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歷史札記】
何新: 論秦昭王
——中國歷史第一帝
【本文刊於何新著作《秦昭襄王年譜》】
秦帝國是中國歷史中最重要的第一帝國。
中國之政治史,始於《尚書》之堯舜禹三代,是為貴族舉賢即城邦政治以及選舉君王領袖之時代。
但在大夏君主禹死後,其子帝啟繼王位,改變選官制為傳子製度,即家天下制,由此而建立夏王朝,是為中國的第一王朝。而後為第二王朝商王朝及第三王朝西周王朝所取代。
西周晚期,厲王幽王之際,西周迭發內亂,其後游牧民族犬戎(或說即匈奴前身)入侵,而西周滅亡。此後周王室東遷洛陽,天子失政,列國諸侯坐大,中原地區的城邦國家周邊,則遍布非華夏游牧民族的戎夷蠻狄,是為春秋時代。
在春秋初葉,秦只是一個側處西隅,雜居戎狄間不能問禮於中原的蕞爾小國。但到戰國時,秦則稱雄七強之列。其後二百年間,秦國以武力併吞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
何以能如此?《劍橋秦漢史》曾探討列舉以下原因:
1.秦國具有地緣優勢。秦遠處於華夏大家庭之西,孤立於其他各國之外。它的東面是黃河大彎道,黃河先自北抽南,然後突然東流。河之南通往秦的幾條通道被山脈所阻,只有很少幾個戰略要隘可以通行。在這些屏障後面,秦能在攻打其了國家之前聚集力量。賈誼首先註意到這個事實。他寫道:“秦地被山帶[黃]河以為固。”
2.“一種理論把秦軍事上的成就歸因於先進的冶鐵技術,它斷言,這種技術使秦能夠給其士兵配備優於其他國家。
3.“秦的農業資源,由於在公元前246年以後的幾年中建造了鄭國渠以及約在同時建造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統而增加了。它的經濟重要性十分巨大,因為直至今日,它仍源源不斷地給在成都平原約200平方英里地區生活的500萬左右的人們供水。另一方面,司馬遷充分地認識到了鄭國渠的意義。他寫道,它的建成為將近465000英畝(約4萬頃)原來含鹼的土地提供了灌溉。”使秦富甲天下。
但是,該書編者指出:
“主要強調這些來解釋秦的勝利,那將是錯誤的。考古學還不能證實秦擁有壓倒其對手的某種冶金技術優勢的論點。”“發掘出銅、鐵刀劍的63個戰國時期遺址的表表明,在那個時期前者的數量大大地多於後者,其比率為10比1(銅劍270,鐵劍27)。此外,這些遺址都不在統一的帝國之前的秦的領土內。”
至於鄭國渠,則在秦統一之前不到25年才修成,而秦國朝帝國方向的發展至少在一個世紀前就已經變得很明顯了。因此,這兩項灌溉工程只是加快而不是決定秦的歷史進程。
許多人以為,秦孝公用商鞅,實施變法,秦制度遂優於六國。後來的秦始皇有雄才大略,所以併吞海內,席捲六國。
其實商鞅時代,變法是列國的時尚潮流,秦的變法改制後於中原的魏、齊,及南方的楚。秦在商鞅死後實際上並未因變法而側身強國之列。
秦始皇趙政(從母姓趙),完成了華夏的統一。但觀其大業,卻並非雄才大略之主。其行政酷苛,身未死而天下亂,身後僅傳一代而帝國遂亡。
2
縱覽戰國形勢,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魏文侯變法,魏國稱雄天下。第二階段是馬陵及桂陵之戰後,齊國擊敗魏國,稱霸東方。其後楚統一南方,齊楚競爭中原霸主。
第三階段是西戎之秦國,屢受中原列強的欺負,促使秦孝公決心變法。乃重用客卿之商鞅,行法家之術。
其後秦惠王用主張連橫之策的張儀為相、司馬錯等人為將,向東北取得了魏的河西、上郡,向東取陝,控制了黃河天險和崤函要塞;向西南滅亡了巴、蜀,向西北奪取了義渠二十五城,向東南攻取了楚的漢中。隨後秦武王又派甘茂攻取韓的大縣宜陽,打通中原三川地區通道。
真正奠定秦吞併天下之基礎者,乃是司馬遷著《史記》以來一直被史家忽視的偉大政治家——秦昭襄王,即秦昭王。
