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色的追求我們從未停止過,只是這一百年來更加登峰造極,打著藝術、審美、商業種種旗號的獵豔,讓無數少女甘之如飴地追逐著風雲變幻的審美標準:美女們不惜削足適履、改造自己,去迎合時代。美女在一個全新的產業中被挖掘、改造,甚至無中生有,一撥撥民間的美色像雨後春筍一樣冒頭。這已打扮成一個繁花似錦的世界,美麗工業正在進行時,每一個人都是狩獵者,同時也是獵物。
時尚雜誌:玉照陰謀
我翻開最新一期的《時尚》,天啊,全是美女,從編輯們到專欄作家到採訪對象,當然,模特是不用說的了。人人的面孔都好像一支漂亮的標籤貼在那裡,告訴著我,這就是時尚的力量。從上世紀80年代末蹩腳的影樓藝術照到如今講Feeling的影棚照(注意,兩者只差一個字,卻是進化論上至關重要的一步),更別說滿街招搖過市的明星寫真(或在密友中傳看的私人寫真),美女我由衷地感謝天:終於帥哥美女一大把了。
假如一家時尚雜誌邀請你接受他們的訪問,千萬別緊張,只要你足夠放鬆,他們一定有辦法把你拍得很漂亮,至低限度,是有氣質。行內的說法是:讓你是美女,你就是美女。對於那些相貌有特點的,無論標誌不標誌,越與眾不同就越有可塑造空間。比如眼睛嘴巴局部出彩的,可以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而對於相貌平庸的,則完全可以用衣飾上大面積的色塊、或光影的輪廓來強調畫面、叫人忘卻相貌而當一名印象派……養眼是時尚雜誌的義務,因此他們有的是招,足夠把人人打造成光鮮的時尚派。在時尚雜誌中享受美女吧,在我們的時代裡,或者這也能算做獵豔的一場紙面派對。
芭比娃娃:從小立志美麗
40多年來,芭比這個三圍38、18、34的美女一直沒有衰老的跡象。這個全球賣出十多億個、美國女孩平均每人擁有8個的性感尤物,使美麗的女人被定義成像可口可樂瓶子的曲線一樣的身材;她那太多華麗的衣飾,給予小女孩一個體面的女人必須成天在身上臉上脫脫穿穿、塗塗抹抹才能受人歡迎的錯誤暗示。
芭比娃娃是玩偶設計業誕生的第一個活生生的女人:她有高聳的胸部、窈窕的身材,再加上單身貴族的獨立、都會女郎的品位、健康的生活方式,她成了無數少女的偶像。多年以來,作為時尚代言人,她轉移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不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玩偶,也是同樣著名的文化符號。芭比的成人化設計打開了小女孩們的視野,她們可以通過芭比感知到幼兒園以外的世界,讓她們與芭比一起體驗成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從海灘女郎到政治家,芭比變化萬千的形象激發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她們希望自己在長大後也能像芭比一樣。倫敦的辛蒂·傑克森就曾花費5.5萬美元在全身上下動過二十多次手術,還幫助其他女性“芭比化”。芭比娃娃,讓無數女孩從小立志美麗。
FTV電視台:美色全日播
電視是美女在20世紀的新舞台。正像MTV全年無休地播放音樂、無止歇地在屏幕上販賣其各色音樂偶像一樣,來自法國的Fashion TV是24小時播報時尚潮流的節目,也在不停地拷貝時尚,並把那些衣不蔽體的美色向全球展露。
