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日本經濟“失去”20年之謎

海嘯後的希望

 1990 年以後,日本經濟進入低速發展,時間居然持續長達20 年之久。即使今天日本依然經濟發展緩慢。而在1990 年以前,日本是世界上大國中發展最快的國家。怎麼日本經濟突然由長期持續的高速發展,變成了20 年再也難以振作的經濟體呢?如此大的反差,世所罕見。

1990 年,日本GDP 3.03 萬億美元,美國GDP 5.8萬億美元。是那時世界上唯一一個超過美國GDP50% 的國家。當時,幾乎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認為日本超過美國指日可待。2012 年,日本GDP 5.9 萬億美元,美國GDP 15.5 萬億美元。如果計算美元對日元匯率從1990 年底的134 貶值到2012 年底的87 的因素,日元在此期間升值幅度大約30%的因素,如果以日元計算,1990---2012 年的22 年期間日本GDP 僅僅增長33% ,年均增長大約1% (以年按複利計算)。
日本經濟經濟發展差別為何如此之大,為何1990 年以後,日本經濟20 多年依然無法擺脫“失去”的命運呢?這幾乎成為全世界各國經濟學界人士都想解開的謎團。我個人認為原因主要如下:
1、日本泡沫破滅以後,個人債務增加和資產價格持續的下跌導致個人消費能力持續不振;
由於1990 年以後,日本房價和股市等的持續下跌,導致日本很多人資產不斷的縮水。因為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債務都是以貨幣形勢存在的,財富卻有很大部分是以資產的形 ​​勢存在,債務不會因為資產價格或股市下跌而相應減少,但財富會。所以,在日本泡沫破滅以後,日本人的淨資產因為資產和股市下跌而相對減少。資產價格和股市長期下滑,導致日本國民長期消費低迷。加上日本個人破產製度不完善,很多人不能通過破產很快恢復消費力。這點美國做的最好。
消費低迷導致日本內需長期不振,進而影響日本經濟長期低迷。
2、日本企業之間相互持股導致日本企業國際競爭力相對下滑;
    日本企業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很多日本同行通過相互持股,變相達成價格聯盟或利益共同體。甚至形成變相市場壟斷。這些行為短期可以讓日本企業獲得最大利潤,但長期卻削弱了日本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最後導致日本企業創新動力相對減弱,國際競爭力相對下滑。
3、日本泡沫破滅以後包裹壞賬,導致企業或金融機構長期被壞賬困惑;
由於日本政府在泡沫破滅的時候大量印發貨幣救助金融或重要企業,導致這些企業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繼續經營。而不是破產重組。這些企業長期負債發展。由於盈利中很大一部分要用於還債。加上資產價格的下跌,加劇了日本企業的債務。導致這些銀行和企業再很長時間內再次投資或擴產能力相對下降。
4、由於日本生產成本和匯率上漲等因素逼迫日本企業大量外遷;
    由於日本泡沫推高了日本的生活成本,進而倒逼日本人的工資上漲,加上1990 年以後日本匯率總體還是在不斷上漲。日本雖然經濟增速雖然下滑,但日本內需下滑的更嚴重,很長的時間內日本依然是貿易順差。所以日本企業面臨成本上漲和匯率上升的雙重壓力。大量日本企業為了生存或更好的盈利,紛紛外遷。大量日本企業的外遷,導致日本國內生產產能相對下滑。進而影響了日本GDP 的增長。
5、日本企業避免競爭的做法導致日本企業創新動力相對不足;
由於日本企業長期相互持股,和日本企業嚴重的本國主義思想。日本企業不僅在國內形成聯盟,而且在國外也同樣實行銷售聯盟。
比如:1990 年前後,日本家電企業為了避免日本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日本家電企業在中國分片區銷售,他們把中國劃分成幾個片區,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片區銷售,其它企業不能在其它日本企業劃分的區域銷售,這樣的做法雖然短期保護了日本企業在外國的最大利益,避免了日本企業相互競爭殺價,但也導致日本企業競爭意識的淡薄。進而導致日本企業國際整體競爭力相對下滑。1990 年左右,日本家電企業在全世界優勢還是非常明顯,但現在,日本家電在世界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明顯下跌。
6、日本“任人唯親”的企業管理模式與美國的全球資源整合的管理模式相比是明顯落後的;
日本企業管理側重於人治,企業職工更崇尚終身在一個企業就職。而企業一般也不輕易開除或解聘員工。這樣的做法雖然可以加強大家的企業主人翁意識,但是,卻讓企業失去了更新的功能,同時,也不能最大化的激發企業內部人員的生產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日本高層管理員為了搞好和下屬的關係,可以長期帶下屬去餐廳和舞廳聯絡感情。但美國不會,美國企業用的收入分配和淘汰機制激烈下屬。很顯然,美國的方法是更優越的。日本籠絡下屬的方法是人治,而美國是法制。
而且,日本高層管理上更相信日本本國人,導致日本企業不能做到高端人才的全球整合。比如:亞洲區域,美國很多企業的亞洲總裁都可以是亞洲人,但日本企業的高層基本是日本人,甚至中層也大部分是日本人。日本企業這種嚴重的本國主義思想導致日本在高端人才上的全球整合力相對變弱。而這點美國是做的最好的。
     、日本房地產為了消耗以前大量的過剩產品,導致日本房地產市場需求長期相對低迷;
     1990 年以前,日本為了刺激經濟,大規模刺激房地產建設,日本在那幾年修建了大量的房屋,導致日本房地產出現大量過剩。日本需要用漫長的時間消化房地產過剩房屋,加上日本老齡化來臨,對房屋的需求相對低迷。導致房地產對經濟的作用相對長期低迷。而房地產建設處於相對低位,必定影響日本經濟增長。房地產超前建設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有多大,房地產減速對經濟的危害性就有多大,可惜很多人只強調刺激房地產建設對經濟的作用有多大,卻不提房地產瘋狂以後崩潰對經濟的危害有多深。
   刺激需求不等於增加需求,刺激需求實際是透支未來需求。房屋的需求最終是人口增長或人口結構決定的,不會因為短期的刺激政策而出現長期需求的增加,透支的東西遲早要還的,這麼簡單的道理至今都有很多人不明白。可悲!
、危機爆發以後,日本經濟調整不到位,優勝劣汰機製作用發揮不徹底,導致日本企業整體管理和效率提高相對其他發達國家更落後。
1990 年日本泡沫破滅以後,日本政府為了防止經濟大幅下滑,採取了很多政策保護那些瀕臨破產的日本企業,比如:政府出錢救助部分瀕臨倒閉的企業、鼓勵企業相互持股而不是破產收購、政府大量規模減稅。這種做法看起來避免了日本很多企業倒閉,但卻阻礙了日本企業優勝劣汰淘汰過程。企業優勝劣汰實質是社會的先進管理和科技代替落後管理和科技的方式。人為的阻礙這種淘汰機制,實質就是在阻礙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當然也是在阻礙生產率的提高。
當今世界科技和管理日新月異,經濟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以後就需要淘汰那些落後的產能和落後的生產力,而經濟危機是最好的手段。所以,美國最近100 年,幾乎每次都是經濟危機的發起國,而且每次都感覺美國經濟危機好像最嚴重。但結果卻是美國經濟最先復甦,並繼續領跑全世界。美國一直保持強勁的科技創新活力。就是因為美國利用每次經濟危機對經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大手術,美國也是利用危機提高整個國家科技和管理、生產率最徹底國家。(對於這個問題,後面我會專門單獨寫一篇文章深入分析)

