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任正非:中國人就是因為太聰明了 5000年都受窮!

20多年的奮鬥實踐,讓任正非認識到,自我批判對一個公司的發展有多麼重要。在他看來,如果沒有堅持這條原則,華為絕不會有今天;而未來,華為還能向前走多遠,則取決於華為人還能繼續堅持自我批判多久。

此外,任正非反復強調“開放、妥協、灰度”是華為文化的精髓,是一個領導者的風範,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編輯/ 木頭人

▌世界上只有善於自我批判的公司才能存活下來

華為公司發展到目前的規模,面臨的挑戰只會更大。要么停滯不前,逐漸消沉,要么勵精圖治,更上一層樓,在世界一流企業之林占一席之地。正所謂不進則退,成功不是走向未來的可靠嚮導,我們需要將危機意識更廣、更深地傳播到每一個華為人身上。誰能把我們打敗?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能適時地調整自己,不去努力提高管理素質、強化管理能力,不將艱苦奮鬥的傳統保持下去,我們就會把自己打敗。古往今來,一時成功者眾多,持久的贏家很少。失敗的基因往往在成功時滋生,我們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感,在內部形成主動革新、適應未來的動力,才可能永立潮頭。 (來源:《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1997)


我們在關鍵流程的改革中,有些人不了解業務流程卻去開“流程處方”,流程七窗八孔地出問題,這也反映了幼稚病。編碼標準化工作上也有同樣的問題,聽過編碼工作匯報後,我實在擔心:在這樣的編碼系統上如何實施我們的it。其實華為各級管理部門都存在幼稚病,各級機構沒有建立體系,不能正確認識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不先反管理幼稚,改革的失敗機會將多於成功。搞體系建設,先要站在自我批判的角度,不能故步自封,否則我們就不能成功地引進和實施it。 (來源:《以it推動管理進步》,1998)

華為要不斷進行自我批判,拋棄一切可以拋棄的東西,虛心向業界最佳學習。中國人就是因為太聰明了,5000年都受窮。日本人和德國人並不比中國人更聰明,但日本人和德國人比中國人富裕不知道有多少倍。中國人如果不把這個聰明規範化起來的話,將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來源:《ipD關係到公司未來的生存與發展》,1999)

華為公司到底能活多久?如果從華為公司的現實來看,是一天不改進就會死亡,多改進一天,生命就多延長一天。只有我們不斷去改進,生命才會不斷延長。包括比爾·蓋茨都說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也不敢說三年後他的公司是什麼樣子,更何況華為公司連管理體係都沒有建立起來,能盲目樂觀嗎? (來源:《大樹底下並不好乘涼》,1999)

我們的管理系統,是從小公司發展過來的,從沒有管理,到粗糙的管理;從簡單的管理,到ipD(集成開發)、isc(集成供應鏈)、財務的四統一、it的初步建設。公司的管理正在走向職業化、規範化,正在走向與國際接軌。如果我們不是不斷地自我批判,而是說哪位領導制定的管理動不得,某某領導講的話不能改,改動一段流程會觸及哪些部門的利益,導致要撤銷XX崗位,都不敢動,那麼面對全流程的管理體系如何建設得起來?沒有這些管理的深刻進步,公司如何實現為客戶提供低成本、高增值的服務?那麼到今天市場產品競爭激烈,價格一降再降,我們就不可能再生存下去了。管理系統天天也在自我批判,沒有自我批判,難以在迅速進步的社會裡生存下去。 (來源:《為什麼要自我批判》,2000)

如果一個公司真正強大,就要敢於批評自己,如果是搖搖欲墜的公司根本不敢揭丑。如果我們想在世界上站起來,就要敢於揭自己的醜。正所謂“惶者生存”,不斷有危機感的公司才一定能生存下來,因此華為公司是一定能活下來的。 (來源:任正非在華為技術、安聖電氣研發體系幹部座談會上的講話,2001)

▌只有強者才會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會成為強者

我們一定要推行以自我批判為中心的組織改造和優化活動。自我批判不是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為優化和建設而批判。總的目標是要提升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 (來源:《華為的冬天》,2001)

