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4月03日訊】因烏克蘭危機爆發,和隨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美俄關係陷入冷戰以來的最低點。在美國主導下,美歐業已對俄羅斯實施了兩輪制裁,G7國家也暫時凍結了俄羅斯的G8成員國資格,這幾乎等於讓G8這一概念壽終正寢。
俄羅斯當然也不甘示弱,3月4日,普京顧問謝爾蓋•格拉喬夫宣稱,倘若美國果真實施制裁,俄羅斯將放棄使用美元,並轉而創建自己的支付系統,俄羅斯銀行業和企業將不再償還美國貸款。
按照格拉喬夫的說法,倘若美國凍結俄羅斯公司、個人賬戶,俄政府將考慮建議所有俄投資者清空美債,屆時美國金融體系 “將面臨崩潰”。
俄羅斯的底牌
一些分析家認為,俄羅斯有自己的底牌。
首先,俄擁有一個規模不小的“金庫”:年均貿易順差1500億美元,黃金儲備近1000噸,外匯儲備 5000億美元。一些分析家認為,作為全球第七大貴金屬儲備國,俄羅斯有底氣繞開美元,採用其它結算手段進行國際貿易,尤其對俄至關重要的石油天然氣貿易——事實上內賈德時代的伊朗,也曾因不堪美國製裁,轉而使用歐元進行油氣貿易結算。
其次,俄羅斯的主要貿易夥伴集中於歐亞。據俄海關總署的數據,2013年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為中國,其次為荷蘭、德國、意大利、烏克蘭、白俄羅斯、日本,俄美貿易總額不過277億美元(其中俄進口165億,出口112億) ,雙邊貿易量佔比僅3.3%,和俄中貿易(總量888億美元,佔比10.5%)相比差距甚遠,且因美國能源自給率近年來不斷回升,俄拳頭出口產品——油氣對美輸出量幾可忽略不計。在一些分析家看來,只要歐盟(佔比49.4%)、獨聯體國家(佔比13.6%)和中國均同意在雙邊貿易結算中不使用美元,轉而使用本幣,則俄對外貿易七成以上比例都可繞開美元。
有分析家認為,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嚴重,天然氣供應量1/3仰賴從俄進口,28個歐盟成員國中,天然氣供應100%依賴俄羅斯的有6個,依賴率50%的則有12個,歐盟在製裁俄羅斯方面注定不敢和美國完全步調一致,在這種情況下,俄在石油天然氣貿易結算中“去美元化 ”便有了騰挪空間。
還有人進而認為,自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普遍希望擺脫國際金融體系中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一家獨大的局面,實現國際貨幣多元化和“去美元化”,俄羅斯的大膽嘗試,或許能為全球性“去美元化”開個好頭。
只恐言大無當
然而更多分析家認為,俄羅斯也好,盧布也好,都缺乏“去美元化”的底氣。
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在21世紀最初十幾年裡,俄羅斯事實上是“美元經濟”最大的受益國之一,依靠“石油美元”,俄羅斯在2000年至2010年間累積了7850億美元的石油貿易順差,俄羅斯目前佔世界第三位的外匯儲備,可以說是靠“油氣”和“美元結算”這兩條腿,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正如俄羅斯復興資本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伊万.查拉科夫所言,俄是一個已經習慣於靠,貿易盈餘生活的國家,其經濟結構畸形,蘇聯時代沿襲的重工業元氣大傷,輕工業和現代高科技產業一直是俄的弱項,第三產業也剛剛起步,石油、天然氣和軍工產品出口是俄的經濟命脈,而這些都嚴重依賴於以美元為支柱的國際市場和國際金融體系,一旦“去美元化”,在高度槓桿化的全球能源市場上,俄羅斯這條無論如何“瘸不得”的經濟支撐腿,就會被美元“金融大棒”反复敲打,而毫無還手之力。
歐盟、中國等俄羅斯能源輸出目的地出於自身考量,並非不可能接受其它結算方式,但其出發點必然首先是“利己”的,一定規模的本幣結算,只有在貿易總量相對平衡的狀況下,才可能做到互利,而這恰是上述俄能源進口大戶所不具備的。
更重要的是,儘管相對於尚不能完全自由兌換的人民幣,盧布是更為國際化的貨幣,但俄羅斯經濟結構單一、畸形,不論獨聯體、“歐亞聯盟”或俄羅斯本身,都無法實現經濟發展的全面、均衡,構建一個足以支持獨立貨幣體系的“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盧布不可能在國際流通領域獲得歐元、甚至人民幣那樣的青睞,俄的貿易夥伴也不會在美元和盧布結算間選擇後者。
“讓美國吃不消”?
