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最新的數值已達114萬億美元,這個數據是取自全球主要的央行M2數據的一個匯總。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全球都在爭相向市場投放流動性。
比特幣和M2一直是呈正相關的關係,頻道已發文多次驗證過了,它也成為了我們預測未來比特幣目標位的一個重要指標。
此刻這個階段,按理說大餅應該跟隨M2漲上去了,但是目前依然還是在10萬左右上下盤整。說明大餅和M2在短期是存在短暫脫鈎的情況,並非完全重合。
M2最新的數值已達114萬億美元,這個數據是取自全球主要的央行M2數據的一個匯總。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全球都在爭相向市場投放流動性。
比特幣和M2一直是呈正相關的關係,頻道已發文多次驗證過了,它也成為了我們預測未來比特幣目標位的一個重要指標。
此刻這個階段,按理說大餅應該跟隨M2漲上去了,但是目前依然還是在10萬左右上下盤整。說明大餅和M2在短期是存在短暫脫鈎的情況,並非完全重合。
你是不是也看到最近不少人說:美元要不行了,全球資本在“逃離美國”,黃金一路猛漲,連比特幣都開始摩拳擦掌。
美債危機、赤字爆表、聯準會印錢、財政天花板——看起來美國快撐不下去了,對吧?
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美國真要完了,華爾街的那些巨頭怎麼一點都不慌?
高盛、摩根、黑石、橋水,這些手裡握著上兆美元的傢伙,難道都看不見風險?還是說…他們是風險的導演?
美元真的在貶值嗎?全球的資金真的在逃跑嗎?還是說,我們只是看到了表象,沒看到佈局?
今天我們就來拆穿這個遊戲。你以為的“美元危機”,可能根本不是危機,而是一場陽謀。
不是美元在貶值,而是他們在貶給你看。
不是資本在逃離美國,而是華爾街在“放風箏”,引你上鉤。
別眨眼,真相就在下面。
先問你一個問題:什麼叫「貶值」?
大多數人理解的是──錢越來越不值錢,通貨膨脹來了,貨幣信用要出問題。
聽起來確實嚇人,但問題是,你說美元貶了,那它是貶給誰看?對誰貶?
美元對人民幣是跌了點,對黃金是回調了,對比特幣看著也有點虛,但對美股,對核心資產,對美債的收益率——你有沒有發現,根本不是一個方向。
7月11日,因投資者湧入風險資產並平倉空頭頭寸,比特幣(BTC)價格持續飆升。前一天創下紀錄後,比特幣價格攀升至新的歷史高點。截至北京時間7月11日12:00點,比特幣價格最新上漲超5%,達11,6908.5美元。比特幣盤中最高觸及117,488美元,較年初漲幅超過20%,較2020年低點累計上漲超20倍。
根據加密衍生性分析平台CoinGlass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11日早間,24小時內全球中心化交易所的比特幣空頭平倉金額已達3.18億美元,這一規模較前一日激增62%,成為推動比特幣價格創歷史新高的重要推手。
當交易員以槓桿工具押注比特幣下跌時,價格的持續上漲會使其保證金帳戶面臨穿倉風險,此時必須緊急從市場回購比特幣以了結頭寸,這種集中性的回購行為反過來進一步推高價格,形成“價格上漲—空頭平倉—價格再上漲” 的正反饋循環。
比特幣拉升,盤中創歷史新高。週三(7月9日)美股收漲,聯準會公佈會議紀錄。
加密貨幣集體走高。比特幣首次向上觸及112,000美元,創歷史新高,盤中漲幅最高可達3%,今年以來漲幅近19%。最近24小時,全球共有超10萬人爆倉。
美股三大指數週三收盤集體上漲,道瓊指數漲0.49%,納指漲0.94%,標普500指數漲0.61%。大型科技股集體上漲,英偉達收漲1.8%,總市值盤中一度突破4兆美元。
熱門中概股多數下跌,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跌1.11%。阿里巴巴、嗶哩嗶哩、京東跌超3%,網易跌超2%,百度跌超1%。
關稅風暴再起,美股又見證歷史了。
北京時間10日凌晨,聯準會公佈的最新6月會議紀要顯示,關稅政策對通膨潛在影響的時間、規模和持續性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但官員們對通膨預期、利率前景的分歧正在加大。
當地時間7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發布了致汶萊、阿爾及利亞、摩爾多瓦、伊拉克、菲律賓、利比亞、斯里蘭卡和巴西等八個國家的徵稅函。其中,美國將對所有巴西產品徵收高達50%的關稅。
