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救10000個國企也救不了東北?

“我再也懶得回去和那幫'狗'打交道了。”
這是我一個東北朋友最近和我反复提及的一句話。一年前,他從北京辭職回到遼寧創業,具體哪個城市就不說了,一年過去了,他如今又回到北京,在大望路上班。
在我鍥而不捨的追問下,我才明白。
他口中的“狗”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泛指,泛指一切吹牛皮不干活,光喝酒不辦事,泛指一切不作為的官僚主義作風,泛指一切低效率沒誠信的合作方。
他和我說,他的噩夢從註冊公司的那一天就開始了。他沒想到只是註冊一個公司,為什麼在東北就那麼難?
別人勸他:還是找找認識人吧!當初他是不聽的,如今他和我說:“在那個地界,你甭管幹啥,都得找人,不找人根本辦不成事兒”。

除了行政效率底下,令他難以忍受的還是創業環境的惡劣:首先他的企業根本貸不到錢,這直接夭折了他開分店的計劃,而員工們三天兩頭請假就不說了,幾個90後全都無心打工,要么是在準備考公務員,要么家裡正籌錢找人進國企。
除此之外,人情往來和親戚朋友不斷想進他公司掛個管理崗的事情就更多了,他的一個大伯為此還跟他家鬧掰了,因為那老頭想讓自己兒子去他的公司“隨便管幾個人,開個幾千塊錢就行了”,理由是“咱們自己家人,肯定比外人實在。”我這位朋友沒同意,他的理由堅定而實在:“那傻蛋除了喝酒就知道吹牛逼,還當經理,給他個總理當得了?”
當然,導致他東北創業繼續失敗的致命原因,是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他覺得“似乎每個人都不敢花錢,周圍基本看不到什麼衝動型消費,城市中核心消費人群越來越少,像做我這種生意的,主流客戶都是年輕人,可你看,這個城市哪裡還有年輕人啊?”
我問他,你覺得東北的經濟什麼時候才能好起來?
他長嘆了一口氣,罵了一句:我看就這樣了,10年之內沒戲。
2
當我暗戀的女人都已經換了七茬,東北的經濟卻依然沒有起色。
東三省越來越像個前朝貴族,聊以慰藉的只能是曾經過往的輝煌與殷實,而在現實的窘境裡卻漸漸淪為了共和國的備胎。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東北的經濟陷入了疲軟。最近這幾年,從《華爾街日報》到《經濟學人》再到英國的《金融時報》,資本主義媒體寫了一篇又一篇的關於中國東北經濟萎靡的觀察評論文章,為遠在千里之外的黑土地操碎了心。最近的一篇來自於《紐約時報》,他們將視角對準了掙扎在東北的底層民眾,文章的標題是:中國東北工人在絕境中尋找希望。
我們根本不用深入東北調研,光是報表上冷冰冰的數字就足夠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從宏觀層面來看,2015年,東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國墊底,遼黑吉三省分別是全國倒數第一、第三和第四,更嚴重的是,壞消息並沒有轉好的跡象:在2016年第一季度中,遼寧省GDP出現負增長,這不僅是全國唯一,也堪稱遼寧本省的史無前例,繼續穩坐全國倒數第一的“ 老虎凳”。
你說,就像是平均工資一樣,光看GDP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也不能代表東北經濟就真的不好,我怎麼看見滿大街都是穿貂兒的人?
