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白銀市場的操縱——今天的大摩JPM與歷史上的亨特

 白銀風頭為何蓋過黃金?價格原來這樣被操縱 (2016-07-05 Wind資訊) 
白銀市場的操縱——今天的大摩JPM與歷史上的亨特   
  自從英國脫歐公投後,白銀成了最大的黑馬,風頭甚至蓋過黃金。週一盤中,白銀期貨漲破21美元/盎司,日內漲幅擴大至近8%,創2014年7月以來新高。  
  但是,在牛市面前,白銀背後的一個重要價格因素可能沒人知曉:摩根大通在過去的五年裡積累了在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私人儲備實物白銀 ——5億盎司!
  只有美國政府擁有過比摩根大通更多的白銀,但這是在近一個世紀前,是在白銀用作普通硬幣的時候。美國政府曾經擁有數十億盎司白銀,但今天已經完全不持有了。
  
  上週三,摩根大通贏得了三個針對其的反壟斷訴訟案駁回。包括對沖基金經理Daniel Shak在內的原告指控JPMorgan在Comex白銀期貨市場中有人為操縱價格的行為。

  
摩根大通被指控在2010年末期和2011年早期向交易場地投放人為操縱的競價(欺詐),對Comex金屬市場員工進行騷擾以獲得它想要的價格(恐嚇),並向一個設置結算價格的委員會提供虛假信息(操縱結算)。
  
NYMEX前交易員Lanci表示,當白銀升水(contango)時,摩根大通會在交易清淡時段大舉賣出期貨溢價,並利用他們的雄厚財力推動市場情緒,然後坐等“大戶”因為沒有能力追加保證金而“吐出”持倉。這樣的行為讓包括Shak在內的交易商受損,迫使他們花費更多資金支持自己在白銀期貨價差中的頭寸,並最終以巨大損失平倉。
  
  摩根大通的對手盤往往是高槓桿公司,交易不能持續太長時間,而且也沒有摩根大通那樣強大的融資能力,政治影響力和白銀實物儲備。
    
  國際著名白銀權威專家泰德•巴特勒也指出,摩根大通真正的罪行在於其能夠以造成空前市場份額與集中度的價格售出無限量COMEX白銀合同的能力。在2009年12月,摩根大通持有40%多COMEX賣空的白銀量,在歷史上,在任何主要的市場當中,可能從來都沒有比這個更大的市場份額或者壟斷行為。摩根大通無限制地賣空不可避免地滿足了技術盤買進的興趣,接著技術盤買進轉向在某個點上賣出,因為摩根大通引導技術資金這樣做。摩根大通的買回行為是非法的現金操縱,在較高的價格下,拋售被操縱白銀的空倉。
  
  但是,在本月最新的訴訟進展中,路透援引法官Paul Engelmayer表示,原告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摩根大通進行“非經濟”投標或嘗試以競爭對手為代價操縱市場。法官還質疑了原告在訴訟中使用白銀遠期報價利率(SIFO)作為決定合適利差水平基準的做法。
  白銀市場的操縱——今天的大摩JPM與歷史上的亨特  
  但Lanci表示,白銀需求其實是捏造的。市場當時只是出現了部分遠期貼水(backwardation)。現貨價格較接下來的6個到期合約都低。也就是說,並沒有出現大量的即時交付需求。只是在絞殺多頭後,最後還有倉位的“某個人”在未來數月需要流動性回補頭寸。而且,在國際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一般都不要求交割現貨,交割現貨率往往低於3%。交易雙方主要在意的是價差,白銀市場尤其如此。
 【可參見“再談GOFO:詳解黃金遠期利率與負GOFO背後含義”】  
路透繼續表示,“鑑於訴訟未能解釋為何SIFO應衡量白銀期貨價差,也未能就其作為衡量標準的一貫性進行具體辯護,僅靠兩者之間的一般相關性不足以使SIFO成為一個可靠的基準。偏離它不足以支持以反競爭性目的進行非理性定價的說法。”  
  分析師指責稱,SIFO代表了實物白銀的持有​​成本,並被用來確定此段時間內的租賃/借貸利率。白銀遠期價差是SIFO價差的衍生品市場。理論上而言,如果沒有SIFO,就不應該有任何價差。但是即使SIFO是比期貨價差規模更大的市場,也是掌握在少數幾個銀行手中,摩根大通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2010年1月26日的郵件中,倫敦貴金屬交易員安德魯•麥凱爾就曾向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指正,當摩根大通開始做空白銀的時候,“我們交易員密切觀察他們(摩根大通)在重大行動之前的'信號'。第一個信號是在亞洲出現的較小的(白銀)交易量。例如,如果你觀察今天剛開盤的成交情況,你會發現大約1500手合約同時被拋出,而買家僅有1/5到1/10。這樣的操作立刻會使每個賣空合約賺取2500美元,看多的一方立刻損失並很可能被強制平倉。也許你可以自己察看一下誰是背後的賣空者。注意,在短短的10分鐘之內,2800手合約頃刻之間擊垮了買盤的力量。這不可能是正常商品交易中尋求最佳價格的行為。” 【參見“貨幣戰爭:黃金暴跌崩盤的前因後果”】 
  
