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中國近代“商父”盛宣懷和他的六項創舉

盛宣懷其人
   誰是盛宣懷?其實就連許多常州的當地居民可能都不知道。但隨著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的熱播,讓更多人認識了在電視劇裡跟隨李鴻章左右又幫張之洞將漢陽鐵廠起死回生的那個在清末民初叱吒風雲的洋務大臣盛宣懷。
   盛宣懷出生於1844年,字杏蓀,號次沂。江蘇武進龍溪人。祖父盛隆,舉人出身,當過浙江海寧州知州。父親盛康,進士出身,以布政使銜任湖北鹽法武昌道,屬於經世派,輯有《皇朝經世文續編》。盛宣懷兄弟6人,他居長。他曾任天津海關道、山東登萊青兵備道、會辦商務大臣、郵傳部尚書等職,1916年在上海病逝。李鴻章曾稱讚他:“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作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得力助手,盛宣懷一生經歷傳奇,成就不凡,創辦了許多開時代先河的事業,涉及輪船、電報、鐵路、鋼鐵、銀行、紡織、教育諸多領域,影響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後世。
  中國第一家輪船招商局

   1870年,盛宣懷入李鴻章幕僚,深得器重。曾經做過武昌鹽法道的盛宣懷之父盛康,注重經世致用。深受父親影響的盛宣懷,認為中國強盛,最迫切的是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1872年,沿海和長江航運被英美兩國航運公司壟斷。為了爭奪中國在航運領域的權益,盛宣懷建議李鴻章創辦中國輪船招商局。獲准後,他在起草《中國輪船招商章程》時,強調“商本商辦”的原則。 1873年,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民用航運企業開始營運。 1876​​年,最早進入中國的美國旗昌公司,在競爭中敗下陣來,打算退出中國內河航運業務。在盛宣懷的遊說下,輪船招商局從兩江總督那裡借到一筆款子,購下美國旗昌公司。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中資企業併購外資企業案例。 1885年,盛宣懷成為中國輪船招商局的第一任督辦。
   從此,盛宣懷邁開實業救國、實業富國的大步。
  中國第一家電報局

