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關於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重點提示:對宇宙中難於理解的奧秘保持絕對的謙卑,這就是他的​​宗教。
愛因斯坦是否信仰上帝?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作為一個科學家,他似乎本應該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恰恰相反,愛因斯坦一生中始終懷有一種對宗教的虔誠,並成為開啟他科學之門的重要因素。

    他學說話很慢。兩歲後的某一天,家裡的女僕發現他養成了這樣一個怪癖:每當他想說什麼時,他都會先在嗓子裡嘟囔幾句,直到確信自己的發音聽起來不錯了,他才會大聲對別人說出來。 “他學說話有很大的困難,這讓身邊的人害怕他永遠都學不會說話。”崇拜哥哥的妹妹回憶道。

    由於語言發育遲緩,這讓艾爾伯特·愛因斯坦有更多的時間用懷疑和敬畏的眼光去觀察每天發生的現象,而這些現像在其他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他不是對奇怪的事情迷惑不解,而是對平凡的事情充滿好奇。 “普通成年人從來不動腦筋去想空間和時間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是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考慮過的。但是我發育得太慢了,所以我一直到了自己成年才開始思考時間和空間的問題。因此,比起其他普通孩子,我更深地探究了這個問題。”愛因斯坦對此解釋說。



 成長緩慢的同時,還伴隨著他對權威的極度叛逆。其結果是一個校長把他趕出學校,並且宣稱他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出息。

    這些特質使愛因斯坦到任何地方都成為學校裡心煩意亂的孩子。但是,這些特質也可能幫助並造就了以後的他,這位現代最具創造力的天才後來這樣猜測。

    是敬畏和叛逆的結合造就了愛因斯坦成為一名超乎尋常的科學家。叛逆的部分來自他生命最初的時期:他抗拒父母親的世俗主義,認同個人信仰;敬畏的部分則來自他五十多歲的時候,是他開始信仰自然神論的時候。

    對科學和數學的接觸,使他突然放棄了信仰猶太教。

    愛因斯坦得到了父母親兩個家族的遺傳。兩個家庭做猶太商人和小販至少有兩百年曆史,在德國西南部斯瓦比亞的鄉村有著不錯的經濟條件,是富足的中產階級。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日益融入到他們熱愛的德國文化中(他們認為至少可能是如此)。儘管猶太人有自己的文化認同和家族本能,但他們對宗教本身沒什麼興趣。

    因此,當愛因斯坦6歲到了上學年齡時,他的父母並不在乎家附近是否有猶太人學校,他們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天主教學校。他是班上70名學生中唯一一個猶太人,他在這裡接受了天主教標準的課程學習,他非常喜歡。

    儘管父母是世俗主義者,或者說正因如此,幼年的愛因斯坦反而突然有了信仰猶太教的衝動。他妹妹回憶說:“他(對猶太教)有著熾熱的情感,他自己獨立研究了猶太人的宗教責難,研究得非常仔細。”他遵守猶太教禮儀,服從安息日的責難。他甚至自己寫讚美詩的曲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唱給自己聽。

    愛因斯坦10歲時,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為他開啟科學之門的人。這個人叫邁克斯·泰爾穆德,比愛因斯坦大11歲,是一個窮學生。他每週四來和愛因斯坦家人吃一次飯。請一個窮困的宗教學者一起吃安息日餐是一個老的猶太習俗,愛因斯坦家把這個傳統改了一下,他們選擇了每週四請一個醫學學生來吃飯。

    泰爾穆德給愛因斯坦帶來了許多科學書籍,包括當時一本流行的插圖本系型際欏度死喙賾謐勻豢蒲У氖欏罰≒eoplesBooksonNaturalScience)。 “那是一本讓我看得停止呼吸、愛不釋手的著作。”愛因斯坦後來回憶道。這套21卷本的系列書是亞倫·伯恩斯坦寫的,他強調生物和物理的相互關係,極為詳盡地報告了那個時代做的實驗,特別是在德國做的實驗。

    泰爾穆德還幫助愛因斯坦探究數學的奧妙。在愛因斯坦接受學校的幾何學課程教育兩年前,泰爾穆德就給了他一本幾何學的課本。當泰爾穆德每週四來的時候,愛因斯坦會很開心地給泰爾穆德看他那個星期解決的問題。起初,泰爾穆德能夠幫助他,但是很快他發現他的“小學生”超過了他。 “一小段時間後,也就是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他把整本書上的題都做完了,”泰爾穆德回憶說,“他的數學天才超乎尋常,他不斷飛躍,很快達到了一個我根本無法企及的高度。”