  但詭異的是,就在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的白銀價格操縱聽證會第二日,麥凱爾和妻子在英國倫敦“意外”遭遇車禍並被送進醫院搶救。雖然最終將肇事者逮捕,案情至今沒有公佈。
  
  投資者指控大銀行操縱銀價已不是第一次。在2010年和2011年中,投資者至少提起了43項訴訟,指控各大銀行曾通過操縱銀價的方式獲取了大量非法利潤。 2013年3月,摩根大通也在一項指控其共謀壓低銀價的訴訟案中勝訴。  
  此後在2014年,一位美國投資者向曼哈頓聯邦法院起訴匯豐控股、加拿大豐業銀行和德意志銀行操縱白銀價格。  
  而在今年4月,德銀同意就指控其以損害投資人利益為代價,聯合其他銀行非法操縱金銀價格的指控達成和解。截至目前,德銀是受指控銀行中唯一一家達成和解的銀行。
  
  為了囤積白銀,在過去五年,一直是摩根大通在每次銀價上升時進行壓制,白銀價格已經從50美元關口附近腰斬。但另一方面,當摩根大通覺得自己的白銀已經足夠多的時候,它會做什麼?所以有分析師預期,現在對於白銀投資者來說,並不需要復雜的交易共識,要做的事就是等待摩根大通幫助它自己。
   白銀市場的操縱——今天的大摩JPM與歷史上的亨特  
  
  最後,提醒投奔貴金屬牛市的投資者們記住大名鼎鼎的白銀投機者邦克•亨特那句著名的話:“白銀是一個等待發生的意外。”
  
  
⊙ 巴克萊只是個案? No!操縱黃金價格早已司空見慣 (2014-06-04 華爾街見聞) 
  
  前不久,巴克萊銀行因為金價操縱而被處罰2600萬美元。據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的說法,該案件只是個例,且僅有一名交易員參與。不過,市場專業人士可不這麼看:事實上,操縱金價已經成了行業的普遍現象。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資深市場人士評論稱,通過操縱黃金基準價格來保護“數字”衍生品合同,在行業中早已經司空見慣。該人士稱:“如果我是FCA,我就會對所有進行數字衍生品交易的銀行進行調查。巴克萊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衍生品市場有著大量的貓膩。”
 白銀市場的操縱——今天的大摩JPM與歷史上的亨特 
  
  華爾街見聞曾對巴克萊交易員Plunket操縱金價的方式做過詳細介紹:
  具體而言,Plunket負責為數字期權(也叫二元期權)定價並控制其風險。顧名思義,二元期權在到期時只有兩種可能結果:如果下午(3點)黃金定盤價超過規定時間(2012年6月28日)的(期權合約)規定價格($ 1,558.96),那麼客戶將會行權,而作為交易對手方的巴克萊則需要付款給該客戶。反之,Barclays就不需要付款。
  Plunket還參與了倫敦黃金定盤價的敲定。 2012年6月28日下午3點,Plunkett在倫敦黃金價格定盤時下了一些單,並如願以償地將黃金價格壓下。巴克萊因此避免了向客戶支付款項的義務。
  這就是交易員們操縱金價的目的和方法。 《金融時報》援引一名大投行前貴金屬交易經理的話稱,一直以來,參與數字期權銀行交易員都會在合約快要到期時通過操縱價格來保護自己的倉位。
  
