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對話華爾街傳奇羅傑斯:未來3年,必有大事發生

重點提醒:

1.對大趨勢的掌握確實無人能及,35年前就說要投資中國。

2.對加密貨幣的見解很客觀。

3.對大宗商品的看好也是對的,只是那麼多年都沒甚麼漲,原因是太容易被老美操控,利益集團控盤著大宗商品,糖都喊了那麼多年,誰能握得住?

4.白銀外來還是看好創新高的。

人們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

「Nothing」

問:您在今年出版的新書《危機時代》中提到,一場遠超2008年「雷曼時刻」的危機即將到來。為什麼會下這個判斷?

羅傑斯:你這個問題很重要。是的,我們現在確實有一個「麻煩」。


 「遠超2008年雷曼時刻的一場危機迫在眉睫」。從2019年開始,我一再地就此發出警告,但顯然沒有多少人相信我說的話。

問題還是出在「負債」這兩個字上。2008年時,全球債務水平過高。在當年危機真正發生時,是向來未雨綢繆、有儲蓄習慣的中國,花錢幫忙解救了全世界。

時間來到2021年,全球債務高企。一個碩大的「債務雪球」,依然在不停地滾動著,各國政府都在不斷印鈔、借錢、花錢,而且是大筆的錢。

我曾說過,當一個社會拚命借錢時,意味著這個社會存在著極為深刻、且不容易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比如我兒子所在的美國,儘管它是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同時它也是世界史上最大的債務國,沒有之一。這個國家在「負債」這件事上,從未停止過狂奔的腳步。從前如此,現在如此,未來恐怕也如此。

2008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是9000億美元。時至今日,區區10餘年間,這個數字已經膨脹到8萬億,這可是8倍以上的差距。

這樣一來,等下一次有問題發生時,情況肯定要比2008年嚴峻,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債務水平比2008年高。

所以下一場危機肯定是我這輩子——更確切地說,是下一代人——會遇到的最大危機。

So the next time we have a problem, it’s got to be a very very serious. It’s got to be the worst in my lifetime.

問:但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次不一樣。因為時代變了,技術不斷在進步、政府監管的水平也提高了,等等。

羅傑斯: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想像,被樂觀沖昏了頭,認為「這種好景氣說不定可以再持續100年」的人一定少不了。

這就是人性的弱點。當人們陷入瘋狂時,永遠都會用一句口頭禪替自己辯解——這次不一樣。

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成立:當許多人心照不宣地說出這句話時,很有可能人們已經陷入某種瘋狂狀態。

我還記得當年日本經濟繁榮時,在我的某次演講中發生的一幕:

當時,站在講台上的我對台下觀眾說:「我認為市場對日本股票的評價有虛高的跡象。日股有泡沫化的風險。」

話音還未落,就有人舉手發言:「日本人不一樣。」

我回答:「日本人穿褲子的時候,也是一條腿穿進去以後再穿另一條腿,而不是兩條腿同時穿。」

要記住,「這次絕對不一樣」,沒有比這句話代價更為高昂的錯誤。

問:負利率、美聯儲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一個不斷推高的債務雪球,似乎包括您在內的不少人都認為,一場「全球債務危機」可能會到來。那麼,這場危機發生前的一些「徵兆」可能會是什麼?

羅傑斯:我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2年。在這近一個世紀的人生中,我經歷過的危機數不勝數。

危機發生的一些跡象?我給你舉個例子,像過低的利率。這會使得人們對金錢麻木,在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氛圍中盲目負債。

如果說年輕人一下子有了很多錢,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們會大筆地消費,明明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卻偏要靠透支信用卡的方式開最好的車、住最貴的房子、追求最物質的女孩,等等。

因此,世界各個地方的股票、債券、地產都會漲價,漲到水漲船高的地步。在價格和價值偏離得非常厲害後,就會有事情發生,導致人們恐慌拋售。但具體的導火索是什麼還不一定,有的時候過高的價格就足以引發問題。

所以危機發生的跡象:或者是各國央行政策開始收緊——現在有些央行已經這樣做了,不是美國、日本這樣的大國,在一些還不是很有名的地方,但確實可以看到苗頭;也可能是發生戰爭;或者是一次嚴重的破產。

