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神武毛澤東

紀念毛澤東逝世41週年


【導語】
毛澤東晚年說自己一生乾了兩件事,一是領導抗日戰爭及國內革命戰爭,擊敗日本並趕走了蔣介石。二是發動文化大革命。(大意)
其實文化大革命僅僅10年而已。而從1927年發動秋收起義後開闢井岡山,到1974年毛澤東決策的最後一戰——捍衛中國海疆的西沙之戰,毛澤東大部分生涯,是作為一位軍事統帥運籌帷幄指揮戰爭的生涯。

但是實際上,自長征到達陝北後,毛澤東的後半生很少親臨實戰的疆場。毛澤東往往身處千里之外,以一支筆遙控指揮遠方進行中的戰役與戰爭。毛澤東也許是世界軍事史上唯一一位坐在書齋中指揮戰爭的統帥和軍事家,但是神武毛澤東卻幾乎算無遺策並且戰無不勝。 
​1
神武毛澤東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和統帥——沒有之一。
1935年毛澤東到達陝北手中只有紅軍殘部不足3萬人,陝北根據地不過是方圓數百里的彈丸之地。
有人說共產黨八年沒有抗日。但是當1945年抗戰結束時候,毛澤東手下已經擁有百萬大軍,根據地幅員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一億以上人口——三分天下有其一也。
如果不是靠戰爭從日本人手中搶出來,難道這些軍隊、人口和土地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中共軍隊抗日戰爭勝利之根本原因,是由於按照毛澤東戰略進行了勝利的敵後游擊戰爭。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的抗日戰爭爆發之初,中共及其軍力實際上極為薄弱,全國黨員人數僅4萬,軍隊僅3萬人。這點政治本錢,對於4億5千萬人口(當時的數字)的大國中國來說,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蔣介石一度藐視而採取了容共的政策。 
蔣介石收編中共軍隊,是為了將共軍推向對日作戰第一線借日本之手而滅之。殊不料毛澤東將計就計,派遣軍隊深入敵後,佔據政治真空地帶開展游擊戰而獲得發展。  
【附註: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一文中說:“共產黨在一九三七年,因為在內戰時期受了挫折的結果,僅有四萬左右有組織的黨員和三萬多人的軍隊。”    
毛澤東在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中說:“經過長征,三十萬人縮小到兩萬多人,到陝北以後,補充了一點,還是不到三萬人。” 毛澤東在1971年視察南方講話中進一步說:“長征前紅軍三十萬。到陝北剩下二萬五千人。”】
2   
 1936年10月的西安事變發生後,國共談判達成合作協議。現在許多人有誤解,以為國共軍事政治力量此時似乎已經可以平起平坐,可以平等地相互匹敵和對話——這是非常嚴重的歷史誤解。    
1937年3月中共紅軍被國民政府收編時,紅軍全部兵力的真實數字如下:    
1937年3月8日,國共談判達成一致意見全部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三個國防師,即115師、120師、129師,計六個旅十二個團及直屬工、炮、通信、輜重等,全部共軍人數四萬五千人。    
中共的南方游擊隊於次年整編為新四軍。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成立,新四軍全軍共一萬零三百人,下轄四個支隊。    
也就是說,在抗戰爆發之初的1937年,中共麾下的全部軍力僅有5萬人馬左右。    
而此時國民黨中央軍計約120萬,地方及雜牌軍200萬以上,兼具海陸空三軍武裝力量,國共雙方的軍事力量一個是巨人一個是侏儒,完全無法匹配。    
但是在1937——1945的八年抗戰期間,中共在敵後通過對日游擊戰爭作戰,奪取建立了大片敵後根據地,中共武裝力量也得到驚人之擴張。   
 1941年爆發皖南事變,南方新四軍主力大部分被國軍殲滅,僅存殘部約3000餘人進行了重組。但是,到1945年8月抗戰結束,新四軍已發展擴張到三十萬餘人,控制華中及華東南地區大片土地人口,兵鋒逼近上海、南京。    
到抗戰結束時,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總人數已經達到140萬(包括90萬正規軍,50萬民兵)。    
1937年,中共控制區僅有陝北邊區數百平方公里,人口不到數十萬。
至1945年底,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共計19個: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包括冀熱遼邊區)、晉綏邊區、晉冀豫邊區、冀魯豫邊區、山東解放區、蘇北解放區、蘇中解放區、蘇浙皖解放區、淮北解放區、淮南解放區、皖中解放區、浙東解放區、鄂豫皖解放區、廣東解放區、瓊崖解放區、河南解放區、湘贛解放區),中共控制國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領有人口1.2億— —這些領土與人口,若放在世界上已堪稱一個泱泱大國。所以中共在1945年已經具備與蔣介石國民黨平等談判的基礎。   
 中共黨員人數也由1937年的4萬翻了30倍而達到1945年的121萬人。    
司馬遷說:“秦乘週末,為漢驅除。”三國魯肅說“帝王之起,皆有驅除。”
——日本侵華後,席捲掃蕩國民黨軍如秋風掃落葉。但日軍軍力不足,驅逐國民黨政權後,留下大量鄉村政治真空地帶。毛澤東在洛川會議上提出敵後游擊戰略,提出“批亢蹈虛、避實擊虛、以我為主”的抗戰方針,共軍循此方針遂在敵後乘虛而入,建立大批中共控制的新根據地。    
日本似乎正是為中共的崛起做了“驅除”——所以毛澤東後來說感謝日本人幫助中共革命取得勝利。 
3   
到抗戰結束時候,中共在軍事政治兩方面均已經形成可與國民黨分庭抗禮的局面。這是毛澤東路線指導下中共所取得的驚人成就。而就是這支力量,奠定了四年後中共奪取全國政權的基礎。  
簡言之,八年抗戰,中共三分天下有其一,三年內戰,中共一舉定天下。
這都是由於毛澤東戰略思想之偉大。今天如果輕易說毛澤東神武偉大,似乎只是一種鼓吹。但是上述數字,卻正是毛澤東神武偉大的鐵證。   
 至於中共在抗戰中究竟有沒有抗日,以及中共軍的戰力較之日軍究竟如何?我們可以看以下的事實:    
侵華日軍百萬,雖然戰爭初期席捲國民黨軍如秋風掃落葉,但是到抗戰之中、後期,日軍頓兵於重慶、崑崙關等國軍防線及堅城之下多年,終不能越雷池一步,直到戰敗投降。   
 而中共軍於1946年國共內戰開啟後,到1949年三年之間打了遼沈、淮海、平津以及渡江四大戰役,殲滅國民黨軍數百萬。
杜聿明、衛立煌、白崇禧、張靈甫、傅作義、陳明仁等皆為國軍抗日名將,其所部亦皆國軍新編軍事力量之最精銳,對日作戰時曾威風赫赫,然而無一不全軍覆沒於共軍,其本人則或俘、或降、或望風逃竄如漏網之魚,三年內戰如水銀洩地而一塌糊塗。   
 由此對比觀之,毛澤東麾下之共軍戰力,則殊非日軍所可比也。
1950年後毛澤東用兵於朝鮮,以極劣裝備和後勤而竟悍然擊潰戰敗美英法意等數十國之聯合大軍,又豈偶然哉!

