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媽媽懂護理,平常在廟裏幫忙量血壓兼解籤詩。丈夫留給她的財產,她用來提供清寒子弟學費、偏鄉發放白米、孤單老人送餐……。子女過年過節給她的紅包也被捐出,子女抱怨時她卻回答:「鄉下可憐的人很多吔!」
林媽媽大眼睛、高鼻子、白皮膚,年輕時是羅東的美女,年紀大了,更顯尊貴而高雅。羅東鎮上人多認識她,常有人說她像觀世音菩薩。
林媽媽喜歡烹飪,喜歡編織,喜歡旅遊。經常單身參加旅遊團,她的腳力很好,走路的行程她往往第一個抵達。
85歲時,林媽媽走路會喘,醫師診斷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肥大,建議縮小活動範圍以及活動尺度。林媽媽在醫師面前乖乖允諾,離開診間樓梯照爬,運動照作。媳婦看她喘得很辛苦,替她找了一部電動輪椅,林媽媽氣得幾天不跟媳婦說話。她認為,被認識的人看到她坐輪椅沒面子,而且腳沒問題,為什麼要坐輪椅?
不坐輪椅的林媽媽,喘得很厲害,呼吸聲大到搭電梯時,全電梯的人都能聽見。多走幾步路心臟會痛,路程較長時她會搭計程車,短程依然自己慢慢走,照常過她的日子。直到九十歲的一個清晨,在睡夢中安詳往生。
台北的林媽媽日據時代大學畢業,擅長建築與投資,執行力很強。
林媽媽的家族有失智傾向,開始的症狀是懷疑別人偷東西,接著記不住事情,到後來無法自理生活。林媽媽努力預防失智,從年輕就養成按照時鐘生活的習慣。
她了解運動、飲食、學習及用腦可以預防失智。原本打高爾夫球的她,六十五歲才學游泳,每天運動。持續學習;學過英文,日文俳句,美術史等等。她也努力用腦,每天晚上記帳,訓練回想。
林媽媽60歲發現自己不是在找鑰匙,就是在找珠寶。她重新整理住家,必需品放在明顯的固定位置,貴重物品存保管箱,房間及抽屜不上鎖,衣服皮包鞋子減到最少,過著簡單的生活。她70歲開始容易忘記,買了漂亮的義大利皮包,整天斜背在身上,皮包內放了記事簿,裏面密密麻麻寫了一堆資料。與人約會的時間用紅筆圈起來;待辦事項用大字書寫;連買東西的價錢都有紀錄。
77歲丈夫過世,氣喘經常發作。腦筋明顯變差,她可能博覽群書,加上見多識廣,沒人察覺異樣。80歲時,我陪她去日本旅遊,她矯正導遊的日本歷史。同團中年輕太太問她怎麼管丈夫,她回答先管好自己。智慧的談話,同團的人個個讚服。
那時候的她,其實已經失智,住在旅館的一個晚上,我醒來發現她不在床上,四處找尋,她居然坐在樓梯間,抱怨著好累。
旅遊回來一個月後的某個早晨,林媽媽吃完早餐,梳妝完畢,從座椅上摔下來,漂漂亮亮的與世長辭。
我自己是典型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書呆子,小學就惡補,遇事不知變通。即將步入「老年」卻不知道自己能作什麼與該作什麼。文章裏面羅東的林媽媽是我的婆婆;台北的林媽媽是我的母親。最近追述她們的一生,恍然大悟,二位母親沒有偉大的理論,但是不坐輪椅,拒絕失智,不就是最棒的抗衰老宣言嗎。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