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蔣介石為什麼失掉大陸【2】

中共政權收益是國民黨政權收益的4倍這還是理論數位。 實際上,由於國民黨政府組織系統效率低下而導致的瞞報、偷稅以及國民黨政權各級官吏貪污、腐敗等因素,使國共政府實際收益比遠遠大於1:4.

以糧食為例。 抗戰勝利後。 為了保證軍糧和主要城市糧食供應,國民黨政權在國統區仍然實行抗戰時採用的征實征借徵購政策,1946年到1947年兩年實際徵收糧食7210萬石,平均一年不過3600萬石。 1948年因為形勢惡化以及統治區的縮小則劇降到2000萬石。 (《民國財政史》)

而中共以山東解放區為例,雖然屢遭戰爭破壞,特別是19 4 7年3月, 國民黨軍隊對山東實行重點迸攻, 山東除渤海地區外都遭受了國民黨軍隊的殘殺、搶掠和毀滅性的破壞, 損失極為慘重。 據魯中區14 個縣的統計, 被搶劫耕畜達8 3 9 0 0 余頭, 使1 20 萬畝以上土地因無力耕種而荒蕪, 有百萬農民滄為災民。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山東解放區在解放戰爭時期光是運送到前線的軍糧就達到11億多斤,近1000萬石,後來解放區渡江南下,山東地區還運送軍糧到一線部隊1億多斤,100萬石。 (《山東人民支援解放戰爭史》)。 而在東北地區,僅1949年度,中共東北局財政收入就折合1000萬噸糧食,約1億8000萬石。 由於當時中共在解放區採用糧本位經濟制度,這1億8000萬石折合糧食收入如果有一半是實收糧食,也有9000萬石,與國民黨3年實收糧食總和相等。



另一方面,中共對社會基層管理也要超越所有的政權組織。 封建政府包括國民黨政權頂多能到縣一級,對農村基層主要靠宗族與鄉紳管理。 這種對地方鄉紳以及基層官吏的依賴性使國民黨政權不得不忍受這些中間環節分享本該是政府的收益——政府要從農民收益中通過稅收拿1元,就不得不讓基層鄉紳與官吏先拿2元甚至3元,幾千年曆史概莫例外。

而中共政權之所以可以消滅剝削階級等中間環節後,不影響整個社會的運行,是因為中共組織系統可以建立到最底層:軍隊連有黨支部,班有黨小組,工廠有支部,班組有黨小組,農村支部都直接建立到村一級。 這樣嚴密的組織體系是中共超強組織動員能力的基礎。 (而中共其組織動員能力能超越其他共產主義組織特色是因為其思想政治工作太出色了。 )這種組織基礎上加上「供給制」的分配製度,讓中共能夠最大程度集中資源辦大事。

1947年,山東解放區財政負責人黎玉在《動員起來,經濟上再打一個勝仗,保證戰時供應的報告》中指出,過去軍費占支出70%,現在軍費增加,占90%! 1949年4月,山東人民政府財政廳在當年收支概算的統計表中顯示,軍事費363.95億元,占預算財政支出68%;戰備費(全年兵工材料費)103.36億元,占預算財政支出的19%,兩項合計占總支出的87%。 軍費支出可以占到財政總支出的90%——這種資源集中的優勢不要說效率低下的國民黨政府,就是英美德等列強在二戰最殘酷的時期也做不到。

這種經濟結構還有另一個優勢。 由於農村只有政府、農民2個階層,經濟結構最簡單,自然最容易保持穩定。

國民黨渙散的組織讓自己力量無法發揮

與中共嚴密的組織、超強的動員能力相比,國民黨政府派系林立、渙散拖遝的組織就是一個渣。

27年國民黨政府北伐時已經統一了兩廣。 廣西姑且不論,廣東可是清季以降中國最富庶的省份! 以兩廣的經濟實力加上當時蘇俄的馬克軍援支援,國民黨政府北伐時卻僅能組織10萬軍隊! 反觀中共在30年創建的中央蘇區,也不過擁有貧窮的江西、福建二十幾個縣,人口400-500萬,其經濟實力比兩廣不知道要差幾條街,卻同樣能組建10萬軍隊! 就這樣的中共實力,國民黨政府當時還要傾舉國之力,經過5次圍剿,最後還是中共內部出了問題,才勉強把中共驅逐出中央蘇區!

