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馬雲正面臨商業生涯最大危機

張庭賓

    阿里巴巴萬一上市失敗,馬雲怎麼辦?

    馬雲正面對其商業生涯最危險的窗口——阿里巴巴上市很可能擱淺,但馬雲已經把他預期中的融資款花的差不多了。

    馬雲的最近一筆投資是5億人民幣購買了21世紀傳媒的20%的股權,對於該媒體的早期投資者來說,這顯然是個好消息,尤其是複星集團,可以溢價變現退出,但對於馬雲來說卻未必。

    這只是馬雲在2014年初以來一系列瘋狂收購中的小項目。 6月5日,他剛以12億元人民幣收購了恆大俱樂部50%的股權;今年3月到4月,阿里巴巴的動作更加狂野,文化中國(投資62億港幣控股60%)、銀泰集團(投資53.7億港幣收購超過25%的股權)、恆生電子(投資32.99億元人民幣參股20.62%)、華數傳媒(投資65.36億元人民幣持股20%)等原本與互聯網關係不大的企業,也與阿里巴巴系上資本紐帶。

    馬雲在互聯網領域的收購更堪稱大手筆:5.86億美元收購新浪微博32%的股權、12.2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16.5%股權、13.9億美元完全收購高德地圖、42億元人民幣收購UC的66 %股權等等。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多阿里系相繼通過投資和併購花費掉的資金已超80億美元,不僅被喻為買下半個互聯網,更被指買下整個世界。

    馬雲成了“超級散財童子”,那麼,他的錢從哪裡來的呢?一方面是其自有資金,阿里系2013年的盈利是35.58億美元,當然這些錢是要先分紅的。更重要的來源是澳新銀行、瑞士信貸、花旗集團等九大銀行財團的80億美元的授信——這也是國內非國企企業獲得的最大規模授信,貸款期限為3-5年。

    馬雲原本可以指望阿里巴巴上市融資去還這筆錢。此前有樂觀估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可以融資超過160億美元,這足以覆蓋掉上述投資。然而,馬雲的美國上市夢很可能擱淺。

    6月18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安全委員會發布了一份報告,提示阿里巴巴的VIE結構有重大風險,可能會對投資者利益構成損害。這份11頁的報告,詳細解釋了VIE結構在中國法律和監管體制下的運行情況,並通過大量的例證來證明自己的結論。鑑於此委員會的權威性,阿里巴巴短期在美國上市的夢想基本破滅。

    VIE結構——海外上市主體與中國內地運營主體的分離本是慣例。問題在於,馬雲在阿里巴巴的上市主體和內地運營公司中都是一個小股東,但他又試圖掌控這兩家公司。事實上,他在中國超級明星般的影響力使得大股東們很難約束他。最近,淘寶網上的假貨問題、阿里系壟斷下的員工腐敗,以及支付寶事件的誠信陰影再度被媒體報導。

    筆者認為,馬雲正面臨了他商業生涯的最大危機,因為他正同時犯4個忌諱:

    1、在海外投資者看來,馬雲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小股東,但他卻要主導阿里巴巴,並很難被監督。

    2、馬雲參股21世紀傳媒說明他不太懂中國政治。在中國歷史上,當強勢領導人出現的時候,商人最好自覺地遠離政治,遠離媒體。

    3、阿里旗下的天貓60億元資金,是屬於其股東的,甚至可能是商戶的,它被貸給馬雲關聯人(​​謝世煌),又轉投入馬雲可能實際控制的公司(雲溪投資) ,這是有法律風險的。

    4、按照中華元智庫的研究,中國未來3-5年經濟將探大底,甚至可能發生金融危機。這是中國經濟真正實現結構調整、重新回歸獨立自強的道路、中國人找到適合自己的低消耗生活方式難免的痛苦過程。在這個嚴冬到來之前,企業家應當現金為王,而不是瘋狂併購,去接最後一棒。

    對於第四點,本人曾在2012年9月給馬雲先生寫過一封公開信《經濟學家不能刻舟求劍企業家亦忌葉公好龍》(見附文),不同意他否定經濟學家對企業運營宏觀風險的預警作用。該信也寄給了馬雲先生,遺憾的是,他並沒有回應。如果他看了這封信,並直接交流,情況或許有所不同。

    馬雲今日的危局,是因為他曾經太成功了,特別是近幾年,他的內心自我不斷膨脹,而周圍又有太多恭維他的人,這些人又刺激了他的膨脹,他已經很難聽到逆耳忠言了。

    誠然,目前的馬雲固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並非沒有軟著陸的可能性。但首先他必須自己走下神壇,回歸他合適的角色,重新贏得股東和社會公眾的信任。 (作者為中華元智庫創辦人、“前瞻贏天下講談”主講人)



回應網友跟帖評論:

    網友A: “寫信給馬雲,還不是想成為馬雲身上的毛……”


    網友B:“想賣好,人家沒給臉。”



張庭賓回答:

    你錯了!馬雲聽不到,聽不進善意的勸告,是他的損失,不受我們的。中華元智庫的客戶收入來源很分散,從不過度依賴任何一個人或公司,也絕不做任何一個企業皮上的毛;股份中沒有一分錢的外資。

    我當時之所以寫那封信,是因為馬雲以其巨大的影響力,輕言否定宏觀戰略預測業的價值。要知道,在中國辦獨立智庫非常難,特別是中國國家戰略中最短板的貨幣金融智庫難上加難,政府基本不採購(蘭德公司約50%的收入來自於美國政府和空軍),民間基金會不贊助,只有靠我們自己的真本事賺錢,幫企業規避宏觀風險和金融投資諮詢幾乎成了唯一的現實出路。給馬先生寫信,是我們在捍衛自身存在價值和發展的意義,是為國家和民間努力建立應對國際貨幣金融競爭的能力。

    我認為,一個真正做智庫的團隊,其獨立自尊的人格必須不低於任何人。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