19世紀70年代,英、美、法等國在中國建立了電報線,但對清政府“電線沉於海底,其線端不得牽引上岸”的規定置若罔聞,不僅設海底線,而且架設了岸線。 1880年,盛宣懷在任天津河間備道時,向李鴻章建議,國家自強大計,一是鐵路,二是電報,當前電報最為重要,可在天津試辦電報局。盛宣懷擬寫了一份《電報局招股章程》,提出了“通軍報為第一,便商民為其次”的觀點。這年,“中國電報總局”在天津成立,由盛宣懷全權負責。為培養自己的技術人才,盛宣懷在天津辦起了電報學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中國電報總局完成了津滬電報線路的架設。這是中國民用電信事業的開端。隨後,他又主持了南至海南,北到黑龍江,西到新疆等地的幾十條電報線路的建設。
  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
   1875年,盛宣懷向李鴻章提議,由政府投資,設立機構,在湖北開採煤礦、鐵礦。湖北煤鐵開採總局成立後,盛宣懷主持一系列開採業務。 1890年,張之洞主持的湖北漢陽鐵廠虧損累累,準備賣給洋商經營。盛宣懷聞訊後,提出鐵礦關係國家經濟命脈,萬萬不可讓洋人經營,否則後患無窮。這樣,盛宣懷接下漢陽鐵廠這個爛攤子。
   歷史上,萍鄉以礦產資源豐富而著稱,1898年清郵政大臣盛宣懷在安源創辦萍鄉煤礦。 1908年,他將漢陽鐵廠和萍鄉煤礦合併,成立中國第一家鋼鐵煤炭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總公司。盛宣懷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家托拉斯企業董事長。萍鄉煤礦是江南最早採用西方機器生產、運輸、洗煤、煉焦的煤礦,1916年的產原煤量為95萬噸、焦炭25萬噸,被譽為“江南煤都”。如今,萍鄉煤礦已組建成為“萍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產權重組、人事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創新,在這百年老礦的基地上,意氣風發地開創著新世紀的輝煌。
  中國第一所正規大學
   盛宣懷在其洋務事業的經營活動中,體會到新式人才的重要。辦新事業必須有與其相適應的新式人才,否則將一事無成。盛宣懷認為新式人才必要立足於自己培養,聘用洋人只能是暫時的。他認為迫切需要培養難度較大的專門人才,尤應早日培養礦務人才,辦正規學堂。
   盛宣懷與當時在天津自辦中西書院的美國人丁家立來往頗密,多有接觸,研討辦學之事。後秉承李鴻章的意旨,和丁家立籌辦一所新式學堂,經細緻的研究將辦學章則、辦法、實施計劃草擬完成,盛宣懷於1895年春向李鴻章禀請具奏。隨後又將《擬設天津中西學堂章程禀》於1895年9月19日禀請繼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王文韶,1895年首先在天津創辦中國新型大學——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後更名為北洋大學,此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辦大學。而盛宣懷,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學校長,也是他,頒發了中國第一張大學文憑。
   1896年盛宣懷又創建了上海南洋公學,而這正是交通大學的前身。而交大的校區裡也一直安放著盛宣懷的雕塑,以此來紀念這位創建者。盛宣懷與大學教育的淵源並不只體現在他親自創辦的這些學堂上,1916年4月27日他去世之後,其十餘萬卷的藏書被民國政府一分為三,分別給了聖約翰大學、上海交大和山西銘賢學校。解放後,這些藏書的分配又被作了重新調整,安徽大學、華東師大、山西農大成為新的受益者。甚至連盛宣懷與朋友來往的六百封信札,也被香港中文大學所收藏。
  中國第一家銀行
   銀行,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說起中國第一個提出開辦銀行設想的人,可能就要追溯到太平天國時期,但真正創立中國第一家銀行的卻是盛宣懷。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朝野震動。 1896年10月,盛宣懷呈上《條陳自強大計折》,認為欲自強,需做到三點:練兵、理財、育才。核心是理財,目的是“挽外溢”。盛宣懷認為朝廷應裁撤釐金而增加進口稅率,開徵印花稅,建立銀行,進行幣制改革。接著又呈奏《請設銀行片》,認為外國人利用銀行為商業集中他們的國家財富,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的銀行,以便以低於外國銀行的利率為政府發行國內公債,還可以避免因不適宜的金銀兌換率而造成的額外負擔。光緒對此很是讚同,當即命盛宣懷挑選董事,徵求商股,籌建銀行。
   在盛宣懷的努力下,銀行董事會很快成立。董事會有八個成員,分別為張振勳、葉澄衷、嚴信厚、施則敬、朱葆三、楊廷呆、嚴瀠、陳猷。這八個人,都是上海灘呼風喚雨的非凡人物。但即便如此,在那個非常時代,創辦銀行也算是非常之舉,因此也是一波三折,歷盡艱辛。中國通商銀行如同一個難產兒,在千呼萬喚之後,終於在1897年5月27日誕生於外國銀行林立的上海灘。
   中國通商銀行開辦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就先後在天津、漢口、廣州、汕頭、煙台、鎮江和北京開設了七個分行。兩年之後,已能每六個月結​​賬一次,除開銷外,發給股商利銀40萬兩,繳呈戶部利銀10萬兩,其旺盛的發展勢頭,盛宣懷描述為“詢諸匯豐開辦之初,尚無如此景象”。
   中國通商銀行凸顯了盛宣懷的商辦股份制思想,它的創辦和運作模式​​儘管在我們今天看來有不夠完美之處,但在當時對推動近代中國經濟尤其金融業發展無疑具有時代意義。
  中國第一條南北鐵路幹線
   京漢鐵路最早稱之盧漢鐵路,全長1311.4公里。 1906年4月1日,京漢鐵路全線正式通車。甲午戰爭以後,清廷頒布上諭,要“力行實政”,修鐵路被置於實政的首位。 1895年12月,清廷政府諭令盧漢鐵路商辦。但張之洞在募集商股的過程中多方受阻,不得不把修築盧漢鐵路的任務交給盛宣懷。盛宣懷承辦盧漢鐵路的款源主要是藉洋債。比利時一舉奪得了盧漢鐵路的貸款權,1898年6月,《盧漢鐵路比利時藉款詳細合同》和《盧漢鐵路行車合同》在上海簽訂,借比利時款112.5萬法郎,息5厘,9扣,期限30年。盧漢鐵路於1898年開始修築,直到1906年全線正式通車,並改名為京漢鐵路。
   1916年4月27日,中國近代金融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盛宣懷溘然長逝。他的葬禮極其盛大,轟動上海,耗資30萬兩白銀,送葬隊伍從斜橋弄(吳江路)一直排到外灘,為此租界當局進行了交通管制。回首百年之前,中國還只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諸多西方列強侵占我國土地,掠奪人民財物,面對這樣的局勢,盛宣懷挺身而出,憑藉著自己淵博的學識和開風氣之先的勇氣,開創了中國現代工業的先河。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STS研究中心)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