這個1997年開播的時裝電視台(FTV),24小時全天候的T台秀、模特、時裝設計專業頻道,號稱已擁有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一億三千萬的觀眾。在屏幕上,模特是這個電視台的主角,觀眾的目光通常會穿透那些單薄華麗的纖維織物。
FTV的出現及普及,正好把模特“形態美的理想典範”的理念進行進一步的灌輸,來自各路的設計英雄紛紛在這個舞台上張揚他們的聲音,為美麗提供一個時間和空間無限延展的巨大舞台。況且,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是,FTV還把手伸到了模特選舉、酒吧、音樂和相關時尚產品領域。今年還是FTV第一次舉行模特大賽,大賽旨在為巴黎、米蘭和紐約等國際時裝中心選拔和提供專業性強的超級模特,一批批的超模就透過這個秀場在全球的電波中流水一樣穿梭。
沙龍:智慧型美女的風月場
最早的沙龍誕生在16世紀的法國,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得知第一位沙龍女主人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相貌如何,但大量的正史野史都能證明,此後幾百年來沙龍成為女性文化發展中重要的一個角色,同時也成為了智慧型美女出入最多的場所,這樣一個深具素養而又稍染情慾色彩的場合,最適合激發有趣的對話、舒緩文人敏感的心靈。在17世紀,德·朗布依埃夫人和德·莎伯勒夫人的沙龍已經是囊括了高乃依、巴爾扎克、黎塞留、大孔代、帕斯卡、阿爾諾、拉羅什福科等等文化名人的社交圈。高談闊論當然是一方面,但女主人出色的相貌以及出入這個沙龍的貴婦美女同樣是讓名士們願意滯留的原因。
進入20世紀,沙龍式微後,與之相適應的另一種社交方式——名流party卻盛行起來。端一杯紅酒,在party上不動聲色地四處張望,最後溜達到一美女邊,說一句Hello,之後便可以順理成章地交談下去……party雖然具備著社交的功能(兼帶評點名流名女人穿衣的品位以及傳播八卦的流言),骨子裡卻是男人獵豔的風月場,同樣也是女人獵取男人的戰場,尤其是名流party,整一場玫瑰戰爭。不然怎麼會每個女人都願意在party上更“秀”一點,更璀璨,直至成為全場焦點?
妓女:時尚靈感來源
20世紀初引領中國審美標準的是什麼人?是妓女。剛剛把清朝舊制打得缸翻瓦裂,有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女性,忙於梳理自己美麗的羽毛。衣袖變窄變短,短襖腰身極為緊繃,裙子越縮越短,衣服從低到高再到低……妓女一度都戴上平光眼鏡,穿著素衣長襟,扮成女學生;而女學生則趕上一季時髦,綾羅綢緞,十足像妓女。而高級妓女交際花出現在眾人矚目的舞會筵席上,登高一呼,便震動了上海灘,波及全國,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爭相效法而景從,新潮服飾便很快流行開來,像上海名交際花唐瑛、徐志摩太太陸小曼及美術家江小鶼合開的雲裳時裝公司,每一出品,必成為最時尚。
而今妓女已被邊緣化。不過世事無絕對,那些帶領潮流的高級定制禮服曲高和寡,近年來“高級時裝已經死亡了”的呼聲越來越響亮,年輕化和平民化成為新趨勢。街頭的破爛玩意、孩子們的胡亂品位,如今卻成為高級時裝的靈感來源。連人們對“街頭妓女”的好奇,也令露臍裝、低腰褲、內衣外穿、魚網襪、露無可露的吊帶背心、短到不能再短的迷你裙、超過膝蓋的長統靴……入了時尚先鋒們的法眼。這些好萊塢大道紅燈區妓女的廉價打扮成為High Fashion摩登女性化的性感裝束。連Dior、Versace這樣的品牌,都紛紛從街頭找創意。
