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一個旅行者給海外中國商人的一封信

旅行至緬甸,蒲甘的本地年輕商人,讀過大學,以流利的英文告訴我:你們可以到這裡,但請遵守這裡
的rule。
    這個詞語叫做規矩,其中還有其他的意思。
    我告訴他,我理解這個詞語,中國人自古就知道:入鄉隨俗。
    但是,你們一定相信我,人家這樣說是有原因的。這個年輕人知道《曼德勒之死》的反華歌曲,支持昂山素季,緬族民族主義情緒嚴重。至於對中國政府與軍政府的交情不滿,那是另一回事,我們作為普通人,沒有辦法干涉廟堂之上的事情,但是我們要想一想自己的定位。
    曼德勒的本地人直率的告訴​​我他們的憤怒,中國人過來掠奪資源,變得富有,而當地人仍舊貧窮,好地段聚集了中國人,當地人被擠到了邊緣地帶。
    我解釋給他們聽,為何中國人投資資源,實際上我們也支付了很多錢來購買,而投資製造業並不是適當的時機。但未來中國商人會參與基礎建設和製造業經營,帶給當地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
    然而另一方面,他們看到無數中國人過來,把家人留在國內,在這裡獲得財富,完全不留在當地,寄回國內,絲毫無益於本地。
    這是憤怒的另一個根源。

    我在柬埔寨已經看到同樣的故事,在上世紀戰爭年代,出來闖蕩世界的華人,白手起家,含辛茹苦創得一份家業。然而他們在中國置業,把孩子送回國內接受教育,不肯拿當地的身份證,拒絕學習柬埔寨語言,不肯融入當地社區,自己成為一個小圈子。
    那你們就是外人,外人是在別人家裡做客,永遠不可能長久的。
    後來你們從利益上後悔了,因為柬埔寨規定外國人不可以購買土地,而在二十年前土地是極其便宜的,現在漲了幾十倍。而現在你們想買身份證都已經不可能了。
    我可以告訴你,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未來在民粹裹挾的初級民主體系裡,你們可能成為洩憤的犧牲品,被迫離開辛辛苦苦耕耘了數十年的家業。你們有沒有想過,同樣是開疆拓土的日本人和韓國人,為何沒有遭到這樣的痛恨?
    因為他們帶著家眷,過來做製造業,提供就業,把孩子放在本地讀書,如果擔心本地教育水準就成立自己的國際學校。許多歐美人更是想盡一切辦法融入當地社區,學習當地語言。如果是當初這些人到柬埔寨創業,他們或許早就拿到了本地身份,可以購買土地,參與當地政治,成為左右當地社區的力量,贏得當地民眾尊重。
    你們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在所有的國度,你們都想幾十年後掠葉歸根,大家問一下老一輩的華人,有幾個回到了故土?沒有幾個,因為你在一個地方生存創業,你的所有根都在那裡。如果你只是一個浮萍,你永遠無法被當地人認可,並獲得安全和歸屬。
   你聽到過在所有的國度,俄羅斯、西班牙、法國、意大利、阿根廷、非洲諸國到柬埔寨等等,都發生過中國商人被排擠和傾軋的故事,你想過原因嗎?不要總抱怨當地國家歧視和壓榨,我們有自身的原因。
   而另一方面,中國人總是會成立各種同鄉會,幫助了大家融入當地社區嗎?沒有,那隻是一個私利的小團體,只是為了吃喝和排外。
   真正的同鄉商會應該幫助中國商人融入當地社區,學習當地語言,宣傳和推廣自己的善意,與政府和當地社區加強溝通,幫助當地官員和社區,從而為自己贏得生存空間。
   高曉松研究菲律賓,幾萬商人到菲律賓也沒有組成一個政府和組織,幾百個荷蘭人過來就組織成政府,把中國人屠殺乾淨。
    幾十萬中國男性勞工到美國鑄鐵路,只帶著幾百個妓女,絲毫沒有家眷和紮根的打算,以惡性競爭導致愛爾蘭勞工鬧事,暴力排擠華工,並迫使美國政府制定《排華法案》,這是美國政府的恥辱,也是我們的恥辱。
    我們在異鄉生存的邏輯要改變一下。
    我知道,中國人一直受到的教育,是歸屬於國家、民族和組織,始終沒有自己。這也導致了列位始終不是首先把自己當做一個人,而是首先作為一個中國人,因此你不會立即想到歸屬當地,你生根發芽的地方。
    但我請你現在停下手邊的事,靜下心來想一想,你所有立命發展的跟,都在這個異鄉,難道你不能歸屬為當地嗎?如果你不能融入當地,你怎麼指望當地人、團體和政府把你當做自己人呢?
    做客的心態,永遠不會讓你成為一個地方的主人之一。
    而更遭的是,你永遠也回不了故土,你也融入不了幾十年後你回到的中國,你不會有多少朋友的,親戚也可能死光了。而我們老的時候,只是家人和老朋友而已,金錢都幫不了你排解老去的寂寞。
    請想一想吧。
    至此,謹祝你們海外發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王海濱,於緬甸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