愛因斯坦對科學和數學的接觸使他在12歲時有了一個突然的轉變:他放棄了信仰猶太教。 “通過閱讀流行科學書籍,我很快就深信《聖經》中的大部分故事都是不真實的。那是一個決定性的印象。”後來愛​​因斯坦也承認,那個時候,他放棄信仰有點激進,並沒有冷靜和理性的思考。

    對宇宙中難於理解的奧秘保持絕對的謙卑,這就是他的​​宗教。

    然而,愛因斯坦還是保留了從他的童年時起就對宗教形成的深刻信仰、尊敬、和諧以及美好的印象,他後來用“上帝的思想”來表達宇宙的創造和它的法則。大約在他50歲的時候,他開始在各種論文、採訪和信件中清晰地表達他對上帝信仰那種日漸加深的感激。

    在愛因斯坦50歲生日後不久,他在一次非同尋常的採訪中表達了他從未表露過的宗教觀點。那是他接受喬治·西爾維斯特·維埃里克的專訪。維埃里克問他:“你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愛因斯坦回答:“在童年時候,我既受到《聖經》的教誨,也得到泰爾穆德的指導。我是猶太人,但是我沉醉在基督教的光明之中。”“你接受耶穌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這一說法嗎?”愛因斯坦回答:“毫無疑問!不能感覺到耶穌的確存在,就不能讀懂《福音書》。他的人格在每個詞上跳動。”

    “你相信上帝嗎?”

    愛因斯坦回答:“我不是無神論者。我也不認為我可以稱自己為泛神論者。中間的問題對於我們有限的思維來說太大了。我們的狀況就像個小孩進入到一個巨大的圖書館中,裡面的藏書有許多國家的文字。孩子知道是某些人寫了那些書,但是不知道是怎麼寫的,也看不懂書上的語言。孩子模糊地懷疑書有一個神秘的排列順序,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對我來說,就好像是一個最聰明的人類面對上帝一樣。我們看到宇宙很好地組織、排列著,並且遵循某種法則,但我們只是很模糊地理解這些法則。”

    愛因斯坦試圖把他關於信仰的這些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所以,1930年夏天,他在卡普思航海和反思期間,創作了他的信條《我相信的》(WhatIBelieve),概括了他想要為他的“宗教信仰”作出的解釋:“我們可以經歷的最美好的情感是神秘的。那是站在所有真正的藝術和科學搖籃裡的最根本的情感。誰對這種情感陌生,誰就不能敬畏地去想,去全神貫注地站立,就像死亡了一樣,如一支熄滅的蠟燭。要感覺我們經歷的事情背後的東西,一些是我們的思維無法抓住的,裡面的美和崇高只有通過間接的形式傳達給我們,這就是信仰。從這個角度來講,也只有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是一個虔誠的宗教信仰者。”

    他的這段話不斷地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發行。但是,它仍然沒有滿足那些只想知道“愛因斯坦是否信仰上帝?”這一簡單問題答案的人。紐約著名的正統猶太領導人、拉比(注:猶太人的學者)赫伯特·S·格爾德斯特恩發了一封很直接的電報給愛因斯坦:“你相信上帝嗎?答案限在50個詞以內。”結果,愛因斯坦的答案僅用了所限制詞數的一半左右:“我信仰斯賓諾莎(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的上帝,在存在的萬物處於自然規律(法則)下的和諧時,上帝自己會出現,上帝不是控制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上帝'。”


    終其一生來看,愛因斯坦始終拒絕接受稱他為無神論者的說法。 “有人說沒有上帝,”他告訴一個朋友說,“但是,真的讓我生氣的是,他們用我來做支持他們這種觀點的例子。”和弗洛伊德、羅素或者伯納德·肖不同的是,愛因斯坦從來沒有想要毀譽那些相信上帝的人的慾望。相反,他更趨向於毀譽無神論者。他對此解釋說:“我和大多數所謂的無神論者最大的區別是,我對宇宙和諧中難於理解的奧秘保持絕對的謙卑。”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