前幾年華為最困難的時候,我們說是華為的冬天。其實這篇文章不是想說自己多麼有水平,而是對我們自己犯的錯誤進行自我批判,當時我們也冒進、盲動了。當時為什麼不冷靜呢?如果當時冷靜,不跟著潮水盲動,不搶占灘頭陣地,我們到今天還會是幾十個人的公司,個人收入可能比現在好一點,但公司永遠沒有規模,仍然是很小的公司。所以我們跟著浪頭前進,幸好我們划水的手勁不大,劃不快,朗訊、北電跑在前面,浪太大,嗆水了。我們看到他們嗆水了,我們就往回跑。華為的冬天就是這樣,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錯誤,批判我們的錯誤,真真實實地改進我們的錯誤。當花兒開的時候,花蕾沒有了,我們不要悲觀,花蕾總要長大的。當花兒謝了,果子長出來了,我們也不要失望花兒沒有了。任何否定之否定,都會伴隨新的生命成長。華為這些年自我批判也是從花兒變成了果實。 (來源:任正非在2004年三季度國內營銷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多年的奮鬥實踐,使我們領悟了自我批判對一個公司的發展有多麼重要。如果我們沒有堅持這條原則,華為絕不會有今天。沒有自我批判,我們就不會認真聽清客戶的需求,就不會密切關注並學習同行的優點,就會陷入以自我為中心,必將被快速多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所淘汰;沒有自我批判,我們面對一次次的生存危機,就不能深刻自我反省,自我激勵,用生命的微光點燃團隊的士氣,照亮前進的方向;沒有自我批判,就會故步自封,不能虛心吸收外來的先進東西,就不能打破游擊隊、土八路的局限和習性,把自己提升到全球化大公司的管理境界;沒有自我批判,我們就不能保持內斂務實的文化作風,就會因為取得的一些成績而少年得志、忘乎所以,掉入前進道路上遍布的泥坑陷阱中;沒有自我批判,就不能剔除組織、流程中的無效成分,建立起一個優質的管理體系,降低運作成本;沒有自我批判,各級幹部不講真話,聽不進批評意見,不學習不進步,就無法保證做出正確決策和切實執行。只有長期堅持自我批判的人,才有廣闊的胸懷;只有長期堅持自我批判的公司,才有光明的未來。自我批判讓我們走到了今天;我們還能向前走多遠,取決於我們還能繼續堅持自我批判多久。 (來源:《從泥坑里爬起來的人就是聖人》,2008)

自我批判是無止境的,就如活到老學到老一樣,陪伴我們終身。學到老就是自我批判到老。學了乾什麼?就是使自己進步。什麼叫進步?就是改正昨天的不正確。正是因為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自我批判,不斷反思自己,不斷超越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成績。自我批判,不是自卑,而是自信,只有強者才會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會成為強者。自我批判是一種武器,也是一種精神。是自我批判成就了華為,成就了我們今天在世界的地位。我們要繼續提高競爭力,就要堅持自我批判的精神不變。 (來源:《從泥坑里爬起來的人就是聖人》,2008)

我們提倡自我批判,但不壓制批判。為什麼不提倡批判?因為批判是批別人的,多數人掌握不了輕重,容易傷人。自我批判是自己批自己,多數人會手下留情。雖然是雞毛撣子,但多打幾次也會起到同樣的效果。 (來源:《從泥坑里爬起來的人就是聖人》,2008)

人類探索真理的道路是否定、肯定、再否定,不斷反思,自我改進和揚棄的過程,自我批判的精神代代相傳,新生力量發自內心地認同並實踐自我批判,就保證了我們未來的持續進步。 (來源:《從泥坑里爬起來的人就是聖人》,2008)

這個時代前進得太快了,若我們自滿自足,只要停留三個月,就注定會從歷史上被抹掉。正因為我們長期堅持自我批判不動搖,才活到了今天。今年,董事會成員都是架著大砲《炮轟華為》;中高層幹部都在發表《我們眼中的管理問題》,厚厚一大摞心得,每一篇的發表都是我親自修改的;大家也可以在心聲社區上發表批評,總會有部門會把存在的問題解決掉,公司會不斷優化自己的。 (來源:《用烏龜精神,追上龍飛船》,2013)

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進攻就是進攻我們自己,永不停歇,直到死的那天。每日三省吾身,堅持自我批判。全世界美國和日本自我批判的精神最強,他們天天罵自己,美國大片裡描述的不是美國打輸了,就是白宮被夷為平地了;日本也天天膽戰心驚,如履薄冰。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批判,現在我們很多人就容不得別人說半句壞話,進攻就是進攻自己,永無止境。 (來源:《風物長宜放眼量》,2014)

在繼續前進的過程中,不能沿著過去成功的老路走下去,首先要自我批判,想到自己與別人相比還有哪些不足,一定要好好向別人學習、改進。自我批判就是糾偏。 (來源:任正非在消費者bg 2015年中溝通大會上的講話)

▌開放、妥協的關鍵是如何掌握好灰度

我們處在一個變革時期,從過去的高速增長、強調規模,轉向以強調效益的管理變革,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從而獲得持續生存的能力。在這個變革時期,我們都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必須接受變革的事實,學會變革的方法。同時,我們要有灰色的觀念,在變革中不要走極端,有些事情是需要變革,但是任何極端的變革,都會對原有的積累產生破壞,適得其反。 (來源:《持續提高人均效益,建設高績效企業文化》,2004)