  這也是為什麼FCA指責“巴克萊銀行未能妥善處理自身和客戶之間的利益衝突”。當投行與客戶成為對手方的時候,客戶往往就成了被玩弄的對象。
  雖然FCA沒有透露巴克萊的客戶是誰,但一名資深的知情黃金交易員表示,巴克萊的對手方並不是投行或對沖基金。 “這不是一場專業人士的對決。”
  一名對沖基金經理表示:“如果交易的一方是高盛,另一方是摩根大通,那麼遊戲就玩不轉了。但並非所有市場參與者都這麼老辣和黑心。”  
    
   
    
最近 美聯儲還有黃金嗎?幣鑄金磚Coin Bars  牛市已過半山腰——還有多少牛股能上漲多少 
  
    
★美國金融史上的白銀操縱案  
      千帆競發 
⊙ 金融史上絕不能忽視的投機案例:白銀操縱案的興起與破產 ​​(2016-04-24 黑鬱金香) 
  
導讀
  享特兄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瘋狂投機白銀,創造了金融投機史上一段前無古人的傳奇。他們瘋狂得妄圖與全世界做對,卻終被世界遺棄。只要有人投機,就必定有人失敗,並且有人破產。對於投機而言,有一句血淋淋的名言無數次獲得證實:“翻倍多少次,破產只需要一次”!
享特兄弟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瘋狂投機白銀,控制了美國期貨市場中超過一半的期貨合約,同時還持有1.2億盎司的白銀現貨,把白銀這樣的大宗商品從2美元/盎司推高到50.35美元/盎司,創造了金融投機史上一段前無古人的傳奇。他們瘋狂得妄圖與全世界做對,卻終被世界遺棄。
  
一、案例概要
  
  上世紀70年代初期,白銀價格在2美元/盎司附近徘徊。 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濫發紙幣為通貨膨脹打開罪惡之門。由於白銀是電子工業和光學工業的重要原料,尼爾森-亨特和威廉-亨特兄弟倆發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並決定圖謀從操縱白銀的期貨價格中獲利。
  
  白銀市場的操縱——今天的大摩JPM與歷史上的亨特  
  早在1973年,尼爾森就開始在中東購買白銀現貨,當時的價格為2美元/盎司左右,同時亨特家族還在紐約和芝加哥的期貨市場上買進白銀期貨。到1973年12月,亨特家族已經購買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白銀現貨,並以每盎司2.9美元的成本購買了3500萬盎司的白銀期貨,他們儼然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白銀持有人之一。白銀價格從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開始啟動和攀升。不到兩個月,價格漲到6.70美元。但當時墨西哥政府囤積了5000萬盎司的白銀,購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墨政府決定立即以每盎司6.70美元的價格獲利。墨西哥人沖垮了市場,銀價跌回4美元左右。
  
  此後的四年間,亨特兄弟積極地買入白銀,1979年夏天,尼爾森-亨特終於發動了總攻。他要給緩慢上升的白銀價格推上最後一把,使它像黃金一樣發生井噴​​行情。亨特家族與全世界白銀交易商的決鬥開始了。
  尼爾森-亨特通過其控制的“國際金屬投資公司”,向紐約和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下達了累計4000萬盎司的買入指令。 “國際金屬投資公司”實際上只有兩組股東,第一組是亨特家族,第二組是沙特的王子和巨富。亨特兄弟通過許多華爾街經紀人完成購買指令,其中包括希爾森、貝奇等大型投資銀行。人們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巨額買盤,銀價很快從6美元上升到11美元,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誰在買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調查了交易記錄,發現大部分買單來自“國際金屬投資公司”,這家公司在百慕大群島註冊。經過更嚴密的調查,亨特家族浮出水面。很快,紐約和芝加哥的每一個交易商都知道亨特家族是“國際金屬投資公司”的後台老闆!
  