1945年時,中共實力已經遠超30年代,國共實力對比雖然國民黨政府還是佔據優勢,但是已經不是30年代那種壓倒性優勢。 以雙方組織動員能力比較,實在難以讓人相信,戰爭持續,國民黨政府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這就是馬歇爾、魏德邁都不看好國民黨政府的最大原因。

46年內戰爆發,結果一如馬歇爾、魏德邁預測,國民黨政府貌視強大的力量結果根本發揮不出來。

以軍事為例。 1946年6月國軍有正規軍86個軍(師),248個師(旅),約200萬人,再加上後勤,交警,機關,學校,海空軍等等還有156萬人。 還有是非正規部隊74萬,一共是430萬人。 內戰爆發後,號稱全面進攻要3個月消滅中共的國民黨政府一線進攻部隊不過26個師72個旅,約占總兵力的30%,到了10月最高峰時期投入進攻的部隊也不過43個師117個旅,約占總兵力的50%! 也就是說,當時國民黨政府在1946年10月最高峰時期,投入的力量大致是正規部隊100萬,加上空軍、後勤,也不過150萬。 而中共當時光正規部隊就有127萬,加上200多萬民兵(還不算後勤的民夫),國軍在戰場上兵力實際是劣勢!

事實也是如此,當時幾個戰場,除了蘇北、中原,其他戰區,國軍連正規部隊都是劣勢:東北杜聿明部是7個軍約20萬人對林彪30萬;華北傅作義7—8萬人對聶榮臻20萬,在山東與魯南,陳毅與劉伯承兩部近70萬對國軍50萬,只有蘇北國軍12萬對粟裕3萬,中原則是國軍30萬將李先念5萬人團團圍住。 結果呢? 極具戲劇性,凡是國軍兵力劣勢的戰區都取得勝利,反倒是國軍絕對優勢的2個戰區——蘇北,被粟裕7戰7捷吃掉5.6萬,中原李先念勝利突圍,一根毛也沒掉下。

這是軍事方面,國軍竟然無法投入自己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力量,國民黨政府組織動員能力之低,可見端倪。

再看後勤組織動員方面。 傳統史料宣傳解放軍消滅了800萬國軍,事實遠非如此。 46年國軍430萬,當年國民黨因為裁軍(45年抗戰勝利時國軍總數大致有600多萬)停止徵兵一年,47年1月到8月徵兵68萬人,同年還計畫徵兵100萬,目前沒有確切資料說明該徵兵情況,因為那時候局勢已經惡化了,國統區在縮小而且有些與中共交戰的地區,民政已經被打亂。 人民離亂,就算徵兵達到一半50萬,然後是49年再徵兵20萬,這麼加起來總共就是570萬,另外再減去撤守臺灣的58萬軍隊,實際上被解放軍消滅數量是510萬左右,這就是3年內戰被解放軍消滅的國軍總和。 也就是說,3年內戰,國民黨政府以國統區3億人口規模不過徵兵138萬! 就這麼一點可憐的徵兵數量還引得後方批評不斷,生生背負一個「抓壯丁」的惡名!

反觀中共,在東北三省,據《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記載:三年來東北人民以一百四十四萬五千九百零九人的子弟參加了人民解放軍。 在山東,據《山東人民支援解放戰爭史》記載,解放戰爭期間,山東人民參軍人數接近100萬。 當時東北人口不過3000萬,中共就可以20:1徵兵近150萬而波瀾不驚。 而山東人口不過2000多萬,而中共同樣可以徵兵100萬。 兩個解放區徵兵人數已經是國統區徵兵總數近2倍——這還不包括民兵等准軍事組織的數量以及規模更龐大的支前民工數量——在解放戰爭時期這兩個地區支前民工總數都是以千萬計。 在這壓倒性力量對比面前,什麼謀略都是渣啊!

後世把三大戰役拍成電影。 其中淮海戰役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裡面毛澤東在戰役前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60萬對80萬,這是一鍋夾生飯,」吸一口煙,毛氏毅然以揮手:「夾生就夾生! 我們也要把它吃下去! 」在藝術塑造上偉人形象真可謂光輝奪目。

事實是怎樣呢?撇開當時經濟財政因素不論(這個也很致命),只說人力對比,國軍80萬是在淮海戰役投入84個軍滿編狀況下的兵力,但是因為頻繁的戰爭消耗以及後方財政的惡化,沒有一隻國軍部隊編制完整,實際上當時國軍投入戰場總兵力不過51萬。 而解放軍60萬僅僅是算了正規野戰部隊,還有大量的軍區部隊、民兵、後勤民工沒有計算在內,即使只計算解放軍野戰部隊與軍區地方部隊,其投入淮海戰場總兵力已經超過110萬,是國軍的2倍。 如果再計算民兵與後勤保障的民工,解放軍與國軍力量對比絕對是壓倒性的。 陳毅在戰後曾發過這樣的感慨:「淮海戰役的勝利是550萬農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據《淮海戰役支前記》記載,淮海戰役期間支前民工共543萬人,擔架 20.6 萬副,大小車輛 88.1萬輛,挑子 30.5 萬副,牲畜 76.7萬頭,船 8539只,汽車 257輛,向前線運送彈藥1460萬斤、籌運糧食 9.6 億斤,向後方轉運傷患11萬余名)543萬農民為華野提供後勤! 這真是一個驚人的數位,就算民兵等准軍事人員包含在這543萬以內,淮海戰役雙方的人力也不是什麼「60萬對80萬」,而是50萬對640萬! 這樣壓倒性的人力對比面前,那裡是什麼「夾生飯」,明明是一鍋香噴噴的八寶飯!