目前,大多數聯準會官員預計今年稍晚將恢復降息。
新一輪關稅涉及八國
當地時間7月9日,美股三大指數當天集體上漲。道瓊指數收漲217.54點,報44458.30點,漲幅為0.49%;納指收漲192.88點,漲幅為0.94%,報20611.34點,創收盤新高;標普500指數收漲37.74點,6263.納指一度上漲至20,645.41點,創盤中歷史新高。
當天,川普公佈了新一輪關稅通知函,涵蓋八個國家,其中對巴西將徵收的關稅為公佈新「對等關稅」以來的最高水準。
川普表示,美國將自2025年8月1日起對汶萊和摩爾多瓦的產品徵收25%的關稅,對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及利比亞的產品徵收30%關稅,對菲律賓的產品徵收20%關稅,對斯里蘭卡的產品徵收30%的關稅。
IT之家7 月9 日消息,在人工智慧(AI)迅速重塑各行各業的今天,哪些工作能真正抵禦自動化的浪潮?微軟聯合創辦人、科技界重量級人物比爾・蓋茲近日分享了一個大膽的觀點:即使在100 年後,程式設計仍將是一項「100% 由人類主導」的職業。
在接受法國廣播電台France Inter 採訪時,比爾・蓋茨坦言:「我也會感到害怕。」他同時指出,儘管AI 可能帶來巨大變革,但其潛力同樣不可忽視。
世界經濟論壇預測,到2030 年,AI 可能導致全球約8,500 萬個職位消失。然而,這一技術浪潮也可能創造9,700 萬個新職位,尤其是在新興技術領域。蓋茲認為,如果運用得當,人工智慧可以大幅提高生產力,AI 將“為我們騰出大量自由時間”,讓人們從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更具創造性和戰略性的任務。
川普上台後,對華發起了貿易戰,隨後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發起了除熱戰外一切手段。這使得中美關係不斷下滑,對於中美關係,基辛格在晚年做出悲觀預測,他警告中美可能開戰,日本將成為反華前線、台灣會最先被犧牲、而普丁也難保其位。
中美之間的裂痕,並不是一天造成的。從2018年川普揮刀開啟貿易戰,到2022年拜登政府斷供高階晶片,衝突不斷升級。從關稅到技術、從供應鏈到教育限制,再到軍事碰撞,兩國關係已不是「競爭」那麼簡單,更像是一場尚未引爆的「冷戰升級版」。
2023年,美軍在南海、台海活動頻繁,中國則以演習回應,雙方你來我往,極限試探。基辛格說這讓他想起了一戰前夕,各國都在挑釁,卻沒有人真想開火,結果滑向深淵。
2024年賴清德上台後,兩岸氣氛迅速緊張,美國則不斷加碼軍售、派員訪台。今年2月,美國國務院乾脆刪除了「不支持台獨」的表述,北京隨即展開高強度實彈演練,台海一度進入準封鎖狀態。
版主:。智慧眼鏡無法取代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問題在於,你終究不能任何時候、也難以一天大多時候都戴著智慧型眼鏡,那終究是不舒服的,你隨時想看點什麼,最佳方案還是只能從口袋裡可以掏出來的那個有實體顯示器的智慧型手機。
「未來真正稀缺的能力,是提問的能力、學習的能力、掌握自我節奏的能力。」
“至少在未來25年內,承擔責任的,仍然是人類。”
“真要打賭,我會押注中國企業最先做出那種'大家真正願意戴上、能普及'的智能眼鏡。”
在矽谷,人們習慣用「KK」稱呼他。他是《連線》雜誌的創始主編,也是《失控》《必然》的作者,提出「科技會進化」「個體要順勢而為」的思想,啟發了馬斯克、祖克柏這一代創業家。
今年73歲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最近接受了「矽谷101」45分鐘的深度對話,談他的新書《2049:未來10,000天的可能》。
這場對話既有他一貫的樂觀,也有不少對技術的冷靜判斷。
例如,他對AI的看法非常清醒:「AI不會說『這事我負責',那我們人類就必須有人站出來為結果背書。」他說,哪怕AI參與寫作、研究,我們仍然需要記者——不是為了輸出信息,而是為「可信」負責。
凱文凱利在新書中預言:「2049年,智慧型手機將被智慧眼鏡終結」。只是,智慧眼鏡遠比大家想像中的複雜且任重道遠。而如果讓他下注,“我可能會押中國公司勝出,而不是蘋果。”