導火索可以是任何事情,但通常是由於價格太高、銀行開始收緊,投資者減少投資,緊接著熊市就來了。

而且,往往是那些沒人在意的小徵兆、小跡象,才是危機最初的預言者。就拿2008年那次來說,事情其實起源於冰島,2007-2008年冰島陷入巨大的經濟危機,當時占GDP四分之一的金融和房地產泡沫破裂。

但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些事件沒什麼大不了,然後悄悄蔓延了15-18個月,最後雷曼兄弟破產了。

危機一般會醞釀幾個月才發生,下一次可能也是這樣:一些小國家、小公司出了沒人留意的問題,然後蔓延到大企業,上了電視、報紙,我們才知道出了問題。

現在正是這樣:比如2019年8月,阿根廷走到債務違約的懸崖,它的貨幣比索和國債價格一路大跌;再比如在印度所有企業中,債台高築、理應破產卻仍勉強生存的「殭屍企業」占比竟然高達三成之多,等等。

所以,未來3年內肯定會有事情發生。

It certainly has to be in the next 3 years.

如果作為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或者歐洲等地方出現問題,全球就沒有地方能夠倖免。不管你身在何處,一旦大經濟體有麻煩,麻煩總會影響到每一個人。

假設你是一家沒有多少債務的中國公司,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但一旦你的歐洲客戶欠債很多,他們出問題,哪怕你沒做錯什麼,問題也會找上你。

問:那如果危機不可避免,對普通人、政府來說,在恐慌(「panic」)時刻,應該怎麼做?

羅傑斯:首先我要說的是,這種危機就是不可避免的。時隔千百年就會發生——不是什麼新鮮事。

政客有時候會說,「不用擔心,這次沒事」。但歷史告訴我們,無論如何這種危機都會發生,不管是個人、公司還是國家,都沒辦法躲過去。

And I』ve read enough history to know it’s going to happen again no matter what happens.

你能做的最好的準備,就是儘可能地降低債務水平,不要搞得負擔太重。一旦有一個人出問題,由於雪球效應,總會牽扯上其他人。

另外,要徹底改變你對危機的認知方式。你現在深信不疑的許多常識,15年後也許就會大錯特錯。舉個例子,1991年,曾經與美國並肩的超級大國蘇聯解體了。這放在10年前的1981年,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所以我可以斷言:今天我們認為是常識的東西全部是錯的。

最後,如果說要投資,只投資你非常了解的東西。如果不知道投資什麼,那就不要投資,等待就好。

當下這個時候,市場上掙錢的人很多,亢奮的人也很多,他們說投資掙錢多麼多麼容易、多麼多麼有意思,自己又掙了多少多少錢。其實他們都是在出賣自己的朋友。(They sell all of their friends.)

大量新手投資者入場,這通常是牛市結束的標誌。美國2021年就是這樣。(In the US, what do I see in 2021? That’s another sign that happens.)

問:聽起來有點像那句古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

羅傑斯:你說得對。但我想說的是,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I will say itthe main lesson in history is most people do not learn the lesson of history.

舉個例子,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就並不了解歷史。他認為貿易戰是好的。而且如果有人告訴他歷史發生了什麼,他會認為他比歷史更聰明。

We had a president of America recently that did not know history. He thought trade wars were good. And even if somebody taught him history, he thought he was smarter than history.

大多數人並不能從歷史中學到什麼。但歷史其實已經很清楚地顯示了結局:

它總是發生、它總會這樣。

現金是「垃圾」?

問:那對於擔心危機到來的人而言,有哪些資產是值得持有的?是金銀這樣的大宗商品,還是美元、A股等?

羅傑斯:我還是要強調,不要去投資任何你不了解的東西。

The first thing and I won』t repeat, don』t invest in anything unless you yourself know a lot about.

因為在我看來,如果我告訴你,人這一輩子只有20次投資機會的話,那你就會非常小心。所以不要頻繁買入、賣出,不要依靠電視或網際網路上的「消息」投資,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

如果想要在危機中倖存,這就是第一課,也是最重要的一課。

So that’s the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lesson if you want to survive.