  有趣的是,當亨特家族正在操縱白銀的消息傳開之後,白銀價格反而繼續飛漲,許多小投機者湧進了市場。原因很簡單,既然亨特家族在為白銀“做莊”,那麼小投機者當然應該選擇“跟莊”,這樣雖然很危險,卻有機會大賺一筆。隨著投機者的不斷湧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後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乾脆突破40美元!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12倍左右,創下歷史新低。期貨市場已經完全失去了對白銀的控制。
  
  芝加哥和紐約的大型期貨交易商對亨特家族的壟斷行為感到十分擔心。 1979年年底,亨特家族操縱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的白銀期貨合約和芝加哥交易委員會69%的白銀期貨合約,總共掌握著1.2億盎司的現貨和5000萬盎司的期貨(這還不包括那些沙特阿拉伯投資者以個人名義持有的白銀)。當時全球白銀交易量也不過每年2000萬盎司左右,亨特家族已經切斷了白銀流通的渠道!亨特家族已經觸犯了眾怒,美國本土的大交易商已經站到了他們的對立面。 【期貨交易商通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淨空頭倉位,亨特家族推升白銀就損害了他們利益;所以,市場操縱不是最大罪惡,利益衝突才是根本! 】 
  
  與此同時,全世界的白銀生產廠商為此興奮不已,他們迅速開啟了尋找新銀礦的計劃,許多早已關閉的銀礦又重新開採。美國和歐洲的普通居民也對銀價上漲感到驚喜不已,他們翻箱倒櫃找出了祖傳的銀質茶器和裝飾品,凡是有白銀作為原材料的器物,都毫不猶豫地送去熔煉,製作成標準銀塊到市場上賣出。於是,市場上的白銀供給增加了,亨特家族壟斷白銀價格的努力受到了挑戰。雖然尼爾森-亨特竭力不斷買進,但他已經有點力不從心——無論亨特家族的財富多麼巨大,要與全世界為敵還是有些不自量力。  
  而此時亨特家族最大的敵人還沒有出手,這個敵人就是美國政府。美國政府掌握著大量的白銀,其中包括用做聯邦儲備的銀塊以及早年發行之後收回的銀幣,其總數可能有幾千萬盎司。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也持有大量白銀儲備,雖然任何一個中央銀行掌握的白銀都不可能超過亨特家族,但是只要它們聯合對市場進行干預,亨特家族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如今主要央行的聯合干預,恰恰是當代最大的市場操縱! 】 白銀市場的操縱——今天的大摩JPM與歷史上的亨特 
  
到了1980年1月,亨特家族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戰果——白銀價格上漲到48美元,並且在向50美元攀升;那些與亨特家族為敵的空頭交易商大多已經認賠出場,再也沒有人敢大規模賣空了。可是亨特家族也感到壓力沉重,因為白銀的價格太高了,亨特家族掌握的資本已經很難繼續拉升價格。為了維持對白銀市場的壟斷,尼爾森-亨特被迫向美國的幾家大銀行高息借貸,平均利息高達19%。華爾街的幾家投資銀行也大量貸款給亨特家族,使他們暫時能夠繼續玩操縱市場的遊戲。 【西方銀行為了能夠賺取貸款利潤,不惜發動了世界大戰,何況給予區區的市場操縱和恐怖分子提供資金呢】 
  
根據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在1979年冬天,亨特家族掌握的白銀期貨合約總價值已經高達30億美元;到了1980年1月,其總價值可能超過50億美元!亨特家族在1979年底到1980年初的2個多月之內,向美國各大銀行貸款數千萬美元,從華爾街經紀人那裡貸款2億多美元,幾乎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借款人。他們每月僅僅支付利息就要花費幾百萬美元,操縱白銀已經成為了一場燒錢的遊戲,甚至比戰爭還要燒錢。
  