要我說,你別傻了,大家都是中國人,咱們的套路從來都是努力地用在面子上,如今連面子上最重要的數據,關係到烏紗帽的GDP都找補不上了,真實的經濟現狀還不一定多慘淡呢,尤其是對於廣大的私營企業而言。
連被譽為東北之星的大連,2016年GDP增​​長只有可憐的5.8%。人民的錢袋子乾癟了,地方政府也不好過,畢竟,政府並不創造財富,東三省數以百萬的公務員都需要納稅人來養活。
低迷的經濟讓地方政府實在地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以本溪為例,2014年本溪市財政收入為140億元,到了2015年,財政收入僅為54億,用媒體所形容的“斷崖式暴跌”這個詞毫不過分,暴跌高達59%。可以說,如果不靠中央的輸血,這個城市的財政已然完全癱瘓了,因為這點錢,恐怕連給本溪市公務員發工資都不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東北經濟的斷崖式下跌之所以令人心痛,是因為東三省曾經是那麼富饒和傲嬌。49年那會,東北是當之無愧的“雞頭”,傲然於東半球的雄雞版圖之上:拿工業產值來說話,在1945年,也就是日本投降那一年,東三省在全中國工業總產值中佔比高達85%。這個數據還是把台灣加進去的(台灣佔10%),剩下的什麼北上廣深南京重慶,在東北面前都是一群渣渣,因為除了東北和台灣,整個中國的所有其他剩餘地方的工業產值加起來也只有可憐的5%,這是什麼概念?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就是當年東北的真實寫照,那時,東北是毫無爭議的亞洲中心,工業規模雄踞亞洲第一。當北京人還習慣於拎著夜壺早起倒尿的年代,長春已經是全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抽水馬桶的城市了,不僅如此,長春還是亞洲第一個全面普及管道煤氣,第一個實現主幹道電線入地的城市,以至於當年毛澤東一度想將首都定在長春。
得東北者得天下,解放前的東北就是如此的富饒和性感。從當年傲嬌的“共和國長子”到如今東三省經濟全面滑落淪為“棄子”,東北經濟的萎靡實在令人唏噓。
3
所以,請問,到底是哪個癟犢子讓東北經濟懵了圈呢?
十多年前,在國家剛剛提出宏偉的“振興東北”計劃的時候,有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一個遊子對東北的反思:振興東北先震東北人》,這篇文章讓很多東北人心裡不舒服,在文章下面破口大罵。然而文章的的確確是一個東北人寫的,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文章中這名東北人將自己的父老鄉親著實損的夠嗆,在他的筆下:東北人好面子,愛攀比,喜歡拉關係,不講誠信,不守規則,懶惰吹牛,東北實在是一個沒有熟人就辦不成事兒的一個地盤。
我不想給任何一個群體按上一個標籤。坦白講,我不相信東北人全都有上面那些臭毛病。但從另一個層面而言,東北人浮於事的情況的確比其他地區嚴重。
無論是上學、就醫、就業還是辦企業,大家想的不是怎麼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下意識的反應都是“找人”,有關係就有一切,沒關係就寸步難行。這不是我信口胡謅,也不是我聽了幾個朋友的抱怨就在這里以偏概全,我們依然拿數據說話:
根據社科院的數據統計,在東北開辦企業所需要的程序是全國最繁瑣和漫長的,拿登記物權的流程來講,上海只需要4個步驟即可,而東北步驟最少的城市是瀋陽,需要多少步呢?12個步驟,也就是說東北最快的城市也比上海慢了整整3倍!在東北你打一個商業糾紛的官司,平均需要363天,差兩天剛好一年哦親!
辦事效率和行政效率如此之低,國企當然習慣了,但效率是民企的生命,有那個企業受得了一個破證件要翻來覆去的辦一個月乃至更久呢?
東北惡劣的營商環境還表現在中小微企業獲得資本扶持的難度:
根據《中國股權投資市場2015全年回顧與展望》,在天使投資市場已披露的投資案例中,東北地區共獲得4起投資,投資金額加起來僅為700萬人民幣。這點錢還不如北京隨便一個賣肉夾饃或煎餅果子的創業團隊獲得的A輪融資多,從這個層面而言,東北已然被“天使”拋棄。
這事兒其實非常嚴重,我個人覺得比東北暫時性的GDP下滑還嚴重,因為天使投資對東北的“愛答不理”,顯示了在資本層面對東北的未來沒有信心,而對於經濟而言,信心往往比黃金還重要!這是資本層對東北信心的寒冬,也就是資本已經認定東北不是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了。
即便有很多人“酒杯端起稱兄道弟,酒醒之後去你媽的”,但在東北,大家依然喜歡拉關係,走後門,因為很多事情“沒人你就辦不了”。
造成行政效率慢,營商環境差以及全民愛拉關係的思維方式,其實通通屬於計劃經濟和國企思維下的遺毒。東北人在計劃經濟和國企思維的籠罩下,生活的過久了。國企、央企等公有製經濟沿用的是典型的用官僚等級制度,這種制度一旦佔據主導地位,就會令民眾產生崇拜權利且懶惰的德行,而且瞧不起個體戶等私營經濟體,總覺得那“不是正經工作”。
4
除了東北,東北人無處不在。人才外流似乎是東北經濟發展最嚴重的掣肘之一,然而這只是表象而已。在黑龍江省三亞市的揶揄背後,我們更應該探究的是,東北人為何一門心思的往外跑?
