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克里希納穆提 重新認識你自己 第三章---覺察力 (Part 2)

如果你想認識自我的整體結構及其不可思議的複雜性,你可能會試著一步步、一層層地去挖掘檢視每個思想、感覺及動機。可能好幾個星期、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你都會陷入自我分析的過程而難以自拔。你如果接受時間為認識自己的一種因素,就無法避免各種曲解及偏見,只因自我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存有,它永遠在變動、生活、掙扎
、欲求及否定之中,再加上壓力和緊張以及各種不同的影響力,於是你不難發現,這絕不是觀察自己的好方法。想要認識自己,只有在每一個當下整體地審視,而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你的心不再支離破碎,你就能看見整個“自我”。你所見到的這個整體就是真相。
然而,你做得到嗎?我們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因為我們從未如此認真地想過這個問題,也從未好好地正視過自己,從來沒有!我們怪罪他人,我們強辯,我們不敢面對自己。如果你想對自己一目了然,就得全神貫注,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每一根神經,都專注到忘我的地步,那麼恐​​懼和矛盾就根本沒有機會存在,因此衝突也就沒有了。
全觀(attention)和專注(concentration)是不一樣的。後者是排他的,而前者是整體性的覺察,它能包容一切。我們大多數人好像都沒什麼覺察力,不但對自我缺少覺察力,就是對環境、色彩、人、樹、雲朵、河流,都變得麻木不仁。也許是因為我們太關心自己了,關心自己的一些瑣碎的小問題、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快樂、欲求和野心,以至於完全無法客觀地覺察了。偏偏我們卻又喜歡高談闊論這種覺察力。
有一回,我乘車在印度旅行,由一位司機駕車,我坐在他旁邊,三位先生則在後座熱切地討論“覺察”的問題,還不斷問我的意見。不幸的是,那時司機分了一下神,車子輾過一頭山羊,三位先生仍然在討論覺察力,絲毫沒有覺察我們碾死了一隻羊。我問這三位致力於“覺察”的先生有沒有註意到剛才所發生的事,他們居然感到驚訝萬分。
我們大多數人都差不多,對於外在或內心的事物時常渾然不知。我們必須付出全部的注意力,才能看到鳥兒、蒼蠅或樹葉的美,也才能認識一個極其複雜的人。然而,只有先具備了關懷之心才能全神貫注。換句話說,你必須由衷地想去了解一件事物,才會付出全部的心力去覺察它。
如此的覺察,好比與一條蛇同居,你自然會注意到它的每個動作,它所發出的每個輕微的聲響,都會令你心生警覺。這種全觀的狀態就能激發所有的能量,在這份覺察之下,你的自我整體就會在剎那間顯露出來。
不論你已經多麼深入地觀察自己,你還能不斷地深入其中。
此地所用的“深”字,並沒有高下之分。我們的思想常愛比較,深與淺、快樂與不快樂,我們老是在衡量比較。到底我們的內心有沒有所謂的深刻及膚淺的不同境界?如果我說“我的心很膚淺、卑微、狹隘、有限”,我是如何得知的?只因為我把我的心與你那聰明、能幹、理解力強而又機警的心做了一番比較。如果不比較,我會認出我的渺小嗎?如果我餓了,我不會把今天的飢餓和昨天的飢餓相比,昨天的飢餓早已變成一個觀念和記憶了。
如果我一天到晚拿自己和你相比,努力模仿你的長處,那麼我就否定了我之為我,因此我就是在製造一個假象。任何形式的比較,都會導致幻覺及痛苦,而且愈陷愈深、難以自拔。我們或者分析自己,想一點一滴地增加對自己的認識,或者不斷強迫自己向某種境界,某個救主或觀念等外在的存在認同......這種種努力,不外是勉強自己順從外在的權威罷了,因而帶來更大的掙扎。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