海報女郎:戰時性幻想
早在一戰時,美國就明白了穿著清涼的女人最適合推銷,不管是自由公債、徵兵還是戰爭。
二戰時,海報女郎成了無數美國海外戰士的慰藉品。 1942年至1945年期間,美國人一共郵寄了600萬份《Esquire》雜誌夾頁女郎圖片,這些女郎看起來漂亮完美,全都以衣不蔽體、胸部高聳、雙腿修長聞名。另一專為前線戰士提供海報女郎的是《Yank》。美國軍人就這樣帶著這些紙女郎上戰場滿足自己的性幻想。女星珍羅素、琳達妲妮爾就是靠著賣弄此種風情星途大展的。一個細節足以說明問題:“……女化妝師對女星毛衣下的胸部尺寸不滿意,先是塞進一對直徑兩寸的襯墊,又塞進兩片,然後徑直做決定說:'管他的,這是為了戰場上的士兵!'女化妝師又在女星的胸部再放上兩片襯墊。”
正如我們所希望看到的那樣,豐胸的海報女郎在幻想層面上滿足了戰時美國最基本的心理欲求。她們提醒了戰爭所摧毀的愛與美滿生活。這種大胸脯海報女郎的審美價值取向一直延伸到戰後,瑪麗蓮·夢露、珍娜露露布麗姬妲、珍曼絲菲、愛妮艾柏格等明星就是美國大夥兒在此種傳統的眼光下挖掘出來的超級明星。這種風尚迄今仍然連綿不絕。
兔女郎:與男性一起分享
你的性幻想對像是誰?或許中國的雜誌很少給讀者這樣綺色的命題,可是事實上,國外的男性雜誌不僅會問,他們甚至會不餘遺力地為讀者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幻想對象。這個工作當《PLAYBOY》的創辦人海夫納第一次將瑪麗蓮·夢露的照片放上封面時就開始了,那是1953年。此後,號召“生活即是享受”的海夫納一直致力於將自己目光所及的新鮮美女慷慨地分享給大眾,《PLAYBOY》被當時激進的文化運動推到了浪尖之上,成了性革命運動的一面大旗。 《PLAYBOY》所象徵的“性革命”,最重要的並不是性行為的變化,而是媒體公開報導“性”的合法化。
隨著一些著名模特如納奧米·坎貝爾、辛迪·克勞馥,以及好萊塢明星莎朗·斯通、金、貝辛格都紛紛成為過海夫納的兔女郎,男性雜誌審美標準中的美女也開始成為了名利場上的通行證。最典型的是英國《太陽報》的三版女郎喬丹,儘管她胸大無腦,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英國娛樂界的關注人物,甚至還大刺刺地評價維多利亞:“她擁有了一切的錢,卻無法買來自己的相貌。”如今,過了知天命的《PALYBOY》雖然女承父業,卻依然繼續在各大企業中評選自己的兔女郎(安然、星巴克兔女郎),男性雜誌掘地三尺也要尋找美女的熱忱似乎永不會改變。
世界小姐:全球美女過濾器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一位叫做埃里克·莫利的英國紳士為了將游客吸引到自己開的舞廳裡,開始舉辦了第一次以全世界為範圍的選美大賽——這便是世界小姐的開始,這竟會成為英國兒童慈善事業最大的資金募集者之一,甚至還在世界上140多個國家獲得了特許經營,具備了極強大的品牌效應。與之一同成長的是環球小姐選美賽。
