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金融帝國的崛起:股票發展歷程(3)

 鬱金香泡沫(4)

    喔,公民們,這就是狂熱的報應!

    ——盧梭

    從1634年開始,有專家稱荷蘭“百業荒廢”,這個有待商榷,但全國上下都為鬱金香瘋狂的史料隨處可見。與所有的投機泡沫一樣,參與的人們最初都賺到了錢,因為有太多的傻瓜伸著手等著接下一棒,賣掉“棒子”的人立碼又加入到傻瓜行列,伸著手等待別人丟出的“棒子”。我不清楚他們接到的下一隻、是不是先前他自己出手的同一隻,反正在本人的股市歷史上,這個經歷很眼熟。我曾經在較高的價位賣出某隻股票、又在更高的價位接回來,賺過也賠過。

    1635年至1937年,荷蘭暴發了淋巴腺鼠疫(即“黑死病”),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一般認為是由蒙古軍隊攻城時向城內用拋石機拋入染病的人的屍體而傳播。三百多年間造成世界上7500萬人死亡,其中2500萬為歐洲人,據估計大約佔中世紀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這一次三個年頭的鼠疫僅阿姆斯特丹市就有17193人死亡,以至於墓地都不夠用。

    死亡的威脅和身邊的人的倒下,並沒有遏制住人們對鬱金香火熱的激情,到了1636年,鬱金香現貨已經無法滿足投機者的需求了,總量就那麼多、而“剛性需求”又如此之大。於是,他們開始出售第二年的花莖,這就是期貨交易。

    世界上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是1571年的英國第一皇家期貨交易所,但那裡交易的是以購買實物為目的的交易,類似於現在的訂貨。我需要下個季節剪下的羊毛,我們談好價錢數量,最終是以實物交割的。而荷蘭人已經開啟了期貨交易的先河,他們創造了“期貨選擇權”,1636年可以賣出1637年出世的鬱金香球莖。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時只需交割證券市場差價,而且推出交易槓桿。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看多”、“看空”、“期權”、“期貨”等證券市場名詞基本都是那個時候由荷蘭人創造出來的。總之,他們以炒作為目的,買方和賣方都沒打算真的進行實物交割。

    荷蘭政府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清醒、做了許多工作。當然不奢望他們能製止最後泡沫的暴發,他們面臨的是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藉鑑。

    荷蘭政府試圖引導鬱金香交易以一種正常的方式進行,在已經出台了公證法(或許叫公證條例)的情況下,廣泛宣傳對鬱金香的買賣過程要進行公證,以至於許多民眾只知道鬱金香交易要公證、卻不知道有個公證法。

    1636年,政府頒布了鬱金香交易法,為鬱金香交易設立特別公證人,指定具有資質的交易所進行交易,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證券交易所上市。為給普通人投資機會,交易所甚至把單株鬱金香分割為細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規範,其中包括嚴歷制止“買空賣空”的行為。我看到的資料表明,一方面荷蘭政府禁止空頭交易,另一方面買空賣空的行為隨處可見,還出現了有組織的操縱不斷推高交易價格。

    荷蘭人是股價操縱的鼻祖。1606年,東印度公司的股票交易就遭到了有組織的空頭襲擊。組織者先是收集了不少股票,然後四處散佈對東印度公司業務不利的謠言,什麼業務能力下降、翻船、被搶等等,待人們半信半疑時突然集中拋售股票打壓股價、從中獲利。四百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人們還在經常使用這種老掉牙​​的、卻十分管用的策略。

    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在購買時只是做個登記、股東手裡並沒有憑據,因此交易時必須通過證券公司才能實現。而鬱金香的交易就混亂得多,證券交易所之外的小酒飯還可以交易、拍賣會還在進行。規範的股票交易都能被操縱,這樣的狀況就可想而知了。荷蘭人敢於賣出“尚未捕獲的鱘魚”和“尚未開采的礦產”,小小的鬱金香又算得了什麼。


鬱金香泡沫(5)

    本節我們從一個搞笑故事開頭:

    據《布萊恩威爾遊記》記載,一位富商擁有幾株鬱金香珍品,為感謝一名給他幫過忙的水手,他賞給水手一條紅鯡魚作早餐。水手端起早餐後,發現桌子上擺放著一個洋蔥一樣的東西。水手發現這“洋蔥”與餐桌上名貴的絲綢和天鵝絨特別地不和諧,就趁人不備悄悄把它揣到自己的口袋、回到了碼頭,心想正好有了早餐的佐料。

    當富商發現他名貴的“薩姆波?奧古斯特”鬱金香丟失時,快瘋掉了。他把所有人召集起來四處尋找,找不到,一無所獲之後把疑點對準了剛走不久的水手。富商以驚人的速度衝出房屋穿過馬路竄到碼頭,就看見水手端著紅鯡魚的盤子、坐在船頭一根繩子上晃蕩著,一邊晃蕩一邊把最後一片“洋蔥”塞到嘴裡。