現在說起來,就拿債券為例,債券的價格已經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如今多數國家的債務市場是泡沫,現在肯定不是什麼好的投資機會。

許多國家的房地產也正在變成泡沫,比如韓國等地已經是嚴重的泡沫。

而多數國家的股市也在形成泡沫,亞馬遜股價天天漲,三星股價雖然不是天天漲,但也一直在走高。股市的泡沫暫時還沒有完全形成。我想,如果股市也加入進來,那這輪周期也就該走到頭了。

就我了解到的,實物資產、大宗商品是最便宜的,白銀價格已經較最高點跌了50%,它不像是哪家公司的股票,也不是韓國或什麼地方的房地產。從歷史水平來看,大宗商品現在的價格還算便宜,也只有這時候會有很多錢進場。

不管是白銀、銅,還是麵粉、稻米,人們現在開始把錢投在硬資產(hard assets)上。因為從過往看,人們總要尋找方法,保護自己的錢不被貶值——紙幣印得越多,本身的價值就越少。

但如果你不知道白銀是什麼,或者不知道哪裡能買到白銀,那就不要投資這個。至於我自己,我現在是不會買金銀的,要買的話早就應該下手。

農業、能源、餐飲、航空、航運等,這些都是能找到機會的領域,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

中文裡有個詞叫「危機」,危險與機遇。英語裡並沒有這個單詞。當遇到危機時,先停下來想想,看看什麼地方有機會:

一般來說,有「災難」的地方,就總是有機遇。

You know that whenever there’s a catastrophe, there’s always an opportunity.

問:那您覺得數字加密貨幣怎麼樣?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前段時間說,現在「現金是垃圾」,人們會經歷更多的通貨膨脹。最終,人們會選擇「幾乎任何其他東西」——股票、黃金、比特幣、房地產。他本人就持有一些比特幣。您怎麼看?

羅傑斯:我知道有些人一直在交易某些加密貨幣,而且收益還不錯。這當然很好。但前提是他們能找到交易對手。東西本身有沒有價值不要緊,只要有交易對手就可以,就總能夠賺到錢。

但我要說的是,現在已經有數百種加密貨幣消失歸零。歷史上是發生過這種事情的。我擔心的是,加密貨幣最後就算不是全軍覆沒,多數也會消失不見。即便是今天大名鼎鼎、備受追捧的比特幣,最後恐怕也難逃厄運,將被市場無情驅逐。

所以對我個人而言,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什麼這個「幣」、那個「幣」,我一律不感興趣、一律不投資。

因為普通數字貨幣和主權數字貨幣是兩碼事。換言之,主權數字貨幣是政府行為,是國家機器的產物,而比特幣等一般數字貨幣則不具備這一性質。

我的觀點是,有些人是不願意放棄控制權的,是不可能丟掉壟斷貨幣的權力。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已經在說:「等等,我們不喜歡這個。」

They don't like to lose the monopoly on money. You obviously see India and some countries starting to say, wait a minute. Wait a minute. We don't like this.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政府明令禁止交易、禁止使用虛擬數字貨幣的話,會發生什麼?絕對不可小覷這種可能性。因為沒有哪個國家會容忍主權貨幣的地位遭到挑戰。

美國也正在研究、商討加密貨幣。我認為,如果加密貨幣不再僅僅是一種交易標的,而成為一種貨幣,那麼美國政府就會說不,不允許人們把它們當成貨幣來用。

美國政府不太可能說,「人們不僅可以在網絡上使用美元,還可以使用別的國家、別的機構發行的貨幣」。政府的思維不是這樣的。也許我錯了——我倒是希望情況如此。

但如果我沒說錯的話,政府就是喜歡控制、喜歡權力、喜歡壟斷。

I would like for that to be the case but governments likes control、like power、like monopoly.