總有無法計算的女孩抱著一顆期待的心參賽,使選美活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為了電視榜上的收視將軍。上世紀50年代,比基尼在選美上是不受歡迎的服裝;60年代,天真的少女心大受歡迎,當選的世界小姐竟然甜蜜地說“我打算把所有的獎金都買巧克力吃”;70年代,兩名黑人女孩第一次得到了冠軍和亞軍,標誌著我們的審美更寬容;而在80年代,評分標准上第一次加上了才能分,靠相貌通吃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直到2000年,代表著中國風情的東方面孔李冰才第一次在“世姐”選美上亮相,並且一舉奪得了“亞洲美皇后”之稱……至此後,世姐選美與中國越來越近,2002年,吳英娜,“亞洲及大洋洲美皇后”;2003年,關琦,世界小姐季軍。將會有越來越多made in China的美女,在世界性的選美大賽中奪目而出。
超模:高妹夢想
自從1979年皮爾·卡丹率一班法國模特在北京舉行了一場時裝表演,“時裝模特”的概念就被引入中國。 1981年的黃浦江畔,中國模特史上第一場由中國人自己組織、表演的時裝表演在上海友誼電影院進行了70分鐘,模特徐萍因為要穿一件露手臂的禮服而被父母堅決阻止,最後她不得不在手上纏了一條飄帶出場。
僅僅是20多年以後,中國的絕大部分高個子女孩都開始做起了模特夢,這不夠,還要超模。只要足夠高,即使不夠漂亮也沒有關係,風格自然會讓你脫穎而出。凱特·莫絲也曾經被人刻薄過:“上帝,她可真像個幽靈。”可是後來她的瘦削與靈性卻成為了設計師趨之若鶩的靈感之一,越來越多的女孩把她們當作偶像,並企求時尚業也把自己打造成為一顆閃亮的Super Star。當萊昂納多的女友、巴西名模吉塞爾·邦德切恩成為令世界驚豔的超級明星後,在她的祖國巴西甚至引起了一陣少女紛紛輟學進軍模特界的熱潮,以至於政府不得不頒發法令禁止未成年少女錶演。而中國的超模黃欣燁則成名於14歲,模特這個行業注定了是青春當頭的。數不勝數的模特大賽,便昭告了美女當道。河北一少女就在母親的陪同下去北京當模特,從而引發了“14歲的模特是否是童工”的大討論。
足球寶貝:綠茵場上的大腿
如果說女人看球賽是從學會欣賞足球明星們結實的大腿開始,那麼男人在觀戰時也一定不會忘記把眼光瞄向球場邊上的美女。綠茵場上除了瀰漫著濃郁的戰火,也少不了春光無限,她們就是露著大腿的足球寶貝。
足球寶貝的前身或許是啦啦隊,在歐美比賽的現場,為了鼓勵勇士們奮力拼搏,往往會請一撥美女前來秀大腿助興,到了最令男人們腎上腺分泌的運動足球裡,她們被親暱地喚做足球寶貝。除了場上的表演,寶貝們還兼帶為各種男性雜誌、體育雜誌拍攝性感圖片,將男人獵豔的貪婪目光從現場轉向了場下,意大利與美國的寶貝在世界足壇裡尤其聲名遠播。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媒體也開始炒作足球寶貝,寶貝們的臉沒人記住,美貌與青春只是消費品而已,在我看來,這只是男人在足球的名義下又策劃的一起集體獵豔。
在中國,最大牌的足球寶貝或許應該算章子怡,她在2002年世界杯之前,曾經被《FHM》設定為代表中國隊的足球寶貝,用美色代替國腳們一搏。在順利進入前16強之後,章以微弱票數輸給了“網壇玉女”庫爾尼科娃,但仍被國內媒體讚為“雖敗猶榮”。
偶像轉型:玉女變欲女
張柏芝,人稱“張白痴”,同時還有一把粗糙的“公鴨嗓”。剛出道的張柏芝還有嬰兒肥,剪水雙瞳清洌見底,她的《星願心語》也純潔無比,被稱為新一代“玉女掌門人”。在2002年,張柏芝捲入鋒菲三角戀,小小年紀陷入人生最悲慘時刻,她開始自殘,瘦得驚人,演唱會便以超級豪放女形象現身。這時的張柏芝衣著暴露,玩自摸,完成了從玉女到“欲女”的形象轉換。而與之呼應的是小甜甜布蘭妮,18歲時一身校服一臉清純秀氣,誓在婚前保持處女之身。隨著她扒拉著手指數著她的20歲可以不受監護的時候,她身上的衣服越穿越緊、越穿越少,《噢,我又做了一次》的上榜曲、男舞伴為其褪下褲子、和麥當娜激吻、在《Esquire》上的無下裝封面,都顯示了布蘭妮要打造自己成為性感女神的野心。
