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永遠的年輕人


家裡衛浴設備壞了,打電話請人來修理,對方一來,我驚呼:「怎麼又是你?
幾年來,家裡的房屋修繕,都是請這間商號,以前來的,常常是不同的師父,最近一年來,則都是老闆親自出駕。
「沒再請人嗎?」我問。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做這行了,」老闆說。「我一天出2500元工資,也請不到人,之後加到3000元,還是請不到人。」
「我只好請外勞,雖然被臺灣人罵的半死,但一天只要給1200元工資,還附兩餐,外勞是高興的要死。」老板搖搖頭,又繼續說:「現在的年輕人,只想待在舒適的環境工作,只要是曬太陽的,都不願意做,儘管工資待遇不錯,還是無法讓他們心動,他們寧可領少一點錢,也要待在冷氣房裡工作。」
老闆欲罷不能,一邊做事,一邊又說:「我的哥哥是工頭,工地請不到年輕人也就算了,以前還有原住民願意作,現在政府給原住民一些補助,結果是,現在連原住民也不來了,最後還是只能請外勞。」
東西修理好了,老闆收了錢,感慨地說:「你說,這樣我們的國家有希望嗎?以後再開放大陸人士,我們的年輕人,將何去何從?

一個水電行的老闆,如此關心現在的年輕人,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記得我的國中導師,最愛在早上第一堂課,罵我們全班:「你們這些溫室的花草,每天精神散漫……。」他很不滿意我們,讀書沒有他們那一代努力,那一代那麼勤奮。
我從成長過程,就常聽到老師或大人們,數落下一代,不懂事、不吃苦;現在中年了,也常聽到同輩,罵下一代的年輕人,不積極、不努力。
上一代對我們這一代失望,我們這一代又對下一代失望,那下一代呢?是不是又對再下一代失望呢?一代一代的失望下去,最後會變什麼模樣呢?
怎麼從來沒有人說:「我們要如何激勵這些年輕人?我們要如何輔助他們,引導他們?我們有什麼可以幫忙他們的呢?
這些年看到一些年輕人,回家鄉從事以前他們不願意作的,像務農,或一些傳統技藝,他們會回去,不是因為微薄的酬勞,而是想讓大家,吃到無農藥的蔬果,或是改良現有品種,讓品質更提升;還有些,動機只是單純地認為一樣技藝,如父親的製餅技術,不能失傳,這些,都是發自內心的。
這些年輕人,不問回報,默默努力、默默付出,經過若干時間,現在很多都已經獲到巨大的成功與回報了。
與其說年輕人沒有希望,不如說是我們沒有給他們希望﹗
我們沒有給他們誘因,沒有給他們願景,沒有給他們方向,沒有驅動他們內在的動力,去創造自己的價值吧﹗
我曾經請一位姪子,幫我買個東西,他拒絕了我,理由是:「外面太陽太大。」後來我告訴他,我很口渴,想吃冰,如果他願意幫我去買,我可以請他另外吃ㄧ份。結果他二話不說,馬上奪門而出,而且還比預期的時間回來的更快。
激勵比責備更有效,不要怪年輕人,你越罵他們,他們就像寄居蟹,越往裡面縮。
希望總比失望更有力量,給年輕人機會去試,為年輕人鋪設舞臺,讓他們能夠盡情的發揮。
告訴上一代,其實我們並不差,我們還可能比你們想中更好;告訴下一代,其實你們並不驕弱,你們只是還沒找到茁壯的種子。
上一代,這一代,與下一代,其實沒有兩樣,當每個人找到自己的目標,立定自己的志向時,不論哪一代,同樣都能夠義無反顧地展翅高飛,迎向蔚藍的天空的。

不怨環境,不怨出身,不自怨自艾,永遠保持樂觀,永遠積極進取,也就會是個永遠充滿活力、生命力、與創造力的年輕人。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