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高曾祖父,他在位長達五十六年之久。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帝”——所謂“西帝”的君主。
正是他滅亡了東周小朝廷,實現了由周入秦的改朝換代。
秦昭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又具有治國之術的能幹君主,他在位時,開始籌劃而進行統一中國的戰爭。
他為秦國規劃的戰略目標有三:一是瓦解合縱攻秦齊楚三晉的陣營,避免孤立無援;二是南取巴蜀,北滅義渠,繼而蠶食鄰國領土,取得人力及物力的充足資源;三是從軍事上擊敗楚、齊國、魏國、趙國的主要軍事力量,確立秦的霸主地位。
經過秦昭王在位時期的數十年經營,這些戰略意圖均得到實現。秦昭王起用了名不見經傳的白起,使之成為一代戰魔。在白起的指揮下,齊楚三晉皆遭受了戰略性的重創。迫使魏國、韓國獻出河東四百里地武遂二百里地。
秦昭王參與了五國連橫攻齊。燕將樂毅攻破齊國,強齊幾乎亡國。秦、齊兩國東西對峙的局面徹底打破,從此秦乃成為獨霸天下的唯一強國。
其後秦向東取得原來屬於宋國的中原最富庶城市陶邑及其附近地區,在東方打進了楔子,向西南攻取了楚的黔中,向南攻取了楚的國都郢,並迫使韓、魏獻出南陽。同時又在西北方滅亡了義渠。
秦昭王發現了軍事奇才白起,而拔擢其於微賤。
公元前206年初,秦昭王密令白起為帥,盡起秦軍精銳對趙國進行滅國大戰。白起令大將王齕領先鋒軍,囑咐他務必秘密行軍,悄然掩進至上黨地區攻趙所有要地,等待進攻命令。
王齕抵達前沿見趙軍毫無防備,將士們難忍此前兩次被趙軍所敗之辱,猛攻一輪佔據了趙軍第一道防線。
白起領主力到後,感嘆一聲:原本可以一鼓作氣,現在警醒了趙國。此大戰將陷攻堅苦戰,且必為舉國大戰,三年能勝利就算幸運了。
此後,趙王令善守的廉頗為帥,秦國由20萬增兵至60萬人,趙國增兵至50餘萬,秦國苦攻三年難以得手。
最後,秦國施離間計,趙國上當,罷廢老謀深算的廉頗,而起用少不更事、缺乏實戰經驗,擅長紙上談兵的趙括為統帥。
於是秦軍在長平擊破趙韓聯軍,取得大勝。
此長平之戰為中國歷史上、也是戰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場戰役。殲滅趙軍後,從此中原無強敵,為秦統一六國邁出關鍵一步。
秦國在秦昭王時,經過丹陽鄢郢數役,消滅了楚軍主力。
長平之戰,殲滅韓趙銳卒主力。
經此數役後,三晉勢如累卵,危在旦夕。而楚、齊則處於戰略守勢。
秦國大大擴展了領地,先後建立了巴、蜀、漢中、上郡、河東、隴西、南郡、黔中、南陽、北地等新郡。
到昭王后期,不僅各國都已喪失了單獨與秦國對抗的能力,就連各國聯軍合縱攻秦也不復可能。
所以後來秦始皇繼位,方能摧枯拉朽般地收拾了六國殘局,最終完成一統華夏的大業。
3
都江堰是秦昭王時代李冰領導當地人民修建的。
秦據有巴蜀後,總面積約三千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自然條件雖好,但由於河流沒有合理地利用,經常發生旱災和澇災。這主要是因岷江造成的。
四川盆地周圍有高山環繞,中間低窪,岷江上游地勢陟峻,江水從萬山叢中流過,一到成都平原,水流突然減速,挾帶來的大量泥沙因而積沉下來,淤塞河道。當雨季來時,岷江和其它支流驟漲,往往氾濫成災;而雨量不足時,又會造成乾旱的災害。
秦昭王使用能幹的李冰為蜀守。李冰意識到安蜀必先富蜀,富蜀必須治岷江。治岷江的方案是修建都江堰。
由於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約三百多萬畝土地得到灌溉,常遭水、旱之災的土地變成肥沃的良田。
據《華陽國志》記載:都江堰建成後,“灌溉三郡,蜀沃野千里……天下謂之天府也”。由於有巴蜀之富,乃使秦國長期對外作戰,不乏軍糧。