指導抗日戰爭戰略之偉作:

讀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毛澤東論日軍:戰術高明,戰略低下

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發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此文對於了解中共的抗日方針和戰略指導思想,極為重要。可以看做毛澤東三大軍事著作《論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的姊妹篇之一。
​ 毛澤東在此文中明確指出,對於中共來說,抗日戰爭中的游擊戰不是一種戰術權宜之計,而具有特殊的戰略性意義。
游擊戰,古而有之,皆作為戰爭之輔助戰術,作為擾敵之用而已。以之作為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的主要方式​以至於作為主導戰略,則是毛澤東的發明。
此文從戰略高度,論述了抗日游擊戰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在抗日游擊戰爭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與正規戰爭相配合、建立根據地、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向運動戰發展、正確的指揮關係等一系列具體的戰略及戰術問題。
全文充滿辯證機鋒,是體現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的一部偉大之作,也是指導中共在1937年後的八年抗戰中攻城略地克敵制勝的法寶與秘鑰。
1、以敵後游擊戰為中共抗日戰爭的戰略綱領
 毛澤東指出:
“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本來是密切地聯繫於整個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的,許多東西二者都是一致的。然而游擊戰爭又區別於正規戰爭,它本身有其特殊性,因而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頗有許多特殊的東西;抗日戰爭的一般戰略問題中的東西,決不能用之於特殊情形的游擊戰爭。”
為此,毛澤東深入研究了抗日游擊戰爭的六個具體戰略問題:
(一)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和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
(二)和正規戰爭相配合;
(三)建立點後的根據地;
(四)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
(五)如何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發展;
(六)正確的指揮關係。
毛澤東指出:“這六項,是全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綱領,是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配合正規戰爭,爭取最後勝利的必要途徑。”
毛澤東指出:“敵人在我們(中國)這個大國中佔地甚廣,但他們的國家是小國,兵力不足,在佔領區留下了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並且由於中國的進步,就是說有共產黨領導的堅強的軍隊和廣大的人民群眾存在,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不是小規模的,而是大規模的;於是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等等一全套的東西都發生了。戰爭的長期性,隨之也是殘酷性,規定了游擊戰爭不能不做許多異乎尋常的事情,於是根據地的問題、向運動戰發展的問題等等也發生了。”
“ 這就是抗日游擊戰爭雖然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仍然處於輔助的地位,但是必須放在戰略觀點上加以考察的理由。”
  2、抗日游擊戰爭根本上是動員中國農民全民參與的自衛戰爭
1936年7月16日毛澤東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說:“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游擊隊。須知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僅僅是表示了全國農民所能動員抗戰的潛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國農民有很大的潛伏力,只要組織和指揮得當,能使日本軍隊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時,使之疲於奔命。”  
毛澤東指出作為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度,中國的廣大人口在農村,五個人中就有四個是農民,從此一特殊國情出發,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和採取游擊戰爭的武裝鬥爭道路。
毛澤東說,抗日戰爭根本上就是中國農民的自衛戰爭,只有把廣大農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在很最大程度上發揮全面游擊戰爭的威力,才能打敗日本侵略者。
因此毛澤東指出,千萬不要藐視農民,忽視農民—— “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你沒有力量。”​
——這種獨特的農民全民戰爭形態,也就是毛澤東所說的“人民戰爭”​。
農民打日本的主要戰爭形式只能是打游擊戰,通過游擊戰學習戰爭。
1938年毛澤東曾經對抗大的學員們說:“游擊戰爭”四個字,是我黨制敵的一個錦囊妙計,要下決心到敵人後方去進行游擊戰爭。
毛澤東將以游擊戰為主體的武裝鬥爭稱作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他曾經對將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的陝北公學的學員們說:你們千萬不要看輕這“游擊戰爭”四個字,這是我們黨十八年艱苦奮鬥中得來的一大法寶。
抗戰初期,中共高層一些領導人和高級將領如彭德懷、王明,輕視游擊戰爭的戰略作用,忽視了中國整體國力包括工業及軍力遠不能與日本相匹敵和正面對抗的現實,而寄希望於與國民黨軍隊聯合,對日進行大規模的正規戰爭和兵團戰爭——以為這樣可以奪取勝利。毛澤東認為百團大戰是錯誤的,原因即在於此。
故毛澤東發表此文論述游擊戰爭作為抗日前期和中期戰爭主要戰略的思想,糾正錯誤認識,從而指導和促進了中共40年代以後的游擊戰爭,使得中共獲得快速發展和成長。

