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一頁被掩埋的世界秘史

何新:歐洲文藝復興由此​​開始
一頁被掩埋的世界秘史

八百餘年前,1204年4月12日——15日,十字軍攻陷並洗劫君士坦丁堡。
十字軍東征,是西歐的天主教教廷以宗教名義,組織的一系列討伐異端和異教徒的戰爭。名義上這是一場宗教戰爭,實際目標則是一系列的經濟和文化掠奪。教廷組織西歐法蘭西和日耳曼的蠻族騎士,依托東部地中海各國封建主的支持,對中近東地區富庶的商業城市發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侵略和劫掠性戰爭。這場戰爭從1096到1270年,進行了9次(或說10次)遠征,持續近兩個世紀之久。

    為什麼叫“十字軍”?因為戰爭的發動者是羅馬教庭,打著反異端和反對異教徒伊斯蘭教的旗號。參加征戰的西歐騎士,每人胸前佩戴基督教的十字標誌。
  1202年,十字軍發起第四次東征。這次遠征是十字軍戰役中最重要的一次。
    教皇英諾森三世最初確定的進攻目標是埃及。但因為十字軍沒有船隻過海,就請求威尼斯城的商人資助。威尼斯掌權的共濟會商人提出以十字軍佔領斯拉夫人的商業中心扎達爾城作為提供貸款的條件,十字軍首領接受了這個條件。扎達爾位於亞得里亞海邊(今屬克羅地亞),是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城市。十字軍佔領並劫掠了它。

   就在這時,被廢黜的東羅馬皇帝伊薩克二世的兒子阿歷克塞在流亡中向教皇求助,請求十字軍攻擊他的兄弟、篡位的阿歷克塞三世。於是十字軍以幫助羅馬帝國恢復“合法”皇位為藉口,進軍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1203年6月,十字軍包圍了君士坦丁堡。阿歷克塞三世遁逃,伊薩克二世復位。阿歷克塞為了繳付所承諾的十字軍幫助復位的酬金20萬銀馬克,對百姓實行橫徵暴斂,激起了君士坦丁堡市民的起義,阿歷克塞被市民絞死。

     1204年4月12日,十字軍對君士坦丁堡發起進攻,第二天城被攻陷。君士坦丁堡位居地中海東側,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十字軍首領允許騎士們在城內搶劫三天。

   進城的十字軍任意屠殺手無寸鐵的居民,強姦婦女,洗劫財物。全城居民多數被屠殺。街頭無數精美的古代雕刻悉遭破壞,許多被拆下運送到意大利和法蘭西。
       著名的君士坦丁堡圖書館遭受了大規模搶劫,這里數百年積蓄的東方藏書和收藏品被劫掠一空。一部分圖書被運送到西班牙、法蘭西和意大利,成為以後幾個世紀歐洲學者解讀和學習的文化資源——這就是文藝復興。但是更多的圖書,則在這個劫掠中被付之一炬而化為灰燼。

       著名的輝煌的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和聖索非亞教堂遭到劫掠和破壞。許多藝術珍品被搶劫而運送到西歐,成為教皇、意大利銀行家和王公貴族的私人收藏。其中包括古代小亞細亞地區傳說的雕塑家留西波斯和普拉克西特列斯、斯科帕斯的大理石和青銅作品(這三人後來被誣說為雅典希臘的雕塑家,但是沒有任何歷史根據) 。其中最有名的一件作品是威尼斯聖馬爾谷聖殿前的“聖馬爾谷銅馬”。
    
    指揮這次戰爭的是蒙特非拉特侯爵博尼法斯一世和威尼斯總督恩里科·丹多洛。

     經過這一次的洗劫和破壞,羅馬帝國再也恢復不了元氣,不久後終於被突厥人摧毀而徹底亡國。君士坦丁堡破城和後來東方羅馬亡國後,很多東方的石匠和藝術家來到意大利半島,他們帶來了大理石雕塑和繪畫透視的技術,於是就有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地區造型藝術的繁榮。
  十字軍從君士坦丁堡掠奪走的總金額據估計約為90萬銀馬克。威尼斯人收到的款項是15萬銀馬克,而十字軍收到了5萬銀馬克。另有10萬銀馬克為十字軍和威尼斯人平分。其餘的50萬銀馬克被許多十字軍騎士團秘密帶走。