後來秦王政時代,韓國又派水利工程師鄭國入秦,勸說秦王開鑿陝渭平原的運河大渠,試圖以此消耗秦國的民力使之不能攻韓。這一圖謀被秦王政發現,鄭國說:“我為韓延數年之命,但卻成就秦萬年之利。”司馬遷說:鄭國渠成後,“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這兩大水利工程的興建,使秦國經濟得以雄視天下。
4
在秦昭王后期,著名大儒荀子到過秦國。他曾與當時的丞相范雎談論對秦國的觀感。
荀子說:“秦國,其固塞險,形勢便,山林川俗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
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古之吏也。
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觀其朝廷,其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
在荀子看來,秦國政治“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已臻“治之至”的境界,“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所謂數就是計算、謀略。“四世”,指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事實上,荀子已經知道,天下必統於秦。後來,他的兩個名弟子李斯、韓非都入事一於秦,豈偶然哉!
5
秦國在秦昭王時,已開始進行統一戰爭,取得了東方各國的大塊土地。
公元前293年伊閼之戰,白起大胜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公元前279年鄢之戰,白起引水灌城,淹死楚軍民數十萬。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又大勝趙魏聯軍,斬首十五萬。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又坑殺韓趙軍民四十三萬。
其他較小規模的戰爭不計,只就這四次大戰而言,秦所殺死三晉和楚齊的士兵已在一百萬以上。基本摧毀了這些國家的軍事力量,奠定了此後秦國取得統一華夏全面勝利的基礎。
長平戰後,秦繼續進行戰爭,攻取韓二城,取得趙二十多縣,並迫使西周君獻出城邑。不久週赧王去世。從此名義上的周天子不再存在。“週天子”不復存在,在名分上天下已無共主。
秦國滅西周,取九鼎,乃戰國時重大標誌性歷史事件。它像徵著周王朝壽終正寢。
司馬光著《資治通鑑》,從公元前255年開始以“秦紀”編年。
胡三省對此的解釋是:“西周既亡,天下莫適為主。《通鑑》以秦卒並天下,故以昭襄王系年。”實際上,秦昭王此舉可以視為周秦之際改朝換代大業的奠基。
秦昭王死後,到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時,秦完成統一大業已經是大勢所趨,水到渠成。所以正如《劍橋秦漢史》說:
“中華(秦)帝國形成以前的最後幾年的主要特徵,是單調乏味地敘述軍事征戰和作為一個多世紀勞動和組織的最後成果的勝利。奇怪的是,最後一個計算敵人傷亡數的事例是據說在公元前234年斬趙國士兵的首級10萬。此後,記載就從殺人轉向兼併領土:連連續五次東進,所征服的國家為韓(前230年)、趙(前228年)和魏(225年),然後征服南方的楚(前223年),接著又征服東北的燕(前222年),最後在公元前221年征服了更東面的齊。”
隨著這一次最後的征服,全中國都必將歸秦統治。戰國紛爭之局,即將變成歷史中的第一個中華帝國——大秦帝國。”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