中國人常常說危機是“危”中有“機”。結果我們自己沒有做到,美國人卻早就運用自如了。看來美國人對中國古人智慧的理解甚至超過了中國現代人。
1990 年以後,日本在低端產業上被勞動力成本更低的中國取代,在高端卻因為淘汰不徹底、本國主義思想妨礙人才引進、人事制度導致企業職工缺乏創新積極性等因素而難以超越其它發達國家,更明顯落後與美國。再加上,日本企業大量外遷和日本內部消費力長期低迷的情況下,日本經濟出現放緩就很正常了。日本經濟失去20 年,主要是因為1990 年以後日本政府和企業處理危機的方式所致。因為日本政府和企業為了避免短期的危機,放棄了長期的改革機會所致。日本人的小聰明(企業之間的聯盟代替了企業的競爭)讓他們失去了大機會。
貪小利者終究難成大器。政府出台政策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只考慮短期得失,必定失去長期戰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將貽害無窮。
由於日本內需提高乏力、企業競爭力下降。日本政府為了增強本國企業的競爭力和消費力,不得不長期通過增加政府債務的方式變相對國內企業和個人減稅,結果導致日本政府債務不斷攀升,導致日本成為當今世界國債GDP 之比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日本又醞釀了另一場經濟危機。
今天,中國的低端製造業已經失去人力成本優勢,環境污染也無法再繼續了,出口稅收優惠也到極點了,土地成本越來越高。我們剩下的還有集群產業化優勢和熟練勞動力等優勢。但是這些優勢我們遲早會逐漸喪失的。因為腐敗、分配和淘汰機制等問題,導致整個社會創新力相對遲緩,進而延緩中國產品遲遲無法大規模進入中高端領域。
日本的教訓對今天的中國應該有什麼啟示呢?我們今天對經濟的“溺愛”還厲害比當年的日本嚴重的多,一個國企改革幾十年了不能落實,一個分配改革10 年多年無法出台。我們還有多少時間來等待呢?斷臂求生已經是唯一的出路了。
   下一篇:中國房地產泡沫即將開始崩潰)
       (再下一篇:摩天大樓的經濟魔咒之謎)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