沒有一個時代像我們這樣毫不忝顏地叫囂著性感,並且讓少女不停地在娛樂圈裡複製繁衍。這些“玉女變成欲女”的蛻變過程,正對應了芭比娃娃夢的碎裂,性感、慾望橫掃一切的現實法則。濱崎步、克里斯蒂娜以及眾多盡情地暴露自己青春的、天真的軀體的女星們給全球少女一個示範——解放性感的身體將其當作武器、奪回性主權。
阿富汗小姐:美麗影響政治
阿富汗小姐的出現顯然是拜時代之賜,雖然意外卻又與時俱進。
2003年11月9日,阿富汗小姐維達·薩瑪德賽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的“2003地球小姐”國際選美大賽決賽中獲得“追求美麗”獎。但現年23歲的薩瑪德賽卻因為在公眾場合身穿比基尼泳裝,而面臨著在祖國受到起訴的危險,她也因此成為2003年的年度人物之一。
現在是美國加州大學學生的維達,是30年來首位參加世界選美大賽的阿富汗佳麗。阿富汗的高官指責維達“沒有考慮我們的傳統文化”,“她並不代表阿富汗女性,這也不是婦女自由。”維達說:“我參加選美大賽的目的是要讓世人知道阿富汗婦女是聰明、能幹、美麗的,我們也是世界上可以有所改變的人。”她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回到阿富汗宣傳婦女解放,並為婦女學校籌集資金。從她所奪得的“追求美麗獎”來看,在阿富汗的及地長袍之下,仍然無法遮蔽女性對美麗的渴求,傳統的陳規陋習未必就不會被打破。
“美將拯救世界”。不知,阿富汗小姐這一富有政治意義的勇敢舉動,會否在那些女性心中激起波瀾?
偶像劇:新鮮美人面
毫無疑問,偶像劇作為挖掘亞洲美女(男)新人面孔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已經得到了全球時尚界的普遍認同:最開始是卡哇伊國度日本,之後是其近鄰韓國,再波及到中國的港台地區,現在,內地也開始打造自己的偶像劇了。歐洲的優雅,美國的性感,與偶像劇都是無緣的;只有在亞洲這樣推崇粉嫩青春美的地區裡,偶像劇才得以橫掃市場。
假如說老一代的偶像劇(如《東京愛情故事》、《悠長假期》、《同一屋簷下》)還能為我們捧出類似木村拓哉、玲木保奈美這樣的優質偶像,那麼在眼下港台偶像劇的巨浪中,新人面孔層出不窮,“偶像”意義卻已不復存在。即使在一紅不可收拾的《流星花園》裡,扮演杉菜的大S相貌演技都相當平庸,此後,該做主持還是繼續當主持人,再演多一部《倩女幽魂》也掩蓋不了收視率的頹敗,而在更多的偶像劇裡有更多的面孔是“你掠過我的眼睛,不曾留下一絲痕跡”。號稱著偶像劇的低成本肥皂劇繼續充斥著我們的電視,新一代的小美眉們也懷抱著成為新人王的夢想去靠近偶像劇,只是新鮮是新鮮,但最後都如流星一閃而過,保鮮不保期。
醜模:美醜相對論
我們漸漸習慣了呂燕的面孔。記得這個名模剛剛在法國的一個模特大賽上取得亞軍時,多少人不忿得直跳腳。就憑這個圓臉雀斑厚嘴唇的女孩? ——現在,大家都承認呂燕對時裝獨特的理解和表現力。況且,她笑起來也很波普、很俏皮。呂燕自己說,“其實我的雀斑根本沒有照片上那麼明顯。”