開放、妥協、灰度是華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個領導者的風範。中華文化之所以活到今天,與其兼收並蓄的包容性是有關的。今天我們所說的中華文化,早已不是原教旨的孔孟文化了,幾千年來已被人們不斷詮釋,早已近代化、現代化了。中華文化也是開放的文化,我們不能自己封閉它。向一切人學習,應該是華為文化的一個特色,華為開放就能永存,不開放就會曇花一現。在前進的路上,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必要的妥協是重要的。沒有寬容就沒有妥協;沒有妥協,就沒有灰度;不能依據不同的時間、空間,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難有合理審時度勢的正確決策。開放、妥協的關鍵是如何掌握好灰度。 (來源:《逐步加深理解“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2008)

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的,而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定時期里達到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 (來源:《開放、妥協與灰度》,2010)

“妥協”一詞似乎人人都懂,用不著深究,其實不然,妥協的內涵和底蘊比它的字面含義豐富得多,而懂得它與實踐更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我們華為的干部,太多比較年輕,血氣方剛,幹勁沖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協,也會產生較大的阻力。我們縱觀中國歷史上的變法,雖然對中國社會進步產生了不滅的影響,但大多沒有達到變革者的理想。我認為,面對他們所處的時代環境,他們的變革太激進,太僵化,衝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如果他們用較長時間來實踐,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面,收效也許會好一些。其實就是缺少灰度。方向是堅定不移的,但並不是一條直線,也許是不斷左右搖擺的曲線,在某些時段中來說,還會畫一個圈,但是我們離得遠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直指前方。 (來源:《開放、妥協與灰度》,2010)

堅持正確的方向,與妥協並不矛盾,相反妥協是對堅定不移方向的堅持。當然,方向是不可以妥協的,原則也是不可妥協的。但是,實現目標方向過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協,只要它有利於目標的實現,為什麼不能妥協一下?當目標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們妥協一下,繞個彎,總比原地踏步要好,幹嗎要一頭撞到南牆上? (來源:《開放、妥協與灰度》,2009)

在一些人的眼中,妥協似乎是軟弱和不堅定的表現,似乎只有毫不妥協,方能顯示出英雄本色。但是,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實際上是認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 “妥協”其實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叢林智慧,凡是人性叢林裡的智者,都懂得恰當時機接受別人妥協,或向別人提出妥協。畢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氣。 “妥協”是雙方或多方在某種條件下達成的共識,在解決問題上,它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更好的方法出現之前,它卻是最好的方法,因為它有不少的好處。妥協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一味地讓步。明智的妥協是一種交換,是一種讓步的藝術,為了達到主要目標,可以在次要目標上做適當的讓步,妥協也是一種美德,而掌握這種高超的藝術,是管理者的必備素質。 (來源:《開放、妥協與灰度》,2010)

如何理解“開放、妥協、灰度”?不要認為這是一個簡單問題,黑和白永遠都是固定的標準,什麼時候深灰一點,什麼時候淺灰一點?領袖就是要掌握灰度。 (來源:任正非在與法務部、董秘及無線員工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

▌用規則的確定來應對結果的不確定

未來形勢撲朔迷離。我們要用規則的確定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這樣不管形勢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都不會手忙腳亂,沉不住氣,沒有主意。 (來源:《市場經濟是最好的競爭方式,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潮流》,2009)

首先,為什麼我們要搞ifs?實際上我們要做一件事情,我們要以規則的確定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我們對未來公司的發展實際上是不清晰的,我們不可能非常清楚公司未來能到哪一步,因為不是我們可以設計這個公司,是整個社會和環境同時都來設計這個公司。所以我們不可能理想主義地來確定我們未來的結果是什麼,但是我們可以確定一個過程的規則,有了過程的規則,我們就不會混亂。 (來源:任正非與ifs項目組及財經體系員工座談紀要,2009)

華為公司未來的勝利保障,主要是三點要素。第一,要形成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團,但這個核心集團要聽得進批評。第二,要有嚴格有序的製度和規則,這個制度與規則是進取的。什麼叫規則?就是確定性,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用規則約束髮展的邊界。第三,要擁有一個龐大的、勤勞勇敢的奮鬥群體,這個群體的特徵是善於學習。 (來源:《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2014)

有人說現在修了“高速公路”,但沒有業務規則,你們可以起草,然後徵集所有相關部門意見,圍繞業務目標“多產糧食、增加土地肥力”來形成共識。最後形成有效規則,每個部門都要遵守。什麼是規則?具有確定性,不能隨意更改。 (來源:《依托歐美先進軟件包構建高質量的it系統》,2015)

不同國家、不同時間、不同場景,風險是不一樣的,我們對各種情況應有預案,盡可能減少損失,確保我們的業務不保守運作。不能因風險我們就不前進了,也不能因前進而不顧風險。我們嚴格規定,絕不進行金融投機開展金融業務,絕不使用金融槓桿工具。我們不能在兩條戰線上同時冒風險。要踏踏實實地靠產品與服務的優質賺錢。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