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日本為什麼有勇氣刺破樓市泡沫?

終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云
歸來偶把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小鬼子的經濟問題。孔子在《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所以為了實現國家安泰,就要做到“均貧富”,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調整收入分配結構”,讓有錢人多交點稅,讓沒錢的獲得政府的補貼,擴大中間層人口的比例,“均貧富”是孔子重要的經濟思想。

一:日本樓市泡沫的形成原因。


1,廣場協議。簡單說就是美國通過對當時的主要貿易夥伴日本,德國的貨幣貶值而進行的全球經濟再平衡。1985年9月之後,日元進入了快速升值軌道,匯率從美日240前後到1987年,美日匯率迅速升值到了120左右。

2,日銀的貨幣政策。迅速的貨幣升值必然帶來出口企業的困難,日本銀行當時的副總裁是三重野康,這個人和中國挺有淵源的,他父親曾當過滿洲時代的鞍山市長,他本人也是在中國長大的,對中國懷有故鄉一樣的感情。廣場協議後,大量美元套利資金進入日本,日本銀行最初採取了收縮措施來抑制快速的貨幣供給水平,但是遇到了美國和日本財政部(當時叫大藏省)的強烈反對,不得已向市場中提供了大量貨幣。所謂的廣場協議同時還約定日本擴大國內市場來平衡美國的出口,因此日本財務省也擴大了財政預算規模,這是日本樓市泡沫形成的外部環境。

3,日元的快速升值對於日本的出口企業造成的實質影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為什麼?我們要看到這裡有三個重要問題,很少見到國內有人言及。

   a,非常快速的升值。從85年9月到87年中,兩年的時間裡日元從最高的251快速升值到了122,大家知道日本當時也是一個傳統製造業國家,快速的日元升值導致日本的出口製造業在短期內無法被替代。當你覺得日元升值後的產品貴了的時候,當你想替代日本來的進口產品的時候,你在世界市場中找不到可替代的產品。

   b,日本當時的出口企業存在快速提高生產效率的手段。8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日本產品,可以說是品質好的過度了。那個時候可能還沒有商品設計週期這個概念,日本產品不僅僅是好用而且是非常的耐用,很多在80年代的時候使用過日本電器設備的人在這一點上可能都記憶猶新。所以這為日本企業“偷工減料”留出了很大的餘地。

   c,快速的本幣升值,從結果上看,給外國套利資本留下的套利空間是最小的,對本國經濟的傷害也是最輕的。因為套利資金進入日本國內後,無法在短期內尋找到合適的,足夠的標的物,就不會對該國實體經濟產生真正的威脅,尤其是無法對日本的進出口企業造成威脅。

4,日元升值抑制了日用消費品領域內的通貨膨脹上升。如此快速的日元升值,導致了日本進口價格水平整體下降,在86年甚至出現了通縮的趨勢。

5,以上諸種條件的合力迅速推高了日本股市和房地產泡沫。直到1989年,上記的三重野康繼任第26代日本銀行總裁後,採取了迅速的金融緊縮政策,日本股市泡沫和土地泡沫相繼破裂。

小結:我們簡單的闡述了一下日本土地泡沫的生成原因,可以看到日本在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再平衡過程中,由於諸種因素的疊加導致了日本土地泡沫的生成。但是這裡我們要強調一點,日本的土地泡沫來的也快,去的也快。日本雖然是在1985年9月達成了廣場協議,但是,86年日本經濟事實上是通縮的,老百姓層面真正感覺到股票和土地的迅速上漲時間,只有87,88,89三年時間,日本就果斷的刺破了泡沫。當時的日本,上上下下也普遍存在刺破泡沫的輿論要求(社會擁有股票和土地資產的畢竟是少數人)總體來說,日本國民無法容忍“不勞而獲”的生活態度。所以如果說,存在著什麼所謂的日本失去的10年的話,那也是日本國民普遍的願望;是真正的儒家思想《論語》指導下的東亞社會的完成。

日本儒家思想對日本人的修身及企業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下面覺幾個列子:
三菱社訓
日本為什麼有勇氣刺破樓市泡沫?
 豐田社訓
日本為什麼有勇氣刺破樓市泡沫?

不翻譯了,看漢字大概也能猜個大概。基本上來說,日本人從進入小學以後,每個學校都有校歌,進入社會之後,每個公司都有社訓,中國人看了這些東西會很感概,所有的這些個教導都是強調的儒家思想,無外乎“仁義禮智信”而已。所以在如此風土之下的日本,如果無法避免美國人吹起的泡沫,那麼他也不會讓這個泡沫長期存在。事實上,三重野康以及其後的繼承者第28代日銀總裁速水優(小泉內閣),都著眼於沒有通脹的經濟增長,東京灣的夜景和上海灘的夜景同樣美麗,只是我們可能由於霧霾的緣故,顯得更加虛幻。

夜幕下的東京灣
日本為什麼有勇氣刺破樓市泡沫?

夜幕下的上海灘
日本為什麼有勇氣刺破樓市泡沫?

