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東京時間中午12時,日本軍民都奉命聚集到收音機旁列隊,以頌揚「萬世一系」的天皇為主題的國歌《君之代》首先響起。在「吾皇禦統傳千代,一直傳至千千代」的國歌播送完畢後,一個尖尖的男聲從收音機中傳來──這就是普通日本人首次聽到的被稱為「仙鶴之聲」的「禦音」。這個以「朕」自稱的人用文言體的形式廣播詔書內容,通篇又都迴避了「戰敗」「投降」字樣,只說「飭帝國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不過此刻的日本軍民大致也聽出來了,這是說本國已戰敗並向敵國屈服。軍民們頓時抽泣聲、號啕聲、以頭撲地的聲音隨處響起。後來,天皇裕仁這篇廣播詔書被日本人稱為「終戰詔書」,中國有些書籍將其稱為「宣布無條件投降」。確實,此刻日本天皇事實上表示了降服,不過同時又申明是以「維護國體」為前提。了解此情的人自然不禁會問:「這真是無條件投降嗎?投降後美國為什麼又不追究天皇裕仁的戰爭罪行呢?」
ADVERTISEMENT
美日秘密談判,「無條件投降」成為焦點。
日本自20世紀30年代發起侵華戰爭後,曾瘋狂不可一世,侵占半個中國後又在1940年9月同德國、義大利結盟形成軸心國,共同為禍世界,這也促使中蘇美英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1年12月7日,日本以偷襲珍珠港的方式對美國不宣而戰,被激怒的美國馬上對日宣戰,兩國以太平洋為戰場展開了全面交鋒。
當日本上層研究對美國開戰前,首相近衛文麿和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都感到信心不足,因為這時本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隻及美國的十分之一。不過多數軍政要人主張孤注一擲,以僥倖心理希望能突襲獲勝,然後逼迫美國講和。襲擊珍珠港成功的消息傳來,山本五十六面對於部下的歡呼慶賀卻一臉愁容,並嘆息說:「我們只是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在東京城內,為自己國家的偷襲成功而歡呼乃至沸騰時,兩個月前剛辭去首相一職的近衛文麿也在虎之門華族會館以黯淡的表情向身邊的人說:「真是幹了件愚蠢的事。這就註定日本必將戰敗!」
ADVERTISEMENT
果然,1942年夏天,美軍在中途島和瓜島擊敗日軍扭轉了太平洋戰局,同年年末,蘇軍在史達林格勒反攻包圍德軍精銳而扭轉了歐洲戰局,法西斯軸心國至此明顯敗局已定,是允許德、日、意三國求和還是將其法西斯政權徹底消滅,便成為擺在盟國面前的新問題。
飽嘗最邪惡的法西斯野蠻進攻的各國在面對戰爭勝利的前景時,都感到對德國、日本這樣侵略策源地必須徹底剷除,不能與之談條件媾和,以免讓其得到喘息後捲土重來。 1943年1月,羅斯福來到北非療養勝地卡薩布蘭卡同邱吉爾、戴高樂會談,正式宣布「德國、日本和義大利須無條件投降,這才意味著能保障未來世界的和平」。同年11月,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上也同意了這一要求,蔣介石也在開羅會議上贊同美英的要求。按照反法西斯「四強」共同達成的意見,在義大利已經投降後,德國、日本想議和之路也被堵死,只有放下武器,接受剷除戰爭機器、懲辦戰犯和消除侵略土壤的處置。
面對盟國無條件投降的要求,希特勒決心頑固到底,德國軍官團的部分人便想將他暗殺以達成媾和,結果因「七二〇」爆炸失敗導致了納粹血洗了求和派。 1945年5月德國投降時,首都柏林已被蘇軍攻陷,元首兼頭號戰犯希特勒自殺,國土絕大部分還被盟國佔領,繼任領導人鄧尼茨的司令部所在地守軍也向英軍投降,真是徹底的「無條件」。