而常在時尚雜誌上露臉的芳齡20的超模戴文青木,身高才1.68米,一張飯勺一樣的大扁臉,翹翹的嘴唇。這個混血兒就是以其充滿特色的東方面孔,成為Lancome、Chanel的產品代言人。來自蘇丹的新款模特兒愛莉克·薇克的成名更讓人抓狂,她渾身如炭一般漆黑、大鼻、肥唇和“準光頭”。薇克是14歲逃難到英國時在“跳蚤市潮叫賣時被“星探”相中,從此大紅大紫的。按傳統的眼光來看,她醜得無與倫比,可是在人群中,她卻熠熠發光。此姝的現世,對傳統的美貌定義提出了尖銳質疑。人們開始喜歡和接受不同的style了,這是一件美好的事。
越來越多不符合傳統審美的美女,在新的獵豔觀的挖掘下得以呈現,青澀和不自信也在新觀念的照拂之下掃去了:她們的特質被承認、被肯定。
港姐:麻雀變鳳凰
港姐已成為香港人的集體記憶。自從1973年無線電視開始主辦“香港小姐”競選活動,每年的選美活動歷來是香港的城中盛事。
港姐是一個麻雀變鳳凰的製造機制。不少少女就藉此一夜成名,笑傲風雲。
小店員張曼玉1983年當選港姐亞軍,一路跌跌碰碰磨礫成為今天風華絕代的國際影后;1975年冠軍張瑪莉從一個街頭流浪兒到全城注目的明星,嫁給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博士,還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第三屆港姐冠軍朱玲玲嫁給霍英東之子霍震霆,從此躋身上流社會,開啟了港姐嫁入豪門的先例……選美改變人生。這種隱秘的慾望帶給她們的不僅是鑽石皇冠、權杖、名車、洋房,還有一夜成名、豪門夜宴的誘惑。每年的港姐選舉和亞姐選舉承擔著為香港娛樂業輸送新血的使命,除了拍電影之外,更多的工作機會由電視台提供,參賽者都有機會受到注意,即使落選也有可能大紅大紫——翁美玲、邱淑貞、鍾楚紅都是例子。
到處都是被選美文化的強大勢力下了蠱的人,一位選手在短短兩年之內參加了22次選美類活動,而鳳凰“中華小姐”大賽則是她向美權發起的第23次沖擊。
虛擬美女:數字化獵豔
1996年,第一個大胸細腰的虛擬模特誕生,人類的獵豔擴張到了數字的領域。男人們再也不用擔心由於清瘦時尚而流行平胸美女,在虛擬的世界裡,即使是36D、24、36這樣的魔鬼身材也可以輕易做到。三維設計師用數字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尤物——從日本的美少女Yuki到風靡全球的美豔女主播Ananova;從好萊塢電影《終極幻想》中長著雀斑的安琪·羅斯(美國知名的男性雜誌《Maxim》曾經把她選為年度“超人氣封面美女”)到巴西藝術家阿爾塞烏·巴普提斯塔奧嘔心瀝血創造出的卡婭……虛擬美女不僅有著叫上帝也驚嘆的美貌,更被她們的創造者賦予了像真實人一樣的性格與細節:Ananova,28歲,有著一頭黛青色的秀發,開口的第一句話便是“世界,你好”,最喜歡看的電視是卡通片《辛普森家族》;Yuki除了出自己的唱片、寫真集、電影外,甚至為汽車和軟件公司拍廣告;而安琪·羅斯更是懂得在接受采訪時不無調侃地說,每個導演都喜歡像她一樣的動畫演員,因為她不用吃飯,不會說太多,更不會抱怨,真實演員也一樣需要配音。所以,連湯姆·漢克斯這樣的大牌明星也會擔心有一天會被搶了飯碗。
技術挖掘出了越來越多的美女……我說的不僅僅是美容術,三維技術甚至是“無中生有”的,不過,相比最初虛擬美女無可挑剔的容貌來說,新的趨勢是美女擁有越來越多個性化的特徵(比如《黑客帝國動畫版》女主角的小黑痣、卡婭的雀斑),未來的虛擬美女將會越來越真實。
metro sexual:都會性別
就我的了解而言,男性的自戀狂傾向一點也不亞於女性,如果不說更瘋狂的話。有若干男同事不時偷空就對鏡貼花黃,還老強迫眾人誇他帥,在他的字典裡,所有的詞條都摳掉了,只剩下“靚仔”二字。而女人,臉皮這麼厚的,還不多。