以下開始進入文章的正題。寫日本的房地產泡沫,我其實關注的是為什麼日本能迅速的刺破這個泡沫?同樣是受到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影響,為什麼中國無法快速刺破泡沫,甚至在千方百計的維護泡沫?回答這個問題真的很難,不僅要從經濟的角度著眼,還要從文化分析上著手。實際上,中國的儒家思想和日本的儒家思想是大有不同的。為了看清這中間的區別,我們先要繞點遠,來扒一扒中國儒家文化虛偽的外衣。鑑於本人水平有限,很多東西也都是現炒現賣,大家原諒則個。

一:兩宋以前的中國思想文化狀況。
呵呵,標題太大了,我只能悠著點寫,很多就一筆帶過,請諒解。

1,魏晉時期的中國文化特色。中國魏晉時代,士族(貴族)文化盛行,這個文化主要依託了中國本土的老莊思想,這一時期,道教是中國思想文化的主流,也可以說是一種士大夫文化。魏晉時期玄學興起,什麼是玄學?我簡單一句話帶過:動態二元論。道教的二元論是什麼?一句話帶過:道法自然。形式(自然)後面有不變的規律(道),道和自然對立而統一的存在。

2,隋唐北傳佛教的興起。主要是兩部經書。《妙法蓮華經》和《華嚴經》。《妙法蓮華經》通過天台智者大師的發展,對中國甚至是日本文化的形成影響深遠。天台宗的“空,假,中”三諦圓融理論如何理解?我開篇引用的那首禪詩其實表達的很到位,這裡也不展開了。這裡多囉嗦兩句《華嚴經》,華嚴宗雖是我國佛教的一大宗派,但是我認為其在中國佛教界的影響,要遠遠小於它對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華嚴經》的精華在於四法界,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說說我的理解,不一定對,佛陀在世的時候講過如下話語: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滅

翻譯:世界上的東西並不是真的,是虛幻的(諸行無常),甚至我們認為那些不變的規律也會變化(諸法無我),達到脫離痛苦的境地,在於對於我的存在的徹底否定(涅槃寂滅)。我把這幾句話的邏輯展開一下就能看到,佛陀的方法論是對現實世界的否定,尋求解脫的方法。簡言之:【有】的自我否定。而《華嚴經》,從另外一個正好相反的角度做了同樣的闡述,我稱其方法為:【無】的自我肯定。這樣就會很清晰的看到:

1,諸行無常=事法界
2,諸法無我=理法界
3,非我非非我=理事無礙法界  參考《心經的表述》: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4,涅槃寂滅=事事無礙法界

上面列出《華嚴經》思想結構的特色是為了展開後面其對中國儒家思想影響的討論,其意境用一句詩帶過:“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空”。《華嚴經》展開了一和多的關係。這和後期改變中國儒家思想面貌的南宋朱熹所主張的《理一分殊》一脈相承(呵呵,不能說是一脈相承,明顯是朱熹抄襲)。

二:南宋時期朱熹所處社會的時代背景。

1,寇準簽訂了對遼國的《檀淵之盟》後,北宋經過了一個穩定而快速的經濟發展時期,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改變了唐中期以來的軍閥割據局面,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但是到了北宋末年,隨著金的崛起,漢族政權退縮到了長江流域,大批的中原氏族為了避免戰亂進行了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金銀細弱可以隨身攜帶,而土地是帶不走的,這造成了大批中原氏族,尤其是流亡知識分子在生存上的窘迫局面。

2,打開南宋地圖。南宋時期,絲綢之路被新興起的西夏和吐蕃完全堵塞,國家賴以積累財富的手段貿易,在北方已經斷絕了。但是,寧波,泉州這樣的新興海上絲綢之路卻被開拓出來,航海技術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南宋社會的經濟進步和財富積累。秦檜所作出的政治講和主張本質上和寇準的“檀淵之盟”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他也是經國濟世之才。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跑到了長江流域重新建立政權的宋朝皇帝必須要依靠江南氏族的力量,才能獲得皇權的穩固,這也同樣造成了廣大從北方流亡來的氏族及知識分子,在政治地位上的窘迫局面。

三:今日中國之儒家思想的源流

在此情境下,朱熹們拼湊了道家的二元論,法華經的論理結構,同時篡改了儒家經典《大學》,發展出了一套獨特的賣萌政治學補充:朱熹倫理學的框架中,基本上就是一個函數關係:Y=f(X)。道教的二元(理,氣)是自變量X,儒家的三綱五常是因變量Y,法華經的結構是f(係數),一切世間萬物都可以根據這個公式去推導,不知道我解釋明白沒有,呵呵,就這麼的吧。學問上來說,朱熹提倡的所謂“性即理”,相當於法華經的理事無礙境界,這個境界的理解可以簡化為“千江有水千江月”。同時用道教的二元對立統一來替代了華嚴宗的“性起法門”,最後把這套系統通過篡改過的《大學》投射到了社會生活倫理道德上,提出了所謂的“三綱五常”秩序。這個東西其實很有欺騙性的,朱熹講的對嗎?我認為他講的很多東西也都是對的,畢竟參考了儒道釋三家的經典。但是,朱熹的理學有著非常大的缺陷,需要在這裡指出來。

