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市場快速升溫壽山石收藏價值不可忽視

  壽山石可謂是全身石寶,將其雕製成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的價值。而其原石,因它的質地、顏色、光澤和紋路等,也自有其欣賞和收藏價值。宋代學者黃乾的《壽山》是目前可考的第一首壽山石詩。這首詩的“轉合”兩句頗有意思:“石為多文招斧鑿,寺因野燒轉熒煌。”黃乾認為,壽山石“招斧鑿”的原因是“多文”——由於其紋理的漂亮,惹人愛而被挖掘、被雕琢​​。或許可以這麼說,壽山石最初被人發現而且喜愛是因為其美麗而奇異的紋彩。至少,人們早在宋代之前,就十分欣賞壽山石美麗天成的紋彩之美了。
壽山石的品種極多,品質優良的石頭多出於五花坑,坑頭洞、水晶洞時而以田山昆坑、水坑、山坑最佳。田坑出產的石材系脫離石脈而獨立成塊,多年來一直埋於山昆沙士之中。黃顏色的稱“田黃”,白顏色的稱“白田”,黑顏色的稱“黑田”,粉山昆紅顏色的稱“紅田”,均是壽山石之中的極品。水坑石出產於壽山坑頭洞,石頭的山昆特徵是結晶石,呈透明或半透明狀。“魚腦凍”、“黃凍”、“鱔草凍”、“桃花山昆凍”、“牛角凍”、“豹皮凍”等是水坑壽山石中的佼佼者。山坑石則是壽山石山昆中最普及的,目前市場中出現的壽山石,大多是山坑石。不久前,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2007年秋季壽山石雕大型拍賣會上,共有千件壽山石雕成交,成交率達84%。此次拍賣會標王是一塊田黃石雕,其成交價過千萬元。從市場成交價格來看,今年的壽山石價格約比前兩年要高出3倍左右。而這種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壽山石將會成為和田玉之後的市場追捧石種,而究其原因,是因為壽山石中蘊藏的文化。

  壽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因為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於唐光啟三年(887年)的壽山村“壽山廣應院”被焚於火。火後在“廣應院”的故址留有許多壽山石,以後被稱為“寺坪石”。所以明·徐火勃的《遊壽山寺》詩寫:“草侵故址拋殘礎,雨洗空山拾斷珉。”“斷珉”指被“廣應院”僧人收藏過的壽山石。但其時收藏“壽山石”原石可能不是為藝術欣賞,而是為了雕琢之後製造器具。明末,曹學銓發現並開始收藏田黃石,至清代,“壽山石熱”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於是在收藏壽山石雕品的同時,也掀起收藏壽山石原石的熱潮。壽山石原石除了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壽山石工藝品外,其本身的質地、紋理、顏色以及所派生的文化都極具收藏價值。比如說壽山石中的田黃石,因為有“易金十倍”的價值,收藏一塊田黃石,便是一個資產的“保險箱”,也可以說是財產數量的象徵。因此從古至今不斷有“千金買田黃”或是“萬金買田黃”的例子,但更多的收藏是為了藝術的欣賞。現代壽山石收藏家仍有許多熱衷於原石的收藏。1982年,美國—個教授“萬金買田黃”,便是買了一塊2兩重的田黃原石材。台灣有一個收藏家,專門收藏壽山石中的芙蓉石。中國畫家齊白石有“百石富翁”的佳話,他窮搜廣採,收藏了一千顆,而且是質量上乘的“中國三大印石”之一的芙蓉石,被人 ​​戲稱為“千石王子” 。
  壽山石雕品始見於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見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說,宋代壽山石開始大量開採,並用於雕刻,精美者作為貢品發運汴梁,成為宮廷的玩物。大者為達官貴人陳列於几案欣賞,小者則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賞品。宋代的壽山石雕藝術已經達到可以供玩賞的水平了,於是便有了收藏的歷史,但大多數為宮廷及達官貴人所收藏。元末,開始用壽山石刻印,並因此有壽山石印鈕藝術的產生,收藏壽山石印材和壽山石印鈕,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專利,並一直影響到現在,成為一種歷史性的社會風氣。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也隨著壽山石雕藝術的不斷提高,收藏壽山石雕成了欣賞、保值、考古、交流、藏珍等的重要內容。不但各地的博物館爭相收藏,社會上更湧現出許許多多壽山石雕收藏家,掀起一陣又一陣的壽山石收藏熱潮。壽山石風光無限。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