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金融共濟會企圖以人民幣國際化誘導中國金融進一步深陷泥潭

人民幣不可能國際化,也沒必要國際化​

      作者: wuwuti

    【新聞:截至到2014年8月底,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宣佈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該決議將於2016年10月1日生效。 】

    ——聽起來很牛的樣子。但實際上多少錢可用呢?

1、截至2015年9月,IMF創建並分配給成員國的SDR約合2,80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比17.69%,中國占比4%,中國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112億美元而已。而22016年10月1日生效的特別提款權定值採用各貨幣比例,按照約定,中國在其中佔比為10.92%,美國是41.73%。中國祇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多些。上面這兩個佔比,說明了中美經濟、金融的分量和對世界的影響力,中國的分量和影響力也就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且,SDR只是一種記帳單位,不是真正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所以,其實SDR與普通國民沒有一毛錢關係。


    2、 總是有人嚷嚷人民幣國際化,鼓吹人民幣國際化。

    卻沒有人問問人民幣為啥要國際化?國際化對中國有什麼好處?怎樣才能國際化?

    國內很多城市現在也樂於宣稱自己是“國際化城市”,實際上連啥叫“國際化城市”都不知道。

    ——人民幣國際化了,就能佔大便宜嗎?當然不能!你佔了大便宜,如果意味著別國會吃虧,那大家憑什麼認定你的貨幣應該國際化?

    ——既然不能佔便宜,那為何要國際化呢?

3、人民幣國際化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部分鼓吹讓人民幣國際化的人,是看著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而眼紅。

    為什麼只有美元能成為國際貨幣?為什麼日元、歐元都不是真正意義的國際貨幣?

    因為2戰和冷戰的勝利者是美國。美國取得了世界霸權和盟主的地位。美國經濟以及科技實力擺在那裡呢!作為世界老大,他長期引領世界經濟。

    而中國,雖然現在號稱是全球第二經濟體,但中國經濟實際體量仍然只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這就是現實。

    4、世界貨幣只會有一個!或者是某國的強勢貨幣例如美元扮演世界貨幣,或者假如大家都不服氣美元,那麼可以發明一種脫離各國貨幣的世界幣。

    而人民幣想要做世界幣,前提必須是經濟實力超越美國,才能取代美國,把美元排擠下去。

    那麼,從現在的四分之一,到未來的平起平坐,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呢?

目前中國的真實經濟情況是虛擬經濟勃興,經濟騙局遍地開花,現實經濟中,企業倒閉潮,勞動力的失業潮,降薪潮正勢不可擋襲來,實體經濟節節敗退一蹶不振,失業人數眾多,正在迎來一個經濟大衰退的寒冬……​

    而且,中國產業多數只是在技術低端經濟,是個代工國家,自主發明寥寥無幾,根本談不上上升到引領世界經濟的地位。

    5、更重要的是,作為國際貨幣,國際信用是基礎和前提!

    美國雖然亂印美元,但其國內物價基本穩定,美元國債收益穩定。否則中國為什麼大量持有幾萬億美債?

    中國也在增印人民幣,但中國物價穩定嗎?中國現在陷入滯脹局面,在大宗商品低迷的同時,基本百姓日用品物價仍然節節高起。巨額銀行壞賬和地方債困擾經濟未來,人民幣國債的收益能夠穩定嗎?

   在真實的經濟基本面如此的背景下,人民幣怎麼可能變成信用堅挺、各國願意不斷增持的國際通用貨幣呢?

6、其實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人民幣能夠成為硬通貨就足夠了。

    也就是說,中國國民在法國、英國、日本能用人民幣買東西,能用人民幣直接支付,足矣!

    至於外國人用不用人民幣買東西,是否存款人民幣,那與中國普通國民關係不大。

    也就是說,人民幣是否國際化,對中國國民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IMF給中國人民幣SDR,是面子、釣魚的餌料和誘導。

中國的金融改革家是為了掩蓋金融亂象,以及為了給自己面子而瞎折騰,但是對於中國老百姓和普通商家——該下崗繼續下崗,該破產繼續破產,——所謂SDR,真是一場春夢!

