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中國科技監管局長|姚前:比特幣引戰!「全球新型貨幣戰爭」才剛開始!


中國證監會( SFC )科技監管局局長、前任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項目負責人 – 姚前,日前在中媒《 比較 》雜誌上撰文,闡述央行數位貨幣的發展及其背後的理論邏輯,並表示隨著技術對貨幣的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態,比特幣已經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位貨幣實驗。


技術對貨幣的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態

姚前在文章中回顧了貨幣形態的變化,他指出由於技術推動,貨幣形態經歷了從商品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到電子貨幣的演化,目前已經延展到信用貨幣、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等更廣義的貨幣層次。

而隨著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技術對貨幣演化的影響將進一步深入。姚前文章中稱:除了交易轉帳功能,貨幣往往因價值而動,哪裡的價值更穩定、收益更高,貨幣就會往哪裡流動;而這種流動,就發生了貨幣的替代。

這種貨幣替代的行為:

小的範圍內可引發人世間的種種悲喜劇;更大範圍的影響則可引發為了搶奪貨幣主導權的「戰爭」,比如以鄰為壑的匯率戰、各種貿易 / 貨幣聯盟、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博弈等。

新型貨幣戰爭

近年來,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貨幣在貨幣總量中的比重有所下跌。

自 2003 年以來,中國 M2/GDP 比率下跌了5%,印度下跌了 7%,歐元區則下跌了 3%,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央行貨幣( 尤其是現金 )在流通領域被技術更先進的電子支付方式乃至私人貨幣替代。

註:M2 / GDP,即廣義貨幣 (M2) 與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比值。

M2 / GDP 實際衡量的是在全部經濟交易中,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易所佔的比重。總體上看,它是衡量一國經濟金融化的初級指標;通常來說,該比值越大,說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越高。

對於法定貨幣而言,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現金化」口號,以及「去中心化」數位貨幣的興起,像是一個警訊,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法幣價值穩定、喚醒中央銀行不能忽視加密貨幣這一難以迴避的技術浪潮、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央行貨幣與數位技術的融合創新。姚前指出:

以往的貨幣替代是因為貨幣的價值內涵發生變化,可以稱為「古典貨幣戰爭」;而現在由於技術而引起的貨幣替代可稱為「新型貨幣戰爭」。

全球大規模的數位貨幣試驗

比特幣的誕生,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位貨幣試驗;2019 年 6 月,Facebook 發布私人數位貨幣計劃 Libra 的白皮書,也催化了各國央行們的數位貨幣計劃,刺激了他們對央行數位貨幣(CBDC)及全球穩定幣體系的興趣。

早在 2014 年,中國人民銀行就正式啟動法定數位貨幣研究,論證其可行性、2015 年,持續充實力量展開九大專題的研究、2016 年,組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姚前指出:

這是一條全新的賽道,參加者有私人部門,有公共部門,有主權國家,有國際組織,有金融機構,有科技公司,有產業聯盟,有駭客,有經濟學人……總體看來,這場「新型貨幣戰爭」才剛剛開始。

據動區先前報導,在中國之外,據 Atlantic Council 統計數據,全球目前已有 5 個國家全面推出央行數位貨幣。

其中巴哈馬(Bahamas)是第一個推出廣泛可用的 CBDC 的國家,同時包括中國、瑞典和韓國等主要經濟體在內的 14 個國家目前正處於試點階段,並準備全面啟動 CBDC。


而全球共計則有 83 個國家(佔全球 GDP 的 90% 以上)正在探索 CBDC,不過在 4 個擁有最大央行的發達國家(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格蘭銀行)中,相對而言都較為審慎,其中美國的 CBDC 進展更是處於落後位置。

美元地位將被撼動?

新冠疫情以來,由於聯準會大量印鈔,美元貶值,利息下跌,甚至有可能降到負利率,大量企業開始尋找有價資產的投資,於是找到了比特幣。姚前指出,數位貨幣取代美元是一個新現象。

美國聯準會(FED)10 月上旬也發布一篇名為「美元的國際角色 The International Role of the U.S. Dollar」的研究報告,承認三個潛在的挑戰者:歐盟、中國和快速增長的數位貨幣。報告寫道:

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和投資者偏好,加上新技術的可能性。例如,私營部門和官方數位貨幣的快速增長,可能會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使美元的主導地位受到挑戰。

但也強調,單靠技術不太可能改變總體格局,足以完全抵消美元一直占主導地位的長期原因;總體而言,回顧過去 20 年全球美元的使用情況,美元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中仍佔相對穩定的作用。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