日本上層在1942年中途島海戰大敗後,就已經感到打敗美國沒有可能,於是努力尋求講和,美國卻不加理睬。 1943年以後,以天皇為首的日本上層知道軍事上敗局已定,一面要求部屬以「玉碎」的瘋狂儘量給盟軍多造成傷亡,另一面也積極尋求進行秘密談判。美國為減少損失並摸清對手的底細,派出杜勒斯為首的談判代表到中立國瑞士,同日本代表藤村義良海軍中佐經常在昏暗的酒店角落或無人的樹林間密談媾和條件,日方密使則直接向天皇的弟弟高松宮匯報,再由他告知皇兄。 1945年春天,儘管日本的本土還未攻入盟軍一兵一卒,前首相近衛文麿等人鑒於德國的例子,向天皇建議應儘快犧牲軍部一班人來結束戰爭,以保存元氣。天皇又要求設法讓還未參加對日作戰的蘇聯出來調停,並說明「無條件投降為實現和平的唯一障礙」,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可以有條件投降。
羅斯福總統此前比較傾向於剷除日本「官軍財抱合」的侵略勢力,不贊成採取通融。 1945年4月他突然去世,以副國務卿、原駐日大使格魯為首的「日本幫」(一批官員)馬上積極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財團為美國服務,繼任總統杜魯門則稱讚格魯的觀點是「真知灼見」。此時,歐洲戰爭結束已事實形成兩個陣營,美國從未來控制亞太的戰略需求出發,便想適當保留日本的力量以對抗蘇聯。
德國投降次日,即1945年5月9日,在海軍省軍令部就職的「御弟」高松宮大佐將瑞士秘密使團藤村義良海軍中佐的來電報告皇兄,說美國態度已有鬆動。當時,日美駐瑞士的代表,藤村義良說明最大障礙是「無條件投降」,美國戰略情報局駐歐洲負責人杜勒斯則表示在「無條件投降」的名義下,可以保留天皇制。
接到美國提出的有鬆動態度的投降條件,日本新任首相鈴木貫大郎等人的態度是傾向於接受,天皇卻仍寄希望於蘇聯出面調停,想去掉「投降」字樣改為「體面和平」 。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公開發表了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裡面沒有談到天皇制的問題。據戰後美方當事者回憶,杜魯門曾提議在《公告》中寫上可「保留天皇制」的字句,只是因他人認為這是示弱而放棄。此時日本最高層對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雖在報紙上發表了公告的刪節本,卻聲稱不予答覆。據後來有人考證,日本政府所講的「不予答覆」帶有日後再考慮的意思,可是在外務省官員用英文表述時翻譯成了「不予理睬」的意思,這又激怒了美國最高層。
美國總統及其身邊的高官認為,日本已到了垂死的地步,對已經留有寬大餘地的《波茨坦公告》還聲稱「不予理睬」,這完全是傲慢的拒絕。 7月中旬,美國又成功試驗了原子彈,而且有兩枚是可以使用的,同時知道蘇聯馬上要參戰,便決定儘快使用核武器,不僅可以打擊日本也要向蘇聯顯示自己的超強實力。
1945年8月6日,美軍向廣島投擲了第一枚原子彈。這時日本天皇和首相還因等待蘇聯對調停「體面」和平做出的答覆,仍然未做出反應。 8月9日上午,蘇聯對日宣戰的消息傳到東京,日本當局最後的希望破滅,在當夜召開的御前會議上,天皇否決了陸軍方面要求繼續作戰的要求,於10日清晨做出「聖斷」,決定向盟國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不過卻在最後加上一項要求──「附以一項諒解:上述宣言並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損天皇陛下為至高統治者之皇權」 。
日本的態度很明確,投降的前提是「不改變天皇統治大權」,這其實正是美國方面在5月間傳達的條件。戰後,日本進步史學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戰爭責任》一書中曾這樣概括說:「日本投降實際上是以天皇為首的上層在人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同美國進行的一場交易。」此話一語中的!
既然是「交易」,自然要討價還價,就不會是「無條件」。看一下美國同日本秘密談判的過程也會知道,投降的條件就在於保留天皇制。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