1,性即理。是偽命題。這來自於孟子的“性善說”,所以王陽明在這裡指出來了:“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所謂的天性善良,並在這個假設前提下發展出來的倫理道德秩序,只是讓我感覺到“很傻很天真”。進而王陽明提出了“心即理”的概念: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沒了感情,就好像電腦沒有驅動盤一樣。這一點,中國古典當中有很多涉及。比如《中庸》開篇就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如果人天生就都跟天使似的,還要教育幹嘛啊?六組慧能也講:“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是不是?童鞋們,這個問題很重要啊,正是因為心和性無法統一,造成了今天的中國知識分子普遍的,甚至是遺傳性的集體人格分裂,以及上半身和下半身無法統一。

2,非實用性。朱熹編出這套東西有什麼用?其實除了解釋君權的正統性和伴隨著這個所謂的正統君權應有的社會秩序之外,狗屁用處沒有。說白了,這是一套“整人”的學問明末東林黨的黨爭,說不好聽了,就是這套學問的最好教程。

四:朱熹思想的危害。

為什麼朱熹的思想會造成中國知識分子們集體性的人格分裂?有兩點也必須指出。

1,朱熹理論在拼湊的過程中忽視了佛教的出發點。佛教的出發點,無論是通過何種法門修行,都會強調發心,及這種願力的作用。正是通過對我的“痛苦”的認知,才產生了對大眾的悲憫之心,這種心的轉化非常重要,所謂“悲生智”。而朱熹們強調的是什麼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格物致知】的問題在於怎樣“格”,如果沒有對於眾生的悲憫之心,“格物”很容易就走到“拜物”的人格形成當中,當今中國的貪腐問題之嚴重,不能不說和朱熹的思想意識形態沒有關係。

2,意識形態下被隱藏起來的物質追求。

前文已經論述過,南宋時期的中原氏族和知識份子流亡到長江流域,這一時期的他們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地位上都非常之窘迫。如果不能通過他們唯一擁有的東西“知識”上找到出路,他們將會被社會淘汰。所以朱熹強調“主知主義”,實際上是要壟斷對於知識的批發零售權,這點和今天的中石油非常相似,只有壟斷所有的上游和下游,他們才能做到真正的下流,中石油們才可以發財致富。在南宋這個道理一樣存在:壟斷知識→壟斷權利→壟斷利益所以朱熹的儒學從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入世味道,因此也是具有極強功利主義的學說。

五:程朱儒學的貽害。

1,教育上的畸形和毒害。今天我們看到中國人,從一出生開始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學校裡學那些根本沒用的東西,所有人的潛意識裡都是“學而優則仕”的觀念,這和朱熹的時代沒有多少改變。呵呵,從小就開始培養人格分裂。

2,權利對於商業的侵害。知識分子一旦掌握權利就必然對商業社會上下其手,同樣聰明的商人也會利用權利來擴展自己的生意,所以在中國權利和商人的結合就是嫖客和妓女的關係。指望這樣的關係來指導中國的產業升級,呵呵,那不過是一個笑話。

3,房地產泡沫。在中國,房子等同於南宋時期的土地,是社會地位的象徵,你能不能進入“士”的隊伍,決定你的社會地位。所以十年調控的真實目的是:大家別擠,讓朱熹們優先購房。至於以後是蒙古人過來統治還是滿洲人過來統治,這對於朱熹們來說實際上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朱熹的這套政治倫理把戲的初衷就是搖著尾巴賣萌用的。房子才是最重​​要的,土地才是最重要的,資產才是最重要的,至於這樣是否會導致將來的惡性通脹和王朝更替,這根本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牛刀兄太嫩了。

4,歷史反复證明:中國這麼大體量的國家,在王朝更替過程中伴隨著巨大的社會動盪。從經濟學角度講:程朱儒學指導下的中國社會貧富分化只會越來越嚴重,它缺少內生的改革動力。

結尾:在寫日本為什麼能在2-3年的過程中就採取刺破泡沫的斷然手段?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會很自然的和中國的現實做一個對比。今天的日本儒家思想結合了禪宗的很多東西,我在之前文章中提到了禪宗如何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態度,同時作為入世的學問,陽明心學一宗在近代對日本儒家思想的影響甚為廣泛,而程朱儒學的一部分也在日本獲得了保留,比如說對於學問和學歷的重視,但是日本儒家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是站在利益眾生基礎上的國家秩序的建立,而不是賣萌的政治權利交易。

中國房價怎麼走?中國人民幣怎麼走?還用說嗎?某種意義上刺破房價就是國家對民眾的一種承諾,這是國家的信用基礎。置國家信用基礎不顧,去搞人民幣的國際化可行嗎?第28代日銀總裁速水優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強大的日元,強大的日本經濟”,人家是站在刺破泡沫後的土地上說的這話,所以我相信:刺破房地產泡沫才是一個國家建立強大貨幣和經濟的基礎,人格分裂者只會做夢。(完)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