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負利率時代的神殿
古代有錢人相信神的信用,將金錢放在神殿祭祀那裡,並支付一些費用.
後來祭祀私下里拿去放貸,違背了存儲的契約,就形成了盜賊銀行業;為了重新獲得合法性,於是向儲戶支付利息,合法的銀行業就誕生了.
美第奇家族時代的意大利銀行大客戶是風險極高的各國王室,其次是商人,商人的貸款利息經常性的低於國王們一半以下,這證明國王們的信用度一直是低於商人的.
高風險貸款後來摧毀了意大利銀行業,包括美第奇家族,壞賬最終無法彌補.
荷蘭人以極其保守的策略經營銀行業,他們實行100%準備金制度,只向商人們發放低息貸款,並組成了商人集團管理九個荷蘭行政區域.
英國人因國王的更迭,學習荷蘭人的信貸系統,倫敦的金匠成了銀行家,黃金本位因此成為英鎊的選擇,自那時起,利率一路下行,直到現代.
二十一世紀的特色是實際的負利率時代,中美兩國聯手釋放的流動性氾濫成災,利率趕不上CPI和M2的漲幅,貨幣信用的消融,使得人們將貨幣投向資產,房地產、股市、債券一路上揚,曾經何時黃金和大宗商品也瘋狂上漲。
但經濟學理論提供給各國政府的目標:就業和通脹遲遲未能達到,歐洲和日本常年陷入經濟不良,美國弱復甦,於是央行們終於選擇了真正的負利率,名義利率也開始進入負值,央行向銀行們收費了。
現代銀行業建立在盜賊銀行業消失後的批發零售合法性之上,貨幣現值超過未來的價值,因而用利率來彌補。貨幣信用長期的劣幣化消融,到了現代政府控制貨幣的時候,利率卻在一路下行,無法彌補貨幣信用的損失。但這不妨礙銀行業將損失轉嫁給儲戶,從而獲得利差,形成銀行盈利體系。
而對於實業來說,低廉的融資,帶給企業主擴張的能力;資產類數百年的歷史拉一根曲線圖,也是一路向上的。
實際上,這數百年來財富的奧秘就在於此,你儲存貨幣,終將貧窮;你儲存知識和資產,終將富有。如果你將資產至於一個私權穩定、政權穩定的國度,又能夠躲避政府的稅收體系,你將歷代富有。
但各類國家的動盪,最終使得孤懸於戰亂和內部動蕩之外的英美加澳新成為財富的累積之地,因而數百年來,盎格魯撒克遜體系凌駕於世界,日本近代戰爭均不波及本土,除了兩顆原子彈,所以形成富有國家;德國因其家族企業傳承沒有在二戰中摧毀,瑞士忠於中立而富有,其餘國家的財富在不確定性中彌散了。
這是普遍的富足,在其他國度,有著權貴寡頭,財富凌駕於普羅大眾,新錢躋身於世界老錢之中,那是另外一種財富集中術。
那來自於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的恩賜。
我們不講經濟學的深刻理論,只說常識。
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基於開放社會的人口增長和製度紅利,一個開明穩定的社會,私權由長久的契約界定,權力不可剝奪。同時權力階層相互制衡,貨幣信用相對穩定,意識形態沒有壟斷話語權,自由意志開始生長。於是基於最佳效率的先進生產力和人口紅利開始成長,經濟因而發展。
意識形態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有著核心影響,天主教體系下的南歐、拉美,夾雜了馬教時期的左翼影響,呈現魔幻的民眾和社會體制,在歐洲則弱於西歐和北歐,在拉美則長期動盪。基督教新教下的美英體系則呈現了相對開明的意識形態,以及權力製衡體系。馬教意識形態普及的亞非拉,則長期處於糟糕的生存狀態,直到蘇東集團崩潰,中國改革,才發生變化。伊斯蘭世界,無法評論,處於石油財富下的中東,和處於一般狀態下的東南亞和中亞國家,尚處於發展中。中東因其意識形態的封閉,未來也看不到什麼希望。東南亞的印尼和馬來則已經走向開放社會,發展前景帶來希望。
中國的經濟改革是經濟學上的一個傑出樣本,通過承包製解決了短期私權問題---長期問題仍存在;合約體系解決路實業的私權問題;七十年房產權解決了部分私權問題。這因而帶來生產效率的迸發,國民產能迅速的提升。官僚體系集中於經濟發展的政績考核方式,與腐敗私利激發的官商體系,土地財政公共財富和全體參與者共謀的財富成長體系,製造了從農業到工業再到資產市場的三十年經濟奇蹟。
這是有限私權用合約界定的階段性發展奇蹟,科斯和張五常對此貢獻巨大。
同時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也給中國帶來毀滅性的陷阱。
社會學和經濟學體現在中國這樣的經濟體上,私權無法徹底界定,合約界定的租值終究會彌散。基礎建設和房地產發展帶來的財富,由政績、發展性腐敗向掠奪性腐敗、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吸血、貨幣雙軌制和國有體系壟斷資源的系統性壓榨私有企業,最終讓中國經濟走向毀滅。
土地私權未能確立的原因,在於利益集團仍舊期待房地產業和土地財政能夠向農村汲取財富,這導致了農業的大潰敗。在最初的承包製釋放了農民的積極性之後,小塊土地的效率已經遠低於世界大農業的效率,導致農產品長達十幾年的損減,這並不是常人以為的產量,而是成本和效率,以及對水土的長久保護。
無恆產者無恆心,農業是長期的投資,沒有私權確保,沒有資本會長期經營。
房地產和外貿曾組成了中國舊經濟的核心,後者已經因為匯率的堅挺、勞動力成本的上揚,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被東南亞和南亞迅速替代。前者已經日暮西山,但在政府和貨幣體系的瘋狂支撐下,繼續向經濟吸血。
國有體系在21世紀初未能繼續改革,他們壟斷了所有資源,因而在民營企業發展擴張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向所有的資源支付昂貴的資源租金,這使得自由經濟部分變得越來越羸弱。同時貨幣雙軌制導致了貨幣資源向國有體系傾斜。
這就呈現了與意大利美第奇銀行時期詭異的不同,風險極高的國王們必須要支付年息100%以上的融資成本,而效率低下的國有體系卻享受了廉價資本,那風險哪裡去了?
