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熱潮延燒,金融機構也瘋狂?《金融時報》報導,摩根大通向美國專利局申請了類似比特幣的虛擬支付系統專利。該系統包括電子錢包、並允許使用者匿名轉帳或付款。
摩根大通的虛擬支付系統,不僅可以讓人匿名付款,更建立一種「網路現金」的電子錢包,讓人不禁聯想到比特幣。除此之外,摩根大通亦為支付軟體申請專利,讓使用者在線上購物時,可不必花時間填寫個人金融資訊。只要摩根大通稱之為「網上輕鬆付」這一類的帳戶開通後,資金轉換將會和收發Email一樣容易。
摩根大通在其專利申請裡表示,虛擬支付系統將可以完全匿名的方式進行,收款者甚至不會知道錢是從哪裡匯入。另一方面,這類型的支付模式可等同於虛擬的保險箱。試想,若可在網路上建立一個僅能收款的帳戶,這樣一來使用者就可以放心在網路上公開其帳戶,也不害怕帳戶被駭客入侵或錢被盜領。
雖然摩根大通在申請專利時並未提及比特幣,然而《金融時報》指出,此一專利的背後的技術,就是以比特幣為參考。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創於2009年,通過特定算法的大量計算產生,不依靠任何貨幣機構發行,由於計算方法特殊,比特幣無法被人為複製。同時,由於比特幣總數量有限,導致價值急速攀升,價格甚至一度突破1044美元,吸引各界注意。
摩根大通指出,創造此一虛擬支付系統,是因為現代的金融系統已經過時。摩根大通在其專利申請中點出2項銀行系統過時的原因,第一是因現代的企業、商人都不願透過中間人和客戶聯繫,第二是因電子產品常以小量、低價的模式在網路上交易,而透過現在的網路交易系統,消費者必需支付高額的交易費,甚不合理。
摩根大通表示,虛擬支付系統的建立,創見了一個低資金、大量、及時的網路交易平台,且對消費者及產品都有絕對的安全性。
鉅亨網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