    【附註:特別提款權·維基百科】

    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又稱為“紙黃金”,IMF於1969年進行第一次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修訂時創立的用於進行國際支付的特殊手段。它ISO 4217代碼是“XDR”。它依據各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進行分配,可以供成員國平衡國際收支。它是基金組織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

    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基金組織指定的其它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基金組織貸款,還可與黃金、自由兌換貨幣一樣充作國際儲備。但由於其只是一種記帳單位,不是真正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特別提款權定值是和一攬子貨幣掛鉤,市值不是固定的。 IMF成員國可以以特別提款權獲得儲備籃子中任何一種貨幣以滿足國際收支需求的權利。因為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有的普通提款權以外的一種補充,所以稱為“特別提款權”。

    特別提款權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首先,特別提款權是成員國在IMF特別提款權賬戶下享有的對其自有儲備資產的提款權,它不同於成員國對IMF一般資源賬戶下享有的借貸性提款權。根據IMF的規定,參加國使用特別提款權除應符合《基金協定》要求的國際支付目的外,不受其他條件限制,其提款無須償還,並且參加國對於其在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賬戶下分配擁有的特別提款權資產有權獲得利息收益。

    其次,特別提款權是由IMF根據國際清償能力的需要而發行,並由成員國集體監督管理的一種國際儲備資產。依據《基金協定》的規定,特別提款權應根據國際貿易的發展對國際儲備資產的要求而每幾年發行一次,該發行應以保持全球國際儲備的穩定發展為目標;特別提款權的分配原則上以成員國在基金一般資源賬戶下的配額為基礎,任何關於特別提款權分配或撤銷某成員國特別提款權的決議均需得到特別提款部參加國85%加權投票的讚成,每一參加國不僅有權在通過特別分配決議時投票反對,而且可以在分配表決前通知基金其不參加分配。發展中國家通常認為,IMF目前對特別提款權的發行限製過於嚴格,難以滿足國際儲備手段增長的需求,且目前特別提款權在國際儲備資產中所佔的比例過低(佔國際儲備資產總值的4%);同時認為,IMF目前對特別提款權的分配辦法不合理,其中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考慮不夠。

    再次,特別提款權本質上是由IMF為彌補國際儲備手段不足而創制的補充性國際儲備工具,其基本作用在於充當成員國及基金之間的國際支付工具和貨幣定值單位,同時也可在成員國之間兌換為可自由使用的外匯。

    根據《基金協定》和基金組織決議的規定,特別提款權目前可用於以下用途:

    參加國基於國際收支平衡或儲備地位的需要,可申請基金組織在特別提款權賬戶下安排向其他參加國兌換為可自由使用的外匯;基金組織在收到申請後,可協調指定某些參加國(國際收支情勢好、國際儲備地位強)為承兌特別提款權的對象,並在規定期限內與申請國兌匯;申請國的此種兌匯沒有比例限制,可將其持有的全部特別提款權兌為可自由使用的外匯。

    某一參加國也可通過與其他參加國達成協議的方式,以特別提款權兌換為等值的其他通貨(包括不可自由使用的外匯),而不必徵得基金的批准,也不必遵循基金的相關規定與原則(包括有關兌匯“需要”的限制);但此類交易以不違反《基金協定》第22條規定的原則為準(改變國際儲備結構)。

    參加國可以申請將其在特別提款權賬戶下持有的特別提款權轉入一般資源賬戶,以補足該參加國在一般資源賬戶下儲備部分不足其配額25%所形成的債務,或者用於償還其所欠基金的其他債務(如依《基金協定》第5條第6款所欠債務);基金特別提款權部收到該申請國的申請後,實際上須將該特別提款權向其他參加國兌換為所需的通貨,並轉入該申請國的一般資源賬戶,故此過程中,基金須徵得相關兌匯國的同意。

    依基金組織目前的決議,特別提款權按照可調整的比例,集合表示著五種可自由使用貨幣的幣值(稱為“特別提款權籃”),其幣值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可以作為貨幣定值單位。

    根據《基金協定》第30條的規定,只要經IMF批准,特別提款權還可以用於基金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其他相關金融業務。從基金組織已有的決議和目前的實踐來看,特別提款權已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之間被用於遠期貿易付款、特定的貸款、國際金融結算、國際金融業務保證金、基金利息與紅利支付、贈款等等。

    最後,特別提款權作為一種較為穩定的國際儲備資產,又是一種貨幣定值單位,IMF依《基金協定》的授權,可在任何時候改變特別提款權(SDR)的計價方法與原則。特別提款權在創立時曾與黃金直接掛鉤,《基金協定》第二次修訂後,曾與十六國貨幣掛鉤;根據1980年基金執行理事會通過的第6631號決議和第6708號決議,特別提款權自1986年1月1日起將以國際出口貿易和服務貿易額最高的五個IMF成員國的貨幣組成特別提款權貨幣籃,以後每五年調整一次,該五國貨幣被定為可自由使用的貨幣。按照1986年1月1日生效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特別提款權集合表示著美元、馬克、法郎、日元、英鎊五國貨幣的價值,即特別提款權籃。