       十字軍中的聖殿騎士團為了運送自羅馬搶劫來的東方財寶,與猶太銀行家和錢幣兌換商建立了跨國銀行和財團組織,這是世界銀行業的起源。而聖殿騎士團也是近代共濟會的前身。
      依靠對東方的瘋狂劫掠,聖殿騎士團成為當時歐洲和法蘭西最富有的人。十字軍中的條頓騎士團後來建立了僭冒羅馬名義的所謂“神聖羅馬帝國”(伏爾泰譏諷這個帝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不是帝國')。條頓騎士團就是後來德意志榮克貴族和近代德意志的前身。

  君士坦丁堡在歷史上被稱作新羅馬,現在屬於土耳其,被稱作伊斯坦布爾。斯拉夫人眼中,君士坦丁堡是“沙皇格勒”或者“皇帝之城”(俄語:Царьград/Tsargrad)。
      這個偉大的古城建立於公元4世紀,建立這座城市的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意大利的羅馬城被匈奴人和哥特蠻族(即日耳曼人)摧毀後,羅馬貴族和商人東遷而在地中海東側建立了這個世界名城作為新羅馬帝國的首都。

     但是這個地中海東側的羅馬帝國,在被十字軍摧毀而解體後,西方歷史學家就將其改名為拜占庭(一個完全源於無稽之談的名字)。
    這是因為十字軍的宗主日耳曼人和法蘭西人後來建立了幾個偽羅馬國,需要盜用羅馬帝國的名義。但是,拜占庭這個偽號在西方史學中一直被沿用至今。使用這個名稱不僅是對歷史的無知,也是一個歷史的笑話!

 中世紀的法蘭西及日耳曼人相對於東方世界而言,是未開化的野蠻人——被東方人稱作蠻族(本意是講禽獸語言的人)。
     十字軍東征在宗教的神聖名義下犯下了殺人越貨的滔天罪行。十字軍對於富庶的君士坦丁堡的搶掠,提供了西歐資本主義興起時期即“原始積累”的第一桶金。

    此後意大利的銀行國家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即相繼崛起,而取代了舊日君士坦丁堡在東西方貿易中擁有的金融和商業中樞的地位。而這次大搶掠所獲得的文化財富和資源,則成為13——15世紀所謂歐洲“文藝復興”的主要源泉。

【遲到800年的教皇懺悔】
      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800年之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兩次為第四次十字軍事件表示懺悔。
      2001年,他寫信給東正教會的雅典宗主教克里斯托杜洛(Christodoulos),說:“可悲的是,行凶者,原本是出發去爭取基督徒自由出入聖地的權利,卻轉而進攻同樣信仰的弟兄。”
      2004年,當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訪問梵蒂岡時,若望保祿二世問:“我們如何才能不再分擔八個世紀的距離,痛苦和仇恨?” 這被視為教皇為第四次十字軍所犯下的屠殺向東正教會的道歉。
      2004年4月,摧毀君士坦丁堡800週年之際,在羅馬天主教法國里昂總主教巴爾巴霖樞機參加的一個禮拜儀式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一世發表講話,正式接受了道歉。他說,“和解的精神,比仇恨更強大”“我們帶著感謝和尊重,接受你們對於第四次十字軍的悲慘事件的親切的姿態。這是一個事實,800年前在這座城市犯下了一件罪行。”
       巴爾多祿茂說,他的接受來自於復活節的精神。“復活的和解精神,激勵我們朝向我們教會的和解”。

【聖馬爾谷之馬】
是一組鎏金銅駟馬雕像,原本是駟馬雙輪戰車雕塑的一部分,自13世紀起放置在威尼斯的聖馬爾谷聖殿的立面。
這些雕塑的日期可追溯到古典時代晚期,作者據說可能是公元前4世紀的小亞細亞雕塑家留西波斯。但是金屬年代分析表明作品至少含96.67%的銅。選擇高純度的銅使鎏金效果更令人滿意。根據古代技術考古,這種製造方式表明其來源於羅馬,而與所謂古希臘無關。
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將銅駟馬雕像放置在君士坦丁堡賽馬場。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城期間,威尼斯部隊洗劫君士坦丁堡,將其劫走。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將馬運到威尼斯,於1254年安裝在聖馬爾谷聖殿的立面。彼特拉克在此欣賞它們。
1797年,拿破崙將馬從威尼斯搬到巴黎,放置在卡魯索凱旋門。1815年,馬回到威尼斯聖馬爾谷聖殿。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空氣污染,改用複製品代替,原件在聖殿內部展出。

【梵蒂岡博物館中收藏的東羅馬雕像(掠自君士坦丁堡)】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