事實上,就像當年全國人都往東北湧造就“闖關東”的盛況一樣,決定人才流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經濟發展,如果家鄉能賺到錢,沒有人願意拋家棄子跑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謀生存。
根據最近的人口普查數據,東三省累計人口流出超過400萬,而且重要的是這400萬都是鮮活的年輕人。一方面是年輕人的大量出走,一方面是出生率的繼續低迷,東北的人口結構正加速老齡化,東北已經“未富先老”。
實際上,人才外流的深層原因是東北的經濟結構實在太單一了,單一到所有東北人至今還陷在“計劃經濟”中吃國企大鍋飯的時代。數一數東北有多少國企吧,而這種國有體制對私營經濟的活力擠占是強大而粗暴的,可以這麼說,東北的年輕人如果不設法找人去某一個國企工作,簡直就找不到“好工作”。
計劃經濟無疑會扭曲資源配置,市場經濟的道理是:市場才是配置資源的最有效的手段。顯然,如今的東北依然靠的是僵化保守的國企範兒——而國企簡直就是低效、腐敗和虧損的代名詞。
2003年前後,“振興東北”的計劃提出來,國家投入萬億級別的巨額資金豪擲東三省,當然依然是無私地給了自己的“親兒子”國企央企們,本來奄奄一息的國企們,靠著國家的輸血又開始了胡吃海塞,領導們一個個都腦滿腸肥,但企業卻繼續連年虧損。畢竟,一個行將就木的人,光靠輸血是活不下去的。
現在,整個中國的經濟都面臨著壓力,中央有心無力,再也拿不出來當年那種規模的資金來添補東三省的“窟窿”了,失去輸血的東北經濟,2015年一下子“斷崖”了。
有企業吸血、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等諸多問題,東北當然也意識到了,然而東北的國企改革,起步晚,質量低,效果差,改來改去,不僅沒回歸到市場經濟,反而一堆國企合併到央企裡面,越改越看不清出路。
我不太同意《振興東北先振興東北人》那篇文章的觀點,人性固然多變,也有懶惰的一面,東北的懶人不比別處更少,但也不比別處更多。
不是東北人愛拉關係好高騖遠,而是在東北的地界往往沒人你就真的辦不成事兒;不是東北人假義氣不講誠信,而是計劃經濟造就的官僚化體制只認權利不認產權和契約精神,你產品質量再牛,沒人的話還是進不了國企採購的名單;不是東北人懶惰,而是都在國企中,大家幹多幹少都一樣,畢竟勞動模範獎章又不能當飯吃;不是東北人不熱愛自己的家鄉,而是家鄉除了國企和公務員,實在沒什麼工作崗位,在東北,進不了國企簡直就等同於失業,專家天天呼籲那些家裡沒關係沒後門的大學畢業生留在東北,你讓他們留在東北幹什麼?都去做直播嗎?
所以,從曾經的亞洲中心到如今的全國倒數,你現在知道,是誰造就了東北經濟如此不堪的局面了嗎?
塗脂抹粉做表面文章救不了東北,現在東北需要刮骨療毒的勇氣。
如何振興東北,網易曾經做過一個很好的專題,不如我就用這個專題的名字結尾吧:
救10000個國企也救不了東北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