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做展示櫃的公司,為一些大型的連鎖店提供服務,其年純盈利可能在一百多萬,但卻有300萬的營收賬款。 因為我提及在緬甸的新興機會,他們家早年是做油漆的,所以對新型國家市場是非常有興趣的。
問題是什麼?
退出。
實際上,連鎖企業利用這些供應商的策略,在整個行業裡比比皆是,那就是延遲付款。 比如說年關會給他家結算一百多萬用於支付工人工資和材料商貨款,但仍舊會拖二百萬,到明天再繼續上新的專案。
而這個工廠也就被迫繼續賒帳,並依靠拖延工人工資和材料商貨款來維持現金流。
所以當他們決定要轉行退出的時候,下游連鎖公司極大的概率是不會結款,拖延或者乾脆賴掉。 而他們會被工人和材料商逼迫結帳。 最終這個過程就變成破產告終。
放之其他行業皆准,對於地產業更是如此。 比如說大型的房地產商,成立一個專案公司,所謂自有資金三成,其實是上一個專案騰挪來的資金,向政府買地,支付地款在不同的背景下,會不同步。 以土地抵押向銀行做開發貸,建築公司墊資入場,材料商和包工頭賒帳給建築公司。
於是這樣一個鏈條形成了。
如果房地產業蕭條,房屋賣不掉,房地產專案爛尾,整個建築業往後的鏈條全斷,所有的企業和人都會體無完膚,退不出去。
大中型製造業也同樣如此,在整個供應鏈條上,賒銷造就的陷阱,當一個個大型企業陷入困境,後面就是一連串的供應商陷入困境。
外貿製造業算境遇比較好一點,他們往往有信用證支付體系,或者信保收付款體系。
所以,當經濟發生蕭條,就會發生踩踏,銀行競相訴訟,申請封存標的公司資產,供應商和工人四處討債,尋找一絲生機。 相互交織的整個市場體系陷入一團亂麻時,神仙也正救不了。
於是死一批企業,死一批人,市場蕭條几年,重新開機。
前不久看美國經濟史,1800-1900年間每隔二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基本上都是因投資過剩,引發債務危機踩踏,消亡一批投資人、企業,然後重新開機,從而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美國。 直到1900年代初有了美聯儲,經濟危機才會形成大規模的崩潰,可以導致一個國家一半人失業,最後要依賴世界大戰來重新開機經濟。
這樣的退出,是更糟糕的。
上世紀的美國和中國嬰兒潮在世紀末和新世紀初都結束了,美國依賴一次次的貨幣潮汐,席捲其他經濟體的能量又生存了上百年。 到這個世紀,2008年之後,四大央行釋放的貨幣寬鬆,承接了經濟體裡大多數可能的壞賬,並讓投資和生產過剩加劇,拖延整個經濟在弱復蘇和震盪中到了現在。 負利率已經無濟於事,你回到題頭的那個真實故事想一想。
比如說這個連鎖企業遇到了消費蕭條,實體商店被電商擠壓,有個銀行決定支援它,給了它很多資金,於是它繼續開了無數家沒有效益的店,拖欠這個展櫃製造廠的貨款越來越多,展櫃廠拖延工人和材料商的錢越來越多。
某一天銀行再也支撐不住,斷了連鎖店的資金,整個崩塌比原來會更嚴重。
所以,當我們今天問世間所有的央行,你們錢還印的動嗎?
其實你知道了也沒有用,如同文中所寫的,這些企業主的退出都是致命的。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