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課業繁忙,沒有時間通覽新的城鎮化方案,僅對其中關於城市群說一點。
城市群規劃放開了所有建制鎮和小城市的戶籍,對50-500萬的城市有不同程度的放開,但對500萬城區人口的大型城市做了限制。這是個優點與缺點都異常明顯的城鎮化方案。
我最近每天乘地鐵去讀書,從地鐵的擁擠程度來看,上海的人口有增無減。而我住在郊區的某個地方,周圍除了本地老人,已經幾乎被外地年輕和壯年人佔領。本地年輕人已經大量搬走。因為缺乏準確數據,只能憑常識去推斷,上海的本土人口疊加外來人口可能已經高達3000萬人。
廟堂沒有意識到大型城市增加人口後爆發出來的消費力。
比如我們前天去宜家買點花盆和家用工具,回來打黑車運回家裡,和司機聊天。他是山東人,主要職業是保安,同時買了一輛車開黑車,並做酒後代駕,還做肯德基的兼職,四份工,一個月收入在1萬五到2萬之間,其妻子收入5000元。二個孩子,在上海上學。租房子住,支付租金4000元,孩子學費等2000-3000元。
可以說其大多數消費都發生在上海,糟糕的一面是他在老家縣城買了一套房子,幾十萬,空關。
以我和民工曾長期打交道的經驗來說,他這樣的例子是普遍現象。
實際上,農民工正在融入大城市,構成低端服務業的主要經營者;這正是廟堂要追求的新興消費市場。但是這次城鎮化的最大弊病:限制500萬城區人口的大城市戶籍開放。
我可以告訴大家,過十數年,回顧這段經濟發展史,這將是最大敗筆。將會有數千萬甚至高達上億的無戶籍農民工擁擠在北上廣深的城市裡,孩子都已經自己認為是北京人上海人,卻沒有戶籍。這些人的無招無落心理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告訴大家原因,衛星城絕對無法形成足夠的服務業經濟市場,只有人口密集的城區才能提供。
這個城鎮化架構,形成的結果在數年裡將會自然而然呈現出來,那就是大量的人群會繼續從內地流向長三角、渤海灣、珠三角,由於沒有戶籍在核心城市,那麼或許周圍的小城市會受益。但是其中會有巨量的人口因為孩童教育---這是最關鍵一環和醫療條件擁堵在核心城市。到那個時候,再回頭解決這個問題,就會面臨另一個問題:這些人家鄉的空房和無用的戶口。當地城市仍舊要面臨負擔空戶口的福利,卻拿不到這些農民工在核心城市的工資四金等---如果全國社保一體化另論。但消費肯定是不存在的,無法在中小城市落地。
但這個城鎮化方案仍舊是可圈可點的,有不錯的可操作性,比過去的城鎮化方案好了很多。
大錯不掩飾好的一面。
實際上對於北上廣來說,減輕了負擔,又增加了消費力,還能支撐租房市場,是好事情。對於周圍的蘇浙來說,應該幸運的知道,這個方案為大量不會去上海做服務業的農民工提供了方向,未來的勞動力或許不會過分短缺。
至於短期對水泥工業是否有支撐,這個你就不用想了,這套方案執行起來有得地方政府頭大了,棚戶區的拆遷只有一個麻煩:錢。錢從哪裡來?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已經不能提供財政收入了,要依賴市政債;一線城市的房價新開盤都在打折。至
於你對房子看不看漲,就和我沒關係了。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