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積累了多年仇恨的緬族人在二戰期間試圖獨立時,借助的是日本力量。 昂山將軍在日本情報部的支援下,史稱30志士回到緬甸抗英,並説明日本軍隊抵抗中英美聯合軍隊,中國遠征軍是不受歡迎的。
但日本不想説明緬甸獨立的意圖暴露後,昂山將軍起義,倒向英國,並在1945年之後向英國爭取獨立。 其過程中,與各少數民族簽下《彬龍協定》,意圖建立一個聯邦制的國家。 但在1947年遇刺,傳說分別是英國政府或大緬族極右份子。
後吳努總理當選,建立民主體系,持續十四年。 但由於吳努政府持大緬族主義傾向,一直力推同化各民族政策,並遲遲不給克倫族政治地位,引發克倫族武裝反抗,進而各地少數民族建立武裝。 緬甸一片混亂,這種情況下奈溫將軍出面控盤,開始實行軍政府和對少數民族動武,穩定局勢。
昂山將軍是緬共創立者之一,他的意識形態是社會主義,奈溫是追隨他的29志士之一,也秉承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關係良好。 因而其實行了一系列國營化措施,沒收包括印度人和華人在內的財產,這並不是歷史所說的反華運動。
在吳努總理時期,克欽邦開始獨立運動,武裝反抗聯邦政府,其理由是吳努政府返還中國土地。 這之前的中國發生什麼事情呢? 是中國同意緬北一部分土地劃歸緬甸。 可見當時兩國政府的聯繫之緊密。
而克欽的歷史是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傳教,並創建克欽文字,二戰期間美軍101旅即克欽戰士,此番號還在。 大克欽主義的目的是以克欽民族為主體,建立一個獨立的克欽國,其同族為中國境內的景頗族、印東北阿薩姆邦的一部分族人,也就是它的建立會非常艱辛,因為要從三個國家撕裂一部分土地。 其當時唯一依仗是美國。 對吳努政府強推佛教文化的緬族文字的策略,克欽以基督教和自身文字的文明基礎,與大緬族主義出現強烈對抗。
當時昂山的一些文字可以看出其試圖平等對待各民族的理想,但吳努政府的大緬族主義傾向毀了和平建國的基礎。
奈溫將軍建立社會主義軍政府之後,在中國進入文革輸出革命的狂熱下,同一意識形態下的生存衝突出現,奈溫開始反華。 此時的緬共是另一個意義,也就是輸出革命和緬北少數民族武裝的結合。 其中克欽迫于生存危機,與緬共結盟,接受其意識形態,本質上並非信仰,而是為了生存。
而緬甸軍政府則慢慢淡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成為以佛教為意識形態核心的獨裁政府,形成一直到2011年的主要政治格局。
但中國改革開放後,李光耀總理建議鄧公考慮整個東南亞的恐懼,為國家戰略利益考慮,中國放棄輸出革命。 包括緬共在內的勢力被棄用,當時的彭家聲首先脫離緬共與軍政府合作,克欽也進而脫離緬共,佤邦聯合軍被迫放棄緬共後,緬共在蘇東集團倒臺後徹底垮臺。
1988年奈溫將軍倒臺,全國大選,昂山素季黨派全面贏得大選,但昂山此時不懂得妥協,不明白政治乃妥協和雙贏的事務,其斷然拒絕軍人集團要求不要修改憲法的要求,因為意味著對軍人集團的倒算。 軍人集團於是推倒大選結果,抓捕昂山及其黨派成員,軟禁昂山素季。
此舉帶來昂山黨派、軍人集團、緬甸社會多輸,緬甸淪落為世界集體制裁,經濟倒退,衰退為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列。 當然,奈溫將軍的20多年統治其實已經導致緬甸從東南亞發達國家敗落。
世界上的各國經濟發展例子在於鮮明的對比,智利、臺灣地區和韓國都經歷獨裁軍政府時期,但實行自由經濟,結果經濟騰飛。 阿根廷、緬甸等分別實行民粹主義和獨裁,但實行計劃經濟和國有經濟體系,於是經濟長期衰退。