所以把政府對區塊鏈技術和主權數字貨幣的支持,視作比特幣和其他虛擬數字貨幣的投資機會,絕對是一種天大的誤解。如果有人用這個說辭來忽悠你,你要萬萬多加小心。

當然,如果你非常擅長交易,那就別聽我的,交易就是了。

問:您曾說過,只要能做到「不懂不投」,不愁賺不到大錢。但現實生活中,更常見的一種情況是,很多人往往是由於「以為自己懂了」而失敗的。一個人對某件事,怎樣才算「真的懂了」,而不是「以為自己懂了」呢?

羅傑斯:這是個好問題。誰能回答這個問題,誰就會變得非常富有。這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尋找答案的問題。它沒有簡單的答案。

人們經常覺得自己了解某件事,但等到出了事才發覺並非如此。

但人總歸是有自己非常了解的東西的,比如體育、美妝、汽車,等等,因為他們天天都從網絡、雜誌、電視上接觸到它們。這些東西才是你應該關注、應當投資的東西。

那怎麼發現這些東西呢?一個辦法就是看看你每天都會做什麼:每天上網看什麼?如果很多本不同類型的雜誌擺在眼前,你會選哪一本?這樣你就知道,自己了解最多的是什麼了。那你在這個領域上,肯定跑在我前面。

所以說,你選擇的投資標的,應該是那些你已經感興趣,並且已經有過許多了解的東西。它們才是你該下力氣的地方。

問:在眾多投資原則中,如果只能選擇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您認為會是哪條?

羅傑斯:那就是只投資你自己了解的東西,不要聽別人的。

從無數次失敗中,我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徹底悟出「務必獨立思考」這件事。

它的重要性在於:讓自己置身事內,而不是事外;讓自己成為內行,而不是外行。

我最重視的一句話就是:「用你自己的腦袋思考。」不人云亦云,完全用自己的腦子思考問題這件事,從來就不簡單。

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幹什麼,否則什麼也別做。如果你對某個領域只是涉足嘗試一下,那你是在賭博,而不是在投資。就像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判斷一顆鑽石的真假,最後你手裡剩下的很可能是一顆玻璃珠。

但偏偏所有人都喜歡「獨家情報」,特別對我這樣的資深投資家來說,每個人都想從我這兒搞到點「內部消息」,都希望從我嘴裡得到一句「買這個吧,絕對穩賺不賠。」

可這些人沒有意識到,當他們依賴別人的時候,他們自己便會成為無能的人。

所以,在你對「賺錢」這件事擁有真正的自信之前,不要輕易投資。多數成功的投資者其實平時什麼都不干,他們做研究,等待機會出現,出手;接著等待增長的過程,某天再買出。他們不會做什麼5分鐘交易一筆的事情。

當然,也有人會說,那這也太沒意思了。但我告訴你,如果你想在投資這件事上成功,最好是做個沒意思的人。做個「沒意思」的投資者,你就會掙到大筆錢。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as an investor, then be boring. Try to be a boring investor and you』ll make a lot of money.

「美國總以為大家都該按它的方式做事」

問:接下來,咱們聊聊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拜登政府上台後沒多久,就明確地把中國視為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為什麼美國總是要「爭第一」?站在我們的角度,「以和為貴」「和而不同」難道不好嗎?

羅傑斯:好吧,你說得對。

我一直認為,中美是可以合作的。在過去的30-35年里,中國一直在與美國合作。美國也通過這些合作,比如進口中國產品,獲得繁榮發展。兩國之間的和諧關係應該繼續下去,共同成功。

但不幸的是,美國總以為大家都該按它的方式做事。

Fortunately, and yes your insight about America, America always thinks everybody has to do it their way.

歷史上像這樣自以為是的國家有很多。我作為一個美國人本不想這樣說,但美國現在的確如此。一直到今天,「零和」思維依然在歐美國家的政客中占據主導地位,他們信奉的依舊是強權,是武力高低。沒有幾個政客真正理解或者願意相信中國的「王道」「正和」思想。

我更希望中美兩國能坐下來談一談。就好像組建一支最好的橄欖球隊一樣,我說我的球隊最好,你說你的最好,那沒問題,我們就來比一下看看誰會獲勝。僅此而已。不是什麼非要把對方置於死地的問題。

中美兩國可以合作,也應當合作,這樣對世界更好。我讀過中國歷史,知道中國人有輝煌歷史,而且看問題很長遠、也有耐心。美國並不總能如此。所以我們可以互相學習、合作,美國可以賣很多東西給中國,中國也可以賣很多東西給美國。

但就像你指出的那樣,在現在這個節點上,美國似乎堅持想要「美國第一」以及人人都該按「美國方式」來做事。

But as you have rightly pointed out, this particular point in history, America seems to insist that they be on top and everybody has to do things the American way.