    發行情況

    2009年,作為向全球經濟注入流動性的計劃的一部分,IMF股東國同意一次性創造大約2500億美元的SDR。但由於這部分SDR是按參與國對IMF的貢獻比例進行分配的,大部分SDR資產最後成了發達國家的外匯儲備。索羅斯曾在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建議將這部分SDR作為氣候貸款貸給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9月,IMF創建並分配給成員國的SDR約合2,800億美元,而同期全球儲備貨幣資產約有11.3萬億美元。



  所謂的 人民幣國際化?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

    海內外有不少人評論說中國發起成立亞投行(AIIB)目的在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挑戰美元的霸權地位,幾年前就有國內的年輕人出書號稱要發生貨幣戰爭。在此無意對這些極端言論做出評論,只想就人民幣國際化及其意義談一點看法。

    首先什麼是貨幣的國際化?貨幣的國際化並不是說該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就算國際化了。世界上發達國家的貨幣幾乎全都是硬通貨,但真正實現國際化的只有美元。我們在討論一國貨幣國際化時首先指的是該貨幣作為國際貿易的計價單位的重要性。世界各國的國際貿易中大部分以美元計價,歐元和日元只是對其補充。其次,貨幣國際化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該貨幣作為儲蓄貨幣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外國人願不願意持有該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

    日本在1990年代一直努力推動日元的國際化,其主要內容實際上是推動日元在國際貿易中加大日元計價的比重,因為日元被迫對美元大幅升值,這對日本企業的對外出口帶來很大壓力。為了實現日元國際化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國際貿易中日元決算系統的升級更新。但最終日本並沒有實現日元的國際化。

    日本很早就實現了日元在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也就是說日元很早就是硬通貨了,那為什麼日本沒能實現日元的國際化呢?

    這個問題似乎不容易回答,但簡而言之無論是經常項目還是資本項目,也就是無論是貿易計價還是作為儲蓄貨幣,一國的貨幣國際化首先要得到外國的信任,當企業判斷用該貨幣來計價可以規避匯率風險,該貨幣才在經常項目下國際化;當外國政府、企業和個人認為持有該國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風險最小,該貨幣才在資本項目下國際化。

    但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試想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收支一直是出差(黑字),那其貿易的大部分即使以該國貨幣來計價,其貨幣也出不了國門;如果一國的資本收支一直保持黑字,那外國人也很難得到以該國貨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反過來說,為什麼美元能夠國際化?很簡單,美國的貿易收支和資本收支長期保持赤字,美國為了支付赤字就源源不斷地出口美元,而外國政府和企業也願意接受美元,這就形成了美元霸權。

    到此,關於貨幣國際化的問題實際上已經水落石出。日元不可能國際化,因為日本的貿易收支和資本收支除了個別年份都是黑字,所以日本只能坐收外匯收入,日元出不了國門,相反坐收外彙的結果造成日元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升值壓力。

    今天中國面臨的情況和日本差不多,貿易收支是黑字,資本項目沒有自由化,請問在這樣的情形下人民幣能夠國際化嗎?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加強,人民幣成為硬通貨已經是遲早的事情。實際上對於中國的旅客來說,人民幣已經成為了硬通貨,因為他們可以在大部分旅遊地用人民幣購買當地國家的貨幣,但人民幣的國際化還任重道遠。

    當年在日本財務省的外匯政策審議會討論日元國際化問題時,一直有一個問題沒有弄清楚,日元國際化到底對日本有什麼好處?沒有人能夠清楚地回答該問題。當然表面上說用日元計價國際貿易,日本企業可以規避匯率波動造成的風險。但同時隨著日元國際化,日本國內的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牽制,這對一個開放型經濟體來說是很大的負擔。

    當我們談到人民幣國際化時,我要問中國真的做好人民幣國際化的準備了嗎?不說中國願不願意承擔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本,首先中國國內的金融體制改革仍然任重道遠。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尚未形成,國有銀行何時能夠民營化成為真正的商業銀行,金融領域普遍存在的對民營企業的“所有製歧視”何時才能了結?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者們享有的行政福利何時能被剝離,這關係到國有銀行民營化的進程。這些問題大部分是紮根體制的,有道是牽一發而動全身。人民幣國際化將考驗領導人對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體制改革的勇氣。放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政府似乎正在加強對國有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控制。一句話,人民幣國際化只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夢,我們很難看到人民幣的霸權,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人民幣成為硬通貨就足夠了,可能完全沒有必要鼓吹什麼國際化。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