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的是新加坡軍火越過船舷,卸到港上.
這在目前的大背景下,顯得非常詭異.
特朗普聲明上臺後就立即廢除TPP,令極力推行TPP的新加坡大失所望;中國開始承建瓜達爾港和麻六甲港口;新加坡在中國與南海部分國家化解衝突後,批評中國撕裂東盟;香港出現港獨議員和學生.臺灣蔡英文日益鷹派.
如果是船運方失誤,新聞會質疑船運的專業性;如果是新加坡蓄意而為,則目的性表現險惡;那如果是大陸方所為,也就是北京對新加坡的怒火已經無法掩飾.
我個人的觀察,李顯龍及這一代新加坡執政團隊很顯然缺乏李光耀的高超手腕,外交水準相差甚遠.
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以外貿、航運港口、金融立國,四下裡是對中國輸出革命極度恐懼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因而依附英美,並與中國劃清界限。 這一點,李光耀在與鄧小平會談時,直言不諱的告知,其坦率和真實的處境,贏得鄧公尊重,並在一夜之間結束東南亞輸出革命勢力的支援。
李光耀也在政體上與英美髮生衝突,但堅持法律體系下的纏鬥。 他認定新加坡無法運行民主體系,會帶來民粹和社會混亂-----實際上四十年後的柬埔寨和緬甸實行民主後,放縱工會和民粹的方式,立即對這兩個充滿希望的國家帶來嚴重阻礙,難以說其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 李光耀維持與英美的地緣關係,邀請美軍來到新加坡港,又與英美的能源資本結合,在新加坡做化工產業,其政治和經濟利益的結合,以及溫和管制民主體系的做法,贏得了英美的諒解。 美國輸出民主的重要原因是要把各國拉入自己的體系,新加坡能夠做到這點,民主輸出就不再是最重要的議題。
同時李光耀為了防範身邊的潛在威脅,成立了與國家大小不相乘的龐大軍事武裝。 由於國土狹小,其與臺灣一直保持軍事演習的合作。
在意識到中國崛起的趨勢不可避免時,李光耀的前瞻眼光使得新加坡迅速與中國走進,但在很晚的1990年才與中國建交,這又體現了李光耀驚人的政治智慧,因為當時中國面臨歐美社會的制裁。 這迅速取得了中國的好感,並進而欣賞新加坡的政體。 蘇州不僅建立新加坡園區,學習如何成立工業區,同時大量的中國官員走向新加坡深造,這給新加坡帶來了龐大的中國本土親新加坡派。
直到現在中國還試圖學習新加坡的淡馬錫國家資本管理體系。
然而在近些年,新加坡日益顯露與中國敵對的行為模式,是的,敵對。 這種行為模式明顯偏離了李光耀的平衡策略。
如果說前十數年前,新加坡競得瓜達爾港廢止進程,是暗地裡阻撓中國的國際運輸繞過新加坡,這是一種防範。 而中國很有可能在新加坡的影響下,延遲了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大規模開拓。
那麼,現在新加坡的動機則可能出在新的宏觀經濟研究視角之下。
新加坡,包括臺灣地區,都認為中國經濟正在走向沒落,而印度正在崛起,拷貝過去中國三十年的發展路徑;而奧巴馬極力推行的TPP有助於東盟崛起,並將新加坡融入環太平洋經濟圈,且處在印度洋經濟區與太平洋經濟區的聯結點,則新加坡可以保有現有的發展模式。
因此新加坡不是被動的接受這點,而是積極的推動,並不惜站在一個中國的敵對方。
新加坡希望以此強化與美國新的全球戰略聯結,並成為同盟。
這迅速的遠離了李光耀當年的平衡策略。 李光耀從來沒有想過要明顯的偏向一個大國,成為另一個大國的敵人,他深知小國玩大國遊戲,如同宋襄公稱霸,會走向危險的格局。
也正因為此,中國政府儘管後來已經意識到李光耀當年對中國造成的損害,還是在其去世時表達了敬意。
但李顯龍和他的治國團隊沒有意識到這點。 他們對國際政經的判斷也失策了,沒有預料到世界逆全球化的變化,英美歐洲大陸都湧現了反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的思潮,反而是中國在極力推廣全球化。
TPP本身已經是逆全球化的區域貿易合作協定,卻仍舊遭遇了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的反對。 美國民粹主義的崛起,在於貧富差距和大規模勞工失去原有工作崗位,其對TPP框架下,向新興市場完全敞開門戶的國際貿易協定,有極其強烈的憤怒。 這一點,甚至希拉蕊在競選時,都明確表示反對TPP。
而新加坡沒有看到這點。
在中國與美國因南海爭端,人民幣經濟區試圖借助于一代一路和泛亞鐵路出海時,新加坡義無反顧的站在了反對立場,並予以攪局。 結果在美日和新加坡攪局的情況下,泛亞鐵路和一代一路計畫在中南半島幾乎癱瘓。
特朗普聲明結束TPP計畫後,新加坡大失所望,但它的執政團隊仍舊在走向與中國對抗。
這非常令人費解。
我很尊重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他符合我心目中的開明獨裁,對族群利益和國家的前行,展現了偉大的才華,以其家國天下的胸懷和對英美法系的理解,對現代經濟發展的深刻領悟,對國家地緣政治博弈的把握,讓一個小國家成為了富強的區域精華,並讓國民生活走向富足和平衡,沒有看到出現貧富差距過大。
當然我要聲明,我贊同一個國家實行民主憲政體系,權力制衡,防範權貴和寡頭佔據所有資源。 但精細的社會科學告訴我們政體設置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並不是隨意的照抄歐美輸出的民主制度,尤其是原本起家于黑社會和極左的工會運動,就能成功。 亞非拉各個初級民主國家,甚至把工會運動和勞工法當作了民主本質,導致其國家經濟發展停滯,國內治理一片混亂,這非常荒謬。
回到新加坡的話題。 中國的經濟結構性改革遭遇了停滯,仍在依賴投資和寬鬆刺激,但並不意味著升級換代的趨勢會終止,無論如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美國的確擁有第一層次的先進生產力,印度也正在莫迪改革下試圖取代中國基礎製造業的地位。 新加坡想要聯結太平洋和印度洋經濟圈的意圖可以理解,但採取敵對中國的方式,卻令人費解。
香港事件如果是新加坡蓄意挑起爭端,捲入臺灣和香港本土的獨立意識,製造兩岸三地混亂,如果這是真的,這是非常荒唐的地緣策略。 中國經濟區陷入混亂,並不符合新加坡的利益。
我們且看看這一事件如何演變。
更多深度分析,請參閱微信公眾號OAKVALLEYTHINKTANK 右下角可以進入手機端官網ott.ac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