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無論什麼時代、哪個國家,如果國家自身出了問題,政客總會將問題歸咎於外國人。因為責備外國人是很容易的,他們的膚色不一樣、語言不一樣、吃的不一樣、穿的不一樣、信仰不一樣,什麼都不一樣。所以有問題就找外國人。

美國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怪罪過很多人:墨西哥人、德國人、韓國人、中國人,等等。中國現在是個成功的大國了,所以很容易被當作「替罪羊」。

應該得有人站出來,告訴他們——等一下,歷史上出現類似的事情會怎麼怎麼樣:合則兩利、斗則俱傷。

We can fight and we all suffer. We can work together and we can all prosper.

可問題是,他們不聽。

問:那您覺得中美兩國有可能會陷入到許多學者所預言的「修昔底德陷阱」中嗎?

羅傑斯:你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或者類似的事情,幾千年就會發生一次——所謂新興大國與沒落大國之間的碰撞。當然我不是說歷史一定會重演,也有可能不發生、靠合作解決。

不過你知道的,歷史本身包含了很多信息。

But you know, history is very informative.

事情經常會發生到「修昔底德陷阱」的一步,但歷史也告訴我們,不一定非要這樣。或者是會以另一種方式發生,但多數人卻未有察覺。多數人不知道歷史,也不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你應該做的是寫本中文的書,一本關於合作的書;而我則儘量用英語,讓這本書在美國多曝光。

問:有人說,現在的世界局勢與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情況相似;也有人說,更像1971年。您怎麼看?一場「衝突」有可能發生嗎?

羅傑斯:20世紀30年代,也就是那個「大蕭條」的年代:世界各國拚命借錢,貿易戰頻繁發生,可是經濟卻一路惡化,沒有絲毫改善的跡象。各種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引發了不可調和的軍事衝突。

戰爭是花費大量財力、毀壞大量財產並奪走大量生命的行為。你和我坐在這兒說戰爭愚蠢,是不會有人聽的。他們陷入到情緒化之中。

政客會說對面的人是魔鬼,「他們是邪惡的,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會傷害我們,威脅我們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命安全」。

「要擊垮他們。」群眾聽了之後就異常激動,並把這些宣傳說給更多的人聽。於是,更多人就會對某某國是一個威脅這點深信不疑。

而且,下一波意識形態的宣傳會接踵而至,「敵人雖然可惡,卻並不可怕。因為我們比他們更優秀,我們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凱旋」。人人都覺得自己能贏,還認為只要3-6個月就能贏,但事實上戰爭從未這樣結束過。

我不是在編劇本。如果你有興趣查閱一下人類的戰爭史,上述各種場面一定會躍入眼帘,讓你觸目驚心。

人類的愚蠢和短視,就是會讓這種非理性的事情發生。這是人性,沒有辦法。

你和我可以坐下來說服他們,說戰爭是瘋狂的,告訴他們:喝喝啤酒、吃吃北京烤鴨、唱唱歌、跳跳舞,也是很好的。

但有些人卻會說,「我不想和白人吃飯」「我不想和黃種人吃飯」。當政客開始挑事情時,瘋狂的事情就會發生。

多說一句,中國是更克制的一方。當然,我也觀察到,由於美國的做法,中國最近幾年的「嗓門」也變大了。

我覺得這可能不會起到太大幫助。如果我是中國,在貿易摩擦開始時,我就會說:「我們不會還擊,不會設置限制。我們要靠開放的方式增長。我們知道你要做的事情,對你自己的損害更大。別這樣做,畢竟最後我們還是會發展起來的。」

If I were China, I would say, okay go ahead. We know that what you』re doing is going to hurt you more than it’s going to hurt us. Don』t do it. We will just wait. We』ll prosper in the end.