  1980年1月21日,白銀漲到了它的歷史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在短短12個月裡,銀價上漲了8倍;從10年前算起,銀價上漲了25倍。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商品擁有如此漫長、如此駭人聽聞的大牛市! 【呵呵,在股市,3~5年翻30倍可不少見;不過一年翻8倍倒是罕見】 
  亨特家族和他們的沙特投資者現在成為了市場上唯一的大買家【又是沙特】。雖然花費了數億美元的自有資本,並且舉債超過2億美元,可是亨特家族仍然無法完全控制白銀。而且,亨特家族的投機週期太長了,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期貨投機商一般會在幾個​​月之內獲利了結,亨特家族卻花費了10年時間來囤積白銀,即使從1979年夏天算起,總攻時間也超過了半年。當大家逐漸冷靜下來的時候,莊家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為了製止操縱行為,紐約商品交易所規定任何客戶持有的白銀期貨合約淨頭寸不得超過500份(一份合約代表5000盎司);尼爾森-亨特對此規定嗤之以鼻,他一次就可以從市場上買進1200份合約,分別記錄在亨特家族成員和沙特王子們的賬戶上。 1980年1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估計亨特家族直接和間接持有的白銀超過2億盎司,這相當於芝加哥交易委員會全部合約(注意,不是白銀合約,而是全部商品合約)市值的70 %,或者紐約商品交易所全部合約市值的50%。如果再不採取行動,亨特家族肯定會把所有期貨交易商都帶進地獄。 【這下是真的危害和危險了】 
  
  首先行動的是芝加哥交易委員會,他們重新審查了白銀期貨合約條款,認為造成目前投機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保證金過低。經過嚴肅討論,芝加哥交易委員會決定將白銀合約保證金由10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這意味著亨特家族必須補充大量的資本。雖然亨特家族在白銀市場上已經巨額盈利,但那畢竟只是賬面盈利,而不是現金,所以他們不得不通過借貸的方式補充保證金。就在此時,剛剛上任的美聯儲主席沃爾克(格林斯潘的前任)為了遏制通貨膨脹,決定大幅度緊縮銀根,提高貸款的難度【耶倫可不敢這麼做,如今可以通過操縱CPI來解決】。亨特家族早已背負數億美元的巨額債務,現在要想繼續借貸,可以說是難上加難。從1980年1月開始的僅僅兩個月之內,亨特家族又從銀行家那裡借進了8000萬美元,相當於同期美國全國新增貸款的10%!  
  華爾街的經紀商們慌了手腳,因為如果白銀價格崩盤,亨特家族肯定會破產,而他們事先墊付的保證金遠遠無法抵消可能產生的損失,最後大部分損失將由經紀商承擔。僅僅貝奇公司(現在已經被保德信金融集團收購)一家,就以保證金和借款的方式,向亨特家族提供了2億多美元。如果這2億多美元無法收回,貝奇公司將立即陷入破產的噩運。另一家大經紀商——希爾森公司也感到十分害怕,甚至請求亨特家族把白銀期貨賬戶轉移到別的公司去,因為希爾森已經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風險了。
  
  亨特家族的沙特阿拉伯背景也成為了美國政府調查的重點。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懷疑沙特政府通過亨特家族控制白銀,於是決定加強對外國投資者的管理。亨特家族則大聲喊冤,聲稱自己沒有做任何非法的事情,美國政府只是看不得聰明人賺錢而已。  
  看到亨特家族堅持做莊,紐約商品交易所終於失去了耐心。在白銀價格達到50美元之後不久,紐約商品交易所頒布了一條臨時規定:從即日起,禁止建立新的白銀期貨合約,只允許舊合約的平倉【這聽起來很像去年中國股災時候在股指期貨市場的規定呀,至今很多人對此忿忿不平,沒想到是跟美國學來的呀】。這意味著亨特家族再也無法從期貨市場上買進任何白銀,而且白銀期貨合約的總數只會不斷減少,誰都無法通過大量買入或賣出來操縱價格。
  
