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地緣政治經濟史:香港和新加坡

我們私下稍微一聊及香港,即說這是個不正常的經濟體。
    殖民地時期,上海是遠東第一大都市,仰光是東南亞第一富城,彼時香港是個小漁村,新加坡只是大馬的一部分。
    英國人是非常精於選擇港口城市的,上海和仰光的地理位置非常類似,連整個城市的佈局都像雙胞胎兄弟,二江一河的格局。
   上海佔地緣經濟優勢,與中國境內貿易,以長江輻射江南腹地;東亞貿易與日韓距離相近。仰光港輻射緬甸、雲南、泰北。在英國人的法律體系下,獲得的自由市場和製度紅利,促使雙城發展。
    香港此時由於廣州仍舊開埠,沒有什麼優勢。
    二戰之後,中國封閉國土,上海港和廣
州港均廢,新加坡獨立後,李光耀不愧為一代傑出領袖,立即定位新加坡為亞洲中轉港,邀請美國軍事保護後,以物流促金融,成就亞洲強國。其地緣優勢並不充足,只是上海被廢,成為最佳替代港口。
   而香港則成為重要的大陸門戶,唯一的一個對外貿易港,因而香港成為龐大大陸人口的外來需求供應港。大陸的紅色中國不僅僅依賴香港進出口,也是中國的對外融資窗口,以此為基礎,香港成為世界級別的國際貿易自由港和金融市場。

   這樣的現像在巴拉圭著名的東方市也可以看到。由於巴西重稅,東方市以自由港崛起,走私貿易繁榮這個地緣優勢極差的內陸港口。
   在中國改革三十年的時間裡,大陸因為缺乏金融制度規則體系,上海不足以重新崛起為世界級金融市場;同時中國對上海的重要性理解不足,沒有在金融和物流業給予足夠的支持。所以,新加坡和香港仍舊是不可替代的國際貿易金融市場。
   然而新加坡的精英層已經意識到危機重重,一方面他們以權謀阻擊上海迅速成長;另一方面,新加坡內轉力圖成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實際上,新加坡也做到了。
  但香港沒有。
   香港歷來缺乏獨立的國家策略意識,只具備地區性的管理經驗,這並不是說地方大小,而是殖民地特性決定的。同時殖民地優越感導致香港人心胸狹窄,目光短淺。
   李嘉誠等幾大家族則迅速意識到了危險,按部就班的戰略轉移去英國和歐洲​​本土。
   在李克強力主推動上海自貿區啟動後,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對新加坡和香港生存的巨大危機。只是因為上海本身比較保守,對自貿區的推動非常遲緩,這是上海人的性格特質決定的。同時也因為日本和中國的交惡,導致日本強化對東盟國家的投入,上海港的對日本中轉港作用沒有啟動。
   在這個過程中,表現目光短淺的還有台灣人。
   北京政府處於政治原因,對台灣政策非常優惠,服貿協議是一邊倒的向台灣傾斜,這卻引發了台灣民粹反彈,與香港的民粹反應毫無二致。
   同一時間,北朝鮮對中國做了許多背後捅刀的事情。
   所以,習總訪問韓國,並簽署協定時,是一個一石二鳥的策略。韓國與台灣目前的核心經濟有八成的重合之處,對韓國的政策傾斜,也就意味著台灣將會受到巨大衝擊。同時對於北韓的一再挑釁,是一種警告。
   對於香港來說,大陸如果決定放棄,全力支持上海開埠金融和國際貿易,則香港只剩下制度紅利;國際貿易轉口、人民幣金融中心等等都會衰退。
    那麼一個高人工、高房價的城市,本來依賴金融和國際貿易立足,還能剩下什麼?
   我在濟州島旅行,看到的是旅遊市場的消費,帶來整個地區的繁榮,無論是餐飲業、消費品業還是其他相關服務業,都異常發達。那麼,在香港失去大陸背書的國際貿易市場後,又對大陸游客惡語相加,會怎麼樣呢?
   新加坡而言,仍舊有國際貿易和金融的製度紅利,上海目前無法齊頭並進。但日後會遇到兩個古老港口的同時挑戰。一是仰光港正在重新崛起,不出意外的話,未來仰光仍舊會成為緬甸本國、泰北、雲南、藏地的重要中轉港;上海仍舊成為大陸和東北亞的中轉港,如果金融市場開放度能達到的話,也將會替代新加坡的一部分功能。
    所以新加坡正在和日本一樣,全力佈局仰光港----中國正失去此港口,對皎漂港的選擇側重於軍事用途,實際上這個地方遠離緬甸最重要的市場,且宗教矛盾衝突嚴重,我認為有很多問題。但對於印度來說,則是一個重要港口,一方面可以遏制中國的軍事影響印度洋,另一方面可以輻射印東北。
   另一個重要港口是土瓦,泰國人正盡全力建設。此港口可以輻射泰國全境和老撾市場。
   從未來來看,緬甸極有可能成為中南半島和南亞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
  東南亞有3億人口,南亞有十六億,中國有13億,日韓台等有二億人口。未來,亞太印度洋地區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上海港、新加坡港、仰光港、孟買港將成為最重要的幾個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
  新加坡會受到影響,取決於其眼光和策略。
  香港唯一的選擇是和珠三角融合,孤立主義和民粹將毀滅香港。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