下面,再看看工廠組織與生產。

1946年,國軍在四平擊潰林彪主力,一路高歌猛進,東北除了哈爾濱,精華地區全為國軍所佔據。 而東北的工業體系冠絕全國,在世界上也能排名第六。 當年張作霖以此可以爭天下,小日本更牛逼,以東北為基地不僅可以北據蘇俄,還可以南略中國。 太平洋戰爭以老美的國力還打得如此艱苦死傷慘重,核心抵抗力量就是日本在東北的軍力與物力。

當時東北的工業設備固然相當部分被蘇聯拆走,但是產業熟練工人還在,剩餘設備合理組織,也不是不能恢復相當的生產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時中共東北局,依靠收集關東軍遺留的設備、配件(蘇聯支援了一部分設備)生生組建了7個兵工生產基地! 這些兵工基地不僅能夠支撐東北林彪部百萬大軍作戰,還能給關內解放軍以極大的支援。 當時東北中共最大的兵工基地——大連建新公司(包含鋼鐵廠、化工廠、機械廠、鑄造廠、鍋爐廠、金屬廠的一個完整體系)主要供應華東戰場,內戰期間為華東供應炮彈50萬發,引信80萬枚,炸藥450噸,迫擊炮1200門以及其他大量武器。 沒有建新公司的支援,粟裕根本無法組織淮海這樣規模的戰役! 所以,淮海戰役後,當陳毅發表了那個550萬的感慨後,粟裕連忙補充:「還要感謝大連的炮彈。 ”

反觀國軍。 佔據地區可謂東北的精華——撫順有煤、鞍鋼有鋼、遼中平原是東北傳統糧倉、瀋陽有亞洲最大的兵工廠,小豐滿電力可以供應全東北。 這樣的基礎怎麼也比中共強上無數倍,結果東北這些資源不僅不能支撐東北國軍作戰,反倒要中央財政每年補貼1億美金軍費! 國民黨政府東北主政首腦可謂無能到極點!

所以,國民黨丟掉東北,不怪馬歇爾,也不怪杜聿明,第一該殺的就是主政的熊式輝! 少年時期曾經讀過一部小說——《蔚藍天空的腳印》。 這部小說講述的卻是一件驚人的史實——中共曾經靠撿關東軍的破爛,居然造出了飛機,還上天執行的任務! 後來回想不僅感慨萬分——當年東北主政的熊式輝有高崗團隊一半的本事,國民黨政府何至於丟掉東北?

混亂的組織:活躍的紅色特工與無能的國民黨情冶系統

情冶系統的效率其實也是一個組織層面上問題,國共內戰中國民党情冶系統全面潰敗反映了國民黨組織系統的混亂,國民黨的組織系統可以稱作是一種人脈式的管理,多是同鄉、師生、親緣關係。 其組織系統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考察選拔,而是私相授受,其嚴謹性甚至是連封建王朝的官僚選拔制度都不如,中共的間諜組織很多就是通過這種人脈式管理的漏洞而打入到國民黨核心部門。 例如中共早期的龍潭三傑之錢壯飛就是被當時中統頭子徐恩曾引為同鄉而加以信任,而釀下了巨大的苦果,致使國民黨情治系統的全勝之局——在武漢抓獲了中共領導秘情工作的首腦顧順章,從而破獲了中共幾乎是全部的高層組織成員的名單和住址——變成了完敗之局,本來可以一網打盡的上海中共中央,包括周恩來,博古,聶榮瑧等高級領導人得以從容潛逃。

國共內戰中對國民黨的完敗,紅色特工到底起到多大的決定性作用,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因相關的一些檔案並沒完全公開,但其對中共贏得勝利所起到重要的作用則是不容置疑的。 看看紅色特工身居的職位,大家就能夠作出個人的判斷。 劉斐,國防部次長。 郭汝瑰,國防部第三廳主管作戰的廳長。 吳石,參謀本部處長、國防部史政局局長,熊向暉,西北軍政領導人胡宗南的機要秘書,是其向中共通報了胡部將要進攻延安的計畫。 還有東北剿總司令官衛立煌,據《南方週末》文章《遼沈戰役中的衛立煌》,這篇文章明確無誤表明了衛在遼沈戰役中的「特殊作用」。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