  1980年3月25日,白銀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按照規定,亨特家族應該補繳大量的保證金。貝奇公司的高層主管打電話給尼爾森-亨特,要求他立即補繳保證金,並歸還1.35億美元的借款,否則將強行賣掉亨特家族的白銀期貨——這意味著華爾街已經拋棄了亨特家族。現在,擺在尼爾森-亨特面前的道路只剩下一條——出賣家族產業(尤其是利潤豐厚的油田)以籌集資金,歸還欠款。於是,尼爾森-亨特到處聯繫銀行家,希望以家族產業為擔保獲得抵押貸款。  
  可惜,這最後的努力還​​是失敗了,因為華爾街等不了這麼久。 1980年3月27日在期貨界被稱為“白銀星期四”。貝奇公司開始在市場上強行出售亨特家族的白銀期貨。其他華爾街經紀商紛紛跟進。白銀價格崩潰了,亨特家族也崩潰了。到這一天結束之前,亨特家族已經有850萬盎司白銀被迫出售,然而要彌補虧空卻還是遠遠不夠的。道理很簡單,亨特家族的大部分財產都被投入了白銀,越是拋出,白銀價格就越低,由此導致債務負擔更重,形成了惡性循環。僅僅幾天前還在高位運行的白銀期貨,在3月27日日中居然跌到了10美元的低點,而在交易結束前又回升到15美元。
  
  事實證明,3月27日交易結束前的反彈挽救了貝奇公司等華爾街經紀商,它們趁著反彈,拋出了一大批白銀合約,從而有效控制了損失。然而,除了欠經紀人保證金之外,亨特家族還向銀行和金屬交易商累計借貸8億到10億美元,亨特兄弟通過賣出手頭的原油、汽油等存貨,加上在市場上被拋出的白銀期貨,總價值大約是4億美元,但仍然無法清償借款。  
  亨特家族把整個家族產業賣掉都不可能立即還清債務,由此將導致一系列銀行破產,美國經濟也將受到嚴重打擊。形勢嚴峻,美聯儲和美國政府不得不緊急介入,但是這次的任務不再是打擊亨特家族,而是挽救亨特家族,從而挽救搖搖欲墜的美國銀行界。
  
  亨特兄弟去華盛頓求晤政府官員,試圖爭取財政部貸款給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此時,亨特兄弟手裡還有6300萬盎司白銀,如果一下子拋出,市場就會徹底崩潰。另外,美國的一些主要銀行,如果得不到財政部的幫助來償還貸款,也要面臨破產的危險。在權衡利弊之後,聯邦政府最終破天荒地撥出11億美元的長期貸​​款來拯救亨特家族及整個市場。 【“大到不能倒”就是好啊】 
   
二、案例總結及啟示
  
  在當時的環境下,亨特家族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萬千寵愛在一身”,集中了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亨特家族商業嗅覺異常靈敏,且具有超群的商業才能。
  亨特家族的發家史證明,亨特家族商業嗅覺異常靈敏。第一次世界大戰老亨特倒騰棉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看出石油開採業很有前途,於是組建了石油公司,也大獲成功,更驗證了他們具有非常卓越的戰略眼光和非凡的商業才能。
  
  (二)在操縱白銀案之前,亨特兄弟具有大豆投機的“成功”經驗。
  1974年和1975年,亨特兄弟開始大豆投機。在亨特兄弟的推動下大豆期貨開始暴漲,從一年前的5.15美元上漲到高峰時期的10.30美元,整整翻了一倍。在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ommodityFuturesTrADIngCommission,CFTC)決定對亨特兄弟提出起訴時,亨特兄弟已經偷偷地將大豆期貨全部賣出,僥倖逃脫了懲罰。這為日後的操縱白銀案樹立了“信心”,由此而產生的貪婪之心也成為操縱白銀案的萬惡之源。
  
  (三)亨特家族當時資金實力之雄厚鮮有人與之匹敵。
  眾所周知,亨特家族在上世紀的資金實力非常雄厚。亨特家族創建的普拉希德石油公司(PlacidOil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企業之一。到1957年,美國《財富》雜誌估計,亨特成為美國最富有的8個人之一。
  
  操縱白銀案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莊家操縱案。在操縱白銀案發生時,亨特家族具有極其豐富的商業經驗、期貨交易經驗、成功案例和強大的資金實力。他們洞察了白銀的供求關係,精於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聯動的各類交易手段,也擁有自身極其雄厚的資金實力、驚人的資金籌措能力和沙特王族這樣頂級的合作夥伴,整合這些強大的優勢來操縱白銀市場,他們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
  但就是這樣,他們仍然慘敗了!
  