查理·芒格作為巴菲特的"黃金副手",他97歲時仍掌管著5萬億財富帝國,被稱作"長著兩條腿的書架"的思考怪物。而當這位現代商業的蘇格拉底罕見地評價另一位東方傳奇時,他的話語充滿了敬佩:"李嘉誠是最被低估的商業先知,他總能在暴風雨來臨前聞到潮濕的空氣。"
潮州小巷走出的少年不會想到,自己未來將成為被芒格蓋章認證的"商業先知"。在40年代,12歲的李嘉誠踩著難民潮登陸香港,父親肺病去世時留給他的只有一句話:"求人不如求自己。"這個在茶樓跑堂時把鬧鐘調快10分鐘的少年,後來用同樣的時間觀念建造了商業帝國。芒格曾凝視著太平洋對岸的這場逆襲說:「所有成功的商業行為都來自實踐進化」。就像孟加拉虎在叢林中進化出獨特的條紋,李嘉誠在貧民窟裡長出了對風險的敏銳嗅覺——當塑膠花還在歐洲風靡時,他已看到產業轉移的浪潮;當香港地產暴跌時,他正用水泥袋裡的現金低價收購土地。
民國59年,是台灣GDP突破每人每年1,000美金,台灣經過二十年來的休養生息、社會小有積蓄,因此,民國59年開始有民間的房地產業蓋房子賣給人民,當時房價不貴,透天一戶20~30萬,公寓一戶10~12萬,很多人都買得起,讓房地產業開始蓬勃發展,民國60年、61年景氣大好,一直到民國62年的石油危機,油價每桶3美元漲到每桶10美元,造成全世界經濟恐慌,台灣也蒙受第一次通膨的壓力,各項產品都物價飛漲,房地產景氣下滑一直到民國66年。
納瓦:三步驟找到天生該吃這碗飯的領域
版主:是不是?印錢是唯一的道路。
巴西總統對川普的評價,可以說是十分到位了!川普身為美國的總統,不僅沒有一個總統的沉穩氣質,還整天活躍在網路上!
6月25日,盧拉在公開演講中直接喊話:「一個像美國這樣的大國總統,應該少花點時間上網,多幹點國家元首該幹的正事。」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盧拉點破了川普最本質的問題:把總統當網紅幹,治國靠狠發,外交版放生版的話,完全靠了政治家的貼文。
川普的「推特治國」全球聞名。他一天能發十幾則帖子,內容從罵政敵、誇自己,到突發政策威脅(例如突然叫停美加貿易談判),全在社群媒體上直播。
川普真正服務的不是國家利益,而是「黑暗自私的慾望」。例如他強推的「大而美」稅改,被馬斯克痛批「會讓美國破產」;對多國亂徵關稅,被世貿組織裁定違規。但川普不在乎,他只要話題熱度,畢竟罵聲也是流量。
川普在6月27日透過社群媒體突然宣布,因為加拿大堅持要對Google、亞馬遜等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徵收一項3%的數位服務稅(這個稅甚至要追溯到這些公司2022年的收入),美國將立刻停止和加拿大之間所有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他還威脅說,如果加拿大不改變主意,美國將在7天內對加拿大賣到美國的商品加徵關稅。
1940年4月9日,10歲的約翰·加爾通在奧斯陸家看著德軍坦克開進街道。父親當天被抓進集中營,母親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報紙的死亡名單。五年後父親活著回來,但瘦得只剩骨頭。這段經歷讓加爾通決定研究如何用非暴力方式解決衝突。
1953年他拒絕服兵役,選擇用更長時間研究和平理論。在芬蘭圖書館找不到「和平研究」書籍後,他直接創造這個學科。 1956年到西西里島學習社會運動家多爾奇的非暴力抗爭,發現貧窮本身就是暴力。 1959年他創辦奧斯陸國際和平研究所,提出「結構性暴力」概念,認為飢餓、不平等都是製度性壓迫。
19世紀末,「美洲」這個名字對東歐的百萬猶太民眾有著神奇的魔力──他們毫不在意是北美還是南美。對他們而言,“美洲”並非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一個夢想,一個嚮往的目的地,那是一個“猶太人睡在用錢鋪成的床上”,甚至“每天都能吃上橙子!”的地方。
然而,對於當時眾多猶太女性來說,前往美洲移民的經驗卻截然不同。她們找到的並非安全的避風港或橘子的天堂,而是恐怖與屈辱。現代猶太史上最駭人聽聞、最恥辱的犯罪事件之一,就發生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
AI接手全員工作,這個話題徹底火了。
甚至連哈佛商學院都做了一個Youtube視頻,預警如果AI接管人類的所有工作時,會發生什麼。
在訪談中,維吉尼亞大學經濟學教授、領先的AI經濟學家Anton Korinek揭示了為何AGI可能在短短2-5年內實現。
他甚至直接預警,如果屆時我們的整個經濟體係不進行徹底變革,就很可能會崩潰!
