,夏普也生產電子晶圓,同時,其生產的平板電視應該是世界一流。這些年,夏普並沒有像東芝那樣搞擴張戰略,而是穩紮穩打做其主業,遺憾的是夏普的家電以及其他的電子產品雖然質量不錯,但承受不了韓國( 專題
)和中國家電企業的攻勢,最終夏普被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收購。
  這兩家日本著名的大企業的興亡都警示我們一個道理,企業僅僅擁有一流的技術並不等於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企業的經營管理靠的是一套複雜的綜合性戰略,戰略方向錯了,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濟於事。當然,談這種抽象的大道理並不能揭開日本著名大企業經營失敗之迷。
  回來看東芝公司,應該說,東芝落到這步境地有其偶然性,也就是說有不走運的成份。2006年東芝收購西屋公司,從當時的市場環境來說東芝上層所做出的決斷沒有錯,不巧的是2011年日本發生了關東大地震
,福島核電站爆炸,通過電視屏幕核電站爆炸的慘烈影像傳到全世界。那以後,日本國內停止新建核電站,美國的在建核電站加強了安全管理措施,造成原來簽訂的承建合同隨著建設成本提高不能完成。同時,歐洲大陸也掀起了反核運動,這對西屋公司和東芝公司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電子晶圓作為電腦的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各家公司都投入最大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質量。過去的10多年有很多家日本生產電子晶圓的廠家退出了市場競爭,轉型做別的產業。東芝因為其規模大,轉型的速度快不起來,這可能是造成致命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日本企業的轉型也有成功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富士膠卷。想當年世界最著名的膠卷廠商無非美國的柯達和日本的富士,還有一家小很多的櫻花膠卷,很早就退出了。我不知道富士膠卷是怎樣前瞻到轉型的必要性的,顯然其管理層是有先見之明的。富士膠卷在縮小膠卷生產的同時,加大投資開發女性用的化妝面膜,據說,其中應用了生產膠卷的技術。柯達膠卷的轉型慢了很多,所以,柯達公司已經很少進入我們的眼簾。
  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速度可能是最重要的。市場競爭激烈,市場需求千變萬化,以技術定市場顯然要被淘汰,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以市場來定技術。消費者不需要的技術,再先進也白搭。
  另一個問題是日本企業普遍存在的,那就是日本的很多大企業在經濟高峰期,太成功了,所以,他們不願意放棄原來的管理模式,總是把經營不善的原因歸咎到外因,比如宏觀經濟減速,日元升值等等。其實,對所有企業來是,外因是共同因素,改善經營主要應該在內部找原因。
  最後說一點,日本的大企業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創業家族保持影響力的大企業,並不一定是家族企業,但創業家族在人事方面有決定權,比如豐田汽車,鈴木汽車,這種企業的強項是戰略決策速度快。也有軟肋,一旦決策錯誤可能導致致命傷。
  另一類企業,就如東芝和夏普,其高層是從公司內部提拔上來的,每一屆總經理做3-4年,然後就換人,很難期待這些領導有什麼先見之明,因為他的責任和任務是在任期內少犯錯誤,所以,這一類企業的領導層通常沒有創新能力,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比起市場競爭,他們更擅長於在同事之間搞關係,這有一點跟中國的官場相像。我本人在大公司工作,也有時去別的大公司講課,每次都會不自覺的感到日本的大企業和中國的官場神似。
  那為什麼大部分日本的大公司沒有落到東芝和夏普的地步呢?應該說,很多公司也不同程度地遇到相同的問題,只是沒有暴露出來。另一方面,日本大企業的上層雖然無能,但其中層非常堅固,所以,最上層的領導像走馬燈似地換,短期看似乎並不影響其經營管理。關於這一點,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有非常精典的觀察,他指出:“儒學在日本的發展不是孝道,而是忠君。”也就是,日本人可以不孝,但不能不忠。不能說日本社會完全是這樣,但有一定道理。忠誠是美德,但同時一個社會和一個企業要有修正領袖錯誤的能力,才能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否則,可能導致全軍覆沒。
  作者柯隆簡歷: 富士通綜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出生於中國南京。86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學技術學院日本專業,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