  回過頭來分析一下,值得我們反思,從中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
  
  (一)貪婪之心是投機行為的萬惡之源。
  亨特兄弟自1970年代後期涉足期貨市場後,很快發現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賺錢比老老實實開採石油或開設酒店賺錢要容易的多,不過風險也大得多。但不勞而獲的貪婪之心使他們開始不斷增加籌碼,藐視法律和規則,在負債累累,白銀期貨價格攀升至50美元時也不願放手,最終使亨特家族付出了沉重代價。上世紀初全世界最偉大的投機客傑西.利物莫爾說過:“投機像山岳一樣古老。不管人類社會如何發展,人性中所有的貪婪,希望,恐懼,都會在金融投機這個遊戲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亙古不變。”
  企業經營賺取的穩健而持久的利潤,投機行為也許可以獲一時之利,但長此以往,“出來混,一定要還的”。如果貪婪之心沖昏企業家的頭腦,必然會付出超乎想像的慘痛代價。
  
  (二)妄圖與市場規律作對,必然導致失敗。
在操縱白銀案中我們看到,雄厚的資金實力、超群的商業經營能力、豐富的期貨交易經驗這些一般企業難以企及的優勢,即使都不可思議地在一定時間內匯總到了一個企業身上,也並沒有幫助亨特兄弟投機行為獲得成功。
  事實證明,人為地破壞供求關係,違背市場規律,與市場發展方向作對,必然會受到市場規律的懲罰,也必然會觸動各方利益,導致各方勢力的共同反對。一旦形成對立局面,寡不敵眾時,任何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都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
  
  (三)市場監管不斷完善,操縱市場只是一相情願。
  從該案例不難看出,CFTC的監管對該事件起到決定性的的作用【真的嗎,臭名昭著的狗屁CFTC早幹嘛去了?在操縱案早期是否也有利益或被賄賂呢?參見“”】。在美國政府、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世界各國交易商的一致打擊下,亨特家族損失慘重【教訓:千萬別跟賭場老闆作對! 】。由此可見,凡是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要想靠壟斷市場投機獲利,都會遭到政府的製裁。無視市場監管,無視法律和規則,必然引起政府的關注。政府一旦出手干預,任何強大的企業在政府的壓力下也顯得渺小而無力。
  
  (四)資金鍊是企業的生命線。
  從該案例可以看到,大額負債導致資金鍊的斷裂是亨特兄弟破產的直接原因。資金鍊是企業的生命線,一旦出現問題,不僅會導致債台高築,而且由此形成的巨額利息都會讓企業難以承受,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企業一旦無法收回投資,缺乏後續資金支持,就會將企業置於危險的境地。事實證明,資金鍊的斷裂會使一個如日中天的企業快速走向沒落,資金短缺是導致企業失敗的始作俑者。資金鍊就是企業的生命線,生死之門。
  
  1979-1980年的白銀危機是商品市場最後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操縱事件。囤積居奇從此成為了歷史名詞,監管者對期貨市場的控制更加嚴厲,企圖將操縱市場的行為被消滅在萌芽狀態。此後,金融衍生品取代了商品期貨,成為了操縱、投機和醜聞的最大舞台。 20世紀90年代的悲劇主角,例如巴林銀行、橙縣政府和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都是倒在了金融衍生品的舞台上。
  歸根結底,無論投機對像是農產品、貴金屬還是期權或結構化產品,只要有人投機,就必定有人失敗,並且有人破產。對於投機而言,有一句血淋淋的名言無數次獲得證實:“翻倍多少次,破產只需要一次”!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