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直白:美國處於自我調整間隙,其遠未到衰落的境地。 因而當下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國仍需忍受美國的"割韭菜"行為。
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末,日本仍持有了大約1.257萬億美元的美債,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方。 中方以1.062萬億美元的規模,暫居第二。 分析指出,儘管美債的收益在持續走低,但在可替代美元的新型貨幣出現之前,這種狀況將持續很久。
有網友就問了,將「雞蛋都放在美國這個籃子」里,是不是風險太高? 美國如果違約,將這筆債黑掉怎麼辦?
實際上,還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要知道,美國2020年的GDP總額約為21萬億美元,但它的外債竟遠超GDP,達到了27萬億的超高水位。 這意味著美國要想還清這筆債務,需要全美3億多民眾不吃不喝為之奮鬥1年半。
美國當前的居民儲蓄率約為百分之八點幾,遠低於警戒線。 美國政府著急不? 當然急。 但因為債務規模太大,它這艘船難以掉頭。
美國作為目前的全球頭號霸權,若國家信用崩盤,美元將淪為廢紙一張,各國持有的美債將頃刻化為烏有。 可問題是,美國未能到崩盤的地步,如同前文所言,美利堅處於自我調整的間隙,它當下一切的動作都只為保護美國的鑄幣權。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與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曾親自操刀了關於"美元—石油"協定的締結。 為了保障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白宮不顧各方的反對,介入了1973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戰爭。 結果毋庸置疑,以色列贏得了"第四次中東戰爭",而沙特自此以後成為了美國的穩定ATM。
說這麼多,只想凸顯一個道理:美債若崩盤,美元-石油體系將瓦解,中東頃刻將大亂,這個風險各國難以承受。 有什麼方法可以阻止美國濫印錢嗎? 答案讓各方失望,即便人民幣已成區域性貨幣,但其仍無法和美國直接相抗衡。 各方目前能做的唯有兩種途徑。
其一,構建多外幣儲存體系
除了吸收一定量的美元外,有機會的多儲存歐元、人民幣等,以平攤風險、減少損失。 目前包括伊朗、委內瑞拉在內的產油國開始以人民幣作為基本的計價單元。 俄羅斯更是規定,人民幣可在全俄境內自由流通。
但這些仍不夠,它無法撼動美元的主體位置。 舉個簡單例子:當美國視某個國家為威脅時,它將會動用金融工具,對涉事國的外貿、銀行發起直接的衝擊。
由於量子基金等機構的資金面過於充裕,其拿下泰國、越南這種主權國家,應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待上述國家的金融市場解體后,過剩的資金又將迴流至美國的股市,美利堅又一次得到了"補血",美元的地位得到了鞏固。
其二,推進獨立的數位加密貨幣,用虛擬交易方式替代線下實體交易
這般做法好處顯而易見:避免了美國的從中作梗,各方可以即時的進行資金交割。 但它的弱點也不容忽視:一旦網路產生中斷,發生病毒篡改數據等事件,金融市場將立馬崩盤。 此外由於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和監管機制,利益方又如何保障虛擬交易的真實性和公平性。
歐委會意欲組建一個區域性貨幣組織,並吸納日本、韓國等國家介入,但直到今日,它的設想仍停留在紙面上。 這進一步說明:通過建立數位貨幣阻擊美元的方式仍不具有大規模的適用性,對此我們也只能乾瞪眼。
由此我們不得不佩服基辛格等政治學者的「深謀遠慮」,如果不是美元和石油直接挂鉤,如果不是沙特等產油國成為美國的忠實"奴僕",美國人也不可能在疫情下,享受高人一等的福利。
破除美國的鑄幣權唯有一種途徑:直接挑戰美式霸權,問題是,當前哪個國家有這份實力和決心呢?
理性的看,中日繼續大規模的持有美國外債,除了投資的需要外,更多的也是被現實所逼。 這麼做的國家其實只有一個原因:至少短期內美國仍不會從霸主位置跌落。
九十幾歲的季辛吉,美國的天才謀士,居然說了:美國倒下,對誰都不好!
回覆刪除這話語無倫次,不應出於季辛吉之口,可見美國倒下是進行式,可不是未來式!
這是老鳥季辛吉的哀鳴!
美國的衰敗是進行式,只是時間的問題,快慢的問題,與用甚麼方式的問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