格拉喬夫揚言的報復措施,真能讓美國金融體系“面臨崩潰”麼?
事實上自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方的確一直在無聲無息地拋售美國債券,但按照美國財政部的數據,外國債權人所持有美國國債比例,僅占美國國債總額的33.729%,而俄羅斯僅是外國債權人排名的第十二位(甚至低於歐洲小國盧森堡的排名),所持有美國國債占美國國債總額的比例近0.76%,這樣微不足道的比例即便“清倉大甩賣”,對美國金融體系的影響也只能用“隔靴搔癢”來形容。
至於“俄拒不償還外債”的威脅,則更是匪夷所思:根據俄聯邦經濟發展部自己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俄資本外流總量可能高達近700億美元,而2013年全年不過流出630億美元,隨著制裁加劇,這一外流趨勢可能更加明顯,而此前因俄國內投資環境惡化,外國甚至本國資本外流現像已很嚴重,迫使普京政府不得不努力改善投資政策,力圖重塑俄投資環境形象,吸引俄產業結構轉型和基礎設施強化所必須的外資。用“賴賬”的手段“去美元化”,只能令現存和潛在的外國投資者兔死狐悲,不寒而栗,從而加劇資本外流現象,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最終吃虧的必然是俄羅斯自己。
2013年對俄羅斯經濟而言是糟糕透頂的一年,全年經濟增速僅1.3%,低於2012年的3.4%,也低於IMF預測的1.8%,和俄官方年初預測的3.6%更相去甚遠。
最麻煩的是,俄享受“石油美元”紅利,坐擁大量貿易順差和外匯盈餘的時代,恐怕也將過去。
俄羅斯央行2012年經常賬戶盈餘高達799億美元,2013年則可能僅252億美元,按照央行預測,2015年這一數字將變成-88億美元,其原因則正在於石油市場價格的趨勢對俄不利。
這一預測甚至比IMF更悲觀——後者預測俄出現經常賬戶赤字的年份是2016年。。而此前俄出現經常賬戶赤字的最近時間,還是1997年第四季度。
1998年俄外匯儲備不到200億美元,當時許多人都預測俄經濟將崩潰,拜“油氣”和“美元”兩條腿所賜,俄在16年間成了外匯儲備大戶,依靠這筆錢,普京才有底氣搞“大福利”,塑“強國夢”,維持國內高支持率和國際大國形象、影響力,一旦“石油美元”煙消雲散,這一切也將變得岌岌可危,俄羅斯這個大國,和普京這位強人,將無一例外變成泥足巨人。
不管對歐美製裁作何評價,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其必將惡化俄在國際市場和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處境。
由於長期以來不良的商業資信紀錄,不論中、日、歐,在和俄做生意、打交道時都小心翼翼,俄寄予希望的中國,在天然氣問題上屢屢“吃藥”後,已不惜工本,建立起多元化的油氣進口體系,此次烏克蘭危機,恐也會令對俄“油氣大棒”最恐懼的歐盟,下決心實現自己的天然氣來源多元化。在這種背景下,上述貿易夥伴對俄的“去美元化”,恐怕也只能是意興闌珊,缺乏積極性。
從近日俄方的表現看,儘管有“改用銀聯”之類後續狠話放出,但針鋒相對的“反制裁”卻被普京本人叫停,“去美元化”建議也基本沒了下文。一些分析家指出,格拉喬夫這個顧問經常被作為“放狠話”的前台人物推出,但一旦效果不佳,便往往被克里姆林宮甩開。從這個意義上,所謂“去美元化”,應只是普京面對歐美製裁壓力“以攻為守”,所釋放的一隻“偵察氣球”。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