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這是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建設的目標。
但是,反過來說,今天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在法律為主導的社會,是自由競爭,在權力主導的社會,是不公平競爭,但不管怎麼說,都需要競爭,每個人、每間企業憑什麼活下去?一個國家憑什麼活下去?
今天,全球經濟下行,消費將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提升甚至萎縮,而經過20多年的經濟全球化,各行各業都積累了龐大的產能,經濟危機的爆發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而且它正在走來,注定每個行業的很多企業都需要破產、死亡,甚至一些國家需要退出國際市場,這不以任何人的意識為轉移!戰爭面臨的是殺戮,是殘酷的,經濟競爭也一樣殘酷,來不得半點馬虎。
現在,國內的實業企業非常艱難,但有幸的是,這個圈子中或許有的企業將面臨重大的機遇。
近日,一位杭州的企業人士發來了這樣一段話:“我們是自己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的。現在好處是工人比較好招(很多企業破產,工人自然好招,價格也比較好講),產品只要質量好,價格可以高些。我把他理解為,產品質量做好就是跟客戶建立了信任,客戶信任我們了,就會為你不斷的宣傳。道理跟老師提的信用最值錢的道理一樣。”筆者當時回了這樣一段話:“是,未來可以活下來的企業(產品),一定是活在別人心中的(企業或產品)。”
大約一個月前,一位寧波的朋友說過一件事:一個裝修隊(或公司),信用、質量非常好,只接受私人的裝修業務,如果要請這家裝修隊裝修,還需要排隊(在現在這個時期,幾乎可以稱呼為奇蹟)。
如今的時期,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幾乎任何產品和服務都是供過於求的,否則就沒有大宗商品、農產品價格的跌跌不休。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下跌,就意味著終端需求的萎縮,也就意味著原材料生產、加工製造企業的艱難。在產能不斷擴張二十多年(這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和需求不斷萎縮的雙重擠壓之下,注定大量的企業將死去!只有一類企業可以生存下來:那就是在以往和現在的經營過程中不斷可以進駐人們心靈的企業!這是企業可以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當然,進駐人們心靈的方式有多種:第一,科技獨創。第二,質量、服務的信譽。等等。
其實,筆者這個圈子有很多人在從事這類工作,那就是信用的創造!前段時間還說過一位上海的朋友,專門種植有機農產品,直接和終端消費者建立聯繫,也是以佔領消費者的內心來創造自己的信用體系。
只有創造信用的企業,才能長期生存下去(也才配活下去),而且會越活越好,因為它的盈利既有自己銀行賬號上的鈔票,也有人們內心的“銀行”。即便明天換幣,賬號上的現金一文不值,但人們內心的“銀行”可以讓他們源源不斷地再產生利潤。
這些企業越是在危機時期越可以得到發展。危機讓很多企業日漸艱難,最終會有一部分退出市場,而這些企業的市場份額可以保住甚至擴大;在危機時期,因為下崗眾多,再也不愁招工問題,工價的成本可以控制。對別人就是危,對他們就是機,將“危”轉化成了“機”,一場危機就讓他們可以更遠地甩開同行,基礎是——他們在別人的心中開辦了自己的“銀行”,信用就是聯繫企業和“銀行”的紐帶,也是“銀行”的核心。
雖然如松這個圈子並不大,但我知道有很多企業家,甚至一些企業的技術在國際市場上都屬於高水平,期望大家都開辦自己的“銀行”,通過這場危機壯大自己,甩開競爭者。
沒有危機,哪來的這千載難逢的甩開對手、戰爭對手的機遇?我們應該感謝經濟危機!給了有志者“鉛華褪盡留本色,大浪淘沙始見金”的機會。
信用是盈利的終極表現,建立自己的“銀行”就是戰胜對手的手段!
