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安倍製造復甦幻象意在備戰?


                           張庭賓

    日本經濟復甦已初步被證明只是安倍經濟學的數字幻想而已。
    在2013年的新年講話中,日本首相安倍表示:“日本眼下最重要的任務是從通縮和強勢日元中擺脫出來,只有這樣經濟才可能複蘇。”
    安倍開出的藥方就是——通過超級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為經濟注入活力,然後逐步讓企業發展來帶動經濟增長。在任命黑田東彥作為日本央行行長後,黑田表示在兩年內將日本基礎貨幣量擴大一倍,2014年底達到270萬億日元(約合2.83萬億美元)。日本央行從去年4月4日的貨幣會議上開始了史無前例的超級貨幣寬鬆政策——每月收購國債額度超過7萬億日元。
    如果說安倍經濟學的目的是為了日元貶值和擺脫通縮,那他已經初步達到了目的——從2013年初開始,日元對美元的最大跌幅已經達16%;而幾個月後,日本的通脹就開始上升。根據彭博經濟學家的預計,日本今年的核心CPI將會自1992年來首次超過1%。截至今年3月,日本的名義GDP已實現連續六個季度增長,為20年來最長的連漲。
    但這其實並不能算成績,因為日元印刷注水多了,物質財富總量相對穩定,那麼紙幣自然就不值錢了,對美元就會貶值,在國內商品就會發生通脹。與此同時,用貶值的日元衡量GDP,那麼GDP增幅自然上漲。

    真正對日本經濟復甦有推動作用的:一是日元貶值推動日本的產品出口,從而獲得更多的貿易順差,從而帶來GDP的增長;二是寬鬆貨幣政策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提高企業利潤和競爭力,從而推動工資增長,拉動內需。
    然而,現在看來,這兩個目標均未達成,首先是其增加貿易順差的希望已經破滅。雖然日元對美元貶值了16%,超過了10年通縮期間的貶值幅度,但日本的貿易赤字仍然持續擴大:2013年貿易赤字達11.47萬億日元,同比增長65.3%;2014年上半年貿易赤字7.6萬億日元,同比增長57.9%。
    如此糟糕的貿易數字可以找到一些藉口,比如在日元升值期間,大量日資企業海外投資建廠,分流了日本本土的製造業出口。例如本田汽車在美國出口汽車量已超過日本本土;此外,隨著日元的貶值,日本企業從國外採購能源、食品的成本更高,從而推高了日本的進口。 2011年福島核危機導致核電站的關閉更是加劇了這一趨勢。但這並非是2013年4月以後才出現的突發事件。
    安倍經濟學的第二個出路是提高企業利潤,推高工資增長拉動內需。但這個效果也並不明顯。日本2014財年一季度(4月1日-6月30日)製造業利潤增幅為17%,但其他行業的利潤下降了32%。總體利潤增長12%,雖有效果,但並不特別明顯。
    從企業利潤傳導到工資則更顯微弱。日本厚生勞動省數據顯示,今年6月,經常性薪金同比(年率)增加了0.3%,表明一些公司正逐步提高薪資。但扣除通脹後的實質薪資卻是降低了3.8%,為近四年半(2009年1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這也是連續第12個月下滑,表明薪資增長仍慢於物價上升的步伐。
    實際薪資的下降是對內需的直接殺傷,這表明即便日本的名義GDP是增長的,但日本人的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正在下降。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4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將消費稅率從5%提高到8%。按照一般規律,在稅率提高前的幾個月,日本國內消費激增,而在加稅後,在收入狀況無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日本民眾的消費成本被迫提高,消費額轉而下跌。
    總而言之,日本央行雖然實施了超級寬鬆貨幣政策,但日本國內利率已經非常低,並不能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故而對企業運營作用有限;而政府增加消費稅的行為更是直接打擊了內需,無助於日本經濟的真正復甦。
    那麼,日本政府和央行的政策無法實質性改善日本經濟,安倍為何還要力推呢?這更可能是為了營造一種複蘇假象,從而為日本擴軍備戰創造條件,否則其大規模增加軍費開支更難獲得民眾支持。其實特別需要關注的是,日本央行購買政府的的大量國債,以及日本政府增加的大量消費稅,這些錢用到哪裡去了?最大可能是用於軍備擴張!而日本政府對這方面的信息十分避諱,而這恰恰是日本選民應當向政府問責的。
    由於日本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在技術創新方面無法追趕美國,而傳統優勢行業正受到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追趕擠壓,長此以往,日本難免繼續衰落。因此,不能排除日本孤注一擲,通過戰爭向外轉嫁危機阻止中國崛起的圖謀。對此,中國應保持高度警惕。 (作者係中華元智庫創辦人,聯繫郵箱ztb6006@sina.com)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