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1日 星期三

白人起源東方論興起

韓國學者:中國新疆才是西方白種人及其語言的起源地  
一些現代學者最新的研究顯示,吐火羅語有7000到5000年的歷史,而其他印歐語系全部沒有這個時間早。如果把梵語、古波斯語、希臘語和拉丁語這些看作兄弟關係,那麼吐火羅語就是它們的堂叔,而古印歐語這個家族分為黑海與中國新疆這兩支,其中中國新疆這一支是最早的。據此,金在吉分析,這個家族最初的聚居地在哪一邊呢?如果是在中國新疆這邊,那麼顯然高度有利於他關於印歐人起源的假定;如果相反,那麼就不利於他的假定。
  
金在吉炮轟當前許多中國學者媚俗跟风西方人,西方學者認為吐火羅人是從西邊進入中國的,許多中國學者更是鄭重其事地把中國文明西來的重任安在吐火羅人身上。因為雅利安人進入印度的時間是公元前1500年(屬於第一拔),而吐火羅人外遷是公元前2000年(屬於第二拔),金在吉由此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第一批外遷的吐火羅人,在平坦的歐亞大草原上,不向南、西、北任何一個方向分散,大家抱團向東挑最難走的一條路,進入中國新疆。而第二拔外遷的印歐人呢,他們向南進入伊朗、印度;向西南進入希臘、意大利;向西到達不列顛;向北到達俄羅斯,惟獨就沒有向東的。  
兩者對比,第一次外遷的路線選擇不是讓人很難理解。金在吉發現它們是完全矛盾的,而當他把兩次外遷時間次序反過來,把古印歐語的家鄉和起源地放在中國的新疆,事情變得順暢多了:第一拔外遷的印歐人最早於5000年前從新疆到達中亞,在歐亞草原上待了1500千年;3500年前向南、西、北分散。  
最終,金在吉認為,中國新疆是西方白種人及其語言的起源地。他說,歐洲人應該摒棄成見和自大,拋棄所謂印歐人及其語言起源於歐洲土耳其的神話,來中國新疆認祖歸宗,承認這一歷史事實。
月氏人是中國古代白人的代表,最早生活在山西西部 
作者:早茶香 
關於人種的起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比較被人們熟知的是,人類大約200萬年前遠古人類走出非洲的觀點,這在科學界沒有太多爭議。但現在一些學者認為10萬-15萬年前的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爭議還很大,遠沒有形成定論。很不幸的是,因為年代的久遠,類似於此的說法,現在越來越沒人信了。  
就目前已知的史料,在匈奴人之前,佔據中國北方草原的是月氏人,其種族被說得如此五花八門,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有一部分白人。《史記·大宛列傳》中說:“行國也,隨畜遷徙,與匈奴同俗。”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月氏“被服飲食言語略與羌同”,所以他們很可能是漢藏語系,風俗與古羌族,匈奴類似。林幹的《匈奴史》中考證,月氏人與烏孫也有相似之處。王國維根據《穆天子傳》記載,認為月氏人是秦漢時從雁門(今山西境內)西遷到河西來的。  
月氏人因為被匈奴人擊敗,“乃遠去,過大宛,西擊大夏而臣之”。翦伯讚則認為他們是夏族的一個原始民族,是古羌族的一支,最早住在黃河中游鄂爾多斯一帶。在史前時期,一支東徙中原,一部殘留原處,一支西徙甘肅,還有一部分西徙到塔里木盆地。其春秋時叫“禺知”,秦漢時叫月氏。是在公元前二世紀被匈奴擊敗,被迫西遷的。  
這些記述都在告訴人們,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白人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雖然,我們還不能確定其起源於哪裡,但卻無法否定其西遷之事實。而這不是傳說,是歷史。
吐火羅語是個誤稱,被“方言”解構得非常混亂  
吐火羅人,我們今天一些給對此給出的答案是:上古稱為月氏,是原始印歐人的一支,發源於烏拉爾山和南西伯利亞,南下進入塔里木盆地,最東到達河西走廊。漢代時期,月氏人被匈奴人擊敗而西遷,征服了巴克特里亞以及恒河流域,建立了貴霜王朝。但是,這種“答案”就像韓國學者金在吉所說的那樣多少有些矛盾,“當把他們兩次外遷時間次序反過來,把古印歐語的家鄉和起源地放在中國的新疆,事情變得順暢多了”,至少其第一拔“外遷”時間不會比第二拔晚。  
因為這個,吐火羅語是不是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就很值得人們懷疑了。  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了吐火羅語的殘卷。後經考釋,此語言有東西兩種方言,習稱吐火羅A(焉耆語)、吐火羅B(龜茲語)。一些懂得古象雄語的人對吐火羅語進行過認真細緻的對比,其中包括佛學院教授西饒嘉措等,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象雄語和吐火羅語的很多字母,無論從字形還是讀音方面都是一致的,極有可能吐火羅語就是古象雄語。但讓人遺憾的是,這種說法後看被稱為“謠傳”。  
美國學者韓森在《絲綢之路新史》中說:“吐火羅語是個誤稱。沒有現存證據顯示阿富汗吐火羅斯坦地區人操庫車文書中的那種'吐火羅語'。儘管西格和西格靈把Twghry語和阿富汗的吐火羅人聯繫在一起是錯誤的,但'吐火羅語'這個名字卻一直沿用至今。”(《龜茲:諸路語言之門》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絲綢之路新史》91P,張湛譯)事實上,在近年的研究裡,吐火羅語在天山南北的分佈情況被劃分成了這樣5種方言:  
1.西部方言,或稱B方言,流行於庫車——古代龜茲王國。  
2.中部方言,流行於焉耆——古代焉耆王國。  
3.東部方言,或稱A方言,流行於吐魯番——古代車師王國。  
4.月氏方言,流行於哈密北部巴里坤草原——古代月氏部落。  
5.樓蘭方言,流行於塔里木盆地東部——古代樓蘭王國。  
在這裡,人們不難看出吐火羅語這種語言讓“方言”解構得有些混亂,而若依韓森的說法這可能就是一個錯誤的混亂。這種錯誤的混亂和被分出的“A”與“B”,可能導致一種說法更加清晰地成立,即所謂的'吐火羅語'根本就不是一種語言。  
在絲綢之路各民族的遷徙裡,語言時常會因為遷徙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不能因為一種還沒有說清的語言,就來確定一個民族或者多個民族遷徙的路線。關於民族遷徙這一點,我們知道的實在是太少了。所以,白人起源於中國新疆也算作是一個備選答案。

吐火羅人:上古稱為月氏,是原始印歐人的一支,發源於烏拉爾山和南西伯利亞,南下進入塔里木盆地,最東到達河西走廊。漢代時期,月氏人被匈奴人擊敗而西遷,征服了巴克特里亞以及恒河流域,建立了貴霜王朝。​​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