這種男人,並不是“西西”,他們只不過是“metro sexual”而已。這種第三性的傑出代表是貝克漢姆。他甚至承認他喜歡受到傾慕,而不在乎這種傾慕來自男性還是女性。英國學者安德里·帕克博士認為,貝克漢姆將時尚、父性和同性戀融入了男性特徵中,但又忠實地保留了傳統的男性陽剛和勞動階層的氣質。
簡單地說,貝克漢姆就是性別角色模糊的成功人士。 “誰造就了貝克漢姆?是我們這個消費社會、消費文化和形象至上的時代。”和傳統相比,現在的男人對他們的外表普遍重視了。他們不去理髮室而去美容院,他們習慣於去流行服裝店買衣服,他們開始不願意熬夜因為怕傷皮膚,他們嘲笑那些從來不逛街的男人不懂享受生活,“那不是買東西那是提貨”……索普、布拉德·皮特、湯姆·克魯斯、休·傑克曼、日本的木村拓哉、堂本剛、柏原崇、中國的陸毅、胡兵、陳坤,還有“臭名昭著”的F4……都是經典的metro sexual。大家也習慣了。貪靚姿整併不可恥,誰說男人就一定得糙?現在我們需要精緻、溫情的男人來愉悅我們。在新男風的鼓勵之下,一向處於強勢觀照者的男性也心甘情願地花枝招展起來,其原來隱匿的性感與性別魅力也開始綻放。
花樣男子:男色當道
男人成為男色,並非20世紀的發明,但其蔚為大觀且與女色形成此消彼長趨勢,卻是這100年來的新動向。開始時是猛男,到後來就是花樣男子。
不能再說F4了……可是,又不能不說。是他們讓我們開始正視社會對男色的消費,花樣男子已經成為不可能迴避的“豔色”之一;是他們讓我們更直露、更心花怒放地表達對男人容貌的欣賞,你知道,說男人“帥”已經缺乏表現力,現在要說“漂亮”,一個更加“中性”,帶著更多品賞意味和慾望色彩的形容詞。
不僅僅是F4。星空衛視的《美人關》里大量激動的女人把相貌還不夠漂亮的男人一個個pass掉;而內地小生陳坤當選某媒體評選的“2003美麗榜”上人物時,給出的理由是“俊俏已經完全不夠形容這個男人的美麗了”;貝克漢姆的全球化無敵美男傳說在贏得無數華夏美眉的尖叫之後甚至讓我們內地的一位仁兄忍不住當眾捏他的臉蛋,此舉究竟是“獵豔”還是“探虛實”恐怕只有那位仁兄自己知道。
千百年來,女人想獵取的一向是男人心,有野心一點的至多是男人的權勢與財富,可是從什麼時候男人之容貌也開始成為女人獵取的目標?或許是波瀾壯闊的女權主義帶來了它的萌發,繼而消費文化和商業機器的合力一同促進了它的發展……美麗,男人們開始不計較這個詞用在自己身上,在明星工業與強勢女人的兩重號召下,越來越多的美男會站出來,前仆後繼,奉獻美色
高跟鞋/內衣/香水:經典武器
20世紀提供了三件打造美女的武器。
高跟鞋:假如瑪麗蓮·夢露沒有高跟鞋,站在地鐵通風口裙子被吹起的那一刻恐怕就不會如此撩人。儘管科學家們一再地強調長期穿高跟鞋對女性的足踝、脊柱都有影響,但高跟鞋從16世紀第一次在法國宮廷現身至今,卻沒有哪位愛美的女士願意放棄自己腳下的那三寸高跟。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高跟鞋強迫女人挺胸翹臀、小心翼翼地走路,從而讓女人變得高貴性感起來。
塑身內衣:關於內衣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美女們不著內衣,流露出胸前自然的輪廓最性感;而另一種則堅持女士們一定要穿著最嚴謹的“立體塑身內衣”,這樣完美的曲線才能展現出來。前者是女權主義者而後者是講究紳士品位的男人們,很可能又恰恰相反。上世紀50年代,流行塑身內衣;70年代,燒掉內衣,一切向男人看齊;80年代,麥當娜穿著讓·保羅·戈爾捷設計的帶錐形胸罩的、雕像般的緊身衣,開始她的“金發女郎的雄心”世界巡演;新世紀,帶有萊卡纖維的內衣讓女人輕鬆自然,舒適又性感,解決了之前的兩難問題,而女人們也開始溫和地“女權”,展現著前所未有的新魅力。