問:您在《危機時代》這本書里提到,世界經濟重心正在「東移」,21世紀是屬於中國的。為什麼您會下這樣一個判斷——認為這是無關人們好惡的「事實」、是歷史的必然?

羅傑斯:還是那句話,中國不僅有錢,還有明確的願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做的是什麼,以及到底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國家及其發展戰略,不可能不取得成功。

在歷史的這個節點,我可以說是十分樂觀的。歷史上,只有中國這個國家有過數次偉大復興:羅馬只偉大過1次,埃及1次,英國也是1次,中國則有3或4次。

中國歷經災難,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它都會崛起。沒有其他國家能做到這點。這就是我的看法,而且這正在再次應驗。

我深信不疑,中國將會成為21世紀名垂青史的國家,以及在還沒有成為21世紀最偉大的國家之前,中國是不會停下來的。

I』m convinced that China will be the most historic country in the 21st. Certainly becoming it it’s not already the most important country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hat’s not going to stop.

迄今為止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點。1984年,當我第一次造訪中國時,內心深處既跳躍著強烈的好奇,又充滿莫名恐懼。因為當時的美國,對中國的宣傳幾乎是清一色的基調:這個國家「很恐怖」。

由於從小被美國教育「洗腦」,飛機即將降落在北京的機場時,我的心臟就要從胸口跳出來了,滿腦袋都是「我該不會被拉去槍斃吧?」的想法。

那時候街上沒有多少汽車,也幾乎沒有電視,人們穿著近乎相同的服裝。1989年,我開車從上海一路開到巴基斯坦,那段路非常漫長,在中國西部開的時候甚至還沒有路。

當我的雙腳真正踏上中國的土地後,我驚訝地發現,這個國家是如此和平、如此美好。

我還記得,當時我們在美國,彼此見面會說一聲「Hello,早上好,下午好,或者是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而中國人常用的打招呼方式則是:你今天吃什麼了?

我親眼看到許多中國人,每天凌晨5點便開始一天的工作,對待工作無怨無悔、盡心盡責。那是一種為了生存、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姿態。而這樣的姿態,不可能不造就出一個民族光明的未來。

如果你看過35年前的中國,就知道我在說些什麼。

這就是奇蹟。

我相信任何西方國家的人,都知道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在我小時候,大人勸孩子好好吃飯、不要浪費糧食時最常用的說辭就是:「別忘了,中國的孩子們還在餓肚子。」

所以我認為,鄧小平是個天才,他應該算得上是21世紀最重要的人了。他所開啟的變革在21世紀會非常、非常重要。他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會讓中國繼續偉大下去。

可以說,他在「改變世界」這件事上,比誰做得都多。

「中國正在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國家」,有些人不承認、不喜歡這點,但是,沒有人能阻止這一切發生。

China is going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country in the 21st century. But there’s nothing anybody can do about it. It’s happening and it’s going to continue.

這個世界會好嗎?

問:您是一名投資家。差不多10年前,中國的上證指數就已經是3000點,到今天還是在3000多點附近徘徊。您覺得中國股市會像美國那樣走出長牛嗎?

羅傑斯:中國股市也有連漲幾個月或連漲幾年的時候,那它自然就有下跌的時候。世界就是這樣。美國股市現在走牛10-12年了,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牛市了。美國也有股市走熊很長時間的時候。

我這樣說,你就知道中國也是一樣,所有國家的股市都是一樣:股市有上行周期,也有下行周期。美國股市現在所在的周期,走牛已經走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了,它可能會再持續幾個月,或者一兩年,但它不會永遠這樣下去。到那時候,任何地方的股市和投資都會下跌。

但不要怕,如果能堅持只投資自己了解的東西,你就會買到便宜的合適標的。記住,「危機」。

問:有哪些書、原則對您人生、投資的影響比較大嗎?