國有體系低效率的風險被壟斷資源抵消了,私營體系效率高,卻支付昂貴的資源租金給國有體系,也就是風險轉移給了私有經濟體系,這也就是為何銀行業視私企為風險源的真正原因。同樣也因為這個原因,私企無法支付高工資給員工,導致了長期以來的統計,私企員工工資低於外資和國有體系。因為他們依賴低人工成本,去抵抗壟斷資源的高成本吸血。
因此,當人工急速上揚時,私有體係就迅速的衰退。
今天我們在討論升級換代時,無數企業在設法提昇機器人和自動化裝置的比例,但資源仍壟斷在國有體系手裡,貨幣仍舊是實質的雙軌制,銀行體系儘管已經面臨國有體係無法繼續維持壟斷效益,面臨高達十幾個百分點壞賬可能局面,但是銀行體系仍舊會拒絕向私企釋放資金,因為私企仍舊是風險積聚的,沒有利潤可言。
我們要重複一下上面說的,經濟體的發展基於開放社會下的製度和人口紅利。
憲政經濟學的理念,要高於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這是道與術的區別。
通過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凱恩斯主義之類是做錯誤的事情用正確的方法。
美歐日韓等地有著內部不同的社會機制,但其高福利和大政府擴張損減社會的效率,資本市場無法承擔,於是進行地域的人口套利,將資本置於新型市場的低勞動成本產業,或將資本置於高科技和資產領域。
於是產生中產階級的塌陷,這原本是歐美政府用來轉嫁高福利成本的階層,中產階級負擔了大多數稅收。資本的轉移導致了中產階級的工作機會和工資損減,於是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勞工組織和他們在政府體系裡的代言人要求制裁中國這一類經濟體,從貨幣匯率操控的藉口,到血汗工廠和非法補貼等不一而足。
在這個過程中,高福利和大政府公務員體系的支出,導緻美國債務急速上揚,因此美國最終運用了貨幣的鑄幣稅功能,用潮汐式的方式,在解決經濟周期下的危機。
中國的利益集團集聚了大量財富,擁擠在房地產領域,以人民幣的形式呈現。同時官僚體系的自身消耗成本,貪污成本,與民生需求,都靠吸取私有經濟體和中產階級的儲蓄生存。此時,美國發動的鑄幣稅潮汐,終將會席捲中國權貴的財富。
這是最前一段論述新興市場豪富是如何產生的,這裡將闡述如何失去。
至今為止,世界上已經有了十萬億美金以上的負利率債務,央行向銀行體系收取管理費,於是央行成了神殿銀行體係以來最大的盜賊,因為它還將這些收取管理費的儲存向外借貸釋放。
於是貨幣現值高於未來貨幣價值的現代銀行體係就崩潰了,從銀行開始,人們需要尋找一個有信用的貨幣儲存起來,因為未來的錢比現在的錢值錢。
這也意味著貨幣的擴張體系開始螺旋回縮,開始崩塌。
世界經濟的資產泡沫都基於貨幣無限制的永遠擴張。
負利率體系下的商業銀行試圖轉嫁風險的努力,目前被央行政策性限制,央行試圖迫使銀行向經濟體釋放資金。經濟體當然願意借貸廉價的資本,除非是實體經濟根本看不到擴張經濟的未來收益,甚至比持現更差,於是藉貸停滯。
銀行的中介傳導功能消失。
中國大量資本外流後的屍體在深圳、上海、蘇州等地沒有得到沖銷,於是存款劇增,流動性氾濫。市場自覺地知道貨幣的信用在損減,於是大量湧入傳統經濟的核心避險。
但強行維持匯率的結果是繼續打擊實體經濟裡的私有經濟體。
私有經濟體是所有燦爛資產、國有體系壟斷資源的肥沃土壤,他們的屍體構成了養分。西北地區有一種水晶蘭通體透明,沒有光和作用,生長在腐頁之上,靠吸取腐爛的生物屍體為生。
非常美麗,死亡之美。
在未來的歲月,負利率時代帶來的信用貨幣現金搶奪,會在美元與黃金之間產生。
如果美聯儲蓄意繼續推遲加息,日本和歐洲維持負利率,中國持續放水,但匯率維持強勢,黃金將強勢崛起,中國經濟將成為強勢人民幣下的犧牲品。
而所有的泡沫都將粉碎,霍布斯時代重新席捲整個世界,人們重新聚攏在神殿,擁抱神祗指引的毀滅和新創世紀。
於是塵歸塵,土歸土。
標籤:
王海濱
訂閱:
張貼留言
(
Atom
)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