香水:香水從拉丁文“per fumum”衍生而來,意思是“穿透煙霧”。 Coco Chanel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款加入乙醛的香水——Chanel NO.5,這款經典香水飄散著清爽淡雅的芬芳,體現出新時代女性的自立和理性精神。此後各個時期的香水凝聚著時代精神,代替女人們表達自我的願望。
夢露/赫本/麥當娜:女人可能
有人評說,瑪麗蓮·夢露是一個性愛十分露骨的女郎,這位豐滿的性感女神開啟了一個“波霸”時代。她在《熱情似火》中的角色恰似她本人:穿著近乎半裸的晚禮服風情萬種,成為男人們的狩獵對象,傻大姐一般嬌憨可愛卻迷糊……
這種調子開啟了其後接近半個世紀的審美觀:《PLAYBOY》的兔女郎們都是另一些想成為夢露的人。夢露的出現讓魔術胸罩有了面世的可能,讓美元嘩嘩嘩地流進隆胸市場,讓女人的肉感進一步膨脹……
有人說,這世界上只曾有過兩個美麗的女人,一個是赫本,另一個是夢露。
而奧黛麗·赫本則是另一個典範。她尖尖的腦袋,因為厭食症而瘦削無比的平板身材,纖腰不經一握,幹乾淨淨的一張臉,永遠是影迷心中的女神。赫本雖然已逝世多年,但今年她又再度當選《Vogue》時尚女性榜首。 《Vogue》雜誌發言人表示:“大家覺得奧黛麗。赫本高貴又有氣質,她的美麗永恆不變!一講到Style,人人都會立刻想起她1《羅馬假日》中赫本的短髮型一下子成了國際流行發式。而她戴過的眼鏡、穿過的衣裳、叼過的煙斗都成為時尚聖品。
麥當娜則是她們之後的第三種女人。這個強勢女人生命力非常旺盛,她不僅帶動內衣外穿的潮流,引導瑜珈、黑直發、日本藝伎feel、印度風等潮流,而且先後祭出的性感、色情、母性的旗號都開啟一代風氣。最關鍵的是,她的無所不在的成功太迷人了:麥當娜成為一種現象,顛覆了傳統對女性的認知。
娛樂圈:工業流水線
有一句話可以形容香港娛樂工業流水線效率之高:“只要給我一個人,我就能還你一個明星。”如果這個人歌唱得難聽,可以包裝成偶像歌手;人長得難看,可以包裝成實力歌手;歌又難聽人又難看,還可以包裝成另類歌手。這套屢試不爽的流程曾把一個市場狹小的彈丸之地打造成了僅次於好萊塢的“港萊塢”,而且,以其價廉物美來看,甚至可以說不讓好萊塢專美於前。從超級偶像謝霆鋒和Twins身上就可以看到。明明小謝就是藉女人上位,但唱片公司把他打扮成一個特立獨行的情種;不聽話不懂事,就強化他的青春叛逆;闖禍闖出牢獄之災,就把他化身為涅磐的鳳凰……結果,他的負面新聞越多人就越紅越討人喜歡。而Twins唱歌跑調跑到西伯利亞,key都找不到,可是,這對佳人紅的速度還是快過火箭炮。卿復何言?
早期的娛樂流水線打造出來的偶像遠有“四大天王”,近有楊千樺、鄭希怡、陳冠希;影視圈遠有關之琳、李嘉欣等美艷花瓶,近有向海嵐、佘詩曼等不中看不中用的“花樽”。好在這個娛樂圈還算夠寬容,實力派也能在這里分到不錯的豬腩肉:王菲如此桀驁不馴,梁朝偉、張曼玉如此的冷艷,李克勤如此的低調,都能拿獎拿到手軟,說明香港這一套娛樂機制的運行還是相當流暢而且正當,所以,只要夠勤力,娛樂流水線一樣可以掏出無窮無盡的精彩。拜這種發達的娛樂工業所賜,許多人就這樣一夜成名,數百名娛樂明星在小小的港島衣香鬢影,閃閃發光。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