    據傳,後來水手承認那東西不如洋蔥口感好。

    我沒有查到這個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但有專家考證它發生在泡沫破裂的前夕,並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思:這玩意兒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荷蘭政府顯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認為:當務之急是製止大眾迷醉於對鬱金香的瘋狂投機,而股票給社會帶好的好處是次要的。政府組織了一次啟發式的宣傳攻勢,企圖通過散發傳單、道德上的說教和印製印刷品來反對這些“愚蠢的行為”,一些機構和知名人士也紛紛撰文,出版了無數小冊子加入這場“反冒進”行動,以期把投機傾向引入經濟活動的安全區域。但他們不知道,不管是當時還是以後的幾百年間,面對因貪婪而瘋狂的人類,這種制止是虛弱無力的。

    我親身經歷過的1996年的《人民日報》社論,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當年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綜指漲幅120%、深成指漲幅340%,面對這個數據,2008年以後入市的新股民不知有何感受。最大的漲幅發生的十月份,當時我都有些麻木了。我是七、八月入市的,我的第一筆交易在老鳥的指揮下,幾天功夫賺了近百元,激動壞了,全家為此慶賀就花掉了一百多,被老股民當笑話講。到十月份一筆交易賬面利潤接近兩千,而我無動於衷了。周圍都是賺錢的人,我這點利潤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也難怪,專家們已經發出了消滅8元股的號召,他們不是吹牛,我記憶中真的沒幾隻8元以下的股票了、或許一隻都沒有了。

    這還不算啥,還有猴王版的“鬱金香”事件(此為本人瞎命名)。當時有一隻叫做“猴王”的股票,現在已經退市了,它的主要產品是電焊條。你知道專家是怎麼說的嗎:“猴王生產的不是焊條、是一根根金條!”白紙黑字、我親眼所見。

    管理層為了遏製過度投機,連發十多種規定、史稱“十二道金牌”,你看看所發的標題中多數是“防範風險、加強稽查、堅決制止、嚴禁操縱、嚴厲打擊”等詞語,就能猜到內容如何。即便這樣,也沒能製止人們的瘋狂。12月15日晚7:00時,《新聞聯播》播發了將在次日刊登的《人民日報》社論:《正確認識當前的股票市場》、並出台了實施到現在的“T+1”制度和漲跌停板製度,動用行政手段才把股價打下來。

    荷蘭政府沒有“社論”的能力,於是就悲劇了。
鬱金香泡沫(6)

    本節,我們以一個浪漫的傳說開頭。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時候,有一座雄偉的城堡,城堡裡住著一位傾城傾堡的美麗少女,有三位勇士同時愛上了她。這該怎麼辦?為表達愛意,三位勇士沒有採取野蠻的肢體衝突來解決問題,他們相約每人送給少女一份最珍貴的禮物、看誰能博得少女的芳心。約定的期限到了,他們一個送了頂皇冠、一個送了把寶劍、還有一個送了塊金塊。但是啊但是,少女對三人都不來電。面對象徵著權力、力量和財富的三樣禮物,少女也不知如何處理,她只好向花神禱告。傳說中的西方花神顯然沒有東方月老強扭西瓜的嗜好,認為愛情不能勉強,遂把皇冠變成鮮花、寶劍變成綠葉、金塊變成球莖,一朵美麗的鬱金香就這麼誕生了。

    這就是鬱金香的由來。

    看看,美麗的鬱金香不但嬌豔奪目,而且是權力、力量和財富的象徵,能不讓人瘋狂?

    於是,鬱金香的價格被炒到了最高峰。

    老股民都知道,當一波行情或者一個板塊、或者一隻股票被美麗誘人的故事展現出最“高大全”的一面時,就是被炒到頂端之時。1996年焊條變金條、1997年藍田股份的一隻雞蛋價值大於一部彩電、​​2000年網絡股未來業績將有核爆炸式的增長、以及2007年會上一萬點的聳人預言,無不是一個個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比起四百多年前“少女+勇士+財富”的浪漫鬱金香由來的美麗傳說,顯得又土又笨,遠沒有人家的文藝範兒。

    當鬱金香行會拋出這個美麗的傳說的時候,炒作的人們眼裡的鬱金香,不但是財富的象徵、還是一個浪漫的夢想。

    看吧,幾百年後“土豪”式的故事都能被人們接受,當時神話般美麗的傳說,殺傷力何其強大。

    下面,我們開始轉折。

    正如本文一樣,這是一個突兀的轉折,因為人們還沒有從鬱金香的沉醉中甦醒過來,轉折就開始了,而且是急轉直下。

    許多資料都指向了1637年2月5日前後,並推導出令人信服的如下過程:

    炒作者A認為到了變現的時候了,他寧願以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手裡的實物或者期權合同、也要落袋為安;炒作者B也認為到了變現的時候了,他也願意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手裡的實物或者期權合同;同樣,炒作者C也認為……炒作者D也認為……還有EFG等等,引起市場連鎖反應。

    羊群效應暴發時,猶如萬馬奔騰,人們都急著尋找比自己更弱智的傻瓜來接手,美麗的花朵變成燙手的山芋。鬱金香的價格雪崩了,一周之內大多數品種跌掉了90%。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