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老何新浪微博問答:談王陽明

何老,您好!最近看了您的一篇舊文《論佛學認識論》,其中有一句“法相宗認為萬法心造,心外無獨立之境,故稱唯識宗——相當於哲學中之絕對唯心論”讓我聯想到了明代心學大哲王陽明所提的心外無物。請教何老,對陽明心學怎麼看,對王陽明本人怎麼看?

何新老傢伙 回答:

王陽明是個了不起的人。
做人不可無文化,但是不能做文人。
中國文人出自周秦的文吏,追求的都是功名利祿,是工具。百無一用是文人。自古文人齷齪,文人可鄙。
王陽明一生行跡光明磊落,是個有個性的學者,不是文人而是一條好漢。
王陽明的學說是心學,他提出“致良知”學說。所謂良知,他看作人的根性,來自宇宙本體之天道,有一點接近於康德所謂先驗理性和黑格爾的絕對理性,也是以心智為本體的絕對唯心論。
孔子死後,儒分為八,到漢唐以下影響大的則只有兩家。一派是子夏、荀子的儒法家,即漢代的今文派經學,研究治國的政法之術及製度改革。另一派是子思、孟子即思孟學派,後來影響古文學派,側重鼓吹禮制倫理,以及所謂心術。唐宋以後得志的主要是後者,於是而有宋明理學。
但是宋明理學也分兩派,一為朱熹的主觀學派,是臭名昭彰的偽道學,大力鼓吹封建倫理體係而扼殺人性和個性。五四以後所批判的邪惡禮教實際大源出於朱熹。朱熹本人就是一個假道學的偽君子,人格十分卑劣。
當時反對朱熹的是二陸兄弟的另一個理學學派,主張客觀唯心論。王陽明繼承發展了這一派。他倡導致良知的心學,追求個性的自我提升,反映了一種人格意識的覺醒和啟蒙,具有反禮教反封建倫理的意義。王陽明的學說在近代啟蒙時代風靡日本,影響了明治維新。在明末也曾影響李贄、徐渭等具有叛逆性的人物,具有追求個性解放的啟蒙意義。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