毛澤東:論抗日戰爭的兩個戰場

中國的抗日戰爭,一開始就分為兩個戰場:國民黨戰場和解放區戰場。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後,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國民黨戰場的戰略性的進攻,逐漸地將其主要軍事力量移到了解放區戰場;同時,針對著國民黨政府的失敗情緒,聲言願意和它謀取妥協的和平,並將賣國賊汪精衛誘出重慶,在南京成立偽政府,實施民族的欺騙政策。
從這時起,國民黨政府開始了它的政策上的變化,將其重點由抗日逐漸轉移到反共反人民。這首先表現在軍事方面。它採取了對日消極作戰的政策,保存軍事實力,而把作戰的重擔放在解放區戰場上,讓日寇大舉進攻解放區,它自己則“坐山觀虎鬥”。
一九三九年,國民黨政府採取了反動的所謂《限制異黨活動辦法》,將抗戰初期人民和各抗日黨派爭得的某些權利,一概取消。從此時起,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國民黨政府將一切民主黨派,首先和主要地是將中國共產黨,打入地下。在國民黨統治區各個省份的監獄和集中營內,充滿了共產黨人、愛國青年及其他民主戰士。從一九三九年起直至一九四三年秋季為止的五年之內,國民黨政府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反共高潮”,分裂國內的團結,造成嚴重的內戰危險。
震動中外的“解散”新四軍和殲滅皖南新四軍部隊九千餘人的事變,就是發生在這個時期內。直到現時為止,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軍隊進攻的事件還未停止,並且看不出任何準備停止的徵象。在這種情況下,一切污衊和謾罵,都從國民黨反動分子的嘴裡噴出來。什麼“奸黨”、“姦軍”、“姦區”,什麼“破壞抗戰、危害國家”等等污衊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和解放區的稱號和斷語,都是這些反動分子製造出來的。
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針對著當時的危機,提出了這樣的口號:“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按照這些適合時宜的口號,我們黨在五年之內,有力地打退了三次反動的反人民的“反共高潮”,克服了當時的危機。
在這幾年內,國民黨戰場實際上沒有嚴重的戰爭。日本侵略者的刀鋒,主要地向著解放區。到一九四三年,侵華日軍的百分之六十四和偽軍的百分之九十五,為解放區軍民所抗擊;國民黨戰場所擔負的,不過日軍的百分之三十六和偽軍的百分之五而已。
一九四四年,日本侵略者舉行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了,國民黨軍隊表現了手足無措,毫無抵抗能力。幾個月內,就將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廣大區域淪於敵手。僅在此時,兩個戰場分擔的抗敵的比例,才起了一些變化。
然而就在我做這個報告的時候,在侵華日軍(滿洲的未計在內)四十個師團,五十八萬人中,解放區戰場抗擊的是二十二個半師團,三十二萬人,佔了百分之五十六;國民黨戰場抗擊的,不過十七個半師團,二十六萬人,僅佔百分之四十四。抗擊偽軍的情況則完全無變化。
還應指出,數達八十萬以上的偽軍(包括偽正規軍和偽地方武裝在內),大部分是國民黨將領率部投敵,或由國民黨投敵軍官所組成的。國民黨反動分子事先即供給這些偽軍以所謂“曲線救國的叛國謬論,事後又在精神上和組織上支持他們,使他們配合日本侵略者反對中國人民的解放區。此外,則動員大批軍隊封鎖和進攻陝甘寧邊區及各解放區,其數量達到了七十九萬七千人之多。這種嚴重情形,在國民黨政府的新聞封鎖政策下,很多的中國人外國人都無法知道。​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