於是在後面二十年,緬甸軍政府全面倒向中國,丹瑞大將控制整個下緬甸。 丹瑞大將是虔誠的佛教徒,軍人集團儘管經濟上依賴中國,意識形態卻實行的是佛教思想。 同時在緬北地區,軍政府開始分化瓦解,許多少數民族武裝與政府談判,並取得和解。
此時,緬北武裝由於失去中國、蘇東集團的支援,經濟上開始淪落為毒品基地,實際上成為武裝販毒集團。 克欽獨立軍也喪失了兩個內部夥伴,一部分克欽與聯邦政府媾和。 彭家聲部在脫離緬共回到政府體系內,維繫了很久的和平,但後來內部紛爭,強人敏昂萊一舉擊垮果敢,從而上位成功。 彭家聲及其嫡系子弟被驅逐。
因為緬北毒品九成都傾銷中國,中國政府為了消除隱患,開始與緬甸政府合作,實行毒品替代種植,這是非常良好的措施,緬北武裝掃蕩毒品種植,在中國的經濟補助下,大量種植橡膠、香蕉等,取得良好效應。
其中佤邦聯合軍等原本屬於緬共主體,被迫脫離緬共,所以一直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 這些地方均沒有提出過要求獨立的訴求,而是希望有高度自治,發展經濟。 緬北人實際上已經厭倦戰爭。
克欽的經濟條件較好,是因為控制了翡翠礦和柚木資源。
由於克欽遲遲不能放棄獨立建國的訴求,其成為緬甸政府軍的重點打擊物件,翡翠礦源被緬甸軍隊步步緊逼。
2008年之後,美國東南亞和太平洋事務委員會主席伯尼,開始主導緬甸事務,說服丹瑞大將開始改革,2011年令人吃驚的全面倒向民主體系,私有化所有經濟。
其原因後來人們猜測是中東各國事變薩達姆和卡紮菲的悲慘命運,讓緬甸軍政府集團開始感到恐懼。
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對於丹瑞大將來說,奈溫將軍死後,整個家族慘死的命運,是一個非常沉重的陰影,權力在威權體系下不能溫和傳承,引發的慘烈後果,是其要考慮的 。 另一個則來自佛教輪回報應的意識形態影響。
這裡面的事例在於一次針對和尚的街頭運動,軍人採取了暴力行為,許多軍人領導後來沉重反省,發誓絕不再對佛教徒實行暴力。
從各種跡象來說,丹瑞大將的精神生活應該是完全置於佛教信仰的。 佛教信仰對其後世的影響,和當年奈溫家族的悲慘結局,會一直貫穿其內心。
所以,在被世界圍堵二十年後,美國政客主動伸出的和解之手,迅速的被緬甸軍政府上層抓住,進而開始改革。 當世界都對緬甸的行為疑慮重重時,實際上完全忽略了緬甸意識形態的影響。
這一次被從軟禁中釋放的昂山素季,吸取了年輕時的不理性做法,沒有強求全面修改憲法,向軍方釋放了善意,也在議會獲得了議席。
登盛秉承丹瑞大將旨意,脫去軍服,成為總統,開始2011年以來的一系列變革,被稱為緬甸的中國鄧。
上一篇說到敏昂萊將軍參選,意味著緬甸生變,其政治格局會產生重大影響。
蓋因為緬甸在改革途中,歐美勢力伸手過甚,沒有尊重緬甸人尤其是緬族人強烈的佛教信仰傳統和大緬族主義心理。 緬甸人相信自己的rule,而不是西方或者東方的指手畫腳。
許多NGO組織的居心叵測,和對其信仰衝突的偽善指責,以及美國對緬甸政局的俯視和干涉,或許是昂山素季遲遲不能被開放憲法改革門檻的原因之一。 同時也對登盛總統的連任蒙上陰影。
但高層也不想再回到中國的依附之下,所以瑞曼議長恐怕也沒有得到上層支援。
在一個紛亂的時代,昂來將軍恰如其分的表現了緬甸人強烈的大緬族主義心理,肯定得到了不少緬族人的認同,也或許得到了高層的青睞。
緬甸的改革已經不可終止,其經濟利益格局形成後,就會自動推動社會前行,一切都會形成自組織。 意識形態與利益格局的結合,是社會最大的動力,國門一旦打開,就如國門一旦封閉一樣,都不會輕易再回頭,因為回頭就意味著毀滅。
何去何從,讓我們繼續觀察緬甸格局。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