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加了,也很快找到專業工作,但與原來了解的大不一樣,把親身感受寫給國內的親友看看。
1、社會福利好?
福利都是給沒有正經工作的窮人的,有專業工作人士的義務是繳稅,窮人的義務是享受福利。你要覺得可以忍受類似國內普通保安的收入,然後拿一點兒福利,OK,你來吧,生活處於小區保安那個水平。
2、房價便宜?
一個專業工作者納稅後年入5萬加幣算是很好的了(senior職位),但房價100萬。溫哥華就更貴了。本地白人青年現在也是蝸居在別人的地下室裡。你說OK,我帶國內的錢來買房。但請注意20年後,你小孩長大面臨本地白人一樣的情況。你願意你小孩住別人家地下室嗎?不願意?你給地方他住,小孩未必願意跟你一起住(被這邊的教育洗腦了)。想便宜,去小鎮吧,也就相當於中國的鄉鎮,自然環境不錯,但你別想找到工作。
3、房子是私人的,永久產權?
100萬的房子,每年要交地產稅6000加元。注意喔,專業工作稅後收入5萬一年就算很好了,哐當一下,6000又沒了。還不算房屋保險什麼的。
真正私人擁有的東西,需要每年上稅麼?比如你買了台電腦,每年要給政府交電腦稅嗎?沒有吧,買的東西不用每年繳稅,那才是你的東西。所以有房產稅的情況下,房子是私人擁有是個謊言。
4、教育好?
加國的大學在世界能排上名的屈指可數,與中國差不多。小學初中放羊,下午三點就放學,整個就是玩。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見過那個地方的教育能讓所有小孩成材的嗎?沒有吧?這說明什麼,要成才就得競爭!三點放學後,得給他補課,還得報各種興趣班,還得上IB課程讓他有機會考美國大學。各位,這邊小孩一點兒不輕鬆。此外,這也是一大筆開銷,5萬根本cover不住。沒錢?跟本地白人小孩一樣,高中畢業了學個修車啥的,或者去工廠扛箱子啥的。
加國本地垃圾的比例一定高於國內,我就不明白國外教育比國內好,這個結論怎麼做出來的。興許是指大學,這邊好大學學習壓力的確很大,學到晚上1點不奇怪。
5、社會公平?
修座橋,花的錢是中國同樣橋的幾十倍,即使加國人工高,請問需要貴幾十倍嗎(將近30倍)?錢去哪兒了?這個問題要寫清楚得費很多筆墨,這裡就提示下各位。
加國利益集團通過准入控制,壟斷行業以獲得高收入;
例如,牙醫得要牙醫拍照。看上去很合理,但他條件非常苛刻,據此嚴格的控制了牙醫的數量,物依稀為貴,這就是為啥牙醫收入高的原因。這種制度一樣出來爛牙醫,剛報導一個從不消毒的牙醫診所。
醫生,就更不要提了,同樣嚴格控制數量,但醫生水平遠低於國內,特別是做手術的醫生。這就是為啥很多國人回國看病的原因之一。
再例如,加國一個清潔工的收入可能與程序員一樣。為啥?清潔工是一個集團,有工會,不開這麼高薪水就不干活。受制於允許模式,你還不能開除他。
你來加國後能加入一個利益團體嗎?抱歉,可能性很小,那種從加國政府輕鬆撈錢的崗位,基本被本地白人把持。
6、社會氛圍好?
小孩從小在學校唱女王萬歲,這個歌還曾經是加國的國歌呢!好像1995年才改的國歌。
入籍時,你得宣誓永遠效忠英國女王和她的子子孫孫。否則不讓入籍,今年有人認為這不合理,上訴到法院。白人法官判決:公民入籍時必須向英女王宣誓效忠是強迫性的言論,強制的入籍誓詞符合憲法。
你家小孩從小在這裡被洗腦喔,這還沒提那個宗*教的事兒。
7、免費醫療?
加國驗血要3週才能拿到結果的醫療系統已經臭名遠揚,不多寫了。
1、不是免費,你每個月得交100元的保險費,多倫多是按年交
2、不是免費,醫生只給你開處方,一個處方他找政府哪幾十塊錢。藥費你得自己掏。
3、只有需要住院的大病,才免費。
8、奮鬥即可成功嗎?
有博士在這裡奮鬥考電工證,今後以電工為職業的例子。他是奮鬥了,難道一個博士移民的價值,就是來加國做電工?刷盤子的教授,地鐵賣藝的國家藝術獎獲得者,我就不提了。
本人移民一年,雖有工作在手( 別奇怪我總強調專業工作在手,N多中國博士碩士教授移民們羨慕呢,他們還在扛箱子刷盤子或者在上這裡的技校,準備搞本地文憑,找個專業工作,入電工,物流倉庫管理啥的),一直覺得後悔不已。
想回國,無奈年紀偏大,在國內不好找技術工作,又不想回國失業,所以只好仍在加國混著。
“天堂”很精彩也很無奈
當年在中國大陸是精英,與大多數國人相比,社會地位不低。新移民們,在沒有好消息的情況下,只有保持沉默。沉默之餘,他們在思考,移民加拿大,到底來幹什麼。
中國移民市場高達百億美元
毫無疑問,在這撥方興未艾的中國大陸移民潮中,眾多在加拿大註冊的移民公司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中國大陸的移民公司收費多少?1996年到1997年時,深圳的一般價格是每個主申請人6000美元,1998年後,由於眾多移民公司介入,價格開始下降到每個主申請人收費5000美元甚至更低。目前各地價格大都在每人3000美元左右。據統計,目前想出國的中國大陸人已經達到幾百萬。如果有五百萬中國大陸人士都想移民,每人都通過移民公司代理,每人的代理費僅收2000美元,那麼這就是一個高達百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為快樂而痛,為希望而痛
我們省略掉被採訪者的姓名和背景,把他們的部分困惑和迷茫,也把他們的希望記錄下來。
悲觀者:“我總覺得這一步好像走錯了。當初不應該出來。在國內那麼好的工作,那麼好的生活條件,為什麼還要出來?出來了,找不到工作,只好到餐館給人打工。”
“難道說我們在這裡的價值就是去中餐館打工或是去車衣廠做衣服嗎?”
“出國是一種榮耀,為這種虛榮出來真不值得。”
“有時候回頭想想,國內那些原來的同事,覺得他們不跟風移民出來,真是很明智。自己這樣做看來是錯了。放棄那麼好的條件,到這裡來給中餐館或是車衣廠打工,這樣做有什麼價值?”
樂觀者:“出來是為了回去,我們的價值是在中國大陸。”劉先生斬釘截鐵地說,目光裡透露出堅定。他原在上海一家機械廠任技術廠長,已經來溫哥華半年,至今並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只好到一家中餐館打雜工。
“我們有準備,大不了艱苦上幾年,情況肯定會好轉。”“再怎麼比,這裡總好過我那個地方,起碼空氣是清新的。”
“不是說嗎?每個新移民有這個過程。中國人口太多了,看著心裡就煩。”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