企業如此,國家也一樣。
當今的世界,是狼多肉少的時代,在全球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一個國家依靠什麼立足於國際經濟舞台?很多人信任德國的產品和服務,源於什麼哪?源於這個國家的管理者是誠信的、嚴格的,如果一個國家的管理沒有誠信,企業就談不上誠信!因為企業的產品要執行行業和國家標準的、需要國家機構檢驗的,如果國家標準不規範、不嚴格、管理人員貪污納賄,即便企業的產品檢驗單是100%合格,它也不值得信任! (誰知道你的化驗單是不是拿錢買來的?)所以,有信用的國家、廉潔的國家管理者、守信的企業、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相結合,才能建立產品的信譽。國家的誠信、管理者和全民的廉潔與誠信、企業的誠信精神等共同構成國家、企業和產品的信用,這是本國產品可以在國際經濟舞台上角逐的根基所在。
也所以,一戰後,德國背負了大量的戰爭賠款,這些戰爭賠款是否合理一直眾說紛紜,但德國人依舊按時還清這筆賠款的本息(這些賠款,很多史學家認為是不合適的,和二戰的性質有所不同)。德國通過這種方式告訴世界,合同只要訂立,無論是否合理,德國人都會去履行。這種國家行為才是企業和產品信譽的基石。歐元區成立以前,德國馬克不斷兌美元升值,即便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全球滯脹、很多國家的貨幣進入歷史博物館的時刻,也可以保證自己的信用水平(低通脹),德國的銀行家也是在通過塑造馬克的信用塑造國家的信用。這些信用讓日耳曼民族在世界上挺直了自己的腰桿,也挺直了自身產品的信譽,這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立足於世界的本錢所在。
每個人、企業、國家共同奠定了自身的國際信譽,登上國際經濟大舞台進行角逐,才可以實現國富民強。
相反,有些國家動不動就關閉進口和外匯兌換的大門,根本在於自身沒有角逐國際經濟舞台的根基,沒有自己的信用基礎,這個基礎既包括國家管理的廉潔、嚴謹、高效,也包括自身貨幣的信用水平,更包括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水平。當徹底喪失國際競爭力之後,就只能動用拳頭關閉大門,自己玩自家人。
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哪?
今天,信用貨幣需要避險,已經不需再說,連債王都在說,除了黃金實物,其他的都難以信任。我們買美元、黃金和土地都可以達到一定的避險效果,或許也可以保證未來的溫飽,但這只是初級的避險方式。
今天,全球經濟幾乎都在逐漸進入萎縮模式,這種萎縮是以信用貨幣貶值的形態來展示的(經濟術語叫做滯脹)。也就是說,即便一間企業的產值是10萬元不變,信用貨幣貶值之後,企業依舊是萎縮的。當經濟不斷萎縮之後,有些信用貨幣就失去了支撐,就生存不下去,就需要尋找硬通貨去支撐,那時,一些國家就可能會沒收民間的金銀、美元等硬通貨(2002年,阿根廷政府就是這樣去美元化的,美元全部沒收為政府所有,個人和企業賬戶上的美元強行兌換成比索,這是去美元化的含義)來挽救自己發行的信用貨幣,那時,很多人的初級避險方式就失去了作用(當然不是全部)。
信用、智慧才是個人真正的財富,他永遠忠實地跟隨著我們,誰也拿不走。經濟危機已經開始,大量的企業破產、員工下崗,我們憑什么生存?第一種是對技術和業務精益求精,是智慧;第二種,無疑就是自身的信用。對於前者,大家都很清楚;對於後者,很多人會不理解,想想看,如果一個人的信用非常好,估計老闆留下的最後一個員工還是你,有信用的人一定是“資源”豐富的人,即便下崗,再就業也相對更容易,創業也更容易,因為你已經有了自己的“銀行”,這間銀行開在別人的心中。
筆者在寫《如松看貨幣之道》和《如松看人權貨幣》,信用都是主要的核心,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寫這兩本書?就是因為信用才是貨幣的核心,也才是真正的財富!在如今的歷史轉折時期尤其重要,有些人會在危機中衰落,有些人也可以在危機中實現跨越式發展,信用是最基本的依托。任何特色的製度都無法剝奪你的這種財富,讓自己實現終極的避險,對於持有這些財富的人來說,即便換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筆者寫了七年的文章,回復問題也不知道花費了多少時間,雖然不敢保證每個回复都是對的,但可以保證都是用心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賺取“信用”,以信用為紐帶實現共贏,這才是真正的財富。而那些有形的財富,比如房子可能會因為一聲炮響而一文不值,紙幣也可能會因為管理者的不作為而成為紙張,但信用財富會陪伴終身,誰也奪不走。
經濟危機肯定不是好事,也沒人喜歡,但筆者不希望這個圈子的朋友唉聲嘆氣,恐慌憂懼,相反,卻是這個圈子的企業家和所有人戰胜對手、改變自己的千載良機,只要有合理的資產配置、合理的行業選擇、“銀行”的建立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每個人都可以讓經濟危機成為巨大的機遇!
經濟危機的到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既然如此,歡迎你!我們敞開胸懷擁抱你!
謝謝你,經濟危機!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