羅傑斯:就投資而言,我倒是看過幾本被稱作經典、在美國也是不錯的書籍——《聰明的投資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有一本叫《金錢遊戲》,但這些書都很老很老了。

我在大學教書時,總有人問我該學哪科,我總會說學歷史和哲學。人們聽了就直搖頭說,「不,我們要發財,要像你一樣」。

但以我半個世紀的職業經驗,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投資家,千萬別進商學院,而要多多學習歷史和哲學。」

So if you read some history books, you might become very successful at investing and whatever you want to.

因為歷史總會重複:幾百年來大英帝國的盛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和納粹的殊死搏鬥,當每個歷史事件發生時,世界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哪些因素促使事件發生,發生後又對世界帶來什麼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什麼內在聯繫……

如此反覆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辦、往哪兒走,你就會得到許多靈感。

世界雖然變幻莫測,但發生過的事情都會再次發生,只是換了個名字罷了。人性是不變的,所以總是這樣一遍一遍地發生著。希臘人寫過這些事情,羅馬人也寫過,基督徒也寫過,許多人都寫過。

但是你絕不能只讀一面的歷史,不能過分依賴同一個信息源,無論這個信息源看似多麼「權威」。比如,不能只看中國人寫的中國史,還要看澳大利亞人、德國人、美國人寫的中國史,內容會完全不同,這樣你才有機會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就拿我來說,我手頭至少要有5個國家的5種報紙,我讓自己的孩子看5、6個國家的電視。電視上的人都覺得自己正確,所以我告訴孩子們,一定要都看看,再思考到底哪個正確、什麼是正在發生的,不要盲人摸象,這才能得到或者說接近真相。

或者說不只是歷史,不管是什麼,你都要有不同的獨立觀點,比如美妝也能分成亞洲風、南美風和歐美風格。如果你想要擅長什麼東西,你就要了解整個世界。

問:所以才會有人說「所有交易背後都是信息」。那您又是怎麼獲取信息的?

羅傑斯:這也是有過程的。

Well, I will say that I didn』t wake up one day and know all of this.

我看過很多書,讀了許多歷史。我兩次週遊世界,開車在中國逛了4趟,可能比多數中國人去過的地方還要多。這些經歷都是我獲取信息的方式。

我22歲時,對世界了解得很少,但去過的地方多了,我就明白每個人看待世界的視角是不同的。你了解的東西和其他人口中的版本不一樣。所以我聽每個人的觀點、聽別人的介紹,並且把自己的經歷加進去,知道的就更多了。

問:最後一個問題,如今新冠疫情似乎有「斬不斷」的跡象,人類看起來好像得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另一方面,經濟的景氣度似乎也不如過往,等等。當年,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儒學家梁漱溟,他的父親曾問過他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同樣的問題拋給您,您會怎麼回答?

羅傑斯:答案是肯定的。(And the answer is yes.)

世界上有些地方肯定會變得更好,也有些地方會變差。

100年前,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國家,但現在它這兩樣都沾不上邊了。英國面臨著很嚴峻的問題,這個國家或許會再次破產。(It’s got serious problems and maybe going who else, maybe going bankruptcy again. )

但對中國、越南還有韓國等地方來說,世界在這100年里就是在變好。

由此可見,大國衰弱、大國崛起、大國復興是人類發展的常態。強權輪流坐莊是歷史的必然,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運行規律。

無論你是否喜歡,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它一再地證明這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柏林圍牆倒塌、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

如果你準備充分了,那無論世界發生什麼,對你個人而言,它都是變好了。

But if you are prepared, no matter what happens in the world,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you.

20世紀30年代,在全球範圍的大衰退中,有人賺了很多錢,成功走出衰退。所以如果你把這個問題拿到1929年來問我,那就是雖然世界變糟了、但有些人變好了,而且不少人做得相當好。

再比如,英國在1920年時是最富裕的國家,而後它經歷了50年的衰退並且破產了。但並非每個英國人都很慘,披頭士樂隊就做得很好。雖然英國這個地方對別人來說不怎麼樣,但它卻是披頭士的福地。

所以我會說,這個世界會好的——對於那些理解這個世界的人來說。

So you tell the philosopher, the world will be better for those who understand the world.

感謝同事郭龍對本文的幫助。

END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