Anton Korinek教授的研究方向,就是關於AGI的經濟學。
早在十年前,他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當時這還是個小眾話題。但現在,這個可能性顯然已經近在眼前,近到只需要幾年。
如果AI真的得以起飛,如果我們真的實現了AGI,這將是經濟領域的絕對根本性的轉捩點。
而這種激進的發展,也需要激進的回應。
【文/李寧】台灣房價居高不下,儘管央行祭重拳打房,卻未見房價有明顯鬆動的狀況,究竟2025年房價有沒有可能下修,也令人好奇買房時機會落在何時?對此,一名看過上千間房子、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不動產達人直言,買方的心理底價其實早就劃好了,並透露只要能買到「這種價位」就別再等了!
2025年房市震盪不安,是否會如廣大買家所期盼,房價下跌能撿到便宜?
面對2025下半年房市,房市趨勢專家、吉家網董事長李同榮指出,全台房市在第一季就已進入初跌段,他也預告下半年將是房市主跌段開始。
中東戰火再起、川普突襲伊朗之際,《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再次語出驚人,警告「全球貨幣即將崩盤」,呼籲全球投資人立刻拋棄紙本資產、轉進黃金、白銀與比特幣。他強調:「現在還抱著美元與債券的人,最後只會成為輸家!」
清崎指出,這場金融末日導火線其實早已點燃:美國國債突破36兆美元、通膨高燒不退、法定貨幣不斷貶值。他直批美元是「假錢」,股債ETF全是金融幻術,唯有黃金白銀比特幣才是「真實資產三劍客」。
他並大膽預言:
黃金2035年將達30,000美元/盎司
白銀將從現價翻三倍以上
比特幣2025年底將攻上25萬美元、2030年上看百萬美元
避開90%人會犯的蠢事,比努力找成功方法更有效
蒙格說:我成功不是因為做對了什麼,而是先學會不做什麼。例如不賺坑人錢、不碰複雜金融品、不跟爛人合作。
賣對人有益的東西,反而賺得更久
為什麼Costco能穿越週期?因為它靠會員制篩選優質客戶,靠高週轉降低成本,還不壓榨供應商。真正的好生意,是讓客戶、供應商、股東都贏。
只看財務報表的人,遲早會被坑慘
柯達破產前利潤表很漂亮,但忽略了數位技術顛覆。投資要看管理階層是否誠實、產品是否真正有用,別被數字騙了!
一生只需抓住4次機會,前提是學會等
我60年只投了4個專案:Costco、 伯克希爾、中國基金、公寓。找到真正好的東西很難,所以要像獅子一樣有耐心,看準了再撲上去。
這3種錢碰了就毀一生
du品、du博、坑洞騙的錢別賺!看看Sackler 家族賣鴉片的下場,看似賺快錢,其實把自己釘在恥辱柱上。
正文
市場上關於比特幣、以太坊價格的討論總是繞不開各種短期新聞和政策,比如ETF的推出,讓更多人能便捷買入比特幣,自然是重大利好;還有美國大選、特朗普上台後的一系列加密友好法案,以及美聯儲的降息預期,這些都能帶來短期情緒波動。反過來,地緣衝突、貿易戰這些負面消息,有時也會讓加密資產價格承壓。
川普在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
「太遲了」的鮑威爾抱怨成本過高,而這些成本大多是由拜登那個假「政府」造成的。但鮑威爾本可以為我們的國家做一件最大、最好的事——就是幫助降低利率。如果他把利率降到應有的水平,也就是1%到2%,那個「笨蛋」每年就能為美國節省高達1兆美元。
我完全明白我對他的強烈批評讓他更難去做他本該做的事(降息),但我已經嘗試了各種方式:我對他好過、中立過、也對他兇過——但“好”和“中立”都沒用!他是個蠢人,而且明顯是個討厭川普的人,他根本不該在那個位置。我聽了不該聽的人的建議,拜登也不該重新任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